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如何写透一件事

来源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fa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抱定一个题目写,不要一會儿一换。初学写作的人往往有这个困难:很高兴地看中了一件事,打算用它写成一篇小说或戏剧。可是,一动笔,才写了几句就写不下去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这有许多不同的原因,其中最常遇见的一个是我们只看见了事情的表面,而没有看见它的根儿,所以写了几句就搁下笔,怪扫兴的。我们不应当这么容易动摇,而应当深入地去挖那件事的根儿,养成对事事物物要刨根问底的习惯。我们的责任就是遇见事必去刨根问底。假如我们老满足于事情的表面,看见一件热闹的事,不求甚解,动笔就写,写不出就扫兴,一来二去我们就丢了信心,不想再拿笔了。反之,我们若是抱定刨根问底的态度,我们就会慢慢地体会出来,不管事情多么热闹或多么简单,不过都是表面的现象。赶到咱们挖到事情的根儿上,热闹的事也许原来很简单,简单的事也许并不那么简单。事情的根儿就是问题所在。
  找到问题,咱们心里可就透亮多了。呵,原来这件热闹的事并没有什么了不起,问题很简单哪;原来那件简单的事倒并不应当轻视,问题不小呵。这样,咱们就不再被表面的现象迷惑住,也就容易判断出哪个值得写和哪个不值得写,不再冒冒失失地不管三七二十一拿笔就写,也就减少了因写不出而扫兴灰心的毛病。
  还有,看到了问题就得解决问题。这么一来呀,咱们的文章可就有头有尾,是个整的了。我们看问题,挖问题,而后解决问题,我们就能写出相当好的作品来。不抱住一个问题挖到底,而随便今天试试这个,明天试试那个,必至一无所成。
  (节选自老舍《和工人同志们谈写作》)
  灵光一闪
  一件事情是怎么来的,要怎么解决,必与别的事情的来龙去脉不同。同样的事情又因为人物的性格不同、时间不同等而各有特点。我们要细心地看,看问题、看人物、看地点、看时间,把相关的事物都看了,自然会写出一篇与众不同的作文来。
其他文献
【文题亮相】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让你尊敬,有的让你佩服,有的让你感动,有的让你叹息……请以“这样的人让我 ”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提示:1.題目横线处应填一个能体现自己情感态度的词语。   2.“这样的人”可以是你熟悉的人,比如你的同学、邻居,也可以是陌生的人,比如路人、新闻报道中的人;可以是某个具体的人,也可以是某一类人。   3.“这样的人”应该是具有某
期刊
【片段导入】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本国的功臣,可是他們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玻恩的研究生。玻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玻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
期刊
2017年12月,“佛系青年”词条刷遍朋友圈,火遍网络。“佛系青年”跟宗教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借这个短语,形容一种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   约车,司机到门口也行,自己走两步也行;“双11购物节”,抢到也行,抢不到也行;饿了,有啥吃啥,凑合就行;干活,说我好也行,说我不好也行。有人说,这个短语恰当地描述了一些“90后”的心态和生活方式。有人说,这种淡然随性挺好。但也有人说,这是不思进取
期刊
【文题展示】  拍照小贴士:靠得太近,被摄物体容易變形,有时往后退一退,拍出的照片会更自然。   乘车小贴士:车来时,一拥而上会造成拥堵,有时往后让一让,上车会更快捷。   以上生活小贴士,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以“往后一小步”为题,写一篇作文。(50分)   要求:(1)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2)内容充实,叙事清楚,结构完整;(3)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
期刊
【人物说】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刘建军,培育出了超高产广适小麦新品种济麦22,实打亩产7899公斤,创我国冬小麦高产纪录,他也被誉为小麦界的“袁隆平”。   谈起立志培育小麦新品种的原因,出生于农村家庭的刘建军说,1986年,他刚到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一次出差时听到有位农民说:“你们农科院的小麦品种不行。”对此,他一直“耿耿于怀”。   1984年到1987年年间,我国粮食产量出现三年
期刊
有一个词叫“匠心”,有一种精神叫“工匠精神”。真正的践行者,将以修行的价值观代替浮躁功利的工作观,用一生的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情。  【历史坞】   “工匠”并非什么新鲜的名词,它早已深深地植根于民族的土壤中,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工匠”一词,“工”作“精”“巧”之解,“匠”乃技艺;也就是说,凡是精于技藝、巧于动手的人,皆可称为“工匠”。   在二里头遗址这一夏代故都的王宫区的南边,就发现
期刊
在第3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上,一位相貌平平的中年女子拿到了“专业精神奖”。她走上台时,全场嘉宾起立鼓掌致敬,颁奖嘉宾成龙更是直言,自己为了她才专门回了一趟香港。获奖的中年女子名叫杨容莲,不是明星也不是导演,甚至不能算是电影行业从业者。她只是在片场负责端茶送水的小人物,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茶水莲姐”。   “专业精神奖”由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于1990年加设,旨在表扬曾为香港电影出力的资深演员或
期刊
【作文二】  窗外,乌云密布,顷刻间便电闪雷鸣,大雨倾盆。我坐在桌前,桌上摆着那道令我毫无头绪的数学题。   那一条条复杂的线段,一个个深奥的问题,像一张无形的大网朝我罩来,将我裹在其中。我不停地挥舞着手中的笔,在一张接一张的草稿纸上不停地演算着。尽管我已经使出浑身解数,那道数学题依然像一座堡垒,坚不可摧。   算了,反正也想不出来,还是看会儿电视放松一下吧。正当我看得入迷时,身边传来了一声怒吼,
期刊
【作文一】  每天早上六点,还没等清晨的阳光入户,沙沙的扫地声就回响在社区周围。   打扫卫生的是社区门卫张爷爷,他年近七旬,身体健朗,岁月在他黝黑的脸上留下了道道沟壑,串脸的胡茬遮住了嘴唇,两鬓花白的頭发像稀疏的灌木丛,总给人一种凶神恶煞的感觉。他的双手几乎从未干净过,布满老茧和泥垢,每天都穿着褪了色的迷彩服,从头到脚没有让人可喜之处。   虽然他长相粗鄙,但为人和善。每当我们在院中嬉戏时,他都
期刊
她是中華文化的沉淀,如陈年老酒般香醇,滋养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她,就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曾用妙笔赞美过她,有多少悲壮的故事在她身边上演,又有多少海外游子对她魂牵梦萦。下面,让我们走近诗词中的黄河,去倾听她低沉的咆哮,去感悟她独特的文化魅力,去探究她源远流长的文明史话。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唐·李白《行路难》)  解读: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