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沿海地区苦楝混交造林技术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_dolph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沿海地区绿化困难,选择合适的树种是个关键。赣榆县引进苦楝良种,采用苦楝、苏柳、黑松、女贞综合混交模式,通过造林前采取种植绿肥、整地、排水、挖穴等降盐措施,再择时定植,合理管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沿海;苦楝;混交;造林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1-02-115-02
  近年来随着沿海经济的迅速崛起,加强沿海防护林建设,对于维护沿海地区生态安全、巩固经济发展成果意义重大。沿海滩涂由于土壤盐碱含量高、板结严重、透气性差等原因,绿化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选择合适的树种是关键。苦楝生长快,耐盐碱,材质好,用途广,是苏北沿海地区经济效益较高的绿化树种之一。2012年春赣榆县从南京林科院引进苦楝良种1号、18号和84号,在青口、宋庄等沿海滩涂地区开展以苦楝为主多树种混交造林试验,目前各树种长势良好。
  1 植区概括
  赣榆县位于苏鲁两省交界,是江苏沿海经济带和东陇海产业带开发的东部交汇点。拥有62.5km海岸线,1.53万hm2沿海滩涂和7.2万hm2浅海域。栽植区位于赣榆县东部沿海地区,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带,土壤含盐量0.3%~0.4%,pH值7.5~8.7,常年平均气温14℃,无霜期220d,降水量930mm,其中2/3的降水量集中在6~8月,早春和秋季干旱,年蒸发量约为降水量的3~3.7倍,主导风向为东南风。由于受海洋的调节,气候类型为湿润的季风气候。在季风影响下,盐渍土水盐运动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主要表现为春季强烈蒸发—积盐期、初夏稳定期、雨季脱盐期、秋季蒸发—积盐期和冬季稳定期。
  2 造林方案和生长势
  2.1 造林方案 为提高沿海防护林综合防护能力,提高生态稳定性,做到绿化与美化结合,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兼顾,造林树种以苦楝为主,搭配苏柳、女贞、黑松等耐盐树种。采用块状混交模式,混交树种比例在30%~50%,造林初始密度1.5m×2m,将来随着树木生长再依次调整为2m×3m、3m×4m。选择最佳栽植时间,杨、柳树在土壤化冻后栽植,苦楝、女贞在3月中下旬栽植,黑松利用7、8月雨季期间进行栽植。混交方式如图1。
  3 具体造林技术
  3.1 整地 秋季机械深翻,深度30~40cm,对地面起伏较大的盐碱地进行土地平整,根据不同地形,因地制宜划小畦块,逐一平整。经统一规划,设置排水系统,使造林地上的盐分能随水排走。先用挖掘机开挖深沟。开沟方向以排水流畅为佳,沟深1.5~2m,上口宽度2~3m,下口宽度0.5~1m,呈倒梯形,隔4m设置次排水沟,上口宽度60~80cm,下口宽度30~40cm,深度50~60cm,与主排水沟相沟通,做到沟渠相间排布,相互连接,并与河流的主干线相连。将挖沟取出的土撒在沟间条田上,使条田地面抬高,然后按照造林行距作高垄,一般一行作一垄,垄两边边沿要求高于中间10cm左右,可以有效地延缓雨水在垄面滞留的时间,并可使水分从垄的中间向下渗透,提高降盐效果。秋末冬初预先挖好种植穴,挖穴规格50~60cm左右见方,把挖出的土放在坑边晾晒,以促进土壤熟化。坑底填入作物秸秆等,铺设30cm厚,上部再施入土杂肥1.5~2.5kg。
  3.2 种植绿肥 为降低土壤盐分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头两年在行间树空处先期播种田箐等绿肥,用种量3~4kg/667m2。待初花期收割,将其翻人土中。对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水、肥、气条件效果顯著。
  3.3 树木定植 选择生长健壮、根系良好的1~2a生壮苗,回土后择阴天造林。栽前苗根灌足水,栽植时将苗木放于穴中,使根系自然舒展。先填表土,填置1/2时将苗木略上提,使根系舒展后再踩实,然后填心土满穴,踩实后再覆上一层松土,栽后浇足定根水,并及时松土,过15d左右趁盐碱未返上来前再浇1次透水。最后栽植穴上面用野草、树叶、作物秸秆等覆盖,覆盖厚度2~3cm,上面再压一层约2cm厚的土。
  3.4 适时管护 (1)修剪。因楝树自然生长分枝低,为了培育通直用材,在新芽未萌发前,先剪去地上部分的1/3~2/3,统一高度,待萌芽后,再选择1个健壮的萌枝培育主干,剪掉其余萌芽,等第二年春天新芽未萌发前,再剪除头一年未成熟的秋梢。在上年留枝的相反方向选留一个新株,如此进行,直至主干达到需要的高度。苏柳可少量修枝,秋冬剪去最下部侧枝及影响主梢生长的竞争枝。女贞、黑松可基本不用修剪。(2)除草松土施肥。6~8月松土割草1~2次,将割下的杂草覆盖在土壤上,以防返盐,影响树苗生长。追施氮肥1~2次,每次每株施0.2~0.3kg尿素或0.3~0.4kg复合肥,离树干30~50cm处开沟施肥。秋冬季则施入有机肥,把有机肥均匀铺撒,并逐年深翻,促进根系的深扎。(3)加强抚育管理,及时间伐。随着树木生长,树冠扩大,林间郁闭度加大,则要适时进行间伐。一般是隔株去株,同时要伐去生长衰弱、有病虫害、干形和树冠生长不良的树木和枯死木,对有些相互挤压的林木也同时伐去,使林内通风透光,促进树木健壮生长。(4)病虫害防治。春季在3月底至4月底用40%乐果乳油1 000~1 500倍液喷雾,防治斑叶蝉及蚜虫、红蜘蛛等。夏季特别是雨季易出现叶斑病,可用可杀得可湿性粉剂1 000倍或50%多菌灵1 000倍液加40%的乐果乳剂1 000倍喷雾兼治锈壁虱。入冬后用石硫合剂涂刷树干,防治介壳虫的危害。 (责编:徐焕斗)
其他文献
摘 要:通过对安徽省产业协会提供的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P71-13-2、09-崇9、09-崇10、09-崇26、09-崇30、崇29-4、皖油14(ck),进行产量、抗逆性及区域适应性田间综合鉴定,为新品种审定、推广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6个品种产量均低于ck,其中09-崇9产量为2 045.2kg/hm2,在6个参试品种中最高,比对照皖油14减产1.2%,不显著;产量最低是P71-13
期刊
摘 要:研究了不同扦插部位、不同基质配比对垂盆草扦插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茎上部作插穗繁殖的植株,无论生长势、株高、根长、叶片数和节数明显高于用茎中部和茎基部;在蛭石、珍珠岩和草炭配比为1∶1∶2的混合基质中扦插苗生长势强,株高、根长、叶片数和节数明显高于其他2种配比基质中扦插的植株。  关键词:垂盆草;扦插;繁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
期刊
摘 要:为了充分利用大棚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农民收入,探索并大力推广应用春糯玉米—夏小白菜—秋延椒大棚高效栽培模式,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春糯玉米;夏小白菜;秋延椒;栽培模式  中图分类号 S513;S634.3;S64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1-02-75-02  为了充分利用大棚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农民收入,南通市蔬菜科学研究所针对市
期刊
摘 要:对20%井冈·蜡芽菌SC80ml/667m2、20%井冈·蜡芽菌SC100ml/667m2、20%井冈霉素DP30g/667m2进行了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结果表明,20%井冈·蜡芽菌SC在水稻纹枯病发病初期开始进行2次用药,药后24d对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较好,增产效果显著,宜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使用,综合药本与产量效益,建议防治水稻纹枯病每667m2用20%井冈·蜡芽菌SC80ml。20%井
期刊
摘 要:该文针对安徽省水生蔬菜产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发展对策与建议:建立水生蔬菜种质资源圃,加大水生蔬菜野生资源保护力度;注重自主品种的研发与新品种推广;扩大建设优势产区和地方名优水生蔬菜基地,扶持龙头企业,建设现代化的冷链贮运和采后加工企业等流通体系。  关键词:安徽省;水生蔬菜;种质资源;栽培现状;发展对策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
期刊
摘 要:烟草黑胫病是烟草上的毁灭性病害,主要通过带菌土壤和病残体进行传染。该文通过研究不同N/P比与烟草黑胫病菌生长的关系,找出病菌生长的最适氮磷比例。试验以硝酸钠为氮源,以磷酸二氢钾为磷源,最终得出黑胫病病菌生长的最适氮磷比为3∶2,若氮肥量过多高出磷肥,病菌生长速率也很快,单施钾肥使病菌生长速率减慢。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避免加重病害发生的施肥比例,以控制病害的发生。  关键词:烟草;黑胫病病菌
期刊
摘 要:莫桑比克渔业起步较晚,但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渔业发展潜力巨大。在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开展30多年的国际培训工作和即将开展的国际合作项目调研的基础上,整理了莫桑比克学员国家渔业发展报告和相关文献资源,就莫桑比克国内水产养殖业、捕捞业、水产品加工业和水产品贸易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介绍,以期为业界了解莫桑比克渔业发展现状提供参考。  关键词:莫桑比克;渔业;现状;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采用“大配方,小调整”策略,通过不同农户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大配方、小调整和农户习惯处理对早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处理比较,大配方和小调整处理提高了早稻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平均产量分別增加5.57%和7.89%,平均氮肥偏生产力分别增加29.5%和32.2%。  关键词:早稻配方肥;产量;氮肥偏生产力;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 S145.5 文献标识码 A
期刊
摘 要:阐述了盐城市进行耕地质量建设的必要性,回顾了耕地质量建设的现状,分析了耕地质量建设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的对策建议:要抓好测土配方施肥、高标准粮田建设、有机肥推广应用、耕地质量监测和耕地质量管理效能,全力推动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关键词:盐城;耕地质量建设;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S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3-0
期刊
摘 要:为了明确设施大樱桃在果实发育过程中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以“红灯”为试材,对设施大樱桃发育中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及果实硬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果实的生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增加趋势;维生素C含量呈“升—降”的动态变化,授粉后35d,维生素C含量达到最高值;果实硬度则呈逐渐下降趋势,授粉后42d左右果实硬度下降至最低点。为了保证果实品质,建议在生产上可将授粉后的35~42d作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