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重道远 期待更大作为

来源 :现代工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sheng12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民营科技企业是伴随着上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进程出现的一支新的力量,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创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咸为令人刮目相看的上海“科教兴市”的生力军。
  下列几数字可部分折射出上海民营科技企业对上海经济发展的有形贡献:
  企业数量:2000年12316户 2001年15462户 2002年18441户2003年21516户 2003年增长率为10%,其中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913家。
  技工贸销售收入:2000年811.35亿元 2001年恫25.78亿元2002年1487.32亿元 2003年2142.96亿元 2003年增长率为44.1%
  上缴税收:2000年28.64亿元 2001年42.73亿元 2002年63.18亿元 2003年109.51亿元 2003年增长率为73.3%
  创汇:2000年2.83亿美元 2001年4.17亿美元 2002年6.35亿美元 2003年9.06亿美元 2003年增长率为42.7%
  人均劳动生产率:2000年30.08万元 2001年34.33万元2002年41.20万元 2003年为47.27万元 2003年增长率为14.7%
  研发投入:2000年为33.5亿元 2001年为44.92亿元 2002年为58.39亿元 2003年74.32亿元 2003年增长率为27.3%
  人均利润:2000年1.81万元 2001年1.78万元 2002年2.41万元 2003年2.46万元 2003年增长率为0.8%
  人均缴税:2000年为1.09万元 2001年1.30万元 2002年1.75万元2003年2.42万元2003年增长率为38.1%
  
  上述每组数字的逐年递增,反映出民营科技企业对上海经济发展贡献率越来越大的总体趋势正在不断加强,其地位亦随之提升。
  除这些数字外,上海民营科技企业所展现的内涵更让人高兴。
  首先,在上海二万多家民营科技企业中,出现了“货真价实”的高科企业及拥有自己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技术。尽管这类科技企业凤毛麟角,但让我们看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希望,看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方向。如上海高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其创新的思维和精细技术,攻占通讯及信息传输领域的前沿阵地,为国家科技产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成为致力于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中的一面旗帜。又如上海杰士杰新材料有限公司依靠雄厚的科技实力,不断开发出拥有自主的原创性技术的新材料,该公司实行三个三分之一战略,即三分之一专利自己产业化,三分之一转让,三分之一为储备技术,去年仅专利转让收入就达亿元以上。再如上海微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是海归学子创办的企业,6年中,他们申请了33项专利,美国专利2项,PCT专利1项,中国发明专利10项,拥有注册商标15项,这些已成为公司走向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另外,民营科技企业内优秀科技人才扎堆,为其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资源保障。这些人才不仅是学历高、专业知识精,而且普遍具有与其它所有制科技企业不同的特征:一是较为年轻,富有创新力;二是敬业;三是思维敏锐,市场反应迅速。如上海联丰科技产业有限公司的薛渊董事长,从科技产品的大海中,看到尚处实验中的电子标签技术内在的价值和市场前景,即投入巨资与外商联合开发,使联丰公司成了中国唯一一家集研发与生产该类产品的科技企业。
  还有是民营科技企业老板多是优秀技术人员,他们或是海归科技专家,或是从国有科研机构下海,或是大学毕业后学用所长的年轻学子,或是来沪创业的外省市科技人员等。由于他们都是本行的专业人才,于是,避免了瞎指挥。同时,他们有包括人品在内的相对高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企业内部能形成以人为本,尊重人才的企业文化。民办科技企业产权清晰,老板们有着办好企业的原始推动力,这些都是科技企业具有较高的生存率、成果产出率和对国家贡献率的重要因素。
  上海民营科技企业除了有在优化一些经济指标及增加专利原创技术和增加先进产品的有形贡献外,它还对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及不同所有制科研机构竞争起到推动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体制、机制上废除“大锅饭”,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创造潜力,展现民营机制的魅力。二是研发、转化、市场之间形成链条,避免了国有科研机构研发一论文一搁置的科研模式,大大缩短研发到转化的周期,从而降低成本,节省了时间。三是研发的经费根据需要投入,提高了资金使用的针对性、有效性。如杰士杰公司每年用于新材料开发的经费占总销售额的?7%。宏源电光源公司用于具有世界电光源革命之称的“数字无极灯”的研发就投入了1700万元。这三个方面,对国有科研机构加快改革步伐无疑起到示范效应。
  上海民营科技企业超常发展除了自身努力外,还主要受益于两方面的支持。首先是上海市政府的支持,多年来,上海市政府一贯重视科技的发展,对民营科技又给予了特别关照。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近年来,又进行了多次修改,使政府对民营科技支持力度更大,政策更具操作性。另外是地域优势的支撑。上海具有知识、人才、信息、产业基础及市场等方面的不可多得的资源,更适宜于民营科技企业的成长,因此,上海民营科技企业能获得今天的成就就很自然了。
  任重道远,过去的成就不应成为包袱,展望未来,任务更重,挑战更多。我们期待上海民营科技企业在科教兴国、兴市中有更大作为。
其他文献
工程咨询公司属服务型企业。因此,这种类型的公司在管理上必须以顾客为导向,其他所有职能如生产(设计、咨询服务等)、财务、人事及市场开拓等都必须围绕顾客这个核心去了解、服务和满足顾客。当然,建筑工程咨询公司根据其业务的性质,它的管理特色应兼具建筑业及服务业的特征,若其业务涵盖前期投资分析,则又兼具金融业的某些特征,因此对建筑工程咨询公司的管理,在战略上除以顾客为核心外,还应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期刊
2004年的秋冬之交,应中华台商联合促进会之邀,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组成工商经贸考察团一行10人赴台访问。笔者作为团员参加了此次为期10天的访问考察。    “红薯”的比喻    这是众所周知的原因,一晃台湾岛阔别祖国大陆55年了。对于大陆同胞来讲,台湾似乎带有点疏远感、距离感和神秘感。  上海距台北1000多公里,如果能直接通航飞行的话,1个多小时足够了。而考察团去时还必须通过香港或澳门转机。考察
期刊
1977年5 月的一天,一份电报将时任上海电热电器厂技术科科长的王文超召到北京,说是有紧急军工任务。王文超到北京一下飞机,就被车子接走。下了车抬头一看,毛主席纪念堂几个大字赫然在目,让王文超一阵激动,当然,还有些许紧张。有关人员向王文超讲明了某处发热管的故障后,王文超用自己娴熟的技术和带去的零配件很快就将故障排除了。毛主席纪念堂为感谢王文超的这一贡献,破例给王文超个人颁发了纪念证书。    一鸣惊
期刊
上海民营科技企业的发轫,时间上大约与私营企业的发展同步,在当初的私营企业花名册上我们都能看到他们醒目的名字。当然,现在最为亮眼的科技企业是那些随着互联网的诞生而应运而生的科技新生代,以及涉足高科技领域的那些科技精英所创办的科技企业的新星。但无论是传统的或新潮的民营科技企业,他们都为上海的过去和现在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而这种贡献,随着时间的推移,将越来越发出耀眼的光芒。  在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民营科
期刊
欧洲人的瓷器情结    16世纪至17世纪,欧洲航海业快速发展,东方各国的工艺品开始涌入欧洲,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龙泉青瓷在法国登场。龙泉冰肌玉骨的青色使法国人惊讶不已,他们手捧着龙泉青瓷,眼睛充满着疑惑,泥土放入火中,怎么能烧出这么靓丽的青色来?这简直是一个奇迹。他们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么如玉类银的硬质瓷器(那时欧洲人仅仅能生产出一种介乎于陶与瓷之间的陶质瓷器)。当时法国正上演名剧《牧羊女》,主角
期刊
上海民营科技企业的数量很多,又多是中小企业,但由于其产品有相当的科技含量,并为企业所独有,企业拥有自己的专利,因此,这些企业在科技领域里就象朵朵不色彩、不同形状的花朵,争奇斗艳,为我巾科教兴市带来了不少亮色。上海贝斯特电器制造有限公司、上海贝斯特电器科技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朵美丽的科技鲜花。    扔掉国家科研干部的铁饭碗    贝斯特公司的创办者杨政女士原是国家航天工业部的一位极有前途的科技人员。
期刊
博士下海    张未名,因为是最早下海创业的中科院博士之一,二十世纪80年代未曾轰动一时两次获得五四奖章,朱镕基同志的勉励,使他更坚定了科技产业化的创业历程。他,身上兼具学者的睿智和企业家的务实,创业初期果断地把公司的业务投向了精细化工业如今,他不仅实现了科研产业一体化,也奇迹般地赢得了跨国巨头的青睐。  记者在上海高维化学有限公司采访时工作人员拿出了公司以及张未名本人近年来获得的国家或上海市的获
期刊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中国绝对需要以新思维新模式布局海外原料市场,取得能源、原材料等国际资源的开发权。否则,“世界工厂”经济增长越强劲,对能源、原材料需求越紧缺,就越让人“卡着脖子”,到头来只能“为他人作嫁衣裳”,血汗钱都滚到人家腰包!  踏入2005年以来,国际原料市场出现两则重大事态:一是被称为“工业的血液”的原油每桶价格一度冲上60美元历史性高位,比年前涨了一倍;二是被称为“工业的骨胳”的
期刊
随着市场全球化和竞争的加剧,企业之间的竞争已变成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企业间协作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在质量管理方面却没有太大的进展。企业在开展质量控制工作时总是不自觉地会受到组织边界的约束,把来自供应商处的原材料作为确定的输入,而不是把原材料质量作为质量管理的对象之一,使原材料质量已经成为一些企业进行质量控制的瓶颈,制约了企业进一步改进产品质量。    1.原材料质量控制现状    在
期刊
最近,在一本杂志上读到一个名叫长谷川的日本经济学家在日本《呼声》杂志上说的一段话,“中国的未来掌握在日本和美国手中”。为了论证此结论的正确性,他认为“中国对美出口的80%的商品是打人中国市场的美国企业制造的,只要美国切断中国对美消费品的出口渠道,中国就难以保持经济增长”。同时,“进入中国市场的日本企业向中国提供的都是中国不可缺少的东西,这是因为日本有优秀技术实力和为确保技术优势对研发投入巨额资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