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国家将自治区东部地区纳入东北振兴实施范围以来,自治区东部盟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要从根本上走出困境、实现转型,还需要摆脱产业陷阱、体制陷阱、要素陷阱和发展路径陷阱。
一是产业陷阱。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社会需求正在悄然发生着深刻变化,然而东北的主导产业还是以重化工为主,除了少部分属于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外,其他大部分都产能过剩。产能过剩的趋势一时难以扭转,这给东北今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惑。在保持总量不降的前提下提高发展质量,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实现转型发展,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是体制陷阱。这些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独大的情况并没有根本改变。与以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相比,对市场反应不够灵敏,思想不够解放,决策比较滞缓,转型难度较大。目前,浙江经济已基本上走出低谷,开始回升,后劲十分强劲,民营经济机制灵活、决策迅速、敢于创业、善于创新的优势充分显现出来了。所以,实现东北振兴还需要用改革的办法让企业活起来。
三是要素陷阱。东北三省有其独特的要素优势,但受体制分割影响要素优化配置不理想,使得全要素生产率难以得到充分发挥。一方面,矿产资源、水资源和人力资源有所枯竭或减少,局部地区要素不全又难以跨地区整合配置;另一方面,对传统优势资源的过分依赖,导致资源陷阱,对新兴产业产生了一定的挤出效应,也形成了大量过剩产能。解决好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北地区和京津冀、东北地区和东北亚的资源要素整合问题,既需要进一步联通基础设施,也需要进一步改革开放,让市场在资源要素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四是路径陷阱。东北地区受管理体制僵化、思想观念滞后、传统资源依赖、创新能力薄弱等方面影响比较重,导致过去发展路径依赖比较大。各级对传统优势特色产业都有思路并给予高度重视,而对于新要素、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就显得看不清、抓不住、推不动。对于大的投资项目都很积极,然而往往忽略了投资虽少,但技术含量高、效益好的项目,没有充分意识到新的增长点往往萌生于此。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实现东北振兴需摆脱四个陷阱。
——摆脱产业陷阱。我区过去讲“融入东北”,围绕东北谋篇布局自己的产业,跟它配套,形成产业互动关系。现在东北整体的产业大多数都陷入困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没必要再去为它的产业配套。因此,我建议在提法上可以变融入东北为“双融一自”:第一是融入东北,第二是融入京津冀,第三是依据反梯度理论,在一些优势领域构建自成体系的产业集群,形成特色产业高地。对此,要在一些要素聚集区定好位,做好规划,组合好各种要素,利用我们自己的资源、要素和成本优势,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直接面向全国市场,摆脱对东北三省传统产业的依赖。
——摆脱体制陷阱。体制上的问题依靠东北自身不容易打破,既需要调动内力,也需要借助外力。有学者提出,以特区办特区,引入沿海发达地区省市到东北三省对口输送干部,随之把他们的先进理念和管理输送过来,把他们的产业转移过来,联合办“特区”、建“飞地”。这个思路对内蒙古也有启发,假如把这些地区的干部成批交流到内蒙古来任职,就像对口支持新疆那样,使他们的理念、管理、企业、技术等优势和我区的要素资源优势相结合,改造我们的供给侧,突破我区自身的体制机制障碍,就有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发展高地,实现局部率先发展。
——摆脱要素陷阱。要本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补足制约要素优化配置的短板,利用现阶段扩大基础设施投资的机会,把跨省的特高压电网,高铁、引水工程等短板补起来,把蒙东发出来的低成本电输出去,把蒙东缺的水引进来,让人的流动更加方便。要加大力度推进蒙东电网电力体制和电价改革,在一些地区构建“分布式电源电网+微网+大网”的电网体系,实现能源配置市场化,解决蒙东发电成本低但用电成本高的问题。内蒙古自治区是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的试点,实现东北振兴也需要打破体制障碍,我们完全可以向国家申请先行先试。其他还有煤水资源组合配置怎么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类似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
——摆脱路径陷阱。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按照新常态需求变化的特征、按照五大发展理念、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对过去发展的思路再认识,对今后发展的思路再谋划。现在,我们的发展条件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地区原来的土地和矿产资源优势,如今已经转化为产业优势;原来的环境容量优势,如今已经转化为制约瓶颈;形成的一些产业优势,有的又转化成为过剩劣势。这些变化,都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传统产品更新换代有正推和倒逼的作用。但真正解决这些问题,还必须从市场上找出路,从创新上给出路。其实,我们的产业已经出现了很多新的亮点,只要悉心培育,星星之火,是可以燎原的。
总的来说,国家出台新一轮东北振兴的政策,其中有很多亮点需要我们捕捉,许多政策需要我们善加运用,以此推动蒙东走上新的发展道路。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代建明
一是产业陷阱。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社会需求正在悄然发生着深刻变化,然而东北的主导产业还是以重化工为主,除了少部分属于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外,其他大部分都产能过剩。产能过剩的趋势一时难以扭转,这给东北今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惑。在保持总量不降的前提下提高发展质量,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实现转型发展,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是体制陷阱。这些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独大的情况并没有根本改变。与以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相比,对市场反应不够灵敏,思想不够解放,决策比较滞缓,转型难度较大。目前,浙江经济已基本上走出低谷,开始回升,后劲十分强劲,民营经济机制灵活、决策迅速、敢于创业、善于创新的优势充分显现出来了。所以,实现东北振兴还需要用改革的办法让企业活起来。
三是要素陷阱。东北三省有其独特的要素优势,但受体制分割影响要素优化配置不理想,使得全要素生产率难以得到充分发挥。一方面,矿产资源、水资源和人力资源有所枯竭或减少,局部地区要素不全又难以跨地区整合配置;另一方面,对传统优势资源的过分依赖,导致资源陷阱,对新兴产业产生了一定的挤出效应,也形成了大量过剩产能。解决好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北地区和京津冀、东北地区和东北亚的资源要素整合问题,既需要进一步联通基础设施,也需要进一步改革开放,让市场在资源要素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四是路径陷阱。东北地区受管理体制僵化、思想观念滞后、传统资源依赖、创新能力薄弱等方面影响比较重,导致过去发展路径依赖比较大。各级对传统优势特色产业都有思路并给予高度重视,而对于新要素、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就显得看不清、抓不住、推不动。对于大的投资项目都很积极,然而往往忽略了投资虽少,但技术含量高、效益好的项目,没有充分意识到新的增长点往往萌生于此。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实现东北振兴需摆脱四个陷阱。
——摆脱产业陷阱。我区过去讲“融入东北”,围绕东北谋篇布局自己的产业,跟它配套,形成产业互动关系。现在东北整体的产业大多数都陷入困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没必要再去为它的产业配套。因此,我建议在提法上可以变融入东北为“双融一自”:第一是融入东北,第二是融入京津冀,第三是依据反梯度理论,在一些优势领域构建自成体系的产业集群,形成特色产业高地。对此,要在一些要素聚集区定好位,做好规划,组合好各种要素,利用我们自己的资源、要素和成本优势,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直接面向全国市场,摆脱对东北三省传统产业的依赖。
——摆脱体制陷阱。体制上的问题依靠东北自身不容易打破,既需要调动内力,也需要借助外力。有学者提出,以特区办特区,引入沿海发达地区省市到东北三省对口输送干部,随之把他们的先进理念和管理输送过来,把他们的产业转移过来,联合办“特区”、建“飞地”。这个思路对内蒙古也有启发,假如把这些地区的干部成批交流到内蒙古来任职,就像对口支持新疆那样,使他们的理念、管理、企业、技术等优势和我区的要素资源优势相结合,改造我们的供给侧,突破我区自身的体制机制障碍,就有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发展高地,实现局部率先发展。
——摆脱要素陷阱。要本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补足制约要素优化配置的短板,利用现阶段扩大基础设施投资的机会,把跨省的特高压电网,高铁、引水工程等短板补起来,把蒙东发出来的低成本电输出去,把蒙东缺的水引进来,让人的流动更加方便。要加大力度推进蒙东电网电力体制和电价改革,在一些地区构建“分布式电源电网+微网+大网”的电网体系,实现能源配置市场化,解决蒙东发电成本低但用电成本高的问题。内蒙古自治区是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的试点,实现东北振兴也需要打破体制障碍,我们完全可以向国家申请先行先试。其他还有煤水资源组合配置怎么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类似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
——摆脱路径陷阱。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按照新常态需求变化的特征、按照五大发展理念、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对过去发展的思路再认识,对今后发展的思路再谋划。现在,我们的发展条件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地区原来的土地和矿产资源优势,如今已经转化为产业优势;原来的环境容量优势,如今已经转化为制约瓶颈;形成的一些产业优势,有的又转化成为过剩劣势。这些变化,都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传统产品更新换代有正推和倒逼的作用。但真正解决这些问题,还必须从市场上找出路,从创新上给出路。其实,我们的产业已经出现了很多新的亮点,只要悉心培育,星星之火,是可以燎原的。
总的来说,国家出台新一轮东北振兴的政策,其中有很多亮点需要我们捕捉,许多政策需要我们善加运用,以此推动蒙东走上新的发展道路。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代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