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荟植物内生真菌的研究Ⅱ.抗菌活性初探

来源 :微生物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xuexuehehe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从中华芦荟[Aloe vera L.var Chinese (Haw Berg)]、元江芦荟(A.yuanjiangensis Xiong & Zheng sp.nov.)及库拉索芦荟(A.barbadsis Mill.)的根、叶、花柄、花中,分离的88株内生真菌,作了革兰氏阳性和阴性抑菌试验,研究了其抗菌活性。结果表明,芦荟植物不同种类、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抗菌活性存在有差异。
其他文献
在绝大多数病原菌中都发现有群体感应机制存在,用于调控侵染过程中微生物致病基因的表达。群体感应抑制剂处理既能控制微生物致病毒性,又不影响细胞生长,因此不会导致抗性株
比较了不同阵列类型的优缺点,阐述了MUSIC算法在全角域搜索时存在的不足,分析了互质线性阵列中基于子阵列法的DOA估计存在的不足,把互质线性阵列分解成两个子阵列会丢失自由
:根与底座是环论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在代数表示理论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介绍了根与底座的几种等价定义,证明了各个定义的相互等价性,并且研究了广义矩阵环的Jacobson根。
采用固态发酵和连续监测正交实验结果的方法,研究了培养温度、初始pH值、液料比和接种量对一株木霉(Trichoderma sp.)发酵过程中微晶纤维素酶活、CMC酶活和滤纸酶活的影响及
以硫化钠作还原剂,甲苯为提取溶剂,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法测定污泥脱氢酶活性,探讨了脱氢酶活性与细菌数对数(lgABN)的相关性,并建立了脱氢酶活性表征细菌数的数学模型.
从确诊的HIV-1感染者的全血样本中提取基因组DNA,经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其gag蛋白P17/724交界区基因片断后,将扩增产物进行纯化和测序,分析其氨基酸序列.进而了解所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