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入化改革,对于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地转变传统教学的理念,还应当不断地创新课堂教学的模式,全面地打造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努力提升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的互动化程度,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及手段,不断地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充分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可以获得全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教学生活化;课堂互动化;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地针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努力创新课堂教学的模式,有效地利用教学生活化、课堂互动化的方式,来不断的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全面地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充分地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
一、努力发掘与生活化相关的数学教学情境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地增强师生互动,有效地将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应用到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能够逐渐朝向改革、创新的方向发展,全面地提高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效率,努力发掘与生活化相关的数学教学情境,使学生都能够投入到数学课堂的学习中。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中《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时,首先,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入课堂教学的内容,“单人课桌长是0.5米,宽是0.4米,一块橡皮0.3元,一支铅笔0.7元”那么同学们,你们认识这里面的数吗?随机挑选学生来读一读,使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小数,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小数知识学习的热情;接着,根据课本教材中的直尺图完成图下的填空,在学生完成以后,引导学生开展小组的讨论与探究“你是怎么想到将7厘米写成0.07米的,又是怎样将11厘米写成0.1米的?”使学生可以在比较中归纳和受到启发,通过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使学生能够深入地理解小数的意义,并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能正确地读写小数,掌握小数的性质及意义。[1]
二、不断地发散学生的思维
由于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且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存在数学知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地改善以往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不断地发散学生的思维,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使小学数学的知识能够走进学生的生活,能够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快地接受所学的数学知识,并深入地理解相应的知识点,进而将其准确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中《分数加减法》时,首先通过问题情境,导入课堂教学的内容“同学们如果现在每个人手上都有一个苹果,将它平均分成两份和三份,然后再将剩余部分加起来,你们会这样的列式吗?”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应该如何相加,如何列式,充分地启发学生解释自己的列式思考过程,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探究计算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曾经学过的同分母分数的加法,来推导异分母分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在学生分组讨论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巡视进行相应的指导,并与学生展开良好的沟通、互动及交流,在学生完成独立计算以后,引导学生总结方法,使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中的挑战性,充分地体验成功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以有效地增强学生对在数学学习中的自信心。[2]
三、使学生能够理解数学学习中的具体思路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按照数学课本教材的内容,对学生所学的每一项知识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能够准确地判断适合学生的自学方式,可以采用数学生活化,课堂互动化的方式,不断地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充分地明确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学习的具体目标和内容,使学生能够理解数学学习中的具体思路。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中《多边形的面积》时,首先,通过复习引导学生说出学过的平面图形,以及图形的面积公式,导入课堂教学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通过观察、计算以及推理和想象等活动,使学生可以初步建立一公顷实际大小的概念,可以发现平方米、平方千米以及公顷之间的进率,会联系生活中的实际,解决一些与土地面积相关的问题。通过引导学生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使学生能够通过简单的平移、旋转以及拼接等方法,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以及梯形的面积公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所研究的图形,并将已经学过的图形与之联系,从而找到正确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可以形成严谨的数学思路。[3]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地创新课堂教学的模式,有效地将数学生活化,课堂互动化的模式实施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海永.走进生活,让小学数学洋溢生命气息[J].好家长.2017(50):76.
[2]张媛.生活——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J].考试周刊.2017(61):118.
[3]王瑞梅.小學数学知识走向生活化,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J].中华少年.2019(2):270.
关键词:教学生活化;课堂互动化;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地针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努力创新课堂教学的模式,有效地利用教学生活化、课堂互动化的方式,来不断的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全面地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充分地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
一、努力发掘与生活化相关的数学教学情境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地增强师生互动,有效地将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应用到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能够逐渐朝向改革、创新的方向发展,全面地提高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效率,努力发掘与生活化相关的数学教学情境,使学生都能够投入到数学课堂的学习中。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中《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时,首先,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入课堂教学的内容,“单人课桌长是0.5米,宽是0.4米,一块橡皮0.3元,一支铅笔0.7元”那么同学们,你们认识这里面的数吗?随机挑选学生来读一读,使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小数,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小数知识学习的热情;接着,根据课本教材中的直尺图完成图下的填空,在学生完成以后,引导学生开展小组的讨论与探究“你是怎么想到将7厘米写成0.07米的,又是怎样将11厘米写成0.1米的?”使学生可以在比较中归纳和受到启发,通过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使学生能够深入地理解小数的意义,并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能正确地读写小数,掌握小数的性质及意义。[1]
二、不断地发散学生的思维
由于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且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存在数学知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地改善以往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不断地发散学生的思维,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使小学数学的知识能够走进学生的生活,能够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快地接受所学的数学知识,并深入地理解相应的知识点,进而将其准确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中《分数加减法》时,首先通过问题情境,导入课堂教学的内容“同学们如果现在每个人手上都有一个苹果,将它平均分成两份和三份,然后再将剩余部分加起来,你们会这样的列式吗?”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应该如何相加,如何列式,充分地启发学生解释自己的列式思考过程,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探究计算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曾经学过的同分母分数的加法,来推导异分母分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在学生分组讨论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巡视进行相应的指导,并与学生展开良好的沟通、互动及交流,在学生完成独立计算以后,引导学生总结方法,使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中的挑战性,充分地体验成功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以有效地增强学生对在数学学习中的自信心。[2]
三、使学生能够理解数学学习中的具体思路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按照数学课本教材的内容,对学生所学的每一项知识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能够准确地判断适合学生的自学方式,可以采用数学生活化,课堂互动化的方式,不断地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充分地明确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学习的具体目标和内容,使学生能够理解数学学习中的具体思路。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中《多边形的面积》时,首先,通过复习引导学生说出学过的平面图形,以及图形的面积公式,导入课堂教学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通过观察、计算以及推理和想象等活动,使学生可以初步建立一公顷实际大小的概念,可以发现平方米、平方千米以及公顷之间的进率,会联系生活中的实际,解决一些与土地面积相关的问题。通过引导学生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使学生能够通过简单的平移、旋转以及拼接等方法,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以及梯形的面积公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所研究的图形,并将已经学过的图形与之联系,从而找到正确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可以形成严谨的数学思路。[3]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地创新课堂教学的模式,有效地将数学生活化,课堂互动化的模式实施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海永.走进生活,让小学数学洋溢生命气息[J].好家长.2017(50):76.
[2]张媛.生活——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J].考试周刊.2017(61):118.
[3]王瑞梅.小學数学知识走向生活化,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J].中华少年.2019(2):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