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风建设与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 具有良好的学风与教风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 也是反映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许多高校之所以成为名牌大学,不仅在于有良好的师资和设施,重要的还是有优良的校风、教风与学风。在部队院校中,优良的教风和学风也是院校生存和发展的法宝。
一、目前高等院校教风存在问题
(一) 教学模式
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跟不上时代的要求。相对于中小学教师,高等学院的教师缺少对学员的调查和了解,没有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使命感、紧迫感只注重于把知识传授给学员,而不注重让学员主动地去学习、去思考。而学员业已习惯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上课做笔记,考前背笔记。由于忽视了学员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培养学员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态度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就应该以满腔热忱的精神向学员传道、授业、解惑,这是高尚的,也是无条件的, 是没有商量余地的;教风体现在教师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所有学员的行为上,这也是教师个人应有的起码道德品质。只有具备良好品质的教师,才会有教育教学上的威信,,才能指导教育过程的顺利进行。教风还体现在教育工作者本人的学风上。良好的学术环境和严谨求实的学术风气是学员追求创新、发明、发现和发展的榜樣。我国早期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如果一名教师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没有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不能正确把握名与利、德与才的关系,自己不“求真”,怎能教育学员求真;自己不做“真人”,怎能引导学员做真人? 因此,我们说良好的教风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条件,是形成优良师德师风必备前提,是事关学校和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因素。
二、加强教风对策
(一)要激励教师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员的学习兴趣
教育的本质是“树人”,教风的落脚点在于教书育人。教师必须认真履行教育教学的职责,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广大青年学员坚定的理想信念,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风。现代教学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即以学员为中心,把学员看作教学过程的主体,使学员发挥主动精神,成为积极的学习者。为此,要重构和完善教育教学体系,使教学过程更加多维化和综合化,使学员的学习更加自主、高效。教师的教学不能局限于传授一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更要传承一种哲学、思维方式,在探索和研究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员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通过师生的交流和沟通,撞击学员的知识灵感,引起学员的学习高潮与共鸣,使学员成为知识的接受者、探究者和创造者。
(二)加强对教师教学方法与技巧的教育和培养
如果不注意对教师教学方法与技巧的培养,不注意督促和鞭策教师加强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那么, 就不可能有精湛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效果。教师要根据学员的时代特点,逐步掌握教育规律、教育原则和方法,不断地研究教学理论。讲究教学艺术,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能力。
(三)注重引导性学习
教师不仅要能动地、有目的地选择教育内容和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 而且更重要的是引导学员自主学习, 教会学员学会学习。托夫勒说“未来的文盲将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学会学习包括三个层面: 一是要有更新自己原有专业知识的能力, 二是要有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三是要有综合各门学科知识的能力。学会学习无疑是本世纪打开终身教育大门的一把金钥匙,对每个学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学风建设
(一)目标
学风建设的工作目标是建立优良的校园学习氛围, 帮助广大学员树立起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坚持学习、全面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 形成坚持真理、大胆创新的治学精神, 严谨求实、刻苦钻研的治学态度, 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治学方法, 促进学员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明显增强, 综合素质明显提高。要通过完善学分制, 修订教学计划, 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 给予学员更多的学习弹性, 增强学员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习的效果。
(二)关键
学风建设的关键是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的问题,变“要学员学习”为“学员自己要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动力来源于需要的满足,学员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学员对于学习是否有强烈的需要,来源于其对大学学习价值的思考和判断。经过十二年的寒窗苦读,迈进大学的校门,学员一旦进入大学, 犹如鲤鱼已经跳过了龙门, 前方再没有了一考定终生 的硬障碍, 长期在应试教育之下苦读的学员一时间失去了方向,教师对学员的日常压力明显减小,作业少,考核少,能力训练少,日常成绩管理比例小。几乎只靠期末一锤定音,显示出重“教” 重“读” 的特点, 同时也显示出育人目标的模糊。
(三)我院目前存在问题
中学时代,学员的学习主要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且在授课内容、方式方法上与大学相比,有较大的差别。进入大学后,课程的难度明显加大,数量明显增多,教师的授课也只是介绍性的或指南性的,除了完成大量的作业及预习、复习任务外,很多的知识内容要靠学员课后的自学来消化和解决。一些学员对这些变化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认识,仍然沿用中学时的那套方法,不注意培养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时间一长,学习成为沉重的负担,失去学习的乐趣和信心。对于目前我校来看, 从课程体系来看,以“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为例:学员从大一至大四,他们要学习:(一)专业必修课课程教学,包括政治理论与人文社会科学、军事基础、自然科学、公共工具、专业教育、岗位教育共42门课程,2190学时;(二)专业选修课课程教学,包括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岗位教育共39门,780学时;(三)专业自修课课程教学,6门,120学时;(四)专业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毕业设计,共37.5周。平均每学期18-20门课程,使学员基本没有自主安排的弹性时间。对于大一、大二的学员来讲,上的基础性课程比较多一些,难度也不是特别大,而且来院时间短,中学时代认真学习的态度还在,上课效果明显比大三、大四的学员要好。但是总体上,由于课时量大,学员消化知识的时间少,解决不了的问题越来越多,对学习产生了惰性,安排课就上,课下书根本就没有时间看,考前背题,套题,学习穷于应付,对学习逐渐失去兴趣。 现在,学员考试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尤其是大三、大四上专业课的学员,上课的教员都是本系的教员,为了本系学员成绩的全院范围内的评比,学员、学员队采取各种不正当的手段,讨分、要分的现象比较严重,这种现象如果不剔除,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风建设,形成不良风气。
四、提高学风对策
由于我来自于地方大学,感受颇深的是我们学院课程门数多,选修课程多,学员弹性时间少,没有真正实现学分制教学。
要改善学风,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促进学员素质的全面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如何做人为重点,以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有机结合为目的,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统一,突出基础教育、全面教育、综合教育和个性特长,增强发展潜力和适应能力的教育。素质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一种重基础、重做人、重潜力、重发展、重长远的教育。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军校所有的教育活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有形无形的教,自觉不自觉的学,都服从一个指导思想,这就是要使学员的素质、特长、潜力得到最好的发展。
2.改革全院范围内的成绩评比
不能再像中学时代,以分比高低,还要在全院范围内对各年级各专业的学员评比。由于各个专业学员上的课程不同,他们的成绩根本没有可比性,而且这种政策还助长了不良风气。对于一门课程,平均成绩限制在80分以下比较合理,但现在限制没有了,而且学院又采取成绩评比政策,结果出现平均成绩90分,甚至有的还达到95以上,这显然不正常。我建议成绩评比可以限定在一个专业系内部。
3.改变教学方法。
有人说“创造性思维基于实践始于问题”,这是很有道理的,让学员适当从书本、课堂、教材中解放出来,多参加实践,多研究一些问题,多一些应变力,少一些书呆子气,对于学员创造能力的培养将是十分有益。
[参考文献]
[1]段雪辉.对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J].高教研究,2007(2).
[2]熊友華,钟丽萍.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刍议[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5):28-29.
[3]胡国荣,李元清.教风建设与学风建设互动新探[J].当代教育论坛,2005,(21):82-83.
(作者单位:军械工程学院 四系 河北石家庄)
一、目前高等院校教风存在问题
(一) 教学模式
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跟不上时代的要求。相对于中小学教师,高等学院的教师缺少对学员的调查和了解,没有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使命感、紧迫感只注重于把知识传授给学员,而不注重让学员主动地去学习、去思考。而学员业已习惯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上课做笔记,考前背笔记。由于忽视了学员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培养学员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态度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就应该以满腔热忱的精神向学员传道、授业、解惑,这是高尚的,也是无条件的, 是没有商量余地的;教风体现在教师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所有学员的行为上,这也是教师个人应有的起码道德品质。只有具备良好品质的教师,才会有教育教学上的威信,,才能指导教育过程的顺利进行。教风还体现在教育工作者本人的学风上。良好的学术环境和严谨求实的学术风气是学员追求创新、发明、发现和发展的榜樣。我国早期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如果一名教师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没有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不能正确把握名与利、德与才的关系,自己不“求真”,怎能教育学员求真;自己不做“真人”,怎能引导学员做真人? 因此,我们说良好的教风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条件,是形成优良师德师风必备前提,是事关学校和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因素。
二、加强教风对策
(一)要激励教师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员的学习兴趣
教育的本质是“树人”,教风的落脚点在于教书育人。教师必须认真履行教育教学的职责,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广大青年学员坚定的理想信念,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风。现代教学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即以学员为中心,把学员看作教学过程的主体,使学员发挥主动精神,成为积极的学习者。为此,要重构和完善教育教学体系,使教学过程更加多维化和综合化,使学员的学习更加自主、高效。教师的教学不能局限于传授一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更要传承一种哲学、思维方式,在探索和研究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员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通过师生的交流和沟通,撞击学员的知识灵感,引起学员的学习高潮与共鸣,使学员成为知识的接受者、探究者和创造者。
(二)加强对教师教学方法与技巧的教育和培养
如果不注意对教师教学方法与技巧的培养,不注意督促和鞭策教师加强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那么, 就不可能有精湛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效果。教师要根据学员的时代特点,逐步掌握教育规律、教育原则和方法,不断地研究教学理论。讲究教学艺术,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能力。
(三)注重引导性学习
教师不仅要能动地、有目的地选择教育内容和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 而且更重要的是引导学员自主学习, 教会学员学会学习。托夫勒说“未来的文盲将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学会学习包括三个层面: 一是要有更新自己原有专业知识的能力, 二是要有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三是要有综合各门学科知识的能力。学会学习无疑是本世纪打开终身教育大门的一把金钥匙,对每个学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学风建设
(一)目标
学风建设的工作目标是建立优良的校园学习氛围, 帮助广大学员树立起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坚持学习、全面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 形成坚持真理、大胆创新的治学精神, 严谨求实、刻苦钻研的治学态度, 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治学方法, 促进学员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明显增强, 综合素质明显提高。要通过完善学分制, 修订教学计划, 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 给予学员更多的学习弹性, 增强学员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习的效果。
(二)关键
学风建设的关键是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的问题,变“要学员学习”为“学员自己要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动力来源于需要的满足,学员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学员对于学习是否有强烈的需要,来源于其对大学学习价值的思考和判断。经过十二年的寒窗苦读,迈进大学的校门,学员一旦进入大学, 犹如鲤鱼已经跳过了龙门, 前方再没有了一考定终生 的硬障碍, 长期在应试教育之下苦读的学员一时间失去了方向,教师对学员的日常压力明显减小,作业少,考核少,能力训练少,日常成绩管理比例小。几乎只靠期末一锤定音,显示出重“教” 重“读” 的特点, 同时也显示出育人目标的模糊。
(三)我院目前存在问题
中学时代,学员的学习主要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且在授课内容、方式方法上与大学相比,有较大的差别。进入大学后,课程的难度明显加大,数量明显增多,教师的授课也只是介绍性的或指南性的,除了完成大量的作业及预习、复习任务外,很多的知识内容要靠学员课后的自学来消化和解决。一些学员对这些变化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认识,仍然沿用中学时的那套方法,不注意培养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时间一长,学习成为沉重的负担,失去学习的乐趣和信心。对于目前我校来看, 从课程体系来看,以“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为例:学员从大一至大四,他们要学习:(一)专业必修课课程教学,包括政治理论与人文社会科学、军事基础、自然科学、公共工具、专业教育、岗位教育共42门课程,2190学时;(二)专业选修课课程教学,包括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岗位教育共39门,780学时;(三)专业自修课课程教学,6门,120学时;(四)专业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毕业设计,共37.5周。平均每学期18-20门课程,使学员基本没有自主安排的弹性时间。对于大一、大二的学员来讲,上的基础性课程比较多一些,难度也不是特别大,而且来院时间短,中学时代认真学习的态度还在,上课效果明显比大三、大四的学员要好。但是总体上,由于课时量大,学员消化知识的时间少,解决不了的问题越来越多,对学习产生了惰性,安排课就上,课下书根本就没有时间看,考前背题,套题,学习穷于应付,对学习逐渐失去兴趣。 现在,学员考试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尤其是大三、大四上专业课的学员,上课的教员都是本系的教员,为了本系学员成绩的全院范围内的评比,学员、学员队采取各种不正当的手段,讨分、要分的现象比较严重,这种现象如果不剔除,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风建设,形成不良风气。
四、提高学风对策
由于我来自于地方大学,感受颇深的是我们学院课程门数多,选修课程多,学员弹性时间少,没有真正实现学分制教学。
要改善学风,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促进学员素质的全面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如何做人为重点,以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有机结合为目的,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统一,突出基础教育、全面教育、综合教育和个性特长,增强发展潜力和适应能力的教育。素质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一种重基础、重做人、重潜力、重发展、重长远的教育。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军校所有的教育活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有形无形的教,自觉不自觉的学,都服从一个指导思想,这就是要使学员的素质、特长、潜力得到最好的发展。
2.改革全院范围内的成绩评比
不能再像中学时代,以分比高低,还要在全院范围内对各年级各专业的学员评比。由于各个专业学员上的课程不同,他们的成绩根本没有可比性,而且这种政策还助长了不良风气。对于一门课程,平均成绩限制在80分以下比较合理,但现在限制没有了,而且学院又采取成绩评比政策,结果出现平均成绩90分,甚至有的还达到95以上,这显然不正常。我建议成绩评比可以限定在一个专业系内部。
3.改变教学方法。
有人说“创造性思维基于实践始于问题”,这是很有道理的,让学员适当从书本、课堂、教材中解放出来,多参加实践,多研究一些问题,多一些应变力,少一些书呆子气,对于学员创造能力的培养将是十分有益。
[参考文献]
[1]段雪辉.对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J].高教研究,2007(2).
[2]熊友華,钟丽萍.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刍议[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5):28-29.
[3]胡国荣,李元清.教风建设与学风建设互动新探[J].当代教育论坛,2005,(21):82-83.
(作者单位:军械工程学院 四系 河北石家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