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2月25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对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进行审议。义务教育法的修改,将令1.3亿名中小学生受惠。而翻阅相关的新闻,在这一波“修法”的声浪中,“范谊”的名字频频出现。
农村教育如何走出困境,让每一个儿童,无论其家庭经济条件如何,都能够接受法定的义务教育,从而获得终身学习和自主创新的能力,是许多有识之士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许许多多有识之士当中,有一位全国人大代表,他就是致公党浙江省副主委,宁波大学外语学院院长范谊教授。
早在2002年宁波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范谊就在大会发言中提出“宁波市在全国率先分步实施免费农村义务教育”的观点,并提出了具体措施和方案。这篇大会发言稿受到高度重视,当年7月份,宁波20个欠发达地区便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开我国内地有计划地推广农村免费义务教育之先河。
2003年的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600多位人大代表提出有关修订义务教育法的20多个议案,声势颇为壮大,范谊也在媒体上发表了“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是解决‘三农’之道”的言论。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的一位领导语重心长地对范谊说:“你对义务教育有些研究,能不能从一位普通教师的角度,拟订一个修订方案,供有关部门参考?”范谊谨记在心。在大量调研和思考的基础上,他对修订义务教育法提出了45条修改意见。
2005年3月,北京国谊宾馆,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浙江代表团驻地,范谊连续几天为“修法”忙碌。这次会议,包括范谊在内的740名全国人大代表参与提出修订义务教育法的议案,人数之多在全国人大的历史上也是罕见的。
范谊代表提交的议案,长达3000字,把现行义务教育法逐条列出,画框的表示去掉,画红线部分是修订条款。另外还撰写了近4000字的修订说明作为议案的附件。前来采访的中国青年报记者看后感叹:“令人刮目相看。”
一位从事英语教育和研究的大学教授,怎么会对义务教育如此关注?范谊说,这既有感性的情怀,也有理性的思考。范谊高中毕业后做了两年石油勘探工,跑遍了川东的大巴山脉,对农民的生存状态和农村的真实环境有切身的感受。另一方面,作为教授和民主党派干部,他也具有理想主义情怀。他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希望中国能够尽早实现免费义务教育。在他看来,长期以来国家对义务教育的重视是不够的,积累到今天的许多问题,包括经济发展的后劲、增长方式的转变、建设和谐社会、自主创新能力,都和基础教育有关。如果20年前我们就实行免费义务教育,那么今天的许多问题就可以避免,许多事情就要好办得多。
为了收集第一手资料,他亲自带队到镇海的农村小学,到宁海的山区中学,到奉化的失学儿童家里,和教师座谈,和校长讨论,和家长谈心,了解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真实困难和体制障碍。他说,不到基层,你真的无法想象,建国50多年了,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还是那么简陋,几张破损桌凳,一块班驳的黑板,没有操场,没有器械,仅有的教具就是粉笔和教材,教学楼还是“宁波帮”捐建的,电脑之类的教学设备根本无从谈起。城乡学校之间的差距实在太大了。
2005年7月,范谊再度赴京。这一次,范谊是与来自全国各地的21名领衔提出修改义务教育法议案的全国人大代表一起,应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的邀请参加“修法”座谈会。
7月18 日,北京皇城宾馆。会上,国务院法制办、财政部、教育部等有关领导和人大代表济济一堂,展开热烈讨论。
范谊的修改意见洋洋洒洒五千言。发言时,他单刀直入:“我认为这次修订义务教育法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实施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体系和制度;二是我国义务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理念。”
范谊提出的五个步骤得到了不少人大代表的赞同。他说,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第一是“定盘子”,第二是“拨珠子”,第三是“造册子”,第四是“打板子”,第五是“教育收费问题”。国家应首先制订各类教育的基本办学要求,以此确定教育投入总经费,教育主管部门优先保证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然后考虑高中教育、大学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教育主管部门做出年度预算,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批,通过政府报人大会议通过和拨付,并接受人大的监督。他认为,现在教育经费投入“以县为主”不够的,必须加上“省级统筹,中央保证”,建立中央、省、市、县合理分担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体制。收费项目也要通过立法确定,不能一说改革就想到掏老百姓的钱包,致使教育的形象受到损害。
在整个修订发言稿中,思想火花和求实精神比比皆是,足见范谊对修订义务教育法用心之专、用情之切、用力之大、用意之深。
发言时,范谊深情地表示:“希望这个法律文本,不仅能够为我国高质量地实施、普及义务教育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而且能够成为我国立法史上的一个范例,为我国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做出贡献。”
让中国尽早实现免费义务教育,范谊将为这个梦想继续倾力奔走。
农村教育如何走出困境,让每一个儿童,无论其家庭经济条件如何,都能够接受法定的义务教育,从而获得终身学习和自主创新的能力,是许多有识之士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许许多多有识之士当中,有一位全国人大代表,他就是致公党浙江省副主委,宁波大学外语学院院长范谊教授。
早在2002年宁波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范谊就在大会发言中提出“宁波市在全国率先分步实施免费农村义务教育”的观点,并提出了具体措施和方案。这篇大会发言稿受到高度重视,当年7月份,宁波20个欠发达地区便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开我国内地有计划地推广农村免费义务教育之先河。
2003年的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600多位人大代表提出有关修订义务教育法的20多个议案,声势颇为壮大,范谊也在媒体上发表了“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是解决‘三农’之道”的言论。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的一位领导语重心长地对范谊说:“你对义务教育有些研究,能不能从一位普通教师的角度,拟订一个修订方案,供有关部门参考?”范谊谨记在心。在大量调研和思考的基础上,他对修订义务教育法提出了45条修改意见。
2005年3月,北京国谊宾馆,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浙江代表团驻地,范谊连续几天为“修法”忙碌。这次会议,包括范谊在内的740名全国人大代表参与提出修订义务教育法的议案,人数之多在全国人大的历史上也是罕见的。
范谊代表提交的议案,长达3000字,把现行义务教育法逐条列出,画框的表示去掉,画红线部分是修订条款。另外还撰写了近4000字的修订说明作为议案的附件。前来采访的中国青年报记者看后感叹:“令人刮目相看。”
一位从事英语教育和研究的大学教授,怎么会对义务教育如此关注?范谊说,这既有感性的情怀,也有理性的思考。范谊高中毕业后做了两年石油勘探工,跑遍了川东的大巴山脉,对农民的生存状态和农村的真实环境有切身的感受。另一方面,作为教授和民主党派干部,他也具有理想主义情怀。他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希望中国能够尽早实现免费义务教育。在他看来,长期以来国家对义务教育的重视是不够的,积累到今天的许多问题,包括经济发展的后劲、增长方式的转变、建设和谐社会、自主创新能力,都和基础教育有关。如果20年前我们就实行免费义务教育,那么今天的许多问题就可以避免,许多事情就要好办得多。
为了收集第一手资料,他亲自带队到镇海的农村小学,到宁海的山区中学,到奉化的失学儿童家里,和教师座谈,和校长讨论,和家长谈心,了解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真实困难和体制障碍。他说,不到基层,你真的无法想象,建国50多年了,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还是那么简陋,几张破损桌凳,一块班驳的黑板,没有操场,没有器械,仅有的教具就是粉笔和教材,教学楼还是“宁波帮”捐建的,电脑之类的教学设备根本无从谈起。城乡学校之间的差距实在太大了。
2005年7月,范谊再度赴京。这一次,范谊是与来自全国各地的21名领衔提出修改义务教育法议案的全国人大代表一起,应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的邀请参加“修法”座谈会。
7月18 日,北京皇城宾馆。会上,国务院法制办、财政部、教育部等有关领导和人大代表济济一堂,展开热烈讨论。
范谊的修改意见洋洋洒洒五千言。发言时,他单刀直入:“我认为这次修订义务教育法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实施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体系和制度;二是我国义务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理念。”
范谊提出的五个步骤得到了不少人大代表的赞同。他说,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第一是“定盘子”,第二是“拨珠子”,第三是“造册子”,第四是“打板子”,第五是“教育收费问题”。国家应首先制订各类教育的基本办学要求,以此确定教育投入总经费,教育主管部门优先保证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然后考虑高中教育、大学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教育主管部门做出年度预算,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批,通过政府报人大会议通过和拨付,并接受人大的监督。他认为,现在教育经费投入“以县为主”不够的,必须加上“省级统筹,中央保证”,建立中央、省、市、县合理分担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体制。收费项目也要通过立法确定,不能一说改革就想到掏老百姓的钱包,致使教育的形象受到损害。
在整个修订发言稿中,思想火花和求实精神比比皆是,足见范谊对修订义务教育法用心之专、用情之切、用力之大、用意之深。
发言时,范谊深情地表示:“希望这个法律文本,不仅能够为我国高质量地实施、普及义务教育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而且能够成为我国立法史上的一个范例,为我国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做出贡献。”
让中国尽早实现免费义务教育,范谊将为这个梦想继续倾力奔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