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吉林省通榆县地势平坦,海拔高低差仅40米。属松花江支流(霍林河)与辽河(支流文牛格尺河)分水岭。洪积台地,境内无石砾山脉,地势较为平坦,西北略高,东西稍低,一般海拔140~180米。通榆县自2006年开始进行土地整治项目以来,经过多年的努力,在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上取得了一定成效,逐渐形成了目标明确、制度完善、投入稳定、队伍健全的良好局面。
关键词:通榆县;土地整治;问题;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 F30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09.066
1 土地整治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土地整治范围偏窄,以土地整理为主
通榆县已实施的土地整治项目以土地整理为主,主要目标是补充耕地,土地开发、复垦工作尚未普遍展开。由于通榆县地质条件复杂,已实施的土地开发项目规模普遍不大,所补充的耕地多为旱地,且水源问题难以解决,耕地质量不高。
1.2 土地整治内容不全面,项目建设标准低
以往开展的土地整治项目以补充耕地为主,农用地整治仍然主要以田块平整、水利配套、完善道路为主,很少涉及土地权属的调整,整治后的破碎化程度仍然较高,达不到一定的集中连片规模,无法满足规模化经营的要求。目前,土地整治已由增加耕地总体数量为主,向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综合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生态环境转变。由于全县土地整治方法为单一的沙压碱工程(客土回填),限制了没有土源地区进行土地的整治。
1.3 设计项目存在缺陷,未得到及时调整
对设计方案实施的过程中,由于设计缺陷导致道路整治不能满足道路施工规范和实际要求;土地平整过程中,表土剥离后,未对其进行压实处理,导致保水性能变差,土地地力降低;在变更方案未批准前不能开展下一步的工程施工,导致工程停工。
1.4 土地整治公众参与程度有待提高
由于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对农民的宣传不够到位,很多农民对土地整治工作不够理解,有的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农民群众的不理解会使一些人在土地整治工作结束后对自己的土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改造,有的甚至破坏他们认为没用的设施,使得土地整治工作的成果化为泡影。缺少农民参与直接影响该阶段的工作效率,因当地的农民对地形、地块具体情况、水资源状况等一些情况最为熟悉,仅依靠相关技术人员到实地进行勘测和分析,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同时消耗了大量的资金。
1.5 土地整治资金运行体制不完善
目前开展的土地整治工作是由国土、农业、水利、林业、交通等各个职能部门分头操作,致使各项支农资金不能有效整合,资金的综合效益没有充分得到发挥。同时缺乏标准统一、措施配套的整治平台使土地整治工作进展缓慢。通榆县的土地整治基本上仍然停留在“政府无偿投入、农民无偿收益”的局面,社会资金进入农村和农业的机制尚未建立。
2 建议
2.1 拓宽土地开发整治范围,转变土地开发整治形式
通榆县应在土地开发整治范围上,将单纯的土地开发整理向集中连片的田、水、路、林、村进行全面综合整治,将增加耕地数量为主,向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综合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生态环境转变;在整治目标上,应由单纯的补充耕地向建设性保护耕地与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相结合;在整治手段上,应以项目为载体向以项目、工程、结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实施转变,使土地整治管理模式有了显著改变,综合效益有了质的飞跃。以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为重点,推进建设用地整治;以提高绿色生态环境为核心,加快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整体推进改善生态环境;以土地集约利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逐步推进村镇建设用地整治;以通榆县自然、经济、社会条件为依据,合理安排土地整治项目。
2.2 丰富土地整治内容
在土地整治项目实施过程中,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提高农田工程标准,确保项目实施后基本农田实现“四化”,即机耕路网络化、排灌渠硬底化、主干道林网化、农田方格化,耕地质量不断提高。突出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重点加强田间灌溉与排水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农田抗旱排涝能力。推进土地平整工程,耕地面积集中连片,改善农业机械化作业条件。优化田间道、生产路系统,提高道路的荷载标准和通达度。推进防护林网工程建设,完善农田防护林体系。加强耕地地力培肥工程,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积极倡导使用生物农药和有机肥料,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2.3 完善土地整治权属管理制度
土地整治是支持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平台,同时也是一项涉及民生的工程权属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不仅要完成各项工程措施,尊重自然规律、尊重农民意愿和原有的土地权属的基础上,进行现状踏查、地籍调查、权属变更调整、土地登记等工作,稳定农民集体承包经营权。权属管理是土地整治工作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着土地权利人的切身利益。权属管理的核心内容是权属调整,做好土地整治工作中的权属调整工作,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障农民权益的重要着力点。
2.4 加强土地整治实施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度
土地整治工作是一项庞大且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上级部门指导、地方政府组织、部门合作、公众参与及多方协调合作。通过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提高可行性和满意度。土地整治工作最大的受益群体是农民,增强民众对规划实施成效的认可,增强人民群众土地整治的意识。改进资金投入方式,出台土地整治项目申报办法,对一些技术含量不高、面积较小或难度很大的整治项目,在政府做好规划、监督、考核的前提下,尝试由农民自主整治的方式。
关键词:通榆县;土地整治;问题;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 F30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09.066
1 土地整治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土地整治范围偏窄,以土地整理为主
通榆县已实施的土地整治项目以土地整理为主,主要目标是补充耕地,土地开发、复垦工作尚未普遍展开。由于通榆县地质条件复杂,已实施的土地开发项目规模普遍不大,所补充的耕地多为旱地,且水源问题难以解决,耕地质量不高。
1.2 土地整治内容不全面,项目建设标准低
以往开展的土地整治项目以补充耕地为主,农用地整治仍然主要以田块平整、水利配套、完善道路为主,很少涉及土地权属的调整,整治后的破碎化程度仍然较高,达不到一定的集中连片规模,无法满足规模化经营的要求。目前,土地整治已由增加耕地总体数量为主,向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综合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生态环境转变。由于全县土地整治方法为单一的沙压碱工程(客土回填),限制了没有土源地区进行土地的整治。
1.3 设计项目存在缺陷,未得到及时调整
对设计方案实施的过程中,由于设计缺陷导致道路整治不能满足道路施工规范和实际要求;土地平整过程中,表土剥离后,未对其进行压实处理,导致保水性能变差,土地地力降低;在变更方案未批准前不能开展下一步的工程施工,导致工程停工。
1.4 土地整治公众参与程度有待提高
由于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对农民的宣传不够到位,很多农民对土地整治工作不够理解,有的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农民群众的不理解会使一些人在土地整治工作结束后对自己的土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改造,有的甚至破坏他们认为没用的设施,使得土地整治工作的成果化为泡影。缺少农民参与直接影响该阶段的工作效率,因当地的农民对地形、地块具体情况、水资源状况等一些情况最为熟悉,仅依靠相关技术人员到实地进行勘测和分析,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同时消耗了大量的资金。
1.5 土地整治资金运行体制不完善
目前开展的土地整治工作是由国土、农业、水利、林业、交通等各个职能部门分头操作,致使各项支农资金不能有效整合,资金的综合效益没有充分得到发挥。同时缺乏标准统一、措施配套的整治平台使土地整治工作进展缓慢。通榆县的土地整治基本上仍然停留在“政府无偿投入、农民无偿收益”的局面,社会资金进入农村和农业的机制尚未建立。
2 建议
2.1 拓宽土地开发整治范围,转变土地开发整治形式
通榆县应在土地开发整治范围上,将单纯的土地开发整理向集中连片的田、水、路、林、村进行全面综合整治,将增加耕地数量为主,向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综合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生态环境转变;在整治目标上,应由单纯的补充耕地向建设性保护耕地与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相结合;在整治手段上,应以项目为载体向以项目、工程、结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实施转变,使土地整治管理模式有了显著改变,综合效益有了质的飞跃。以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为重点,推进建设用地整治;以提高绿色生态环境为核心,加快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整体推进改善生态环境;以土地集约利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逐步推进村镇建设用地整治;以通榆县自然、经济、社会条件为依据,合理安排土地整治项目。
2.2 丰富土地整治内容
在土地整治项目实施过程中,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提高农田工程标准,确保项目实施后基本农田实现“四化”,即机耕路网络化、排灌渠硬底化、主干道林网化、农田方格化,耕地质量不断提高。突出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重点加强田间灌溉与排水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农田抗旱排涝能力。推进土地平整工程,耕地面积集中连片,改善农业机械化作业条件。优化田间道、生产路系统,提高道路的荷载标准和通达度。推进防护林网工程建设,完善农田防护林体系。加强耕地地力培肥工程,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积极倡导使用生物农药和有机肥料,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2.3 完善土地整治权属管理制度
土地整治是支持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平台,同时也是一项涉及民生的工程权属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不仅要完成各项工程措施,尊重自然规律、尊重农民意愿和原有的土地权属的基础上,进行现状踏查、地籍调查、权属变更调整、土地登记等工作,稳定农民集体承包经营权。权属管理是土地整治工作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着土地权利人的切身利益。权属管理的核心内容是权属调整,做好土地整治工作中的权属调整工作,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障农民权益的重要着力点。
2.4 加强土地整治实施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度
土地整治工作是一项庞大且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上级部门指导、地方政府组织、部门合作、公众参与及多方协调合作。通过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提高可行性和满意度。土地整治工作最大的受益群体是农民,增强民众对规划实施成效的认可,增强人民群众土地整治的意识。改进资金投入方式,出台土地整治项目申报办法,对一些技术含量不高、面积较小或难度很大的整治项目,在政府做好规划、监督、考核的前提下,尝试由农民自主整治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