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成功之路》一书的作者,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系统研究,是在秉持正确的科学史观、科学哲学观和科学观基础上完成的。该书坚持了逻辑与历史统一的辩证逻辑原则,坚持了“发现”与“创造”统一的科学哲学立场,采用了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该书无论是科学性、逻辑性、全面性和系统性,还是所基于的价值立场、哲学视域、理性思维、科学方法及目标指向等,特别是结合我国生命科学领域高端科学家群体学术成就所进行的对照研究和比较分析,在国内同主题研究中都堪称首屈一指。
【机 构】
:
河北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医教协同与医学教育研究中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成功之路》一书的作者,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系统研究,是在秉持正确的科学史观、科学哲学观和科学观基础上完成的。该书坚持了逻辑与历史统一的辩证逻辑原则,坚持了“发现”与“创造”统一的科学哲学立场,采用了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该书无论是科学性、逻辑性、全面性和系统性,还是所基于的价值立场、哲学视域、理性思维、科学方法及目标指向等,特别是结合我国生命科学领域高端科学家群体学术成就所进行的对照研究和比较分析,在国内同主题研究中都堪称首屈一指。
其他文献
当代伦理学的缺陷在复兴的当代美德伦理学上表现为片面性、“自我—他人不对称”、相对主义、缺乏具普遍性的美德依据和践行性的道德实践能力,即“美德”丢失了古代的能力蕴含而仅指品质,从而使美德难以现实化。从“畏死的恐惧”基础上所重塑的道德基础(即生命本真存在方式的需要)出发,对上述问题给予揭示与超越。马克思以彻底的实践哲学和崭新的问题式,即“道德何以现实化”,使道德走出了纯粹的思维性。从“畏死的恐惧”出发可以继承和发展此问题式,将研究拓展到与“道德现实化的内在条件”和“道德现实化的动力、阻力和能力”相关的领域。在
德性是人应具有的好的、优秀的道德品质,即美德,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道德品质。对德性的界定直接影响着对德性养成路径的分析。德性不同于德行,二者相互联系但又并非绝对统一;现代医学德性教育存在重道德知识、轻道德践行,重道德理性、轻道德直觉,重道德言传、轻道德身教,重道德他律、轻道德自律等问题。纯粹的道德说教虽然能增强人们的道德思维和道德判断能力,但未必能强化人们的道德善行,人类的道德生活离不开道德本能;身体规训有助于增进道德习惯的形成,达到规范德行之目的。
以道德地位视角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预嘱中的伦理困境进行探讨,揭示了西方强调能力与感受力的主流伦理理论缺乏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保留的人类特有感受力的关照,且忽略了其外在关系特性。根据这些理论,随着阿尔茨海默病病程进展,患者将丧失(完全的)道德地位,进而相比其当前改变的意愿或利益,其在预嘱中的意愿或决定具有优先性。同时,关照人类特有内在特性与外在关系特性的双层道德地位标准为传统道德地位理论所面临的共同困境提供了新思路,按照这一标准,执行预嘱的条件是相关意愿或决定符合或不违背患者的当前权益。
梳理白求恩的医学人文关怀理念,包括将关爱体贴病人视为医者之天职、将解决社会问题视为医学之社会责任、将推进医学技术发展视为医学科学之使命。白求恩一生都在用实际行动践行这一理念,因而成为这崇高理念的人格化的化身。因此,以白求恩的榜样力量感染、感召医学生和医务工作者,使这一崇高的医学人文关怀理念成为他们的共识,成为激励他们做一名白求恩式好医生的精神动力,具有最为现实的学术意义和社会价值。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将医务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引入癌症患者健康教育领域,既具有政策意义,同时也是患者和医疗机构的迫切需求。医务社会工作者具有双重角色,既要参与癌症健康教育各阶段,又要整体把握和协调支持整个健康教育系统。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介入癌症患者健康教育过程的实践案例,很好地诠释了医务社工的功能和任务,并提出在该领域推进建立社工制度、提供多元化专业性介入服务、满足患者个性化需求和进行综合模式干预等建议,以更好地提升癌症患者健康教育服务质量。
通过分析我国中医药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提出中医药发展的策略,旨在为我国中医药的发展提供参考。风气导向、伪科学的毒害、中医药人才专业素质良莠不齐以及中医自身的局限性等限制了我国中医药发展。但是,中医药发展被国家政府高度重视,陆续出台的政策、法律高度扶持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因此,加大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度,鼓励中医药创新发展;制定中医药标准体系,量化症状及中药指标;推广中医药文化,提高国民认同感;完善海外传播产业链,扩大中医药海外影响等措施将有助于我国中医药的进一步发展。
分析了某妇产儿童医院急诊信访类型和原因,旨在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出建议。通过收集、汇总2016年1月~2020年12月急诊的信访资料,剔除同一患者针对同一问题的重复反馈及错转,纳入分析的信访共414封。其中,投诉占比最大,表扬次之,余为建议。急诊投诉原因以服务态度为主;建议聚焦等待时长等问题;投诉和建议集中在患者较多的区域。医护人员要增强服务意识,确保医患沟通的有效性。科室应根据患方诉求优化整改,做好对患者的宣教与分流,并大力推动信息化建设,满足患者便捷就医的需求。
日本是解剖祭的发源地,山胁东洋在京都为被解剖的死刑犯举行的“慰灵祭”是医学校举行解剖祭的开端,后传入中国。中国台湾地区的医学院校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吸收了日本的解剖祭文化,举行解剖祭,以此向“大体老师”表示感谢。辛亥革命后,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正式成立,校长汤尔和向日本学习,每年定期举行解剖祭。现今,北京医学专门学校的解剖祭活动虽然已经取消,但中国各大医学院校仍以不同的形式向献体者表达着尊重与谢意,与此同时,也对医学生进行了最深刻的人文精神教育,间接推动了遗体捐献事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科学家就着手试制青霉素,以期大规模生产。1945年~1949年,中央防疫处在北京天坛成立“盘尼西林室”,在青霉素生产过程中初步解决了关于发酵、原料、提炼等关键技术上的问题。同时,国民政府求助于美国的企业及研究机构筹备在上海建立一座包括生产青霉素在内的制药厂,但这一计划未能实现。从青霉素的生产技术进展和工厂建设两个方面对1945年~1949年我国青霉素放大生产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和所遇困难进行了历史研究,并认为这个时期我国的青霉素试制工作为之后实现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通过追溯两三千年以前东西方古代医学中嗅诊技术的临床应用历史渊源,探讨其式微的过程。归纳了自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各国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嗅诊的原理研究与应用所取得的成就。分析了随着近代对各类疾病的研究不断深入,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以电子鼻为代表的嗅诊技术在许多领域得到应用的前景。提出利用现代技术实现嗅诊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指出电子鼻或是今后临床嗅诊检测的重要工具之一,对嗅诊的复兴起到重要的作用,能为临床提供一种简便而快捷的诊断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