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创设情境进行相关的教学已经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教学方法,大量的老师都在使用这种方法,因为情境教学法非常符合小学阶段的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融入课堂教学,在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的内容。所以对于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情境,一直是一个非常受老师关注的话题。
【关键词】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有效情境
虽然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非常广泛,但是对于如何设计教学情境仍然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有一部分老师会因为自身的能力问题或者经验问题,并不能很好的将情境教学法应用到具体的课堂教学当中去,甚至可能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即没有很好的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也不能帮助学生充分的理解所学的相关内容,而且还会出现课堂纪律混乱,学生不受控制等问题。
一、创设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景
在教学过程中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老师常常会以自己的主观意愿出发,创设相应的情境,然后进行教学,忽视学生的客观条件,比如实际生活经验欠缺,缺乏常识性的知识,以及缺少相应的生活经验,导致学生完全无法理解老师创设的情境,既不能理解所创设的情境内容,也不能理解老师创设情境的意图。这样的情境教学就是失败的,完全无法起到情景教学应有的效果和作用。所以老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首先想到的应该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与知识储备,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只有学生理解情境内容,才能融入情境,最终才能更好的学习。
比如学生在学习“负数的意义”时,很多老师都喜欢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就是温度,老师在创设这个情境的时候,理所当然的认为学生肯定知道温度分为零下和零上,并理解温度零上或零下所代表的含义。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这个情境创设的就有点不合时宜,原因是现在科技发达,网络发达,既没有人听天气预报,也没有多少人在家里装温度计,因为这些内容很容易就可以通过手机获得。所以当老师创设这个情境的时候,学生可能接收不到老师想要表达的意图。所以老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还是要更加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尽量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的融入学习情境当中。
二、设计更多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情景
小学阶段的学生除了好奇心比较重以外,他们的动手操作欲望也更加强烈,也就是说小学阶段的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是很难保持整节课都专注听课的状态的。所以,小学阶段的学生并不适合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即使在融入情境教学法,如果情境教学法也是老师在不断的通过语言来塑造,也很难让学生融入到情境中去,那么这样的情境教学就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所以为了顺应学生的阶段特点,塑造更好的数学课堂教学,老师在进行情境创设时,可以多设计一些让学生自己进行动手操作的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激发学生对数学课堂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比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在进行完基础教学之后,老师可以创设一个这样的情境:马上要过新年了,你的爷爷和奶奶想剪一些漂亮的红色窗花,但是爷爷奶奶不太会,那同学们可以利用轴对称来帮助爷爷奶奶剪出两对好看的红色窗花吗?老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几幅比较典型的作品,让学生有一个大概的思路,然后组织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学生自己设计、画图、剪纸,这一系列的活动下来,学生可以充分的理解和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三、设计让学生可以充分实践的情境
许多的数学问题在学习的时候,学生都会遇到比较大的困难,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缺乏理性思维,所以对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会理解的比较困难。所以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概念,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设置一个情境,然后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自己动手进行实践,在反复的实践过程中寻找到答案,并最终推导出所要学习的概念或者公式。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得到新的概念或公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所学的新知识,还有助于学生在之后的做题过程中对新知识的应用。毕竟只有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才可以更好的利用所学的概念或者公式。
比如在学习“圆锥的体积公式”时,由于已经学过圆柱的体积公式,那么老师就可以设置一个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实验思路,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比如通过测量等底等高的圆锥形容器与圆柱形容器所成的液体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自己推断出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一半,进而通过圆柱的体积公式写出圆锥的体积公式。
虽然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已经应用的非常普遍了,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使用情境教学法的数学课堂仍然无法很好的提高教学效率。所以老师要不断的反思和总结,针对出现的问题,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期创设出更加高效的情境教學法的数学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梁跟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策略研究(J).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2019(3).
【关键词】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有效情境
虽然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非常广泛,但是对于如何设计教学情境仍然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有一部分老师会因为自身的能力问题或者经验问题,并不能很好的将情境教学法应用到具体的课堂教学当中去,甚至可能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即没有很好的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也不能帮助学生充分的理解所学的相关内容,而且还会出现课堂纪律混乱,学生不受控制等问题。
一、创设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景
在教学过程中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老师常常会以自己的主观意愿出发,创设相应的情境,然后进行教学,忽视学生的客观条件,比如实际生活经验欠缺,缺乏常识性的知识,以及缺少相应的生活经验,导致学生完全无法理解老师创设的情境,既不能理解所创设的情境内容,也不能理解老师创设情境的意图。这样的情境教学就是失败的,完全无法起到情景教学应有的效果和作用。所以老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首先想到的应该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与知识储备,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只有学生理解情境内容,才能融入情境,最终才能更好的学习。
比如学生在学习“负数的意义”时,很多老师都喜欢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就是温度,老师在创设这个情境的时候,理所当然的认为学生肯定知道温度分为零下和零上,并理解温度零上或零下所代表的含义。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这个情境创设的就有点不合时宜,原因是现在科技发达,网络发达,既没有人听天气预报,也没有多少人在家里装温度计,因为这些内容很容易就可以通过手机获得。所以当老师创设这个情境的时候,学生可能接收不到老师想要表达的意图。所以老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还是要更加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尽量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的融入学习情境当中。
二、设计更多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情景
小学阶段的学生除了好奇心比较重以外,他们的动手操作欲望也更加强烈,也就是说小学阶段的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是很难保持整节课都专注听课的状态的。所以,小学阶段的学生并不适合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即使在融入情境教学法,如果情境教学法也是老师在不断的通过语言来塑造,也很难让学生融入到情境中去,那么这样的情境教学就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所以为了顺应学生的阶段特点,塑造更好的数学课堂教学,老师在进行情境创设时,可以多设计一些让学生自己进行动手操作的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激发学生对数学课堂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比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在进行完基础教学之后,老师可以创设一个这样的情境:马上要过新年了,你的爷爷和奶奶想剪一些漂亮的红色窗花,但是爷爷奶奶不太会,那同学们可以利用轴对称来帮助爷爷奶奶剪出两对好看的红色窗花吗?老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几幅比较典型的作品,让学生有一个大概的思路,然后组织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学生自己设计、画图、剪纸,这一系列的活动下来,学生可以充分的理解和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三、设计让学生可以充分实践的情境
许多的数学问题在学习的时候,学生都会遇到比较大的困难,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缺乏理性思维,所以对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会理解的比较困难。所以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概念,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设置一个情境,然后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自己动手进行实践,在反复的实践过程中寻找到答案,并最终推导出所要学习的概念或者公式。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得到新的概念或公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所学的新知识,还有助于学生在之后的做题过程中对新知识的应用。毕竟只有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才可以更好的利用所学的概念或者公式。
比如在学习“圆锥的体积公式”时,由于已经学过圆柱的体积公式,那么老师就可以设置一个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实验思路,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比如通过测量等底等高的圆锥形容器与圆柱形容器所成的液体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自己推断出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一半,进而通过圆柱的体积公式写出圆锥的体积公式。
虽然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已经应用的非常普遍了,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使用情境教学法的数学课堂仍然无法很好的提高教学效率。所以老师要不断的反思和总结,针对出现的问题,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期创设出更加高效的情境教學法的数学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梁跟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策略研究(J).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