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驿站的定义与分级
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宫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组织传递信息的国家之一。驿站在我国古代运输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如今,我们重建绿道中的驿站已经赋予它新的内涵,其意义不仅是旅游度假用途,更重要的是重温一段千年的社会变迁历史和一个文化传承的载体。
建立在自然中,并有着中华文化特征的驿站,崇尚的是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的和谐之美,没有多余的人文建筑,展示的是原始生态,是所有亲近山水,热爱自然人士的快乐家园。
驿站是提供绿道使用者途中休憩、交通换乘的场所,是绿道服务设施的主要载体。绿道的服务设施由管理服务设施,商业设施,休憩设施,安全保障设施,环境卫生设施,车辆服务设施及其它基础设施组成,主要的服务设施集中于驿站。
驿站分为三个等级:一级驿站承担综合服务功能;二级驿站承担常规服务功能;三级驿站承担基本服务功能。
驿站从所处的区位也可分为都市型、郊野型、生态型,为了绿道驿站建设能有一个独具特色的形象,建议在驿站布点规划、建设设计上应分区考虑。
1.都市型驿站一般为50平方米以内的新建建筑或是利用原有管理用房改建建筑,建筑材料以木、石、竹、钢等为主要材料,建筑风格以现代江南特色为主要设计风格,外立面统一增加绿道标志符号,结合绿道标识系统。即体现现代主义、又体现江南风格,既有驿站功能,又具观赏特色。
2.郊野型驿站一般为200—300平方米的新建建筑为主,一般位于城乡结合区。建筑材料同样以木、石、竹、钢等为主要材料,建筑风格以现代江南特色为主要设计风格,外立面统一增加绿道标志符号,结合绿道标识系统。即体现现代主义、又体现江南风格,既有驿站功能,又具观赏特色。
3.生态型驿站位于城郊或风景区,是在大面积的绿地内通过设计形成的新景观节点,建筑面积约为300—500平方米。功能上对绿道提供较完善的服务。亦以其较充足的空间,成为城市特色的展示台。
我们提出将可能设置生态型驿站的区县,已自身特点为基础,“青山,古村,书香,花园,时尚,科技,溪流,果香”代表浙江地域特色的主题。丰富了绿道节点空间的特色。
二、驿站的建设要求
驿站是绿道配套设施的集中设置区,驿站应尽量依托绿道范围内或周边现有设施进行改造利用,避免重复建设;在无限状设施可改造利用的情况下,可新建驿站。
1.服务设施的配备应符合现行相关规范、指引文件的规定。
2.应充分利用已有设施和建筑进行适当改造和提升,避免重复建设,实现共用共享。
3.新增服务设施应尽量减小建设规模,限制开发强度和建筑体量。
4.服务设施应相对集中设置,以方便人群使用、提高使用效率。
5.应尽量结合绿道入口、公共接驳点、景观节点等进行布局。
6.位于生态敏感区域内的服务设施应分散设置。
7.鼓励利用生态环保材料,建设可移动、非永久性的服务设施。
8.新增服务设施应美观、舒适、经济、实用、不与环境、景观相冲突。
9.尊重当地文化习俗、生活方式和道德规范,凸显当地特色。
10.鼓励绿道附属设施规划和建设时进行环评,尤其是施工过程中以及施工后可能的环境影响,对应提出治理和保护环境的措施,必选和优化环境保护方案。
三、驿站的设计原则
1.服务驿站的规划建设原则:
充分利用现状相对成熟的乡镇,景区旅游服务中心,农家乐等服务设施,原则上不鼓励新建,宜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造完善。新增设施应充分利用具有优良性价比的,反应健康绿色生活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
2.服务驿站规划原则:
2.1空间布置原则
按照相对集中与适当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合理确定服务驿站系统的布局,确定方便游客的使用,同时便于经营管理与减少干扰,充分发挥设施效益。
2.2选择原则
各项服务系统设施应靠近交通便捷的地区,应尽量结合现状已有的服务设施进行,列入尽量靠近景区或景点服务区,农家乐,乡镇等。但应避免在有碍景观和影响环境质量的地段设置。
2.3建设原则
建设服务系统应有利于保护景观,方便旅游观光,为游客提供畅通,便捷,安全,舒适,经济的服务条件。
建设服务系统应满足不同文化层次,职业类型,年龄结构和消费层次游人的需求,使游客各的其所。
服务设施的建筑层数一般以不超过林木高度为宜;兼顾观览和点景作用的建筑高度和层数应服从景观需要。
3.各级服务驿站空间布局和服务设施的建设要求:
3.1综合配置服务驿站
综合配置服务驿站是一级的服务驿站,是风景道上服务内容最丰富,规模最大的综合型服务驿站,是游客进入风景道后最重要的驿站,能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综合服务,主要为自驾车游客服务。
3.1.1空间布局
综合配置服务驿站应结合绿道沿线城镇和主要景区布局,平均每30-50公里左右设置一处。该类型服务驿站主要设置在市级风景道上,在县级风景道上也有少量分布。
3.1.2建设内容
综合配置服务驿站的建设内容包括游客中心、零售点、纪念品售卖点、餐饮、住宿、科普宣传点、公共厕所、医疗救助、治安点、消防站、自驾车紧急维修、停车场等,有条件的还可以配套网络和充电设备等服务。综合配置服务驿站的用地规模控制在2000-4000平方米之间。机动车停车场可提供30-50个机动车停车位。
综合配置服务驿站的建筑密度以低于10%为宜,最高不得超过15%;绿地率应达到65%以上;控地率应达到85%以上;容积率应低于0.50;建筑层数不超过5层。 3.2一般配置服务驿站
一般配置服务驿站是与绿道沿线景点结合最紧密的服务驿站,主要为游客提供必要的服务设施。一般配置服务驿站主要为游客提供必要的服务设施。一般配置服务驿站主要为自驾车游客服务,同时承担游客从交通绿道向慢性道转换的功能。
3.2.1空间布局
一般配置服务驿站是与绿道沿线景点结合较紧密,平均20-30公里设置一处,该类型服务驿站主要设置在市级绿道及县级绿道上。
3.2.2建设内容
一般配置服务驿站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游客咨询点、零售点、餐饮、科普宣传点、公共厕所、医疗救助、自行车租赁点,自驾车自助维修点及自驾车停车场。一般配置服务驿站的用地规模控制在1000-2000平方米之间;机动车停车场可提供20-30个机动车停车位。
一般配置服务驿站的建筑密度以低于5%为宜,最高不得超过10%;绿地率应达到75%以上;控地率应达到90%以上;容积率应低于0.20;建筑层数不超过3层。
3.3简单配置服务驿站
3.3.1观景平台
观景平台是在交通绿道沿线设置的用于景色观赏的平台,其主要功能是为游客提供观景的停留空间。
观景平台的空间布局一般与绿道沿线的景观密切相关,需要按照绿道周边的景观现状进行设置。
3.3.2休憩点
休息点是在以交通功能为主的风景道沿线为游客提供短暂休息的室外空间。休息点主要设置在其他三种类型驿站服务范围无法覆盖的路段。沿途休憩点应尽量结合城乡居民点和风景优美的山林、滨溪、乡村田园景观灵活设置,设置在郊外休憩点,可不必配套小卖部,休息场所可以简单设计为竹亭、草棚甚至是几个树桩。
3.3.3露营点
露营点是为游客野外活动提供临时居住场所的户外开放空间。
露营点的选址应该选在地势较平坦的区域,同时考虑靠近资源点较多,交通便利的区域。
驿站的规模和配置要求应符合表“浙江省绿道服务驿站配置要求”规定。
四、工程实例——仙居县永安溪绿道中的驿站
仙居县属丘陵山林地区,地形地貌特殊,人口与城乡居民点具有沿谷地线性空间分布的特征。沿永安溪的狭长地带地势总体平缓,主要城镇、乡村居民点分布于此,绿道的使用需求相对较大;而其他地区以山林、溪谷为主,众多支溪流沿山谷汇入主溪流---永安溪,城乡居民点较少,人口密度较低,绿道建设主要是考虑旅游观光的需求。
永安溪沿线串联了仙居县大部分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点,依托溪边现有道路改造,新建部分园路和木栈道,占用少量旱地和林地,建设2个一级驿站,2个二级驿站,5个三级驿站,若干个休憩点,服务了仙居县大部分人口,同时可开辟为旅游精品线路服务旅游人口,规划为主绿道
众多沿支溪流、沿景区道路或城市景观道路等汇入永安溪的绿道由于服务范围相对不广、使用频率不高,建设标准可降低,规划为辅道。
规划共14个驿站,其中一级驿站2个,二级驿站3个,3级驿站9个。
4.1设计风格
我们在仙居驿站建筑设计中力求通过建筑材料、建筑形式突出仙居自然山水与历史文化特色。优先选用地方木板、木材、石头等材料,注重与周边自然环境的融合;融入地方历史文化元素,赋予文化内涵。下面图中所示为我们这次驿站设计中的几种风格:徽派风格(仙居当地有相当数量的徽派建筑,所以我们在这次驿站设计中也运用了徽派建筑设计手法,甲方 在二级驿站中采用本方案)
概念风格(甲方没有采用、这种风格更适合在城市当中的有科技概念驿站中选用)
现代风格(甲方没有采用、这种风格更适合在城市当中的驿站中选用)
田园风格(采用了当地常用建材,这种风格的驿站在永安溪驿站设计得到甲方的采用,并作为实施方案)
4.2具体介绍各实施方案
一级驿站,采用中国古建的风格,廊、柱、墩、美人靠、斗拱、歇山、飞檐等元素,构成一个完整仿古建筑单体,能很好地与周边青山秀水的环境相融合。建筑面积340平方米,具备餐饮、医疗、文化、售卖、休憩、卫生、办公、服务等功能。周边设有公共停车场,出租车停靠,公交站点以及租赁自行车点。
二级驿站,采用徽派风格。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建筑集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空间结构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建筑面积155平方米,具备售卖、休憩、文化、卫生、服务等功能。周边设有公共停车场,出租车停靠,以及租赁自行车点。
三级驿站,设计两种小木屋式的田园风格。木屋,因为材料的原始,能让我们亲近自然,溶入自然,与大自然共同呼吸,回归那份纯粹。无须任何渲染,木屋沿途分布在绿道边,成为绿道的一个个能让人驻足停留的节点。建筑面积分别为79平方米和50平方米,具备售卖、休憩、卫生等功能。
总的来说,通过不同风格、各区特色主体的驿站设计,定能使绿道功能更全面,使仙居县的绿道建设更加符合我省绿道建筑的总体精神。满足人们日益增长 的休闲健康生活需求。促进仙居县委县政府提出“生态立县、工业强县、特色名县、跨越兴县”四大发展战略,突出建设生态文明、突出产业转型升级、突出统筹城乡发展、突出改善社会民生,全力建设富有特色的生态宜居城市、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全面建成惠及全县人民的小康社会,为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绿道建设有利于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提高城乡宜居性、保护文化资源等;以绿道为抓手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休闲空间建设,将对仙居县落实生态立县战略,全面建设“特色生态宜居城市”提供巨大的支撑
五、国内驿站实例
秀全驿站位于从化市,建筑样式较为简洁,采用人字形坡屋顶、木门窗材料,室外地面铺装简约,使得游客在绿道中取得整体统一的认识度。
水墨园位于广州市区,空间层次丰富,通过室内外空间过度结合敞廊、敞窗、敞门以及室内的厅、楼梯等形成通透的建筑空间,造型轻巧,色彩淡雅,注重建筑和环境的融合,符合岭南建筑特点。
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把室内外空间串联在一起,小桥上,楼阁中可驻足观景。
下图所示岭南传统建筑通透的空间、轻巧的柱廊、与庭院空间的相互渗透的特点。
各级驿站具备交通换乘的功能,换乘的自行车和游览车可尽量停放在庭院、围廊边等户外空间,搭建雨棚等构筑物遮风挡雨,减少对建筑室内空间的占用。
驿站服务功能较为综合,可通过大空间、软隔断灵活分割室内空间,适应不同情况的功能需求,如结合入口广场、门厅等安排小规模观演活动,结合过道设置商业服务,结合变化的墙体界面或富余的空间布置展览宣传和阅览设施。
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宫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组织传递信息的国家之一。驿站在我国古代运输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如今,我们重建绿道中的驿站已经赋予它新的内涵,其意义不仅是旅游度假用途,更重要的是重温一段千年的社会变迁历史和一个文化传承的载体。
建立在自然中,并有着中华文化特征的驿站,崇尚的是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的和谐之美,没有多余的人文建筑,展示的是原始生态,是所有亲近山水,热爱自然人士的快乐家园。
驿站是提供绿道使用者途中休憩、交通换乘的场所,是绿道服务设施的主要载体。绿道的服务设施由管理服务设施,商业设施,休憩设施,安全保障设施,环境卫生设施,车辆服务设施及其它基础设施组成,主要的服务设施集中于驿站。
驿站分为三个等级:一级驿站承担综合服务功能;二级驿站承担常规服务功能;三级驿站承担基本服务功能。
驿站从所处的区位也可分为都市型、郊野型、生态型,为了绿道驿站建设能有一个独具特色的形象,建议在驿站布点规划、建设设计上应分区考虑。
1.都市型驿站一般为50平方米以内的新建建筑或是利用原有管理用房改建建筑,建筑材料以木、石、竹、钢等为主要材料,建筑风格以现代江南特色为主要设计风格,外立面统一增加绿道标志符号,结合绿道标识系统。即体现现代主义、又体现江南风格,既有驿站功能,又具观赏特色。
2.郊野型驿站一般为200—300平方米的新建建筑为主,一般位于城乡结合区。建筑材料同样以木、石、竹、钢等为主要材料,建筑风格以现代江南特色为主要设计风格,外立面统一增加绿道标志符号,结合绿道标识系统。即体现现代主义、又体现江南风格,既有驿站功能,又具观赏特色。
3.生态型驿站位于城郊或风景区,是在大面积的绿地内通过设计形成的新景观节点,建筑面积约为300—500平方米。功能上对绿道提供较完善的服务。亦以其较充足的空间,成为城市特色的展示台。
我们提出将可能设置生态型驿站的区县,已自身特点为基础,“青山,古村,书香,花园,时尚,科技,溪流,果香”代表浙江地域特色的主题。丰富了绿道节点空间的特色。
二、驿站的建设要求
驿站是绿道配套设施的集中设置区,驿站应尽量依托绿道范围内或周边现有设施进行改造利用,避免重复建设;在无限状设施可改造利用的情况下,可新建驿站。
1.服务设施的配备应符合现行相关规范、指引文件的规定。
2.应充分利用已有设施和建筑进行适当改造和提升,避免重复建设,实现共用共享。
3.新增服务设施应尽量减小建设规模,限制开发强度和建筑体量。
4.服务设施应相对集中设置,以方便人群使用、提高使用效率。
5.应尽量结合绿道入口、公共接驳点、景观节点等进行布局。
6.位于生态敏感区域内的服务设施应分散设置。
7.鼓励利用生态环保材料,建设可移动、非永久性的服务设施。
8.新增服务设施应美观、舒适、经济、实用、不与环境、景观相冲突。
9.尊重当地文化习俗、生活方式和道德规范,凸显当地特色。
10.鼓励绿道附属设施规划和建设时进行环评,尤其是施工过程中以及施工后可能的环境影响,对应提出治理和保护环境的措施,必选和优化环境保护方案。
三、驿站的设计原则
1.服务驿站的规划建设原则:
充分利用现状相对成熟的乡镇,景区旅游服务中心,农家乐等服务设施,原则上不鼓励新建,宜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造完善。新增设施应充分利用具有优良性价比的,反应健康绿色生活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
2.服务驿站规划原则:
2.1空间布置原则
按照相对集中与适当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合理确定服务驿站系统的布局,确定方便游客的使用,同时便于经营管理与减少干扰,充分发挥设施效益。
2.2选择原则
各项服务系统设施应靠近交通便捷的地区,应尽量结合现状已有的服务设施进行,列入尽量靠近景区或景点服务区,农家乐,乡镇等。但应避免在有碍景观和影响环境质量的地段设置。
2.3建设原则
建设服务系统应有利于保护景观,方便旅游观光,为游客提供畅通,便捷,安全,舒适,经济的服务条件。
建设服务系统应满足不同文化层次,职业类型,年龄结构和消费层次游人的需求,使游客各的其所。
服务设施的建筑层数一般以不超过林木高度为宜;兼顾观览和点景作用的建筑高度和层数应服从景观需要。
3.各级服务驿站空间布局和服务设施的建设要求:
3.1综合配置服务驿站
综合配置服务驿站是一级的服务驿站,是风景道上服务内容最丰富,规模最大的综合型服务驿站,是游客进入风景道后最重要的驿站,能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综合服务,主要为自驾车游客服务。
3.1.1空间布局
综合配置服务驿站应结合绿道沿线城镇和主要景区布局,平均每30-50公里左右设置一处。该类型服务驿站主要设置在市级风景道上,在县级风景道上也有少量分布。
3.1.2建设内容
综合配置服务驿站的建设内容包括游客中心、零售点、纪念品售卖点、餐饮、住宿、科普宣传点、公共厕所、医疗救助、治安点、消防站、自驾车紧急维修、停车场等,有条件的还可以配套网络和充电设备等服务。综合配置服务驿站的用地规模控制在2000-4000平方米之间。机动车停车场可提供30-50个机动车停车位。
综合配置服务驿站的建筑密度以低于10%为宜,最高不得超过15%;绿地率应达到65%以上;控地率应达到85%以上;容积率应低于0.50;建筑层数不超过5层。 3.2一般配置服务驿站
一般配置服务驿站是与绿道沿线景点结合最紧密的服务驿站,主要为游客提供必要的服务设施。一般配置服务驿站主要为游客提供必要的服务设施。一般配置服务驿站主要为自驾车游客服务,同时承担游客从交通绿道向慢性道转换的功能。
3.2.1空间布局
一般配置服务驿站是与绿道沿线景点结合较紧密,平均20-30公里设置一处,该类型服务驿站主要设置在市级绿道及县级绿道上。
3.2.2建设内容
一般配置服务驿站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游客咨询点、零售点、餐饮、科普宣传点、公共厕所、医疗救助、自行车租赁点,自驾车自助维修点及自驾车停车场。一般配置服务驿站的用地规模控制在1000-2000平方米之间;机动车停车场可提供20-30个机动车停车位。
一般配置服务驿站的建筑密度以低于5%为宜,最高不得超过10%;绿地率应达到75%以上;控地率应达到90%以上;容积率应低于0.20;建筑层数不超过3层。
3.3简单配置服务驿站
3.3.1观景平台
观景平台是在交通绿道沿线设置的用于景色观赏的平台,其主要功能是为游客提供观景的停留空间。
观景平台的空间布局一般与绿道沿线的景观密切相关,需要按照绿道周边的景观现状进行设置。
3.3.2休憩点
休息点是在以交通功能为主的风景道沿线为游客提供短暂休息的室外空间。休息点主要设置在其他三种类型驿站服务范围无法覆盖的路段。沿途休憩点应尽量结合城乡居民点和风景优美的山林、滨溪、乡村田园景观灵活设置,设置在郊外休憩点,可不必配套小卖部,休息场所可以简单设计为竹亭、草棚甚至是几个树桩。
3.3.3露营点
露营点是为游客野外活动提供临时居住场所的户外开放空间。
露营点的选址应该选在地势较平坦的区域,同时考虑靠近资源点较多,交通便利的区域。
驿站的规模和配置要求应符合表“浙江省绿道服务驿站配置要求”规定。
四、工程实例——仙居县永安溪绿道中的驿站
仙居县属丘陵山林地区,地形地貌特殊,人口与城乡居民点具有沿谷地线性空间分布的特征。沿永安溪的狭长地带地势总体平缓,主要城镇、乡村居民点分布于此,绿道的使用需求相对较大;而其他地区以山林、溪谷为主,众多支溪流沿山谷汇入主溪流---永安溪,城乡居民点较少,人口密度较低,绿道建设主要是考虑旅游观光的需求。
永安溪沿线串联了仙居县大部分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点,依托溪边现有道路改造,新建部分园路和木栈道,占用少量旱地和林地,建设2个一级驿站,2个二级驿站,5个三级驿站,若干个休憩点,服务了仙居县大部分人口,同时可开辟为旅游精品线路服务旅游人口,规划为主绿道
众多沿支溪流、沿景区道路或城市景观道路等汇入永安溪的绿道由于服务范围相对不广、使用频率不高,建设标准可降低,规划为辅道。
规划共14个驿站,其中一级驿站2个,二级驿站3个,3级驿站9个。
4.1设计风格
我们在仙居驿站建筑设计中力求通过建筑材料、建筑形式突出仙居自然山水与历史文化特色。优先选用地方木板、木材、石头等材料,注重与周边自然环境的融合;融入地方历史文化元素,赋予文化内涵。下面图中所示为我们这次驿站设计中的几种风格:徽派风格(仙居当地有相当数量的徽派建筑,所以我们在这次驿站设计中也运用了徽派建筑设计手法,甲方 在二级驿站中采用本方案)
概念风格(甲方没有采用、这种风格更适合在城市当中的有科技概念驿站中选用)
现代风格(甲方没有采用、这种风格更适合在城市当中的驿站中选用)
田园风格(采用了当地常用建材,这种风格的驿站在永安溪驿站设计得到甲方的采用,并作为实施方案)
4.2具体介绍各实施方案
一级驿站,采用中国古建的风格,廊、柱、墩、美人靠、斗拱、歇山、飞檐等元素,构成一个完整仿古建筑单体,能很好地与周边青山秀水的环境相融合。建筑面积340平方米,具备餐饮、医疗、文化、售卖、休憩、卫生、办公、服务等功能。周边设有公共停车场,出租车停靠,公交站点以及租赁自行车点。
二级驿站,采用徽派风格。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建筑集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空间结构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建筑面积155平方米,具备售卖、休憩、文化、卫生、服务等功能。周边设有公共停车场,出租车停靠,以及租赁自行车点。
三级驿站,设计两种小木屋式的田园风格。木屋,因为材料的原始,能让我们亲近自然,溶入自然,与大自然共同呼吸,回归那份纯粹。无须任何渲染,木屋沿途分布在绿道边,成为绿道的一个个能让人驻足停留的节点。建筑面积分别为79平方米和50平方米,具备售卖、休憩、卫生等功能。
总的来说,通过不同风格、各区特色主体的驿站设计,定能使绿道功能更全面,使仙居县的绿道建设更加符合我省绿道建筑的总体精神。满足人们日益增长 的休闲健康生活需求。促进仙居县委县政府提出“生态立县、工业强县、特色名县、跨越兴县”四大发展战略,突出建设生态文明、突出产业转型升级、突出统筹城乡发展、突出改善社会民生,全力建设富有特色的生态宜居城市、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全面建成惠及全县人民的小康社会,为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绿道建设有利于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提高城乡宜居性、保护文化资源等;以绿道为抓手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休闲空间建设,将对仙居县落实生态立县战略,全面建设“特色生态宜居城市”提供巨大的支撑
五、国内驿站实例
秀全驿站位于从化市,建筑样式较为简洁,采用人字形坡屋顶、木门窗材料,室外地面铺装简约,使得游客在绿道中取得整体统一的认识度。
水墨园位于广州市区,空间层次丰富,通过室内外空间过度结合敞廊、敞窗、敞门以及室内的厅、楼梯等形成通透的建筑空间,造型轻巧,色彩淡雅,注重建筑和环境的融合,符合岭南建筑特点。
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把室内外空间串联在一起,小桥上,楼阁中可驻足观景。
下图所示岭南传统建筑通透的空间、轻巧的柱廊、与庭院空间的相互渗透的特点。
各级驿站具备交通换乘的功能,换乘的自行车和游览车可尽量停放在庭院、围廊边等户外空间,搭建雨棚等构筑物遮风挡雨,减少对建筑室内空间的占用。
驿站服务功能较为综合,可通过大空间、软隔断灵活分割室内空间,适应不同情况的功能需求,如结合入口广场、门厅等安排小规模观演活动,结合过道设置商业服务,结合变化的墙体界面或富余的空间布置展览宣传和阅览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