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境长城”背后的冷知识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y_r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绝境长城是美剧《冰与火之歌》中的著名防御工事。它坐落于七大王国极北地带,长300英里、高700英尺,由冰雪筑成。经过几个世纪的修筑才有了现在的规模,凭借着它,七大王国数百年来抵御了绝境长城之外的野人和异鬼。
  绝境长城并非完全虚构,据《冰与火之歌》的原作者乔治·马丁说,它的灵感来自哈德良长城。
  公元43年,罗马军队入侵不列颠后,难以向北推进,而北方的苏格兰人屡次进犯。哈德良皇帝下令修建长城,以保卫罗马帝国的占领地。3个罗马军团历时约6年筑成了哈德良长城(约130万立方米的砖石),对于当时的超级大国罗马帝国来说,这也是一项规模惊人的庞大工程。
  那么消耗巨资修建长城是否合算?这要看征服敌人的成本有多大。无论是七大王国征服野人和异鬼,还是罗马帝国征服苏格兰人,都需要惊人的成本,而这个成本帝国可能根本负担不起。
  公元前200年的秦始皇,也遇到过相同的问题。由大将蒙恬率领的秦军把匈奴人打得远遁大漠。这时的秦国面临两个选择:继续乘胜追击,或者修建巨大的工事转入防御。
  那么追击的成本是多少呢?单就军队补给而言,《史记》有记载:从中原地区运送一石粮食到达北方前线,路上运输队消耗的粮食竟然达到192石。战争要花的银子绝对是个天文数字,在这样的权衡下,秦始皇做出的决策是修建长城。虽然长城也耗资巨大,但相对来说,还可以接受。


  《冰与火之歌》中,各个王国钩心斗角,守夜人军团规模小得可怜,七大王国根本无暇也无能力打败野人或异鬼,因此修建和加固长城是理性选择。
  那么修绝境长城是最好的选择吗?其实对手也是理性人(虽然被长城内的人看作野蛮人),他们也会计算成本收益。他们之所以攻打长城,也是为了利益,同时他们对自己的损失也很在意。
  蒙古的俺答汗就曾向明朝表示,蒙古南下抢劫,不过就是为了点草原上没有的丝绸、茶叶啥的,可是每次也抢不了多少,自己的损失却不小。
  什么是比修长城更好的办法?那就是合作。俺答汗明确表示,希望明朝的皇帝和自己开展边境贸易。
  那么野人会同意和各王国贸易吗?数百年来野人们通过战争也没占到啥便宜,抢劫这件事其实成本也很大。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比较优势,野人们劳动力成本低,盛产牲畜、木材和矿产,而他们需要的粮食、衣物、器具完全可以通过贸易获得。
  当琼恩·雪诺当上了守夜人军团总司令后,就果断采取了这种更有效率的方法保卫长城——和野人合作。琼恩允许野人在赠地定居,还招募野人帮助守卫废弃的堡垒来保卫长城、防御异鬼,于是守夜人和野人之间构成了一个互利互惠的新的长城。
  高墙带不来繁荣。现实世界中,明智的统治者也会采用互惠的方法替代一味的防守。
  1005年,宋真宗和辽国订立澶渊之盟,双方在邊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宋辽结束了长达40余年的战争,自此之后,两国百余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双方互使共达380次之多。辽国边地发生饥荒,宋朝也会派人在边境赈济。宋真宗崩逝的消息传来,辽圣宗甚至“集蕃汉大臣举哀,后妃以下皆为沾涕”。
  同样,公元1570年左右,明朝和蒙古各部在边境展开了互市贸易,这使得明朝仅军费支出就节省了七成,还不包括贸易带来的好处。
  这正如《冰与火之歌》剧中人物凯岩城公爵泰温·兰尼斯特所说:不是所有的胜利都靠宝剑和长矛来赢取。
  (赵红星摘自《杭州日报》2016年6月24日,邝 飚图)
其他文献
我在童年时代就听堂哥讲三国故事,后来一直崇拜诸葛亮。读初中时,有一位很亲近的比我年长两三岁的同学,他也是诸葛亮的崇拜者。因为经济条件比较好(他的父亲是小学老师),他买了一本书名就叫《诸葛亮》的小书,大约十万字。他看得如痴如醉,也借给我看了好几天,看后我们就讨论。那时,我还没有足够的思想能力分辨计谋、机谋、心机、心术这套东西的好坏优劣,也跟着崇拜诸葛亮。到了国光中学(高中)之后,我才第一次阅读《三国
期刊
1934年,32岁的沈从文因为母亲病危而从北平返回湘西。阔别18年的家乡已经不是他记忆中美好纯粹的样子。湘西是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的灵感发源地,是遗世独立、平静祥和的家园,是中国古人对乌托邦最早的想象。  重回故土的沈从文,却在给妻子张兆和的信中写道:“这里的一切使我感慨之至。一切皆变了,一切皆不同了,真是使我这出门过久的人很难过的事!”  故乡是用来怀念的,故乡是用来美化的,故乡是用来失望的。
期刊
物理学家对量子理论有一句精妙的描述:“没有规则的规则。”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以色列3000年的历史——在这块狭窄且并不富庶的土地上,有庞杂的军队、多种的宗教、不同的文明,只要了解了耶路撒冷的历史,就能明白世界为何演变成今天的模样。  但凡谈论以色列,离不开犹太人。在1000多年的历史中,犹太人定居在世界上几乎每一个地方,这个没有自己国家的民族,在许多国家都长时间生活在偏见甚至敌视中,就连声名赫赫的
期刊
一  晚上,埋头趴在电脑前查找资料,突然屏幕上弹出一个新闻窗。瞟一眼,不相信,点开来看,是真的:杨绛先生走了,105岁高龄。  不知怎么,我的眼睛湿润了。  虽然很小就看过《堂吉诃德》,可我对杨绛先生的了解仅限于她是钱锺书的夫人,而钱锺书是我最爱的两位中国作家之一,另一位是老舍。是在钱锺书去世后,她写的《我们仨》,让我了解她、心疼她、尊重她。在18年之后,他们仨团圆了。我感慨,中国少了一个真正的知
期刊
每天坐地铁回家,经过自动扶梯的时候,总能看见旁边墙上挂着的《给朱丽叶的信》的巨大电影海报。海报上的女主角美得不可方物,甜蜜的笑容像是由牛奶和果冻做成的一般。  虽然电影下线已经很久了,然而被这样的笑容蛊惑了好几个月,一向不太爱看爱情轻喜剧的我还是忍不住上网点开预告片来看。看过之后真是大吃一惊——真的,好久没有看到这么烂的预告片了,几分钟之内把开头、经过甚至结尾向观众交代了一遍。当下搞得我兴致全无。
期刊
有一天,老婆去派出所办事,回来讲了个故事。  听完后我想到发生在鼓浪屿的一件神秘往事。因为住在山顶,我每天回家都要走一段幽静的小路,在这种潮湿的四月天气里,不小心就会踩到小青蛙——从脚底传来软软的、不太妙的感觉。  而猫,是每天要碰到的。  有丰富的食物,比如老鼠、昆虫和天天都堆满的垃圾桶;又有开阔的空间,鼓浪屿上成群結队的猫,像主人一样,有时就霸道地躺在小路中间,感觉若不给它一点钱,就别过去。 
期刊
任继愈先生去世快七年了,我早该写一点文字来纪念我所敬重的先生。这些回忆非常琐碎,七宝楼台,拆卸不成片段,但写下来,对于大家了解一位大哲学家的风貌,或许有一点点帮助。  1968年,我从东北工学院金属物理专业毕业,先后在抚顺铝厂、辽宁冶金设计院工作。1978年,我决心改行,报考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专业的研究生。结果如愿被北大中文系录取,导师是冯钟芸先生,主要方向是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史。我也因此认识
期刊
父亲在他的《画师日记》里有这样一段话:“赞美的话不足道,批评的话才可贵。”有两件事可以说明他的虚怀若谷。  第一件事发生在我十岁那年。那时我家在嘉兴。有一天,父亲带我们到烟雨楼去玩。我剥吃南湖菱的时候,忽然听到邻座有几位游客提到父亲的名字。我正要说话,父亲立刻示意我不要作声;但他自己却急忙坐到茶客的背后去,“偷听”他们的议论。  其中有个人说:“丰子恺画的人真怪,有的没有五官,有的脸上只有两条横线
期刊
“自吾闻子之言,一年而野,二年而从,三年而通,四年而物,五年而来,六年而鬼入,七年而天成,八年而不知死不知生,九年而大妙。”读《匠人精神》,想到《庄子·寓言》里这段学生对老师说的话。但凡专习一事而有成,所经关要大抵无差。  秋山木工八年育成,见习一年,学徒四年,匠人三年,第九年可以独立出去闯荡世界。学徒多为高中毕业生,十八九岁的年纪,最好的时光。八年里,不许恋爱,禁用手机,不论男女一律留光头,一年
期刊
情人节的英文原文并非“Lover's Day”,而是“Valentine's Day”,直譯应为“圣瓦伦丁节”,那么汉译是否发生了“翻译事故”?我觉得多少有点。  在情人节,如果登录美国时尚网站,输入“圣瓦伦丁节”几个字,出来的结果80%是关乎吃的,其中的80%更关乎巧克力,每个页面都让人看得垂涎三尺。  据说,日本巧克力公司一年的收益有一半都来自情人节;也有统计说,情人节那一周,全球的巧克力销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