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的实施,给我们中小学音乐教学带来了新的春天。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探究——实验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展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音乐,开拓学生的创新能力。借助新课程的理念,我在课堂音乐活动教学中,进行了学生音乐实践的探索,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1.知识技能化大为小、化难为易,面向全体
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是音乐教学改革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在教学实践中,要真正做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其中包含学生个人能力、思维、素质等方面的差异,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如:八年级的音乐活动《快乐的乐手》这一单元,教学活动分三步:第一部分“更上一层楼”是复习七年级下册乐曲,但增加了吐音技巧和单音复音的伴奏。第二部分“让我来视奏”,是学习竖笛单吐音连奏法和加强视奏能力的培养。第三部分“快乐的乐手”则提高了乐曲的难度,填入二声部和打击乐伴奏,培养学生对多声部音乐的视、听、奏能力和协作能力。多声部节奏练习,面对密密麻麻的节奏,学生嘘声四起,这在我意料当中,因此,我在这一内容的设计上做了努力。首先在分声部节奏练习时,有意将难度较大的声部分给平时节奏感较强的学生,难度较小的声部交给节奏感较弱的学生,其目的是既让后一部分学生树立自信心,又能控制时间分配的均衡,为下一步的练习提供时间保证。当学生合作成了三声部音乐作品《小步舞曲》、《四季歌》后,我并没有就此结束,在给节奏感强的学生表扬的同时,对节奏感弱的学生的表现也给予肯定和鼓励。为了给每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我采取交换声部练习的做法,由于后一部分学生的难度不断加大,我又采用了化大为小,化难为易的原则,就是让学生分乐句进行练习,难度较大的声部还分小节练习,直到合作成功为止。当他们完成了难度较大的那一声部时,同学们的掌声让他们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教学内容综合,淡化学科界限
加强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淡化学科界限。其目的是通过增进学科之间知识的联系,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参与、感受、探索和创造的积极性,扩展学生的艺术视野。比如运用各种运用记号画‘小鸟’。这属于音乐活动知识复习的内容,为了达到复习巩固的预期效果,我教学时运用了(1)、引言设悬念。在引入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在一分钟内在脑海中勾勒小鸟的形象,然后告诉他们这节课将运用音乐符号竞赛画“小鸟”的形象,并且要求要各组员间共同协作在五分钟内完成;(2)、讲述绘画要求、并提供相应音乐知识挂图,让学生上黑板上画,而且运用各种音乐记号来完成,以组为单位,每人画一个记号,并说出名称及作用,如有误,由本组人员纠正,看哪组合作得好。(3)、体验合作精神。学生在一片加油声中结束绘画游戏,再通过小组讨论,由学生代表队各组画的‘鸟’做出点评,主要指各种音乐记号书写是否规范,其次是‘鸟’的神态等。(4)、拓展知识空间,让学生思考除了已用的音乐记号,还可以哪些记号画‘鸟’或画其它动物。(5)、发展想象思维。根据以上问题让学生列举并作展示。再如:在让学生感受、鉴赏《音乐与意境、音乐与绘画》这一知识领域时,我再次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在古曲《夕阳萧鼓》音乐背景中结合听觉进行“‘山水画’速写”,除此之外,我还给学生听不同形式的音乐旋律,想象并说出一个比较接近的画面,或者给学生几幅画面,鼓励他们列举出能表现图意的歌曲,越多越好。这种方法不但加深学生对旧知识的记忆,学科间的融会贯通,也淡化了学科界限,提高了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3.教学过程引导探究,激发创作热情
音乐创造教学领域在中学的音乐活动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也是难度较大的内容之一。如果在活动前有一个比较合理的活动方案,不但可以克服困难,还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我将自制的教具“音乐苹果树“挂在黑板上,立即引来学生的好奇;抓住学生的心理我在上《阳春三月》、《声音的表现》等教学单元时,通过图、文并茂引导学生大胆应用人声、碰铃、三角铁以及吹纸、揉纸团等声音表现“风”声、“雨”声来引发学生的想象,通过师生对声音材料的加工,创造新的音乐,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也让他们体验到了创造表演的快乐。在进行“火车开了”、“轻舟荡漾”等节奏创作练习时,让学生在“苹果树”上任意选择节奏型看谁创作又快又通顺。抽查学生习作时,由本人画拍进行节奏模拟,同学边听边思考,创作好在哪里,不足有哪些,该如何修改。我把学生修改的内容一一写在黑板上,全体同学再进行练习,最后选出大家比较满意的节奏配上旋律、集体进行视唱、(奏)。学生得到了极大的鼓舞。我认为,保证学生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激发学生创作热情是关键。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赋予每位音乐教师五彩缤纷的教学舞台,我们音乐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开拓思路,创新方法才能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我们也只有不断地加强业务学习,更新教学理念,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音乐教学。
收稿日期:2011-05-09
1.知识技能化大为小、化难为易,面向全体
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是音乐教学改革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在教学实践中,要真正做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其中包含学生个人能力、思维、素质等方面的差异,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如:八年级的音乐活动《快乐的乐手》这一单元,教学活动分三步:第一部分“更上一层楼”是复习七年级下册乐曲,但增加了吐音技巧和单音复音的伴奏。第二部分“让我来视奏”,是学习竖笛单吐音连奏法和加强视奏能力的培养。第三部分“快乐的乐手”则提高了乐曲的难度,填入二声部和打击乐伴奏,培养学生对多声部音乐的视、听、奏能力和协作能力。多声部节奏练习,面对密密麻麻的节奏,学生嘘声四起,这在我意料当中,因此,我在这一内容的设计上做了努力。首先在分声部节奏练习时,有意将难度较大的声部分给平时节奏感较强的学生,难度较小的声部交给节奏感较弱的学生,其目的是既让后一部分学生树立自信心,又能控制时间分配的均衡,为下一步的练习提供时间保证。当学生合作成了三声部音乐作品《小步舞曲》、《四季歌》后,我并没有就此结束,在给节奏感强的学生表扬的同时,对节奏感弱的学生的表现也给予肯定和鼓励。为了给每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我采取交换声部练习的做法,由于后一部分学生的难度不断加大,我又采用了化大为小,化难为易的原则,就是让学生分乐句进行练习,难度较大的声部还分小节练习,直到合作成功为止。当他们完成了难度较大的那一声部时,同学们的掌声让他们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教学内容综合,淡化学科界限
加强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淡化学科界限。其目的是通过增进学科之间知识的联系,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参与、感受、探索和创造的积极性,扩展学生的艺术视野。比如运用各种运用记号画‘小鸟’。这属于音乐活动知识复习的内容,为了达到复习巩固的预期效果,我教学时运用了(1)、引言设悬念。在引入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在一分钟内在脑海中勾勒小鸟的形象,然后告诉他们这节课将运用音乐符号竞赛画“小鸟”的形象,并且要求要各组员间共同协作在五分钟内完成;(2)、讲述绘画要求、并提供相应音乐知识挂图,让学生上黑板上画,而且运用各种音乐记号来完成,以组为单位,每人画一个记号,并说出名称及作用,如有误,由本组人员纠正,看哪组合作得好。(3)、体验合作精神。学生在一片加油声中结束绘画游戏,再通过小组讨论,由学生代表队各组画的‘鸟’做出点评,主要指各种音乐记号书写是否规范,其次是‘鸟’的神态等。(4)、拓展知识空间,让学生思考除了已用的音乐记号,还可以哪些记号画‘鸟’或画其它动物。(5)、发展想象思维。根据以上问题让学生列举并作展示。再如:在让学生感受、鉴赏《音乐与意境、音乐与绘画》这一知识领域时,我再次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在古曲《夕阳萧鼓》音乐背景中结合听觉进行“‘山水画’速写”,除此之外,我还给学生听不同形式的音乐旋律,想象并说出一个比较接近的画面,或者给学生几幅画面,鼓励他们列举出能表现图意的歌曲,越多越好。这种方法不但加深学生对旧知识的记忆,学科间的融会贯通,也淡化了学科界限,提高了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3.教学过程引导探究,激发创作热情
音乐创造教学领域在中学的音乐活动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也是难度较大的内容之一。如果在活动前有一个比较合理的活动方案,不但可以克服困难,还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我将自制的教具“音乐苹果树“挂在黑板上,立即引来学生的好奇;抓住学生的心理我在上《阳春三月》、《声音的表现》等教学单元时,通过图、文并茂引导学生大胆应用人声、碰铃、三角铁以及吹纸、揉纸团等声音表现“风”声、“雨”声来引发学生的想象,通过师生对声音材料的加工,创造新的音乐,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也让他们体验到了创造表演的快乐。在进行“火车开了”、“轻舟荡漾”等节奏创作练习时,让学生在“苹果树”上任意选择节奏型看谁创作又快又通顺。抽查学生习作时,由本人画拍进行节奏模拟,同学边听边思考,创作好在哪里,不足有哪些,该如何修改。我把学生修改的内容一一写在黑板上,全体同学再进行练习,最后选出大家比较满意的节奏配上旋律、集体进行视唱、(奏)。学生得到了极大的鼓舞。我认为,保证学生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激发学生创作热情是关键。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赋予每位音乐教师五彩缤纷的教学舞台,我们音乐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开拓思路,创新方法才能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我们也只有不断地加强业务学习,更新教学理念,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音乐教学。
收稿日期:2011-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