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黄土高原生态治理技术研究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wuyw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土高原在我国占据较大位置,甘肃省黄土高原地处黄土高原西部,其生态治理对于构建西北地区以及全国生态安全屏障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为了更加系统科学地进行生态环境治理,需要针对甘肃省黄土高原的实际情况开展生态治理,结合区域差异性、区域地貌、生态功能定位以及经济发展进行全方位建设,旨在完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
  1黄土高原生态现状分析
  纵观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近几十年来,我国的经济水平快速提升,但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环境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以及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危害,让人们不得不重视环境问题。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但是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使黄土高原成为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迫在眉睫。甘肃省位于黄土高原西部,其生态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沟壑多,坡度抖,地形起伏严重
  黄土高原的黄土比较深厚,疏松、多孔,富含碳酸钙,加上长期外力的作用,地表被侵蚀得十分严重,支离破碎,在甘肃省境内的黄土高原表现为沟壑纵横,而且气候干燥,降水量虽然较少,但是降水比较集中,大多数为暴雨,所以境内的黄土高原地区发展成为沟壑多、坡度抖、地形起伏的景观。
  1.2气候差异很大
  整个黄土高原的气温与降水呈现出十分明显的地理分布,从东南部向西北部逐渐递减,从气温上来看,黄土高原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冬季与夏季的变化十分剧烈,属于大陆性气候,气温日差较大,不同区域的温差可以达到25℃左右。总体来讲,黄土高原的降水量较少,平均年降水量约为400-600mm,而且甘肃省位于黄土高原西部,降水量更少,降水集中在每年7-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左右,通常以暴雨形式出现。
  1.3水资源匮乏
  黄土高原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吸收,蒸发较快,水分的蒸发是降水量的两倍左右,加上高原土质比较疏松,所以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水资源供给矛盾在黄土高原地区是一个十分显著的问题。
  1.4植被覆盖率很低
  植被覆盖率低也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地理环境限制,黄土高原的植被数量很少,大约有40%-50%左右的地区都是荒山,人工草地也很少,有的地区由于过去的过度開垦已经成为光秃秃的山坡,表土流失十分严重,甚至显露出基岩。植被覆盖率低又会加重水土流失,形成恶性循环。
  2甘肃省黄土高原生态治理技术
  在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水土流失问题是一个十分严峻的现实问题,是每一个地区都必须要面对的。黄土高原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前文已经阐述,治理水土流失,加强植被栽培,是对甘肃省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进行治理的主要方向。目前我国已经将水土流失带来的环境问题纳入到环境保护的重点议程上,在长期水土保持直立研究实践中,得出了一些防止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但是这些措施在不同的条件下所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目前常用的水土保持措施有四种,分别是生态修复、生物林草措施、农耕措施、工程措施。
  2.1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指的是通过采取工程改造的方式进行生态治理,比如修建水平梯田、引洪灌溉,拦蓄地表的径流,增加雨水渗入地下,达到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的目的。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有小型蓄水用水工程、山洪排导工程、山坡防护工程等。根据甘肃省黄土高原的实际情况,可以在一些坡度较小的缓坡上建设水平梯田,平整土地,减少水土流失,达到保水、保土、保肥目的。还可以在一些地势较低的地区打坝淤地,使大量的肥土淤泥在坝内变成平地,拦水淤泥的同时还可以形成比较肥沃的可耕作土地,用于农业生产,一举两得。
  2.2林草措施
  林草措施指的是在黄土高原地区种植树木、草皮等,达到保持水土的目的,这种方法是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方法,已经实行了多年,当地表的覆盖率为20%-40%的时候,可以明显减少外部环境对土壤的侵蚀作用,当林草覆盖率达到60%-70%的时候,土壤的侵蚀量可以减少90%以上。由此可见,在黄土高原治理过程中,要积极植树种草,减轻水土流失问题。由于甘肃省黄土高原气候比较干旱,并不是所有的树种都适合在本地栽种,所以在种植过程中应该要因地制宜,选择最适合本地的乡土树种,合理利用外来树种,形成良好的植被结构。在降雨量低于400mm的地区,可以多种植灌木,灌木的耐旱性较强,种植灌木可以保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另外,还要提高林分质量,营造农田防护林、水源涵养林、分水岭防护林等,变单一林种树种为多林树种,发展混交林,促进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持续推进。最后,在一些容易出现水土流失的地方,必须要禁止放牧,尤其是一些新栽种林草的地区,不能放牧,等到林草生长到一定水平之后再适度放牧。
  2.3耕作措施
  耕作措施指的是通过调整农业结构,实现高标准农业栽培,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危害。就当前甘肃省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来看,人为因素是引起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因为人们过度重视农业,对土地不合理地利用造成了生态环境问题。对此,要根据甘肃省境内的黄土高原实际情况,制定可祥和里的耕作措施,合理安排农业生产活动,逐渐实现退耕还林、还草,禁止过度放牧。对于坡度大于30°的地区,可以实行草灌间作的方式,对于坡度为25-30°的地区,可以实时草粮两轮间作,对于坡度小于25°的地区,可以实时水平沟种植,在缓坡和丘陵地带上可以适当增加人工草场,发展畜牧业,减少自然放牧对环境带来的危害。在坝地、川地则可以发展农业,结合不同区域调节产业结构,才能保持水土、发展水土,发展生产。
  综述,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生态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问题之一。对此,必须要采取相应措施,对黄土高原生态问题进行治理。从黄土高原的实际情况来看,需要结合因地制宜的原则,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的基本道路,合理利用本地的耕地资源,促进黄土高原的生态不断修复。
  (作者单位:731600甘肃省永靖县龙汇山林业管理站)
其他文献
社会保障水平是经济社会运行状况的信号,过高有可能对消费和投资造成"挤占效应",进而影响国民经济的良性运行,水平不足将导致社会成员保障不足,国民福利减少。本文在对内蒙古
摘要:个人理财业务具有市场容量大、风险低、业务范围广、经营收入稳定的特点,成为发达国家很多大商业银行的主导产品和重要的收益来源及利润增长点。为了缩小与外资银行的差距,拓宽盈利空间,提高竞争实力,我国商业银行当务之急是要深刻反思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滞后的原因,并要有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本文在分析我国商业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解决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个人理财 问题对策   
观测数据的质量控制是地面自动气象观测工作的重点内容,是为大众提供实时、精确气象信息服务的前提。针对影响观测数据质量的各项因素,结合当代信息技术与管理措施的特点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以促进基层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的进一步建设,带动我国气象业的高速发展。  伴随现代化气象业务的发展,影响观测数据质量的因素也越来越多。加之观测技术、业务模式等不断变化,对应的数据和资料更多,给气象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他们的工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对基层农村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本文从谋求农村发展、建立美丽乡村、共享和谐成果三个方面着手,从不同方位、不同角度阐述了当前农村建设与现代农业的发展,以期提高农业生产力,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  一、凝心共谋农村发展  1、学习先进经验,谋求农村创新发展  农村发展的道路上,任何成功典型、方式、方法并非一成不变,需要不断地摸索前进。乡村应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