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军首次提出“远海护卫”战略
2015年5月26日中国政府发布的第9部国防白皮书《中国的军事战略》,与过去的国防白皮书相比的一大亮点是阐明了海陆空三军和二炮部队的发展战略。
这其中海军的战略要求“近海防御,远海护卫”最引人注目。国防白皮书提出,海军按照近海防御、远海护卫的战略要求,逐步实现近海防御型向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型结合转变,构建合成、多能、高效的海上作战力量体系,提高战略威慑与反击、海上机动作战、海上联合作战、综合防御作战和综合保障能力。
在2000年前后,我国海军首次提出“近海积极防御”战略,这一战略当时的考虑是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沿海地区防御必须有相当大的纵深。我国海军的近海防御主要还是通过近海积极作战,来实现对沿海地区、对我国领土主权、海洋专属经济区的防御保障。
时间一晃15年过去了,经过这段时期的高速发展,大量新型驱护舰、潜艇、战斗轰炸机的服役,我国海军已经能够胜任“近海防御”任务。
但国防军事的发展不能仅局限于国土疆界,更应该着眼于国家利益边界的扩展。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海上交通线作为国家命脉的重要性越来越高,国内企业、个人也越来越多地走向海外投资、经商。
我国的国家利益边界早已远远超出国土疆界,这样军事力量也需要走向远海,要求海军遂行“远海护卫”战略,实属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
事实上,我国海军从2008年底开始实施的亚丁湾护航任务,就是“远海护卫”战略的一种体现。在7年的护航任务期间,我国海军护航编队还参与实施了利比亚撤侨、也门撤侨,这都是对国家海外利益的保护行动。
尽管我国海军已多次出色完成护航、撤侨任务,但我们还是需要看到海军军备对于执行“远海护卫”战略存在的不足。
我国海军的远海投送能力目前还是非常薄弱。我国海军现在能够用于大规模“由海至陆”投送力量的军舰仅有1艘辽宁号航空母舰、3艘071型两栖船坞登陆舰,071型坞登由于能携带的直升机数量太少(仅3架),应急作战能力仍然不足。
无论是亚丁湾护航,还是利比亚撤侨、也门撤侨,我国海军更多的是在承担接护任务,并未经历真正的战斗考验。假如,未来我们在撤侨、保护海外中资企业的过程中,遭遇大规模武装团伙的攻击,仅仅依靠现在执行护航任务的驱护舰、随舰的特战队是很难完成任务的。
所以为适应“远海护卫”战略,我国海军至少需要三四艘大型航空母舰,五六艘能搭载大量攻击直升机、运输直升机的两栖攻击舰和数量更多的两栖船坞登陆舰。这样才能保证随时出动一支以航空母舰、两栖攻击舰为核心的特混舰队,保证在最危险的情况下完成保护海外公民、海外投资的任务。
另外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是,军舰海上机动速度慢,我国主要海外投资地非洲距离本土又远,修建海外军事基地可以说已迫在眉睫。相应地,可以建造五六艘结合护卫舰、两栖攻击舰功能的多功能支援舰,作为海外分遣舰队的旗舰常驻海外基地,这样当遭遇小规模战乱时,可以迅速反应,不需要最后要从本土兴师动众、万里迢迢地派出特混舰队。
可以说,我国现在提出“远海护卫”战略,对海军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未来军费可能会更多地向海军建设倾斜。
陆军向“机动作战、立体攻防”转型
除海军“远海护卫”战略外,陆军的“机动作战、立体攻防”战略也令人眼前一亮。国防白皮书提出,我国陆军“要实现区域防卫型向全域机动型转变,加快小型化、多能化、模块化发展步伐,适应不同地区不同任务需要,组织作战力量分类建设,构建适应联合作战要求的作战力量体系,提高精确作战、立体作战、全域作战、多能作战、持续作战能力。”这里面有些词眼需要注意,首先是“实现区域防卫型向全域机动型转变”“加快小型化、多能化、模块化发展步伐”。
我国自建国后就实行大军区、省军区、军分区的三级军区体制,其中大军区根据国家行政区划、地理位置和战略战役方向、作战任务等设置,负责制定军区内部队建设规划,组织指挥军区内诸军兵种联合作战、实施联勤保障等。
熟悉我国军事的读者应该有留意到,网上一些资料常常提到,某某大军区负责某某方向,这就是我国陆军“区域防卫”战略的典型表现。某种意义上讲,“区域防卫”是时代的产物,我国幅员辽阔,陆地面积全球第二,过去交通设施不完善、部队机械化水平也不高,就需要通过划分军区,在各个军区囤积足够数量的部队,去应对某一方向的国防任务或军事威胁。
经过长期经济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迅速发展,我国已建成发达的公路、铁路网络,民航周转量也已位列世界第二。有了这些硬件作为基础,我国陆军就不需要在各个军区保持大量部队,一旦有事可以通过包括民用交通系统在内的全国快速动员,将部队从一个地区调往发生战事的边境地段。
过去几年,我国陆军每年都组织“跨越”系列跨军区大规模军事演习,每次均有数个师、旅调往另外军区,与当地军区部队进行对抗性演习。除了实兵对抗外,“跨越”演习的一大重点就是演习部队通过铁路、公路、民航进行快速跨区投送,这就是向“全域机动”的转变。
陆军向“全域机动”转型,除了国家要有强大基础交通设施支持外,另一个要点就是部队本身要实现瘦身,实现“小型化”、提高战略机动能力。过去10年,我国陆军一直在进行“师改旅”改革,这个改革的实质是在保持火力、后勤支援力量的前提下,削去团一级指挥机关,精简步兵部队。现在一个旅与过去一个师战斗力相当,但人员更少、所需的机动车辆也更少,这样更能适应向“全域机动”的转型。
在“师改旅”基础上,我国陆军近几年还开始探索“合成营”编制探索,即改变以往步兵营、坦克营、炮兵营的单一编组,合成营里就混编有步兵、坦克兵、炮兵,可以独立进行作战任务。“合成营”探索应该就是对应陆军部队“多能化、模块化”的实际行动。
陆军部队实现“全域机动”“小型化、多能化、模块化”可谓意义深远。改革开放后,经过多次裁军,我国陆军战斗部队现在只有85万人,这个数字实际已低于美国陆军和印度陆军,但通过实现“小型化”“全域机动”转型,未来可在某一方向快速投入比现在更多的兵力。 我军的大军区是过去“区域防卫”思想的产物,陆军部队全域机动化,对于军区制度未来的改革也必然带来变化。
至于“立体攻防”,这应该是对陆军航空兵近年快速发展的一个表述。在2008年汶川地震的抗震救灾中,人们发现我军能调用的直升机总量甚至不比美军一个101空降突击师,这种落后状况深深刺痛了全国上下。汶川地震后,我国陆军航空兵进行大发展时期,是近年全军唯一得到大规模扩编的兵种。目前,我国陆军之前的陆航团已升格为旅,还组建了新的陆航旅,大量新型武直10、武直19攻击直升机、米17、直8F、直19运输直升机入列,直升机数量、战斗力比2008年之前有了数倍的提升。
应该说,陆军是我国海、陆、空三军和第二炮兵部队中现代化程度相对最高的军种。未来除了按计划更新装备、加强信息化系统建设外,并没有什么需要特别提高的领域。
空军“空天一体”战略着眼进攻
国防白皮书对于空军发展的需求是,按照“空天一体、攻防兼备”战略要求,实现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构建适应信息化作战需要的空天防御力量体系,提高战略预警、空中打击、防空反导、信息对抗、空降作战、战略投送和综合保障能力。
“空天一体”要求空军不但要大力发展航空兵、防空导弹部队,还要将目光拓展到大气层外空间。具体讲,空军不但要有预警机、电子侦察机,未来还要以侦察卫星为核心,构建战略预警体系。
预警机更多是战役层面对战场态势的获取,电子侦察机虽然平时对敌方电子信号收集具有战略性质,但总体还缺乏对敌方纵深基地图像的搜集分析,这需要侦察卫星进行过顶拍摄。
过去几年,空军提出向“攻防兼备”转型,但进攻不是仅仅有战斗机、战斗轰炸机、轰炸机和巡航导弹等攻击手段就可以。进攻的前提是侦察,在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就已调动大量侦察卫星,探明战区伊拉克军队部署态势并圈定重点轰炸目标。而在战机、巡航导弹攻击目标后,又调用卫星再次拍照,对轰炸效果进行及时评估,然后再对没摧毁的目标补充攻击。
可以说,没有侦察卫星拍照分析,空军的打击效率就很难获得令人满意的提高,“空天一体”是空军“攻防兼备”的前提。
在今年的国防白皮书中,突出“海上军事斗争准备”也非常引人注目。说到“海上军事斗争准备”,公众想到的可能更多是海军,但在军事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这个军事斗争准备,空军可能要承担起更大的使命。
因为没有制空权,就没有制海权。如果战争爆发,我国要保证海洋领土安全,必须先摧毁敌方空军、夺得制空权,进而才能保障制海权。
例如,最近美军派出P-8A反潜巡逻机逼近我南海岛礁挑衅。我方的反应不是在岛礁海上防御上下功夫,而是由空军派出最新轰6K轰炸机飞越宫古海峡,进入西太平洋,实施战略威慑。轰6K不但可以打击邻近的冲绳、菲律宾美军基地,其携带的长剑20巡航导弹,最大射程2500公里左右,可以对美军在西太平洋的军事枢纽——关岛进行直接打击。
与海军远海投送能力一样,空军的现代化战略进攻能力目前也处于起步阶段,例如上述的轰6K轰炸机数量还比较少、缺乏大型隐身轰炸机。海空军对我国领土、利益安全同样重要,两个军种间需要协调好资源分配问题。
二炮要提高中远程精确打击能力
国防白皮书对第二炮兵的战略要求是“精干有效、核常兼备”,加快推进信息化转型,依靠科技进步推动武器装备自主创新,增强导弹武器的安全性、可靠性、有效性,完善核常兼备的力量体系,提高战略威慑与核反击和中远程精确打击能力。
“精干有效、核常兼备”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就是二炮的建军指导思想,这一点上,今年的白皮书并没有新意。但在白皮书的阐述中,提到了要求第二炮兵提高“中远程精确打击能力”。
这有两层含义,对远程核导弹来说,由于核战斗爆炸威力非常强大,一般打击敌方城市时并不需要太高的精度。但如果从核大国对抗敌来看,远程、洲际核导弹提高精度,可以用于打击敌方的洲际导弹发射井、核潜艇基地等坚固防护目标,达到削弱敌方核反击能力的目标。
例如,三叉戟II洲际导弹的打击精度达到100米CEP,美军赋予它的首要任务就是打击俄罗斯的洲际导弹发射井。
至于“中程精确打击能力”,更可能是指使用常规弹头的中程弹道导弹,例如东风15B、东风16和东风21C。受航空技术所限,可以预见我国空军首波突击能力在未来很长时期内都会有所不足,这时就要依赖二炮常规弹道导弹去解决问题。
提高中程导弹的打击精度,用处是显而易见的,未来我国军事斗争着眼于海上方向,具体讲就是包围着我国的第一岛链上的美军基地,尤其是那些空军机场的跑道、机库和油库。导弹精度提高了,就可以用更少的导弹去解决问题,利于长期、持续的军事斗争准备。
这方面,美军其实已有所觉悟,他们将B-52轰炸机轮换到澳大利亚,最近又说要将B-1B轰炸机调过去。确切讲,美军这些动作与南海局势并无直接联系,他们只是避免将所有鸡蛋装在一个篮子里,因为冲绳、菲律宾已在我二炮常规中程导弹射程范围。
反恐作战要求武警切实提高战斗力
新国防战略要求武警部队做到“多能一体、有效维稳”,发展执勤安保、处突维稳、反恐突击、抢险救援、应急保障、空中支援力量,完善以执勤处突和反恐维稳为主体的力量体系,提高以信息化条件下执勤处突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任务能力,重大安全领域力量发展。
尽管武警部队未承担更多军事斗争任务,但“多能一体”对部队来说仍是不小的挑战。例如,抢险救援,在汶川地震发生后,第一支进入震中的部队就是武警,抢险救援也要求武警部队掌握更多专业技能。反恐维稳方面,近年来随着国际上宗教极端思潮的蔓延影响,部分武警部队承担的反恐作战任务,其专业性、任务强度未必比正规战小,这也要求武警部队切实提高战斗力。
结语
在军队公开大力反腐打虎之后,国防白皮书再公布对海陆空军和二炮部队新的发展战略要求,这一举措可谓恰逢其时。廉洁自律是军队建设之本,在此基础上军队还要强化装备建设、军事训练,才能达成强军目标,切实保障国家安全。现在考题已经开了出来,让我们期待解放军圆满的答卷。
2015年5月26日中国政府发布的第9部国防白皮书《中国的军事战略》,与过去的国防白皮书相比的一大亮点是阐明了海陆空三军和二炮部队的发展战略。
这其中海军的战略要求“近海防御,远海护卫”最引人注目。国防白皮书提出,海军按照近海防御、远海护卫的战略要求,逐步实现近海防御型向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型结合转变,构建合成、多能、高效的海上作战力量体系,提高战略威慑与反击、海上机动作战、海上联合作战、综合防御作战和综合保障能力。
在2000年前后,我国海军首次提出“近海积极防御”战略,这一战略当时的考虑是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沿海地区防御必须有相当大的纵深。我国海军的近海防御主要还是通过近海积极作战,来实现对沿海地区、对我国领土主权、海洋专属经济区的防御保障。
时间一晃15年过去了,经过这段时期的高速发展,大量新型驱护舰、潜艇、战斗轰炸机的服役,我国海军已经能够胜任“近海防御”任务。
但国防军事的发展不能仅局限于国土疆界,更应该着眼于国家利益边界的扩展。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海上交通线作为国家命脉的重要性越来越高,国内企业、个人也越来越多地走向海外投资、经商。
我国的国家利益边界早已远远超出国土疆界,这样军事力量也需要走向远海,要求海军遂行“远海护卫”战略,实属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
事实上,我国海军从2008年底开始实施的亚丁湾护航任务,就是“远海护卫”战略的一种体现。在7年的护航任务期间,我国海军护航编队还参与实施了利比亚撤侨、也门撤侨,这都是对国家海外利益的保护行动。
尽管我国海军已多次出色完成护航、撤侨任务,但我们还是需要看到海军军备对于执行“远海护卫”战略存在的不足。
我国海军的远海投送能力目前还是非常薄弱。我国海军现在能够用于大规模“由海至陆”投送力量的军舰仅有1艘辽宁号航空母舰、3艘071型两栖船坞登陆舰,071型坞登由于能携带的直升机数量太少(仅3架),应急作战能力仍然不足。
无论是亚丁湾护航,还是利比亚撤侨、也门撤侨,我国海军更多的是在承担接护任务,并未经历真正的战斗考验。假如,未来我们在撤侨、保护海外中资企业的过程中,遭遇大规模武装团伙的攻击,仅仅依靠现在执行护航任务的驱护舰、随舰的特战队是很难完成任务的。
所以为适应“远海护卫”战略,我国海军至少需要三四艘大型航空母舰,五六艘能搭载大量攻击直升机、运输直升机的两栖攻击舰和数量更多的两栖船坞登陆舰。这样才能保证随时出动一支以航空母舰、两栖攻击舰为核心的特混舰队,保证在最危险的情况下完成保护海外公民、海外投资的任务。
另外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是,军舰海上机动速度慢,我国主要海外投资地非洲距离本土又远,修建海外军事基地可以说已迫在眉睫。相应地,可以建造五六艘结合护卫舰、两栖攻击舰功能的多功能支援舰,作为海外分遣舰队的旗舰常驻海外基地,这样当遭遇小规模战乱时,可以迅速反应,不需要最后要从本土兴师动众、万里迢迢地派出特混舰队。
可以说,我国现在提出“远海护卫”战略,对海军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未来军费可能会更多地向海军建设倾斜。
陆军向“机动作战、立体攻防”转型
除海军“远海护卫”战略外,陆军的“机动作战、立体攻防”战略也令人眼前一亮。国防白皮书提出,我国陆军“要实现区域防卫型向全域机动型转变,加快小型化、多能化、模块化发展步伐,适应不同地区不同任务需要,组织作战力量分类建设,构建适应联合作战要求的作战力量体系,提高精确作战、立体作战、全域作战、多能作战、持续作战能力。”这里面有些词眼需要注意,首先是“实现区域防卫型向全域机动型转变”“加快小型化、多能化、模块化发展步伐”。
我国自建国后就实行大军区、省军区、军分区的三级军区体制,其中大军区根据国家行政区划、地理位置和战略战役方向、作战任务等设置,负责制定军区内部队建设规划,组织指挥军区内诸军兵种联合作战、实施联勤保障等。
熟悉我国军事的读者应该有留意到,网上一些资料常常提到,某某大军区负责某某方向,这就是我国陆军“区域防卫”战略的典型表现。某种意义上讲,“区域防卫”是时代的产物,我国幅员辽阔,陆地面积全球第二,过去交通设施不完善、部队机械化水平也不高,就需要通过划分军区,在各个军区囤积足够数量的部队,去应对某一方向的国防任务或军事威胁。
经过长期经济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迅速发展,我国已建成发达的公路、铁路网络,民航周转量也已位列世界第二。有了这些硬件作为基础,我国陆军就不需要在各个军区保持大量部队,一旦有事可以通过包括民用交通系统在内的全国快速动员,将部队从一个地区调往发生战事的边境地段。
过去几年,我国陆军每年都组织“跨越”系列跨军区大规模军事演习,每次均有数个师、旅调往另外军区,与当地军区部队进行对抗性演习。除了实兵对抗外,“跨越”演习的一大重点就是演习部队通过铁路、公路、民航进行快速跨区投送,这就是向“全域机动”的转变。
陆军向“全域机动”转型,除了国家要有强大基础交通设施支持外,另一个要点就是部队本身要实现瘦身,实现“小型化”、提高战略机动能力。过去10年,我国陆军一直在进行“师改旅”改革,这个改革的实质是在保持火力、后勤支援力量的前提下,削去团一级指挥机关,精简步兵部队。现在一个旅与过去一个师战斗力相当,但人员更少、所需的机动车辆也更少,这样更能适应向“全域机动”的转型。
在“师改旅”基础上,我国陆军近几年还开始探索“合成营”编制探索,即改变以往步兵营、坦克营、炮兵营的单一编组,合成营里就混编有步兵、坦克兵、炮兵,可以独立进行作战任务。“合成营”探索应该就是对应陆军部队“多能化、模块化”的实际行动。
陆军部队实现“全域机动”“小型化、多能化、模块化”可谓意义深远。改革开放后,经过多次裁军,我国陆军战斗部队现在只有85万人,这个数字实际已低于美国陆军和印度陆军,但通过实现“小型化”“全域机动”转型,未来可在某一方向快速投入比现在更多的兵力。 我军的大军区是过去“区域防卫”思想的产物,陆军部队全域机动化,对于军区制度未来的改革也必然带来变化。
至于“立体攻防”,这应该是对陆军航空兵近年快速发展的一个表述。在2008年汶川地震的抗震救灾中,人们发现我军能调用的直升机总量甚至不比美军一个101空降突击师,这种落后状况深深刺痛了全国上下。汶川地震后,我国陆军航空兵进行大发展时期,是近年全军唯一得到大规模扩编的兵种。目前,我国陆军之前的陆航团已升格为旅,还组建了新的陆航旅,大量新型武直10、武直19攻击直升机、米17、直8F、直19运输直升机入列,直升机数量、战斗力比2008年之前有了数倍的提升。
应该说,陆军是我国海、陆、空三军和第二炮兵部队中现代化程度相对最高的军种。未来除了按计划更新装备、加强信息化系统建设外,并没有什么需要特别提高的领域。
空军“空天一体”战略着眼进攻
国防白皮书对于空军发展的需求是,按照“空天一体、攻防兼备”战略要求,实现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构建适应信息化作战需要的空天防御力量体系,提高战略预警、空中打击、防空反导、信息对抗、空降作战、战略投送和综合保障能力。
“空天一体”要求空军不但要大力发展航空兵、防空导弹部队,还要将目光拓展到大气层外空间。具体讲,空军不但要有预警机、电子侦察机,未来还要以侦察卫星为核心,构建战略预警体系。
预警机更多是战役层面对战场态势的获取,电子侦察机虽然平时对敌方电子信号收集具有战略性质,但总体还缺乏对敌方纵深基地图像的搜集分析,这需要侦察卫星进行过顶拍摄。
过去几年,空军提出向“攻防兼备”转型,但进攻不是仅仅有战斗机、战斗轰炸机、轰炸机和巡航导弹等攻击手段就可以。进攻的前提是侦察,在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就已调动大量侦察卫星,探明战区伊拉克军队部署态势并圈定重点轰炸目标。而在战机、巡航导弹攻击目标后,又调用卫星再次拍照,对轰炸效果进行及时评估,然后再对没摧毁的目标补充攻击。
可以说,没有侦察卫星拍照分析,空军的打击效率就很难获得令人满意的提高,“空天一体”是空军“攻防兼备”的前提。
在今年的国防白皮书中,突出“海上军事斗争准备”也非常引人注目。说到“海上军事斗争准备”,公众想到的可能更多是海军,但在军事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这个军事斗争准备,空军可能要承担起更大的使命。
因为没有制空权,就没有制海权。如果战争爆发,我国要保证海洋领土安全,必须先摧毁敌方空军、夺得制空权,进而才能保障制海权。
例如,最近美军派出P-8A反潜巡逻机逼近我南海岛礁挑衅。我方的反应不是在岛礁海上防御上下功夫,而是由空军派出最新轰6K轰炸机飞越宫古海峡,进入西太平洋,实施战略威慑。轰6K不但可以打击邻近的冲绳、菲律宾美军基地,其携带的长剑20巡航导弹,最大射程2500公里左右,可以对美军在西太平洋的军事枢纽——关岛进行直接打击。
与海军远海投送能力一样,空军的现代化战略进攻能力目前也处于起步阶段,例如上述的轰6K轰炸机数量还比较少、缺乏大型隐身轰炸机。海空军对我国领土、利益安全同样重要,两个军种间需要协调好资源分配问题。
二炮要提高中远程精确打击能力
国防白皮书对第二炮兵的战略要求是“精干有效、核常兼备”,加快推进信息化转型,依靠科技进步推动武器装备自主创新,增强导弹武器的安全性、可靠性、有效性,完善核常兼备的力量体系,提高战略威慑与核反击和中远程精确打击能力。
“精干有效、核常兼备”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就是二炮的建军指导思想,这一点上,今年的白皮书并没有新意。但在白皮书的阐述中,提到了要求第二炮兵提高“中远程精确打击能力”。
这有两层含义,对远程核导弹来说,由于核战斗爆炸威力非常强大,一般打击敌方城市时并不需要太高的精度。但如果从核大国对抗敌来看,远程、洲际核导弹提高精度,可以用于打击敌方的洲际导弹发射井、核潜艇基地等坚固防护目标,达到削弱敌方核反击能力的目标。
例如,三叉戟II洲际导弹的打击精度达到100米CEP,美军赋予它的首要任务就是打击俄罗斯的洲际导弹发射井。
至于“中程精确打击能力”,更可能是指使用常规弹头的中程弹道导弹,例如东风15B、东风16和东风21C。受航空技术所限,可以预见我国空军首波突击能力在未来很长时期内都会有所不足,这时就要依赖二炮常规弹道导弹去解决问题。
提高中程导弹的打击精度,用处是显而易见的,未来我国军事斗争着眼于海上方向,具体讲就是包围着我国的第一岛链上的美军基地,尤其是那些空军机场的跑道、机库和油库。导弹精度提高了,就可以用更少的导弹去解决问题,利于长期、持续的军事斗争准备。
这方面,美军其实已有所觉悟,他们将B-52轰炸机轮换到澳大利亚,最近又说要将B-1B轰炸机调过去。确切讲,美军这些动作与南海局势并无直接联系,他们只是避免将所有鸡蛋装在一个篮子里,因为冲绳、菲律宾已在我二炮常规中程导弹射程范围。
反恐作战要求武警切实提高战斗力
新国防战略要求武警部队做到“多能一体、有效维稳”,发展执勤安保、处突维稳、反恐突击、抢险救援、应急保障、空中支援力量,完善以执勤处突和反恐维稳为主体的力量体系,提高以信息化条件下执勤处突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任务能力,重大安全领域力量发展。
尽管武警部队未承担更多军事斗争任务,但“多能一体”对部队来说仍是不小的挑战。例如,抢险救援,在汶川地震发生后,第一支进入震中的部队就是武警,抢险救援也要求武警部队掌握更多专业技能。反恐维稳方面,近年来随着国际上宗教极端思潮的蔓延影响,部分武警部队承担的反恐作战任务,其专业性、任务强度未必比正规战小,这也要求武警部队切实提高战斗力。
结语
在军队公开大力反腐打虎之后,国防白皮书再公布对海陆空军和二炮部队新的发展战略要求,这一举措可谓恰逢其时。廉洁自律是军队建设之本,在此基础上军队还要强化装备建设、军事训练,才能达成强军目标,切实保障国家安全。现在考题已经开了出来,让我们期待解放军圆满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