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两岸名词术语,促进科学文化繁荣

来源 :中国科技术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na_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者:请您谈谈海峡两岸开展科技名词交流对照工作的重要意义。
  路甬祥:海峡两岸科技名词交流对照工作对于发展两岸科教、经贸、文化关系十分重要,是胡锦涛总书记讲话中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方针的重要体现。两岸已分隔半个多世纪,这个时期正是现代科学技术大发展的历史阶段。两岸由于互不沟通,各自定名,导致科技名词不一致。例如,导弹/飞弹、软件/软体、航天飞机/太空梭、等离子体/电浆、信息/资讯等,祖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称谓各一。据大陆有关专家统计,在新兴学科,如计算机科技名词中,两岸的不一致约占到40%以上;其他传统学科,不一致的名词术语也大体在20%以上。
  海峡两岸同文同种、骨肉情深,但却“一国两词”、“一物多名”,使两岸的交流合作颇受影响。对此,两岸科技界专家都有同感。由于两岸科技名词存在不少差异,两岸专家在开展学术研讨时,往往要借助英语来判断对方所说的概念。台湾清华大学的一位教授曾发表一篇短文,说1993年11月在台北举办的两岸电子显微学研讨会上,两岸专家就是以台湾国语、大陆普通话和英语混合进行的。他对此十分感慨。当时,双方在书写合同、协议书、备忘录时,常常由于名词术语的差异,不得不加注释或标注对方使用的称谓,很是繁琐与不便。
  1993年,具有历史意义的首轮“汪辜会谈”达成的四条协议中就有探讨两岸科技名词统一的内容。海峡两岸分离将近半个世纪,有很多重要事项要谈,而在第一轮会谈中就把两岸科技名词统一工作列入协议,可见这项工作的重要。我想,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灿烂的精神和物质文明,特别是科学技术领域曾领先于世界各国。海峡两岸有着血脉同根的传统文化,两岸科技界共同继承和弘扬传世至今的科技、文化遗产,对于加强两岸精神纽带,增进文化认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是消除两岸交流屏障。在过去几十年隔绝的情况下,两岸对科技发展产生的新概念、新技术,分别按照各自的理解和方式定名,造成了许多名词术语上的不一致,带来许多交流上的困难。为增进两岸各领域的交流合作,破除交流上的障碍是必由之路,科技界尤为如此。两岸同胞有着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和割不断的历史渊源,开展好科技名词交流对照工作,就可以减少或消除两岸在科技以及文化、教育、经贸交流中的障碍,便于交流与合作。
  三是促进两岸学术交流和科技发展。两岸科学家在共同探讨名词术语差异时,很自然会对诸多学术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如两岸天文学界对astro—physics分别定名为“天体物理学”和“天文物理学”,在解决这一命名争议时,两岸专家自然会探讨这一科学概念,对这一学科领域的各自研究成果、理论认知和理解进行充分交流。
  四是提供了一个两岸科技界交流合作平台。在敞开两岸关系大门的过程中,语言和名词术语上的差异首先受到了两岸专家的关注。两岸科技名词交流对照工作则为两岸专家搭建了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在这样的平台上,不单纯是名词讨论,也包括了学术交流。每次大陆专家组团访台,都会进行一些学术报告活动,都要参观台湾的一些大学和科研机构,台湾专家代表团也是如此。在交流中增进了相互了解并创造了很多合作机会。十多年中,两岸专家就两岸科技名词工作共同召开过几十次研讨会,这种学术交流已融入两岸交流合作的洪流,对加强两岸人员往来、增进相互了解发挥了独到的作用。
  因此,这项工作对于联结海峡两岸的血脉亲情,增强学界交流,促进两岸共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全国科技名词委是如何组织专家开展两岸科技名词交流、对照与统一工作的?取得了哪些成绩?
  路甬祥:全国科技名词委始终把两岸科技名词的交流、对照与统一工作作为自己责无旁贷的历史性任务。“汪辜会谈”之后,全国科技名词委率先行动并努力推进,克服了许多实际困难,积极、稳妥开展起两岸科技名词交流、对照与统一工作。1994年,全国科技名词委制定并讨论通过了“关于开展海峡两岸科技名词统一工作的意见”,确定了两岸名词工作的方针、政策、任务、组织、方法及出版等,并于同年5月召开了有70多名著名科学家参加的两岸科技名词统一工作座谈会,专家们一致呼吁开展这一工作。全国科技名词委由此开始了一系列筹备工作,包括与台湾专家的联络和研讨。1996年6月,全国科技名词委与台湾李国鼎科技发展基金会等机构和专家进行座谈,在许多方面达成了共识,确定了合作方式。同年6月,全国科技名词委在黄山组织召开两岸天文学名词对照研讨会,这是在祖国大陆召开的第一次两岸科技名词会议。同年7月,全国科技名词委组团赴台参加航海科技名词研讨会,这也是第一次在台湾地区举办的两岸科技名词研讨活动。从此以后,全国科技名词委与对岸同仁有计划地按学科开展起了科技名词的对照工作。迄今,全国科技名词委已先后开展了近30个学科的两岸科技名词交流、对照与统一工作,组织两岸专家共同召开过数十次研讨会,积极促进了两岸科技界人士之间的往来、交流与合作。其中,航海、药学、化工、信息科学技术等10个学科已正式出版了两岸科技名词对照本。
  通过进行两岸科技名词研讨,一些学科的不一致名词获得了统一定名。如昆虫学名词中的“tro-phamnion”,大陆叫“滋养羊膜”,台湾叫“滋养鞘”“圆卵膜”,经过研讨,统一定名为“滋养羊膜”。又如101~111号元素,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对其重新命名之后,全国科技名词委在确定其汉文名过程中,及时征求台湾专家的意见,两岸化学专家经过研讨,对11个元素的定名达成了一致意见。于是,目前两岸100号之后元素的称谓是完全一致的。
  记者:全国科技名词委在开展两岸科技名词交流方面积累了哪些经验?
  路甬祥:两岸科技名词对照是项认真、严肃、细致、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必须讲科学、讲原则和方法。全国科技名词委在长期工作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比如,在工作原则力面,确定了“积极推进、增进了解;择优选用,统一为上;求同存异,逐步一致”方针以及“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工作原则。在工作方式上,积极与台鸿专家学者联系,分别在两岸共同召开名词对照研讨会;对照研讨中采取“老词老办法”、“新词新力法”,对两岸已经公布的科技名词,以对照为主,逐步一致,对于新词,双方从一开始就一起研讨,共同定名,以取得一致。为解决地域分隔问题,两岸专家采用会上讨论与会下修订、补充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定名。在名词术语蓝本选择上,双方约定,蓝本应是两岸已各自公布的有权威的规范名词,不能随便找相关的工具书来对照。双方专家分别采用这两种蓝本,以英文为索引进行对照。此外,在科技名词对照本的编辑出版等方面,全国科技名词委都积累了一些经验。
  记者:您对开展两岸科技名词交流工作有何建议和展望?
  路甬祥:两岸科技名词交流、对照与统一工作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工作,两岸应各自确定牵头单位有序地进行,否则,可能会造成科技名词新的不必要的差异。
  近日,应台湾地区领导人两岸民间合编“中华大辞典”的提议,国台办发言人回应中提出还将纳入新出现的科技和社会事物的名词术语,把存在差异的词汇比较陈列,供海峡两岸、港澳地区及全球华人学习使用。全国科技名词委非常赞同国台办发言人的提议,并实际上已成为此举的先行者。因而,如果编写“中华大辞典”,全国科技名词委愿意也有能力联络、组织两岸专家学者来承担科技条目的编写工作。首先,全国科技名词委经过20余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有3000多位两岸专家,其中包括300多位院士参与的工作组织。迄今已按学科组建了71个分委员会,并审定公布和出版了75种科技名词,审定公布名词的学科领域涵盖到基础科学、工程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构建了较完善的中国科技名词体系。全国科技名词委计划,至2009年年底将完成100种学科名词的审定公布和出版工作。全国科技名词委的专家队伍是做好这项工作的保证,已经公布的近百种学科名词是开展这项工作的蓝本和基础。其次,全国科技名词委在长期开展两岸科技名词工作中积累了一些宝贵的工作经验。三是与台湾地区的学术机构和专家学者有着深厚的广泛的联系。这些条件都是保证今后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
  总之,海峡两岸科技名词交流、对照与统一功在当代,利在后代,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在促进海峡两岸科教、文化、经贸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全国科技名词委在国台办、海协会的大力支持下,将一如既往地积极推进这项工作,努力实践科学技术各领域名词的对照与统一,促进两岸各领域、各方面的交流,为两岸的共同发展和繁荣,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做出基础性的贡献。
其他文献
2011年4月8日上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科学技术名词宣传推广工作媒体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来自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近20家媒体共23位专家、学者参加了座谈,并就如何切实有效地开展推广科技名词工作建言献策。  座谈会上,全国科技名词委原副主任潘书祥简要回顾了全国科技名词委的发展历程,全国科技名词委副主任刘青从目标规划、新词工作、法规建设、宣传推广、两岸交流、学术科研,以及数据资源建设
期刊
大地坐标系 geodetic coordinate system 以参考椭球中心为原点、起始子午面和赤道面为基准面的地球坐标系。   大地网 geodetic network 利用大地测量技术和方法确定地球表面点位的测量控制网。  国家天文大地网 astrogeodetic network 在全国范围内,按国家统一规范建立的布设有拉普拉斯点和天文点的国家高等级水平控制网。   参考椭球 refe
期刊
教育部国家语言监测与研究中心  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中国中文信息学会  《中国科技术语》杂志社联合发布    钱学森、日全食、美俄卫星相撞、天河一号、港珠澳大桥、电纸书、  波音787、武广高铁、“光纤之父”、Windows 7等入选2009年科技焦点名词    2009年,在观赏五百年一遇的罕见“日全食”、陶醉于它的蔚为壮观时,在翻阅“口袋中的图
期刊
本刊讯 2009年12月2日,文献学名词审定工作筹备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文献信息中心)召开。社科院图书馆学术委员会主任黄长著学部委员、馆长助理刘振喜,社科院科研局周颖昕副研究员,以及全国科技名词委审定与研究室温昌斌、王琪博士参加会议。  会上,温昌斌结合文献学学科,向与会专家介绍了社科名词审定工作的大体程序、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其他学科的相关工作经验。  黄长著学部委员表示,文献学名词审定工
期刊
本刊讯 2009年12月24日,计算机名词审定委员会在中科院计算所召开第一次审定工作会议。计算机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陆汝钤院士,副主任刘群、陈左宁,委员邵维忠、罗晓沛、石纯一等,以及全国科技名词委张永涛编辑参加会议。  会议进一步研讨了此次计算机名词审定工作框架。由于学科框架本身争议较多,会议所采纳的二、三级学科分类只是按照分工原则确定,并非最终框架。会议还以三级学科负责人为基础确定了通讯委员,由二
期刊
摘要:依据《本草纲目》这一巨著,主要从植物名称训诂、植物分类学、植物形态描述及其生长环境等角度阐述李时珍对民族植物学的贡献。  关键词:李时珍,《本草纲目》,植物名称训诂,民族植物学  中图分类号:N04;R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78(2011)02-0051-04    《本草纲目》是一部医药学方面的杰出著作,全书约190万字,共12卷,分16部60类,所释药名凡1892
期刊
本刊讯 2009年12月16日,宗教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召开。全国科技名词委副主任、社科院武寅副院长,全国科技名词委专职副主任刘青,社科院科研局王正副局长,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卓新平所长、曹中建书记等6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会议由宗教学名词委曹中建副主任主持。  刘青副主任结合宗教工作的重要性,强调了宗教学名词审定工作的重要意义,并介绍了全国科技名词委整体工作情况。
期刊
2012年10月28日,声学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杭州召开。中国声学学会理事长田静,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仁和、侯朝焕、张淑仪,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士莪、马远良、王威琪,全国科技名词委审定与研究室主任邬江,以及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声学所等多家单位参加声学名词审定工作的负责人和专家100多人出席了会议。  声学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是全国科技名词委批准组建
期刊
测绘学 surveying and mapping, SM 研究与地球有关的地理空间信息的采集、处理、显示、管理、利用的科学与技术。    测绘标准 standards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为使测绘活动获得最佳秩序,对测绘活动及其成果所规定共同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    测量规范 specifications of surveys 对测量成果内容、质
期刊
2012年10月30日,电气工程名词审定委员会在中国科技会堂召开了《电气工程名词》(原《电工名词》第二版)第二次审定工作会议,30多位专家出席会议。会议由电气工程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理事顾国彪院士主持。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裴相精讲话,感谢各位专家百忙之中积极参与名词审定的工作。全国科技名词委副主任刘青向与会专家介绍了全国科技名词委的工作情况,进一步讲解了科学技术名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