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应用药物不良反应情况,进而提高用药安全性。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的370例用药不良反应事件开展回顾性分析,判断用药种类与不良反应发生特点。
结果:本组病例主要以单一用药、静脉注射、抗感染药物所产生的发生率最高,在中药制剂中以中药注射剂为主。
结论:针对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尤其是严重不良反应的药品,需采取相应管控措施,以降低用药风险。
关键词:药物 不良反应 用药安全性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0.141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095-01
我国新药研发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表现在新药品种、新剂型大量涌现[1]。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率明显上升。笔者对本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的370例有效ADR报告作回顾性分析,以探讨ADR发生特点,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及分析方法。资料来源于本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全院370例有效ADR报告。对患者年龄、性别、药品分类、给药途径、ADR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
1.2 ADR因果关系评价标准。ADR关联性评价分为肯定、很可能、可能、可能无关、待评价、无法评价6级。我院要求患者出现疑似ADR者一律暂停用药,故无“肯定”报告。“可能无关”“待评价”“无法评价”3类不纳入上报范围。“很可能”指患者未再次使用疑似药品,用药及反应发生时问顺序合理,停药以后反应停止,或迅速减轻或好转,虽有合并用药,但基本可排除合并用药的可能性。“可能”指用药与反应发生时间关系密切,同时有文献佐证。
1.3 严重ADR判断标准。严重ADR指患者损害较重,导致死亡,或出现永久性、显著性伤残,或致癌、致畸、出生缺陷,或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性损害,或导致住院,或住院周期延长。
2 结果
一般情况:370例有效ADR报告中,男189例(51.08%),女181例(48.92%);13岁以下和65岁以上192例(51.89%);严重ADR8例(2.16%),其中2例住院治疗,6例住院周期延长。370例ADR报告中,“很可能”报告318例,“可能”报告52例,分别占85.95%和14.05%。普通ADR报告362例,严重ADR报告8例,分别占97.84%和2.16%。
联合用药情况:单一用药311例,占84.05%,联合用药59例,占15.95%。给药途径:静脉滴注是发生不良反应的最主要途径。详见表1。抗感染药发生ADR的种类:抗感染药引发的ADR例数为318例,占65.95%,药物种类有48种。详见表2。引发ADR的中药制剂种类:中药制剂ADR报告共42例,其中39例为中药注射剂,占92.86%,见表3。
3 讨论
3.1 ADR的药物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抗感染药物ADR构成比最高。与我院抗感染药物使用频度高有关[2],药疹、荨麻疹、水肿最常见,严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但未发生死亡病例。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也较常见。抗感染药物中,头孢哌酮舒巴坦引发的ADR最多,患者一般联用地塞米松、青霉素、阿奇霉素、喜炎平等,以过敏性症状为主,停药与对症救治后患者均恢复正常,无明显后遗症状。其中1例为戒酒样反应,系患者饮酒2h后用药发生。本例提示患者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等头孢菌素期间,医师应注意患者有无饮酒,告知患者用药期间及停药后5d内避免饮酒及含乙醇的饮料,尤其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患者更应注意。阿奇霉素报告27例,以胃痛、恶心、呕吐症状为主。近年来,社区获得性肺炎在儿童中发病率逐年升高,而我院儿科在本地区是重点学科,享有较高声誉,儿童患者使用阿奇霉素较为普遍,是ADR报告例数较多的重要因素,同时也佐证阿奇霉素具有较高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我院左氧氟沙星剂型较多,有注射液、片剂和滴眼液,导致左氧氟沙星ADR例数较多,这与用药患者多有密切关系。
3.2 导致ADR的患者及给药方法因素。本研究中儿童、老年患者192例,占51.89%。除儿童和老人的生理原因外,联合用药较多也是引起ADR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组联合用药59例,占15.95%。合用5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6~10种为7.4%,11~15种为24.2%,16~20种为40.0%,21种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45.0%[3]。此次调查中,联合用药占15.95%,多种药品联合使用,可产生协同作用,也可产生拮抗作用,甚至引发不良反应,临床上的联合用药非常普遍,ADR的发生率常随着联合用药种类的增加而增高。因此,临床医师在给患者开处方时应注意配伍禁忌,应注意尽可能选用单一药品治疗。
综上所述,很多不良反应的诊断是较为困难的,易与原发病混淆,医院应加大对医务人员的相关教育和专业培训力度,建立一套ADR报告、分析与反馈体系。对于ADR发生率高,尤其是严重ADR发生率高的药品,必要时采取相应管控措施,以降低用药风险。
参考文献
[1]黄建蓉,陈盂林.我院2011年13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业.2012,21(21):34-36
[2]焦乾升,黄富宏,李全良,等.2010某院抗微生物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药业,2011,20(23):50-51
[3]李俊.临床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9-112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的370例用药不良反应事件开展回顾性分析,判断用药种类与不良反应发生特点。
结果:本组病例主要以单一用药、静脉注射、抗感染药物所产生的发生率最高,在中药制剂中以中药注射剂为主。
结论:针对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尤其是严重不良反应的药品,需采取相应管控措施,以降低用药风险。
关键词:药物 不良反应 用药安全性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0.141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095-01
我国新药研发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表现在新药品种、新剂型大量涌现[1]。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率明显上升。笔者对本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的370例有效ADR报告作回顾性分析,以探讨ADR发生特点,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及分析方法。资料来源于本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全院370例有效ADR报告。对患者年龄、性别、药品分类、给药途径、ADR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
1.2 ADR因果关系评价标准。ADR关联性评价分为肯定、很可能、可能、可能无关、待评价、无法评价6级。我院要求患者出现疑似ADR者一律暂停用药,故无“肯定”报告。“可能无关”“待评价”“无法评价”3类不纳入上报范围。“很可能”指患者未再次使用疑似药品,用药及反应发生时问顺序合理,停药以后反应停止,或迅速减轻或好转,虽有合并用药,但基本可排除合并用药的可能性。“可能”指用药与反应发生时间关系密切,同时有文献佐证。
1.3 严重ADR判断标准。严重ADR指患者损害较重,导致死亡,或出现永久性、显著性伤残,或致癌、致畸、出生缺陷,或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性损害,或导致住院,或住院周期延长。
2 结果
一般情况:370例有效ADR报告中,男189例(51.08%),女181例(48.92%);13岁以下和65岁以上192例(51.89%);严重ADR8例(2.16%),其中2例住院治疗,6例住院周期延长。370例ADR报告中,“很可能”报告318例,“可能”报告52例,分别占85.95%和14.05%。普通ADR报告362例,严重ADR报告8例,分别占97.84%和2.16%。
联合用药情况:单一用药311例,占84.05%,联合用药59例,占15.95%。给药途径:静脉滴注是发生不良反应的最主要途径。详见表1。抗感染药发生ADR的种类:抗感染药引发的ADR例数为318例,占65.95%,药物种类有48种。详见表2。引发ADR的中药制剂种类:中药制剂ADR报告共42例,其中39例为中药注射剂,占92.86%,见表3。
3 讨论
3.1 ADR的药物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抗感染药物ADR构成比最高。与我院抗感染药物使用频度高有关[2],药疹、荨麻疹、水肿最常见,严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但未发生死亡病例。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也较常见。抗感染药物中,头孢哌酮舒巴坦引发的ADR最多,患者一般联用地塞米松、青霉素、阿奇霉素、喜炎平等,以过敏性症状为主,停药与对症救治后患者均恢复正常,无明显后遗症状。其中1例为戒酒样反应,系患者饮酒2h后用药发生。本例提示患者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等头孢菌素期间,医师应注意患者有无饮酒,告知患者用药期间及停药后5d内避免饮酒及含乙醇的饮料,尤其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患者更应注意。阿奇霉素报告27例,以胃痛、恶心、呕吐症状为主。近年来,社区获得性肺炎在儿童中发病率逐年升高,而我院儿科在本地区是重点学科,享有较高声誉,儿童患者使用阿奇霉素较为普遍,是ADR报告例数较多的重要因素,同时也佐证阿奇霉素具有较高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我院左氧氟沙星剂型较多,有注射液、片剂和滴眼液,导致左氧氟沙星ADR例数较多,这与用药患者多有密切关系。
3.2 导致ADR的患者及给药方法因素。本研究中儿童、老年患者192例,占51.89%。除儿童和老人的生理原因外,联合用药较多也是引起ADR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组联合用药59例,占15.95%。合用5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6~10种为7.4%,11~15种为24.2%,16~20种为40.0%,21种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45.0%[3]。此次调查中,联合用药占15.95%,多种药品联合使用,可产生协同作用,也可产生拮抗作用,甚至引发不良反应,临床上的联合用药非常普遍,ADR的发生率常随着联合用药种类的增加而增高。因此,临床医师在给患者开处方时应注意配伍禁忌,应注意尽可能选用单一药品治疗。
综上所述,很多不良反应的诊断是较为困难的,易与原发病混淆,医院应加大对医务人员的相关教育和专业培训力度,建立一套ADR报告、分析与反馈体系。对于ADR发生率高,尤其是严重ADR发生率高的药品,必要时采取相应管控措施,以降低用药风险。
参考文献
[1]黄建蓉,陈盂林.我院2011年13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业.2012,21(21):34-36
[2]焦乾升,黄富宏,李全良,等.2010某院抗微生物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药业,2011,20(23):50-51
[3]李俊.临床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