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上个世纪中期提出的概念,1978年后,“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新时期政治思想工作领域统一的标准提法。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及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重要。然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与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面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针对当代学生的思想现状,我们必须不断探索新的方法,采取新的措施,创新工作思路,以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和需要。笔者认为,应该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入手,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将人道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作为一个循序渐进的有机整体,并与各个不同的学龄阶段相结合,在学生整个学龄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循序渐进地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改变现阶段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空泛、脱离实际、效果不佳等现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一、人道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又是人性化的教育,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就是人道主义教育,即用人道主义的手段、方式和思想培养出具有人文精神的人的教育。加强人道主义教育与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息息相关,只有大力弘扬人道主义思想,才能进一步形成平等友爱的人际关系和团结互助的社会环境。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对人道主义认识的偏差,使这个问题的探讨一度成为教育领域的思想禁区。事实上,人道主义与教育有着密切联系。人道主义存在的价值合理性及其精神实质,使之成为教育者的普遍共识而加以提倡与贯彻,这既是教育本质的内在要求,又是当前“以善律教”的迫切需要。
马克思早就主张“人的自然主义”与“自然的人道主义”应该统一。他称“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重视人的地位和价值,把实现一切人的解放和自由作为奋斗目标,是革命的人道主义。
人道主义教育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现状来看,有部分学生以个人为中心,个人本位价值观严重,很少去关心他人爱护他人,对社会上的公益事业和国家大事也持一种淡漠的心态。针对这样的情况,教育者应该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上各种有意义的公益活动,从而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
二、集体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
集体主义教育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集体主义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内容之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它同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是根本对立的,是共产主义道德区别于一切旧道德的本质特征。集体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直接产物,它建立在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之上,与社会主义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集体主义与爱国主义也是密不可分的。集体主义从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统一出发,把集体利益放在头等重要的地位。但集体主义所讲的集体,是指相对于个人而言的人民和社会,因此集体利益也是人民利益、社会利益以及代表人民利益的国家利益。集体主义是爱国主义的思想基础,爱国,就必须爱集体、爱社会、爱人民。
集体主义教育的开展,可以促进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又可以巩固集体主义教育的成果。可以说,集体主义教育是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切入点,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是集体主义教育的最终体现。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三者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
三、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江泽民同志说:“爱国主义有鲜明的时代特性。在今天,我们讲爱国就是要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个人的理想和事业融汇于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和谐社会的建设赋予国家新的涵义,爱国主义也随之拥有新的内涵。第一,更具全球视野和开放意识。第二,彻底摒弃冷战思维和斗争哲学,强化互信、互利、合作意识。第三,要走出历史悲情,克服弱国心态,培育理性、健全的爱国主义。第四,强化民主、法治意识。第五,发展民族文化、强化中华民族文化教育是增强国家实力的重要之举。
要开拓创新,从观念上、思想上重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要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群体,寻找适合大学生的教育途径,符合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行为选择方式,切实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爱国热情倾注到爱社会主义事业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学习的具体行动上,并逐步达到自觉追求、信仰共产主义,为共产主义而奋斗。
四、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目标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中明确指出:“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核心内容和最高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历史和实践发展的必然结论,有着广泛的社会共识,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共产主义最高理想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统一的,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就是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而奋斗。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与人道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是紧密联系的,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自然延伸和必然升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以人道主义思想教育为起点,逐步发展、提高到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与青少年成长的阶段性的相互联系,是对学生循序渐进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基本的教育原则的把握和运用,有利于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根本任务,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五、循序渐进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从学生的心智发育、认知能力、知识扩展、世界观形成及践诺笃行等规律来看,学龄初期(主要是小学阶段)的儿童总是从观察、了解、认识自己身边的家人、朋友开始,随着成长逐步扩大到同学、班级、社区集体,进而扩展到民族、国家乃至全世界人类社会;其最基本的认知、观点、信念等都是在同身边最亲近、最熟悉的人际交往中开始形成的,因而从学龄初期开始,重点放在人道主义思想教育,懂得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掌握基本的人际交往行为规则,确立关于人的基本的信念,奠定儿童可教育性的基础,把人道主义思想教育作为今后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石。学龄中期阶段(主要是初中阶段),与学生的认知发展相适应,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逐步转到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学龄后期阶段(主要是高中及大学阶段),则重点展开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思想教育。这几个阶段绝不应截然割裂,而是明确各教育阶段的侧重点,将前一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后一更高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后一更高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前一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自然的发展和提升,由此形成一个重点明确、环环相扣、逐级递进、有机联系、完整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改变长期以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普遍存在不分阶段、重点不明、内容空泛、脱离实际、效果不佳等现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余一凡.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源起[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1).
[2] 王燕.论教育人道主义及其价值追求[J].江西教育科研,2007,(1).
[3] 1848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 江泽民: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5-06-05.
责任编辑:陈 诚
一、人道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又是人性化的教育,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就是人道主义教育,即用人道主义的手段、方式和思想培养出具有人文精神的人的教育。加强人道主义教育与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息息相关,只有大力弘扬人道主义思想,才能进一步形成平等友爱的人际关系和团结互助的社会环境。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对人道主义认识的偏差,使这个问题的探讨一度成为教育领域的思想禁区。事实上,人道主义与教育有着密切联系。人道主义存在的价值合理性及其精神实质,使之成为教育者的普遍共识而加以提倡与贯彻,这既是教育本质的内在要求,又是当前“以善律教”的迫切需要。
马克思早就主张“人的自然主义”与“自然的人道主义”应该统一。他称“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重视人的地位和价值,把实现一切人的解放和自由作为奋斗目标,是革命的人道主义。
人道主义教育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现状来看,有部分学生以个人为中心,个人本位价值观严重,很少去关心他人爱护他人,对社会上的公益事业和国家大事也持一种淡漠的心态。针对这样的情况,教育者应该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上各种有意义的公益活动,从而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
二、集体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
集体主义教育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集体主义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内容之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它同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是根本对立的,是共产主义道德区别于一切旧道德的本质特征。集体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直接产物,它建立在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之上,与社会主义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集体主义与爱国主义也是密不可分的。集体主义从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统一出发,把集体利益放在头等重要的地位。但集体主义所讲的集体,是指相对于个人而言的人民和社会,因此集体利益也是人民利益、社会利益以及代表人民利益的国家利益。集体主义是爱国主义的思想基础,爱国,就必须爱集体、爱社会、爱人民。
集体主义教育的开展,可以促进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又可以巩固集体主义教育的成果。可以说,集体主义教育是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切入点,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是集体主义教育的最终体现。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三者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
三、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江泽民同志说:“爱国主义有鲜明的时代特性。在今天,我们讲爱国就是要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个人的理想和事业融汇于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和谐社会的建设赋予国家新的涵义,爱国主义也随之拥有新的内涵。第一,更具全球视野和开放意识。第二,彻底摒弃冷战思维和斗争哲学,强化互信、互利、合作意识。第三,要走出历史悲情,克服弱国心态,培育理性、健全的爱国主义。第四,强化民主、法治意识。第五,发展民族文化、强化中华民族文化教育是增强国家实力的重要之举。
要开拓创新,从观念上、思想上重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要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群体,寻找适合大学生的教育途径,符合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行为选择方式,切实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爱国热情倾注到爱社会主义事业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学习的具体行动上,并逐步达到自觉追求、信仰共产主义,为共产主义而奋斗。
四、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目标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中明确指出:“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核心内容和最高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历史和实践发展的必然结论,有着广泛的社会共识,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共产主义最高理想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统一的,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就是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而奋斗。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与人道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是紧密联系的,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自然延伸和必然升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以人道主义思想教育为起点,逐步发展、提高到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与青少年成长的阶段性的相互联系,是对学生循序渐进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基本的教育原则的把握和运用,有利于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根本任务,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五、循序渐进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从学生的心智发育、认知能力、知识扩展、世界观形成及践诺笃行等规律来看,学龄初期(主要是小学阶段)的儿童总是从观察、了解、认识自己身边的家人、朋友开始,随着成长逐步扩大到同学、班级、社区集体,进而扩展到民族、国家乃至全世界人类社会;其最基本的认知、观点、信念等都是在同身边最亲近、最熟悉的人际交往中开始形成的,因而从学龄初期开始,重点放在人道主义思想教育,懂得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掌握基本的人际交往行为规则,确立关于人的基本的信念,奠定儿童可教育性的基础,把人道主义思想教育作为今后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石。学龄中期阶段(主要是初中阶段),与学生的认知发展相适应,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逐步转到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学龄后期阶段(主要是高中及大学阶段),则重点展开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思想教育。这几个阶段绝不应截然割裂,而是明确各教育阶段的侧重点,将前一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后一更高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后一更高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前一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自然的发展和提升,由此形成一个重点明确、环环相扣、逐级递进、有机联系、完整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改变长期以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普遍存在不分阶段、重点不明、内容空泛、脱离实际、效果不佳等现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余一凡.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源起[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1).
[2] 王燕.论教育人道主义及其价值追求[J].江西教育科研,2007,(1).
[3] 1848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 江泽民: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5-06-05.
责任编辑:陈 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