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进行学习的一种能力。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自学能力 培养方法
根据国外统计,一个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在校学习的时间大约只占他一生的1/5,所学到的知识只占他一生中应用知识的20%。所以,学生只靠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无论是质还是量都远远满足不了未来的需要,要适应今天这种“知识爆炸”的时代,必须学会独立获取知识,培养自学能力。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下面是我的几点看法,望各位老师多多赐教。
一、教会学生预习
要让学生预习有效,切实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预习,掌握一定的预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针对不同体裁的课文选择合适的预习方法。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不仅文质兼美,而且体裁丰富,除了一般的记叙文以外,还有散文、诗歌和科普文章。对于不同文体的课文,预习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即使是相同的文体,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在预习方法上也会有所差别。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梳理归类,研究不同课文的预习方法,如精读课文应该怎样预习,语文园地應该怎样预习,等等。从预习着手做好阅读教学的准备,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能循序渐进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为实现合作、探究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更重要的是延伸课堂,把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间接地提高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提高阅读量。此外,还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有的放矢地教会学生不同的预习方法,让他们学会这些方法,运用这些方法去预习,从而达到自学的目的。
二、识字是自学的前提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识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识字是前提。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低年级识字教学要“教给学生基本的识字方法,提倡学生学习独立识字”,培养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传统的识字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法单一,不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缺乏有效的指导,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普遍存在“逐个识字效率低,无章可循周期长,回忆再现难度大,易于混淆错别多”的缺陷,高耗低效的现象严重。识字课没有故事内容,没有情节,对入学不久的学生来说是冗长乏味的,因而从识字入手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主动性尤为重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自能识字”。我每教一篇课文,在让学生自学之前,都会根据本课生字特点提出不同要求:首先读准字音,并在生字旁写出该字的部首和笔画数,然后让不同的学生来当小老师,将自己自学每个生字的心得教给其他同学,这样做,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调动了学生自学的钻劲,而且令全班同学有一种“堂堂新老师,课课新学法”的新鲜感,同时,学生在当小老师的过程中,经过“说、教”这一过程,有助于加深对生字音、形、义的理解。
三、养成好读书的习惯
古人有言:开卷有益。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没有读书习惯的民族,不可能是一个雄壮的民族;一个没有书香气息的城市,人们的生活质量、生活品味不会高雅;一个没有读书习惯的家庭,不会培养出知书达理的子女。阅读,能使一个人感到生活的乐趣,一下子打开眼界。对于不读书的人,甚至不开口就能感觉到对方没有书香气息。富兰克林说得好:空无一物的麻袋站不直。我国《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总编辑孙云晓说:“你如果读书很少,你跟别人交流的时候,就会感到贫乏;读书很多的人,就会应对自如。一般来说,爱读书的学生文章基本上都会写得好,表达都会比较得体,甚至表达得比较艺术,这就是一种熏陶。爱读书的人学习能力强,接受能力强。”梁启超在《治国学杂话》一文中说:“一个人总要养成读书趣味。必须养成读书习惯,才能尝着读书趣味。”梁启超所说的“读书趣味”,是指人一生的读书习惯。一个人的读书习惯在学生时代就已经形成了,所以,学生在学校就要养成很好的读书习惯。当学生读书遇到不认识的字或新词时,一定要请教不会说话的老师——词典,要通过词典去认识它们,了解它们。这样,学生就会尝到获得知识的乐趣,从而养成自学的习惯。
四、树立自学的信心
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在课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要求学生查字典,解决字、词、句、篇的一些错误问题,阅读相关的课外书,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还要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课文,理解课文,提出问题,再从反复的读书中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看书,积极动脑思考。在课堂上,对可讲可不讲而学生通过自学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扶一扶,让其通过自学解决。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人人动手、动口、动眼、动脑。要创造条件,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对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学生,及时加以肯定、表扬,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牢固地确立起自学的信心。教师要解放他们的双眼,不要只盯住课本,外面的世界更精彩;解放他们的大脑,点燃思维的火花;解放他们的双手,让他们参与实践活动;解放他们的嘴巴,使他们谈天、谈地、谈真理。要相信他们有信心有能力学好,要尊重他们的意愿,挖掘他们学习的潜力,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创建一个学生感到有话想对老师说,有事想请老师做,有困难想请老师帮的良好氛围。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时进行鼓励和引导,把他们的自我表现欲充分地激发出来,进而自主学习。
总之,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其整体素质,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方面,自学能力对其它能力的形成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一定要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各种感官全部调动起来,引导他们主动地参加到各种学习活动中去,自己去看书,去思考,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掌握自学的方法,自己去探索知识的奥妙和规律。
参考文献:
[1]陈旭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陸志平.语文课程新探——新课程理念与语文课程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朱晓曼.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自学能力 培养方法
根据国外统计,一个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在校学习的时间大约只占他一生的1/5,所学到的知识只占他一生中应用知识的20%。所以,学生只靠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无论是质还是量都远远满足不了未来的需要,要适应今天这种“知识爆炸”的时代,必须学会独立获取知识,培养自学能力。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下面是我的几点看法,望各位老师多多赐教。
一、教会学生预习
要让学生预习有效,切实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预习,掌握一定的预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针对不同体裁的课文选择合适的预习方法。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不仅文质兼美,而且体裁丰富,除了一般的记叙文以外,还有散文、诗歌和科普文章。对于不同文体的课文,预习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即使是相同的文体,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在预习方法上也会有所差别。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梳理归类,研究不同课文的预习方法,如精读课文应该怎样预习,语文园地應该怎样预习,等等。从预习着手做好阅读教学的准备,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能循序渐进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为实现合作、探究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更重要的是延伸课堂,把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间接地提高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提高阅读量。此外,还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有的放矢地教会学生不同的预习方法,让他们学会这些方法,运用这些方法去预习,从而达到自学的目的。
二、识字是自学的前提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识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识字是前提。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低年级识字教学要“教给学生基本的识字方法,提倡学生学习独立识字”,培养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传统的识字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法单一,不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缺乏有效的指导,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普遍存在“逐个识字效率低,无章可循周期长,回忆再现难度大,易于混淆错别多”的缺陷,高耗低效的现象严重。识字课没有故事内容,没有情节,对入学不久的学生来说是冗长乏味的,因而从识字入手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主动性尤为重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自能识字”。我每教一篇课文,在让学生自学之前,都会根据本课生字特点提出不同要求:首先读准字音,并在生字旁写出该字的部首和笔画数,然后让不同的学生来当小老师,将自己自学每个生字的心得教给其他同学,这样做,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调动了学生自学的钻劲,而且令全班同学有一种“堂堂新老师,课课新学法”的新鲜感,同时,学生在当小老师的过程中,经过“说、教”这一过程,有助于加深对生字音、形、义的理解。
三、养成好读书的习惯
古人有言:开卷有益。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没有读书习惯的民族,不可能是一个雄壮的民族;一个没有书香气息的城市,人们的生活质量、生活品味不会高雅;一个没有读书习惯的家庭,不会培养出知书达理的子女。阅读,能使一个人感到生活的乐趣,一下子打开眼界。对于不读书的人,甚至不开口就能感觉到对方没有书香气息。富兰克林说得好:空无一物的麻袋站不直。我国《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总编辑孙云晓说:“你如果读书很少,你跟别人交流的时候,就会感到贫乏;读书很多的人,就会应对自如。一般来说,爱读书的学生文章基本上都会写得好,表达都会比较得体,甚至表达得比较艺术,这就是一种熏陶。爱读书的人学习能力强,接受能力强。”梁启超在《治国学杂话》一文中说:“一个人总要养成读书趣味。必须养成读书习惯,才能尝着读书趣味。”梁启超所说的“读书趣味”,是指人一生的读书习惯。一个人的读书习惯在学生时代就已经形成了,所以,学生在学校就要养成很好的读书习惯。当学生读书遇到不认识的字或新词时,一定要请教不会说话的老师——词典,要通过词典去认识它们,了解它们。这样,学生就会尝到获得知识的乐趣,从而养成自学的习惯。
四、树立自学的信心
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在课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要求学生查字典,解决字、词、句、篇的一些错误问题,阅读相关的课外书,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还要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课文,理解课文,提出问题,再从反复的读书中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看书,积极动脑思考。在课堂上,对可讲可不讲而学生通过自学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扶一扶,让其通过自学解决。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人人动手、动口、动眼、动脑。要创造条件,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对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学生,及时加以肯定、表扬,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牢固地确立起自学的信心。教师要解放他们的双眼,不要只盯住课本,外面的世界更精彩;解放他们的大脑,点燃思维的火花;解放他们的双手,让他们参与实践活动;解放他们的嘴巴,使他们谈天、谈地、谈真理。要相信他们有信心有能力学好,要尊重他们的意愿,挖掘他们学习的潜力,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创建一个学生感到有话想对老师说,有事想请老师做,有困难想请老师帮的良好氛围。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时进行鼓励和引导,把他们的自我表现欲充分地激发出来,进而自主学习。
总之,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其整体素质,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方面,自学能力对其它能力的形成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一定要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各种感官全部调动起来,引导他们主动地参加到各种学习活动中去,自己去看书,去思考,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掌握自学的方法,自己去探索知识的奥妙和规律。
参考文献:
[1]陈旭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陸志平.语文课程新探——新课程理念与语文课程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朱晓曼.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