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生干部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的地位也显得越来越重要。而随着高校管理工作的不断变换,对于学生干部的要求也在逐渐的提高,不仅要求他们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同时也对学生干部的心理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本文则主要针对积极心理学在高校学生干部管理工作中的运用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校;学生干部;管理;运用
【中图分类号】G640
积极心理学是一种全新的心理学理念,其主要的目标在于激发人的内在品质和积极力量,进而帮助人们最大限度的开发出自身的潜力,得到自我提升。在当前高校学生干部管理工作中运用积极心理学,能够不断的挖掘出学生潜在的优秀品质,并且进行拓宽,使他们在工作中发挥出最大的潜力,并且在实践中不断体会到成长的喜悦,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积极心理学的涵义
积极心理学是在上世纪末兴起的心理学全新的研究领域,其创始人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塞里基曼。积极心理学主张的是对人固有的、潜在的力量和美德进行最大限度的激发,提倡人们用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对面对众多的心理现象,并且投入大量的情感和力量,使人的优秀品质得到激发,并且得到有效的利用,进而获得更大的幸福感。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积极的情绪体验;第二,积极的人格特质;第三,积极的社会环境。积极心理学认为,人所拥有的经验都是从一定的环境中获取的,而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人的适应能力也是一种优秀的品质。积极心理学提倡充分发挥人的积极优势,通过积极的态度创造出积极的环境,对于人所拥有的积极品质给予肯定,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出人的潜能,才能够使积极心理学的功能得到发挥,最终达到人的发展和完善。
二、积极心理学在高校学生干部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一)树立高校学生干部的个体成长观
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在对学生干部进行管理时,往往关注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却忽略了学生人格的培养,这也是传统管理方法的一个弊端。在新时期,主张让学生个体能够到充分发展,因此,引入积极心理学的概念是十分重要的。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个体,在成长中必然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管理者在这时应当主要考虑学生对问题情境所产生的积极反应,而不是一味的强调问题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避免本来不是问题的问题,成为了影响学生干部成长的问题。比如学生干部在设计表格时,虽然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但是教师可以避开表格设计的问题,首先给予学生进行积极的肯定,对他们的价值进行肯定,其次再给予他们良好的建议,如果在这些方面加以修改,表格会更加完善。所以,作为学生干部的管理者,理应树立积极的学生干部成长观,意识到成长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干部犯了错误是正常的事情。
(二)注重高校学生干部教育的个体差异
在学生干部队伍中,每个个体在性格特征和认知模式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差异,所以,在对学生干部进行管理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根据因材施教的理念,有针对性的进行学生干部的培养与管理。通过谈心等交流方式,了解学生干部的心理状态,尽最大的可能使每个人都做到人尽其才。管理者应当最大限度的了解学生干部之间存在的差异,才能够适时的调整策略,提高管理的效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管理者不能完全凭借自身的主观意识对学生干部进行判断,应当从科学的角度出发,不能简单的要求学生干部怎么样,应该怎么做,要认识到每个学生干部都是需要经过锻炼和培养,才能够胜任其自身的工作,只有让他们体验到这个成长的过程,才能够使他们自身不断的成熟,进而积累起足够的经验,使他们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交流和分享,在锻炼的过程中找到自身的价值,并且在实践中不断的成长,体验到成长带来的成就感。
(三)营造积极的社会环境
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作为管理者,在与学生干部进行交流过程中,要为学生干部营造一个积极的外部环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处理好学生干部与管理者的关系。管理者既要保持教师的尊严,保证工作的权威性,又要保持朋友的心态,使学生感受到平等性,通過自身的人格特质来影响学生。第二,处理好学生干部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干部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淡化权利和职务区分的观念,使学生干部之间实现共同进步和成长。第三,创造良好的激励机制。创造学生会积极的工作制度,就是要增强学生干部对自己工作的满意度,满意度提高后,工作任务目标也就会自然达到。
结束语:
在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管理工作要不断运用新的管理理念,才能提高其管理效率。积极心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能够为学生干部创造一个积极的环境,使学生自身积极的潜能被充分的发挥出来,使学生体验积极的情绪,养成积极乐观的人格,促进学生干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口,石国兴.积极心理学介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
[2]况志华,任俊.积极心理学:人性的理性复归[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6)
[3]郑洪冰.积极心理学的启示意义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成人教育。2007,(5)
[4]罗增让,王佳利.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5,(10)
[5]任俊,叶浩生.积极心理学:实现心理学价值回归的新视野[N].光明日报:理论版,2004.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校;学生干部;管理;运用
【中图分类号】G640
积极心理学是一种全新的心理学理念,其主要的目标在于激发人的内在品质和积极力量,进而帮助人们最大限度的开发出自身的潜力,得到自我提升。在当前高校学生干部管理工作中运用积极心理学,能够不断的挖掘出学生潜在的优秀品质,并且进行拓宽,使他们在工作中发挥出最大的潜力,并且在实践中不断体会到成长的喜悦,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积极心理学的涵义
积极心理学是在上世纪末兴起的心理学全新的研究领域,其创始人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塞里基曼。积极心理学主张的是对人固有的、潜在的力量和美德进行最大限度的激发,提倡人们用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对面对众多的心理现象,并且投入大量的情感和力量,使人的优秀品质得到激发,并且得到有效的利用,进而获得更大的幸福感。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积极的情绪体验;第二,积极的人格特质;第三,积极的社会环境。积极心理学认为,人所拥有的经验都是从一定的环境中获取的,而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人的适应能力也是一种优秀的品质。积极心理学提倡充分发挥人的积极优势,通过积极的态度创造出积极的环境,对于人所拥有的积极品质给予肯定,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出人的潜能,才能够使积极心理学的功能得到发挥,最终达到人的发展和完善。
二、积极心理学在高校学生干部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一)树立高校学生干部的个体成长观
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在对学生干部进行管理时,往往关注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却忽略了学生人格的培养,这也是传统管理方法的一个弊端。在新时期,主张让学生个体能够到充分发展,因此,引入积极心理学的概念是十分重要的。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个体,在成长中必然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管理者在这时应当主要考虑学生对问题情境所产生的积极反应,而不是一味的强调问题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避免本来不是问题的问题,成为了影响学生干部成长的问题。比如学生干部在设计表格时,虽然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但是教师可以避开表格设计的问题,首先给予学生进行积极的肯定,对他们的价值进行肯定,其次再给予他们良好的建议,如果在这些方面加以修改,表格会更加完善。所以,作为学生干部的管理者,理应树立积极的学生干部成长观,意识到成长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干部犯了错误是正常的事情。
(二)注重高校学生干部教育的个体差异
在学生干部队伍中,每个个体在性格特征和认知模式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差异,所以,在对学生干部进行管理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根据因材施教的理念,有针对性的进行学生干部的培养与管理。通过谈心等交流方式,了解学生干部的心理状态,尽最大的可能使每个人都做到人尽其才。管理者应当最大限度的了解学生干部之间存在的差异,才能够适时的调整策略,提高管理的效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管理者不能完全凭借自身的主观意识对学生干部进行判断,应当从科学的角度出发,不能简单的要求学生干部怎么样,应该怎么做,要认识到每个学生干部都是需要经过锻炼和培养,才能够胜任其自身的工作,只有让他们体验到这个成长的过程,才能够使他们自身不断的成熟,进而积累起足够的经验,使他们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交流和分享,在锻炼的过程中找到自身的价值,并且在实践中不断的成长,体验到成长带来的成就感。
(三)营造积极的社会环境
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作为管理者,在与学生干部进行交流过程中,要为学生干部营造一个积极的外部环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处理好学生干部与管理者的关系。管理者既要保持教师的尊严,保证工作的权威性,又要保持朋友的心态,使学生感受到平等性,通過自身的人格特质来影响学生。第二,处理好学生干部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干部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淡化权利和职务区分的观念,使学生干部之间实现共同进步和成长。第三,创造良好的激励机制。创造学生会积极的工作制度,就是要增强学生干部对自己工作的满意度,满意度提高后,工作任务目标也就会自然达到。
结束语:
在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管理工作要不断运用新的管理理念,才能提高其管理效率。积极心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能够为学生干部创造一个积极的环境,使学生自身积极的潜能被充分的发挥出来,使学生体验积极的情绪,养成积极乐观的人格,促进学生干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口,石国兴.积极心理学介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
[2]况志华,任俊.积极心理学:人性的理性复归[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6)
[3]郑洪冰.积极心理学的启示意义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成人教育。2007,(5)
[4]罗增让,王佳利.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5,(10)
[5]任俊,叶浩生.积极心理学:实现心理学价值回归的新视野[N].光明日报:理论版,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