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项目导向教学”方法具有实践性、自主性、发展性、开放性与综合性等特点,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本文结合基金项目①探讨了高等职业院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桥梁工程施工》课程采用“项目导向教学”方法的必要性及具体实施方法。
关键词:“项目导向教学”方法;桥梁工程施工;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127-03
国家教育部以教高[2006]16号文件的形式颁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其中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一直是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随着逐步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有关精神,我校在课程的教学改革上积极以工学结合作为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在整个教学改革的过程当中,教师们将传统意义上的教室内教学、书本教学、灌输式教学等方法进行了颠覆性改革。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以达到学生毕业与企业零距离对接,在《桥梁工程施工》课程里结合武汉市内桥梁建设项目多的特点,采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桥梁工程施工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具有很好的导向性。
《桥梁工程施工》项目导向教学法是以实际桥梁施工项目作为教学内容,模拟真实的施工现场,并将项目里的施工过程分解为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习兴趣,经过小组讨论、老师讲解,从而获取新知识的一种方法。此教学过程中,项目是导向、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交流协作及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是实现“工学结合”的有效方法。
一、《桥梁工程施工》课程采用“项目导向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桥梁工程施工》是我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课,实践性较强,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桥梁上部结构施工和下部结构施工两个部分,大都是典型桥梁工程的施工技术。教学工程中采用实际的桥梁工程施工项目作导向进行教学,可以满足学生启发式教学的基本要求。
二、“项目导向教学”方法在《桥梁工程施工》课程中的实施步骤
1.“项目导向教学”方法的基本思路。实际的桥梁工程施工项目(感性认知)→提出需要解决的工程问题(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讲解课程中相关的基本知识点(学习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实习实训(在实践环节中发展理性知识)。
2.教学过程中“项目导向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以本课程中“桥梁桩基础施工”为例讲述其实施的4个步骤。①感性认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现阶段学校周边正在施工的桥梁工程项目——武汉二七长江大桥的施工,通过使用多媒体播放二七长江大桥桩基施工视频录像、图片及讲述报章杂志的相关报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引入内容包括大部分教材上涉及到的理论知识,例如桥梁下部结构的组成、基础的类型、桩基础钻孔灌注桩施工前准备工作(包括施工场地、施工机械、设备的准备)、钻孔方法、清孔的方法、容易出现的事故及处理等桩基础的施工等内容。该步骤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②给学生展现大量工程图形信息,表达出工程实体,其具体、直观的信息能有效帮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主动寻找答案。②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展现具体桩基础施工技术,提出施工中要解决的问题。仍然采用图形信息为主、文字为辅的多媒体方式,介绍实际桩基础施工工程,包括施工准备、钢围堰施工、灌注桩施工等内容,例如其中环节围堰如何定位,为什么采用双壁钢围堰、钢围堰如何制作,如何下水及浮云施工、再次之前需要进行地质勘探及其资料研究,桩基施工时准备护筒及制备泥浆及钻孔方法的详细过程等基本信息,本教学过程中只提出问题,并不解答问题。该步骤的实施过程中,让学生处于浓厚的工程氛围中,教师应使用规范的工程语言向学生传递实际工程信息和工程需解决的问题,增强学生的工程触觉,并带着强烈的求知进入下一步骤的理论知识学习。③结合第二步骤提出的问题,教授理论知识。在课堂上,结合第二步骤提到的工程问题,展开理论知识的教授。讲解桥梁桩基础施工过程这个项目所涉及的理论知识点,形成有的放矢、目的性较强的课堂讲授,达到较高的学习效率。例如围绕二七长江大桥下部结构的基础为什么选择桩基础,桩基础的优点有哪些,桩基础是如何施工的,双壁钢围堰施工的难点在哪里这些问题,学生学习到了桩基础的特点及其整个施工环节当中遇到的包括围堰、钻孔、灌注等理论知识点。通过以上三步骤,对于桥梁下部结构桩基础施工理论知识基本能形成完整的构架,学生此时可以解决简单的工程问题。④发展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新的工程问题。这个步骤是在前面三个步骤完成的情况下进行的。在理论知识构架学习完成的情况下,给学生提出新的工程问題,以引导和启发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注意过程当中将所学理论知识的发展运用。可通过将学生分成小组以讨论,模拟施工现场项目部的方式进行此过程。例如介绍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的工程概况,了解其主塔墩深基础的形式分析其是否采用桩基础,并与二七长江大桥的桩基础施工方法进行比较、总结。该步骤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培养学习发展式的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将此用来解决没有遇到过新的工程问题,是对课程理论知识的再认识。
三、“项目导向教学”方法的作用
1.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加其学习兴趣;可使学生更了解实际的工程施工情况,达到工学结合的目的。通过对本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教学效果显著。
2.提高授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桥梁工程施工》采用“项目导向教学”方法教学,要求授课教师必须具备“双师资格”。授课教师应具有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扎实的理论知识,并积极投身道路桥梁工程施工实践中,提高其综合素质。
3.符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运用“项目导向教学”方法完全符合本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有利于提高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小结及问题思考
《桥梁工程施工》课程采用“项目导向教学”方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整个教学过程中应采用新的教改教材,应选择教学内容按模块划分或按学习情境划分,要注意各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连接性及提出问题的承接性,特别在教学步骤2的实施过程中提的问题必须符合理论知识教授的顺序,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可选择将整个桥梁工程施工过程分成先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再桥梁上部结构施工,做到按照施工顺序来教授。
2.作为导向的施工项目应既能反映该项目要表达的理论知识,又要尽量地反应出道路桥梁行业施工技术的前沿信息。同时尽可能地选择学校周边不远处的桥梁施工项目,在教学步骤1和步骤2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带领学生来到施工现场参观,更大程度地增加学生的感观认识。鉴于武汉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城市特点,教师有大量的桥梁施工项目可供选取与归纳。
3.运用“项目导向教学”方法,考试时应注重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考查,例如加大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表现及动手能力的考查。
参考文献:
[1]姜秀英.土木工程专业建筑施工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1,(4).
[2]仲景冰.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及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2,(6).
[3]叶作楷.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0,(4).
[4]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电化教育研究,1997,(3).
[5]吴言.项目教学法[J].职业技术教育,2003,(7).
注释:
①水利部示范院校建设项目,2009年度立项课题B类自筹经费重点课题《“三点一线两对应”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成果。
②(水利部办人事【2009】144号)《桥梁工程》荣获第四届全国建筑类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
作者简介:余丹丹,女,2006年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现为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道路桥梁专业负责人,道桥教研室主任,讲师职称。
关键词:“项目导向教学”方法;桥梁工程施工;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127-03
国家教育部以教高[2006]16号文件的形式颁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其中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一直是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随着逐步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有关精神,我校在课程的教学改革上积极以工学结合作为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在整个教学改革的过程当中,教师们将传统意义上的教室内教学、书本教学、灌输式教学等方法进行了颠覆性改革。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以达到学生毕业与企业零距离对接,在《桥梁工程施工》课程里结合武汉市内桥梁建设项目多的特点,采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桥梁工程施工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具有很好的导向性。
《桥梁工程施工》项目导向教学法是以实际桥梁施工项目作为教学内容,模拟真实的施工现场,并将项目里的施工过程分解为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习兴趣,经过小组讨论、老师讲解,从而获取新知识的一种方法。此教学过程中,项目是导向、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交流协作及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是实现“工学结合”的有效方法。
一、《桥梁工程施工》课程采用“项目导向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桥梁工程施工》是我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课,实践性较强,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桥梁上部结构施工和下部结构施工两个部分,大都是典型桥梁工程的施工技术。教学工程中采用实际的桥梁工程施工项目作导向进行教学,可以满足学生启发式教学的基本要求。
二、“项目导向教学”方法在《桥梁工程施工》课程中的实施步骤
1.“项目导向教学”方法的基本思路。实际的桥梁工程施工项目(感性认知)→提出需要解决的工程问题(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讲解课程中相关的基本知识点(学习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实习实训(在实践环节中发展理性知识)。
2.教学过程中“项目导向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以本课程中“桥梁桩基础施工”为例讲述其实施的4个步骤。①感性认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现阶段学校周边正在施工的桥梁工程项目——武汉二七长江大桥的施工,通过使用多媒体播放二七长江大桥桩基施工视频录像、图片及讲述报章杂志的相关报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引入内容包括大部分教材上涉及到的理论知识,例如桥梁下部结构的组成、基础的类型、桩基础钻孔灌注桩施工前准备工作(包括施工场地、施工机械、设备的准备)、钻孔方法、清孔的方法、容易出现的事故及处理等桩基础的施工等内容。该步骤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②给学生展现大量工程图形信息,表达出工程实体,其具体、直观的信息能有效帮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主动寻找答案。②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展现具体桩基础施工技术,提出施工中要解决的问题。仍然采用图形信息为主、文字为辅的多媒体方式,介绍实际桩基础施工工程,包括施工准备、钢围堰施工、灌注桩施工等内容,例如其中环节围堰如何定位,为什么采用双壁钢围堰、钢围堰如何制作,如何下水及浮云施工、再次之前需要进行地质勘探及其资料研究,桩基施工时准备护筒及制备泥浆及钻孔方法的详细过程等基本信息,本教学过程中只提出问题,并不解答问题。该步骤的实施过程中,让学生处于浓厚的工程氛围中,教师应使用规范的工程语言向学生传递实际工程信息和工程需解决的问题,增强学生的工程触觉,并带着强烈的求知进入下一步骤的理论知识学习。③结合第二步骤提出的问题,教授理论知识。在课堂上,结合第二步骤提到的工程问题,展开理论知识的教授。讲解桥梁桩基础施工过程这个项目所涉及的理论知识点,形成有的放矢、目的性较强的课堂讲授,达到较高的学习效率。例如围绕二七长江大桥下部结构的基础为什么选择桩基础,桩基础的优点有哪些,桩基础是如何施工的,双壁钢围堰施工的难点在哪里这些问题,学生学习到了桩基础的特点及其整个施工环节当中遇到的包括围堰、钻孔、灌注等理论知识点。通过以上三步骤,对于桥梁下部结构桩基础施工理论知识基本能形成完整的构架,学生此时可以解决简单的工程问题。④发展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新的工程问题。这个步骤是在前面三个步骤完成的情况下进行的。在理论知识构架学习完成的情况下,给学生提出新的工程问題,以引导和启发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注意过程当中将所学理论知识的发展运用。可通过将学生分成小组以讨论,模拟施工现场项目部的方式进行此过程。例如介绍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的工程概况,了解其主塔墩深基础的形式分析其是否采用桩基础,并与二七长江大桥的桩基础施工方法进行比较、总结。该步骤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培养学习发展式的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将此用来解决没有遇到过新的工程问题,是对课程理论知识的再认识。
三、“项目导向教学”方法的作用
1.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加其学习兴趣;可使学生更了解实际的工程施工情况,达到工学结合的目的。通过对本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教学效果显著。
2.提高授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桥梁工程施工》采用“项目导向教学”方法教学,要求授课教师必须具备“双师资格”。授课教师应具有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扎实的理论知识,并积极投身道路桥梁工程施工实践中,提高其综合素质。
3.符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运用“项目导向教学”方法完全符合本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有利于提高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小结及问题思考
《桥梁工程施工》课程采用“项目导向教学”方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整个教学过程中应采用新的教改教材,应选择教学内容按模块划分或按学习情境划分,要注意各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连接性及提出问题的承接性,特别在教学步骤2的实施过程中提的问题必须符合理论知识教授的顺序,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可选择将整个桥梁工程施工过程分成先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再桥梁上部结构施工,做到按照施工顺序来教授。
2.作为导向的施工项目应既能反映该项目要表达的理论知识,又要尽量地反应出道路桥梁行业施工技术的前沿信息。同时尽可能地选择学校周边不远处的桥梁施工项目,在教学步骤1和步骤2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带领学生来到施工现场参观,更大程度地增加学生的感观认识。鉴于武汉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城市特点,教师有大量的桥梁施工项目可供选取与归纳。
3.运用“项目导向教学”方法,考试时应注重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考查,例如加大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表现及动手能力的考查。
参考文献:
[1]姜秀英.土木工程专业建筑施工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1,(4).
[2]仲景冰.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及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2,(6).
[3]叶作楷.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0,(4).
[4]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电化教育研究,1997,(3).
[5]吴言.项目教学法[J].职业技术教育,2003,(7).
注释:
①水利部示范院校建设项目,2009年度立项课题B类自筹经费重点课题《“三点一线两对应”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成果。
②(水利部办人事【2009】144号)《桥梁工程》荣获第四届全国建筑类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
作者简介:余丹丹,女,2006年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现为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道路桥梁专业负责人,道桥教研室主任,讲师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