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游戏环境的营造在课程建设中十分重要。营造符合幼儿身心特点、能够体现自然生態、让幼儿获得愉悦体验的游戏环境是幼儿教师的重要任务。开放、自由的游戏环境,能使幼儿充分参与教学活动,有利于幼儿更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课程建设;双向兼顾;幼儿园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26-0071-02
引 言
随着课程游戏化的不断发展,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教师越来越注重在教学活动中凸显幼儿的主体地位,不断优化课程质量[1]。在此背景下,教师应不断探究能够释放幼儿天性的游戏,设计能够提升幼儿思维品质的高效活动。课程建设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笔者将从课程审议、环境营造、资源利用等方面谈一谈我园在课程建设中的具体做法。
一、课程审议: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是指教师将课程内容选择权重心下移,尊重幼儿天性与经验基础,更关注个性化、特色化,是课程建设的重要措施。自上而下,是指基于园本课程的顶层设计,关注幼儿在五大领域的发展情况,是有效渗透课程理念和落实培养目标的途径。基于此,我园构建了从思路到行动的课程审议路径。
(一)审议步骤前置,重视幼儿发展水平的分析
每学期末,各年级组会对每位幼儿的成长档案进行梳理,分析、判断幼儿的发展水平,对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及园本课程中的培养目标,对下学期各班的课程选择情况进行预估。
(二)审议范围拓展,关注幼儿在园活动的容量
我们将审议范围由教学主题及游戏内容扩大到幼儿在园一日活动内容,关注幼儿在园一日活动的总量,同时增加对生活活动组织、课程资源利用、活动组织形式、课程环境的审定评议环节。
(三)审议过程细化,把握“审”与“议”的尺度
我们将审议的频率由每学期大组两次变为每学期大组两次加各小组每月一次,并在过程中力求把握好“审查审定”与“商量讨论”之间的尺度,使各班在保留特色的同时兼顾幼儿全面发展。
(四)审议结果多元,留有课程内容动态调整空间
审议后的课程内容安排应注意“留白”,体现开放性、多元性,为课程方案调整留有一定余地。幼儿园应配合每月小组讨论,根据幼儿发展水平和经验基础鼓励教师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
二、游戏环境:开放自由与规则秩序
开放自由的游戏环境,能使幼儿充分参与、积极投入,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如果教师营造的环境不合适,或教师引导水平不够,幼儿就容易出现“兴奋过度”“游戏无序混乱”等问题。规则与秩序感的培养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在游戏环境中,幼儿不影响他人、有序取放游戏材料、与他人轮流参与活动、共同分享成果,实现了全面发展。为了创设自由、开放、有序的游戏环境,我园从以下两方面开展工作。
(一)分场地,空间划分科学合理
班级环境营造,需要教师依据采光、水源、动静结合等因素进行布局,做到自然角顺势延展、图书角安静温馨、益智区材料丰富、表演区色调奔放。此外,各区域的位置、大小设置,应充分考虑安全性、流通性,支持幼儿在其中进行自主选择,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
班级外的环境营造,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安全性、实用性、教育性,如体育活动场地功能区划分应合理,自然生态小花园区域植物种植要有层次,各类专用室布局需有利于人员的进退、流通,公共走廊等大区域的环境布置应与课程内容相呼应。这样一来,幼儿在各区域中既可以专注游戏、自由行动,又能避免妨碍他人。
(二)分学段,智慧标识丰富有效
针对小班幼儿,教师应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水果、玩具、动画形象等)为元素设计标识,并鼓励家长和幼儿参与其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针对中班幼儿,教师应引导幼儿以色块、符号、数字、线条等元素自制智慧标识,包括材料取放步骤、区域进出规则等都可以设计,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
针对大班幼儿,教师应引导幼儿充分参与游戏环境的营造,利用智慧标识体现班级文化,力求每种游戏材料的方向、大小、颜色都有规律可循,让游戏环境处处有智慧标识。
三、资源挖掘:增量与提质
增量,意味着在挖掘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教师应关注资源范围的广度,关注课程资源的丰富性与层次性。提质,意味着教师在关注课程资源的使用效率,关注课程资源在内容上的前瞻性、利用上的便捷性、形式上的创新性等优势,重视资源与幼儿经验之间的契合度,从而有效支撑幼儿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体验、积累经验。
(一)重视筛选环节,筛选有效资源
在安全环保的基础上,教师在课程资源筛选过程中应注意以下方面:首先,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与现有经验水平,完全脱离幼儿经验基础的课程资源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其次,契合本园对幼儿的培养目标,落实课程游戏化理念;最后,有利于课程资源库的建构与丰富,支持幼儿获取体验、积累经验。
(二)优化利用策略,赋予资源“效能”
在充分了解资源的前提下,教师应重视物质资源的利用效率,丰富各类物品的使用方法与创新玩法,鼓励幼儿“一物多用,一物多玩”,倡导节约、简约。同时,教师应关注人文资源的适切度,使幼儿在接触、了解、利用资源的过程中得到全面、有效的发展,为课程资源增加“效能”。 (三)形成工作闭环,促进量、质齐升
在筛选、利用课程资源后,教师应通过观察、研讨等形式,调查、分析资源的使用情况,进一步判断资源的有效性,为后续资源的挖掘、利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形成工作闭环,促进我园课程资源“量、质齐升”。
四、户外活动:安全性与挑战性
安全性是开展户外活动的第一要素,包括场地安全、器械安全、活动过程中的安全防护等方面。而提升教师安全意识和幼儿自我保护能力也是户外活动教育的重要内容。
挑战性是教师需要充分考虑的因素,让幼儿在户外活动中会玩、敢玩、喜欢玩,从而激发幼儿的潜能,有利于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勇敢、智慧、有创新精神的幼儿。
(一)活动准备要科学、规范、合理
幼儿园应在充分考虑“多变、流通”的基础上准备场地与器械,定期对器械的安全性能进行评估,合理划分功能区,既要使幼儿获得多种体验,又要做好基础防护。
(二)活动内容应符合幼儿发展
教师应以《指南》为指导,结合本园幼儿培养目标,筛选适合幼儿的户外活动资源。同时,教师应通过观察进行分析判断,充分了解幼儿的身体素质、动手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引导幼儿自主选择、愉悦投入,使户外活动时间真正成为幼儿的“愉悦时光”。
(三)活动过程教师要进退有度
教师应了解更多关于运动的专业知识和技巧,掌握幼儿的运动技能发展规律,在活动过程中注意“进退有度”,既要保障幼儿安全,又要想方设法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挑战精神与创新精神。
(四)活动评价要关注价值导向
對活动中规则意识强、自我保护能力强的幼儿,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并鼓励在活动中有挑战精神、探究精神的幼儿;对幼儿过于冒险、有安全隐患的行为,教师应及时劝导,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心态。
结 语
关于“双向兼顾”的思考,折射出教师在课程游戏化改革浪潮中的创新和改变。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虽然我们会遇到各种问题,但我们不会逃避,我们会迎难而上。我们所走的每一步,都是为了让每位幼儿得到更适宜、有效的发展,这也是我们持续探索的原动力。
[参考文献]
原晋霞.我国幼儿园课程质量现状探索与提升建议[J].学前教育研究,2021(01):43-56.
作者简介:孙娜(1981.1-),女,江苏常州人,本科学历,获常州市“学科带头人”称号。
关键词:课程建设;双向兼顾;幼儿园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26-0071-02
引 言
随着课程游戏化的不断发展,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教师越来越注重在教学活动中凸显幼儿的主体地位,不断优化课程质量[1]。在此背景下,教师应不断探究能够释放幼儿天性的游戏,设计能够提升幼儿思维品质的高效活动。课程建设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笔者将从课程审议、环境营造、资源利用等方面谈一谈我园在课程建设中的具体做法。
一、课程审议: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是指教师将课程内容选择权重心下移,尊重幼儿天性与经验基础,更关注个性化、特色化,是课程建设的重要措施。自上而下,是指基于园本课程的顶层设计,关注幼儿在五大领域的发展情况,是有效渗透课程理念和落实培养目标的途径。基于此,我园构建了从思路到行动的课程审议路径。
(一)审议步骤前置,重视幼儿发展水平的分析
每学期末,各年级组会对每位幼儿的成长档案进行梳理,分析、判断幼儿的发展水平,对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及园本课程中的培养目标,对下学期各班的课程选择情况进行预估。
(二)审议范围拓展,关注幼儿在园活动的容量
我们将审议范围由教学主题及游戏内容扩大到幼儿在园一日活动内容,关注幼儿在园一日活动的总量,同时增加对生活活动组织、课程资源利用、活动组织形式、课程环境的审定评议环节。
(三)审议过程细化,把握“审”与“议”的尺度
我们将审议的频率由每学期大组两次变为每学期大组两次加各小组每月一次,并在过程中力求把握好“审查审定”与“商量讨论”之间的尺度,使各班在保留特色的同时兼顾幼儿全面发展。
(四)审议结果多元,留有课程内容动态调整空间
审议后的课程内容安排应注意“留白”,体现开放性、多元性,为课程方案调整留有一定余地。幼儿园应配合每月小组讨论,根据幼儿发展水平和经验基础鼓励教师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
二、游戏环境:开放自由与规则秩序
开放自由的游戏环境,能使幼儿充分参与、积极投入,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如果教师营造的环境不合适,或教师引导水平不够,幼儿就容易出现“兴奋过度”“游戏无序混乱”等问题。规则与秩序感的培养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在游戏环境中,幼儿不影响他人、有序取放游戏材料、与他人轮流参与活动、共同分享成果,实现了全面发展。为了创设自由、开放、有序的游戏环境,我园从以下两方面开展工作。
(一)分场地,空间划分科学合理
班级环境营造,需要教师依据采光、水源、动静结合等因素进行布局,做到自然角顺势延展、图书角安静温馨、益智区材料丰富、表演区色调奔放。此外,各区域的位置、大小设置,应充分考虑安全性、流通性,支持幼儿在其中进行自主选择,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
班级外的环境营造,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安全性、实用性、教育性,如体育活动场地功能区划分应合理,自然生态小花园区域植物种植要有层次,各类专用室布局需有利于人员的进退、流通,公共走廊等大区域的环境布置应与课程内容相呼应。这样一来,幼儿在各区域中既可以专注游戏、自由行动,又能避免妨碍他人。
(二)分学段,智慧标识丰富有效
针对小班幼儿,教师应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水果、玩具、动画形象等)为元素设计标识,并鼓励家长和幼儿参与其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针对中班幼儿,教师应引导幼儿以色块、符号、数字、线条等元素自制智慧标识,包括材料取放步骤、区域进出规则等都可以设计,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
针对大班幼儿,教师应引导幼儿充分参与游戏环境的营造,利用智慧标识体现班级文化,力求每种游戏材料的方向、大小、颜色都有规律可循,让游戏环境处处有智慧标识。
三、资源挖掘:增量与提质
增量,意味着在挖掘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教师应关注资源范围的广度,关注课程资源的丰富性与层次性。提质,意味着教师在关注课程资源的使用效率,关注课程资源在内容上的前瞻性、利用上的便捷性、形式上的创新性等优势,重视资源与幼儿经验之间的契合度,从而有效支撑幼儿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体验、积累经验。
(一)重视筛选环节,筛选有效资源
在安全环保的基础上,教师在课程资源筛选过程中应注意以下方面:首先,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与现有经验水平,完全脱离幼儿经验基础的课程资源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其次,契合本园对幼儿的培养目标,落实课程游戏化理念;最后,有利于课程资源库的建构与丰富,支持幼儿获取体验、积累经验。
(二)优化利用策略,赋予资源“效能”
在充分了解资源的前提下,教师应重视物质资源的利用效率,丰富各类物品的使用方法与创新玩法,鼓励幼儿“一物多用,一物多玩”,倡导节约、简约。同时,教师应关注人文资源的适切度,使幼儿在接触、了解、利用资源的过程中得到全面、有效的发展,为课程资源增加“效能”。 (三)形成工作闭环,促进量、质齐升
在筛选、利用课程资源后,教师应通过观察、研讨等形式,调查、分析资源的使用情况,进一步判断资源的有效性,为后续资源的挖掘、利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形成工作闭环,促进我园课程资源“量、质齐升”。
四、户外活动:安全性与挑战性
安全性是开展户外活动的第一要素,包括场地安全、器械安全、活动过程中的安全防护等方面。而提升教师安全意识和幼儿自我保护能力也是户外活动教育的重要内容。
挑战性是教师需要充分考虑的因素,让幼儿在户外活动中会玩、敢玩、喜欢玩,从而激发幼儿的潜能,有利于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勇敢、智慧、有创新精神的幼儿。
(一)活动准备要科学、规范、合理
幼儿园应在充分考虑“多变、流通”的基础上准备场地与器械,定期对器械的安全性能进行评估,合理划分功能区,既要使幼儿获得多种体验,又要做好基础防护。
(二)活动内容应符合幼儿发展
教师应以《指南》为指导,结合本园幼儿培养目标,筛选适合幼儿的户外活动资源。同时,教师应通过观察进行分析判断,充分了解幼儿的身体素质、动手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引导幼儿自主选择、愉悦投入,使户外活动时间真正成为幼儿的“愉悦时光”。
(三)活动过程教师要进退有度
教师应了解更多关于运动的专业知识和技巧,掌握幼儿的运动技能发展规律,在活动过程中注意“进退有度”,既要保障幼儿安全,又要想方设法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挑战精神与创新精神。
(四)活动评价要关注价值导向
對活动中规则意识强、自我保护能力强的幼儿,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并鼓励在活动中有挑战精神、探究精神的幼儿;对幼儿过于冒险、有安全隐患的行为,教师应及时劝导,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心态。
结 语
关于“双向兼顾”的思考,折射出教师在课程游戏化改革浪潮中的创新和改变。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虽然我们会遇到各种问题,但我们不会逃避,我们会迎难而上。我们所走的每一步,都是为了让每位幼儿得到更适宜、有效的发展,这也是我们持续探索的原动力。
[参考文献]
原晋霞.我国幼儿园课程质量现状探索与提升建议[J].学前教育研究,2021(01):43-56.
作者简介:孙娜(1981.1-),女,江苏常州人,本科学历,获常州市“学科带头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