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环境下提高地方高校生物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应用与实践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a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具有协同创新的生物学专业创新型高素质研究生人才的培养入手,重点围绕导师团队协同、跨学科协同、开放式协同培养等,探讨协同创新环境下提高地方高校生物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措施,旨在进一步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提高研究生综合素养,推动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积极有序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协同创新;地方高校;生物学硕士;研究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6-0156-02
  近年来,如何推动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保证其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尤其是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具有“协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已成为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1-2]。多年来,陕西理工大学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3,4]。其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紧密结合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围绕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建设发展,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上取得了一定成果[5]。
  为进一步提高生物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本文从具有协同创新的生物学专业创新型高素质研究生人才培养入手,重点围绕导师团队协同、跨学科协同、开放式协同培养等,探讨协同创新环境下提高地方高校生物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措施,旨在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综合素养,推动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积极、有序、健康发展。
  一、突破“一对一”师徒传承单一培养模式,实现导师团队协同培养
  在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中,每个研究生只有一个固定或指定的导师,师徒传承呈现典型的“一对一”关系。一方面,由于研究生导师自身的知识体系、思维习惯、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和研究模式等限制,容易使指导的学生受导师思维定式的影响,不容易跳出导师的研究圈子[6]。在具体的学习及研究过程中,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和思路拓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长此以往,容易形成学术界的“近亲繁殖”,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及创新实践能力等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传统“一对一”的单一培养模式,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导师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及综合素养的进一步提升,不利于导师及研究生整体水平的提高。鉴于此,生物学专业积极推行“校内导师联合团队模式”。如陕西理工大学的教学科研单位——维生素D生理与应用研究所,专门成立涉及病理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食品科学等不同学科的交叉学科导师团队,对研究生采取联合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效果。
  二、以具体实际问题为导向,实现校内外导师团队的协同培养
  生物学专业紧密结合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关的生产实际和社会需求,积极吸纳区域内外的校外专业人才,先后聘任陕西建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陕西东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研究生导师,以实际问题为导向,设立相关研究课题,充分发挥校内导师系统理论研究及校外导师丰富实践经验的综合优势,有效构建了集教学、科研和生产相结合的校内外导师联合团队培养模式。该培养模式,一方面极大激发了研究生的科研兴趣,提高了科研项目实施的动力和效率,更大程度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完美结合,为培养具有较强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实施具体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导向的科研课题,为解决地方企业生产中的关键问题、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培养高素质区域经济建设发展所需要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以及促进地方企业和区域经济的良性健康发展,均发挥了有益作用。
  三、突破单一学科界限,以跨学科机构为载体,实现跨学科协同培养
  培养跨学科、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是促进不同学科交叉、融合及新学科生长点的发育与获得重大突破性科研成果的重要基础[6]。
  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陕西理工大学在生物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注重强调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如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了灵活多样的综合性课程:动物学专业开设了《药理学研究专题》、《现代组织化学原理及应用》等融合交叉课程,细胞生物学专业开设了《植物逆境生理学》、《次生代谢产物专题》等融合交叉课程。通过交叉融合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拓宽和完善了研究生的理论水平架构。
  而且,成立、组建了跨学科教学及研究机构,并将其作为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重要载体。不同专业背景的研究生通过以跨学科研究项目为导向,直接或间接参与项目研究,进一步培养具有完善理论体系、较强综合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协同人才。
  如整合学校相关科研、教学资源成立的维生素D生理与应用研究所,其核心成员的研究方向涉及病理学、药理学、药剂学、化学、细胞生物学等不同学科。该研究所是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平台之一,在研究所跨学科研究项目依托下,近五年培养硕士研究生15名,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参与国家级课题5项,省部级课题12项,厅局级课题21项,校级课题15项,主持校级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5项,获得国家奖学金3人次、陕西省研究生创新成果展获奖2项。
  此外,提供跨学科学术交流平台。近年来,陕西理工大学通过“双聘院士”、“百人计划”、“汉江学者”等高端人才引进等方式,不断重视并加强学术交流活动[7]。近年来,先后邀请来自食品科学、药学、分析化学、药理学等不同学科的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开展学术交流。通过提供跨學科的学术交流平台,听取不同学科专家科研方法、科研成果、研究进展的系统介绍,以及与专家的深入交流,进一步规范和提高了研究生的科研水平,拓宽了学术视野,激发了创新灵感。
  四、突破高校封闭式培养,加强产学研合作,实现开放式协同培养
  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地方高校,应及时转变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使培养出的研究生能满足社会需求。因此,需要突破当前制约创新人才培养的内外部机制障碍,建立多机构、多部门、多单位协同创新机制[6,8]。鉴于此,陕西理工大学积极突破高校封闭式培养,加强产学研合作,实现开放式协同培养。由陕西理工大学牵头,联合多家高校及企业组成陕南秦巴山区生物资源综合开发协同创新中心。该中心以秦巴山区生物资源开发为核心,组建了秦巴生物资源基础研究、秦巴特色食品研究与开发等8个研究团队。研究生可自主选择加入一个或多个研究团队,并以企业实际生产中的技术问题为导向,开展相关研究,极大提高研究生的协同创新能力,也为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培育奠定了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单佳平.基于协同创新的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37(1):50-54.
  [2]黄翠萍,刘庭,万洪英,等.协同创新环境下研究生联合培养动力机制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5,(2):34-38.
  [3]陕西理工大学概况[J].中国高等教育,2014,(21):64-65.
  [4]张义明.培养创新人才服务区域经济提升地方院校竞争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1,(11):54-55.
  [5]胡代花,陈文强,杨朋伟.基于区域优势资源的生物学专业创新型研究生人才培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33:226-228.
  [6]冯飞芸,江国华.地方高校研究生协同创新培养的保障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11):15-16 22.
  [7]胡代花,陈文强,杨朋伟.加强学术交流,提升地方高校科研水平和竞争实力——以陕西理工大学为例[J].广东化工,2016,17(43):231-233.
  [8]解万翠,高倩,杨锡洪,等.理工科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基地模式下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探索[J].农产品加工,2015,(3):86-88.
其他文献
[摘 要] 实验教学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有助于提升高校整体教学质量。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结合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要求及院校实际,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验教学质量专项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对5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进行因素设定与权重设置。通过该评价体系的构建,对广西财经学院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和实验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摘 要] 该文以信息资源管理专业为例,指出目前基于专业创新能力培养开展实验课教学改革的背景与目前高等教育中信息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立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课教学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 创新能力;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教改重点项目“信息资源管理专业实验课的创新与发展”(2910332618)  [作者简介] 鞠英杰(1963—),男,苏州大学
摘要:本研究将基于“泛在学习”导向语境下的翻轉课堂模式引入《资产评估学》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通过倒置知识传递和知识内化的顺序使多种学习活动交替、混合发挥作用,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同时也期望成为其他课程在教学模式改革中的实施范例。  关键词:泛在学习;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2-0087-03   一
[摘 要] 基于数字化专题学习网站的教学是当前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英语视听说专题学习网站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便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为教师创建了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教研平台。为了充分发挥该学习网站的优势,“英语视听说”课程采用“课堂教学 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英语专业课程;专题学习网站;教学模式  [課题项目] 2018年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数字化英语视听说专题学
[摘 要] 在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未来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教学的发展方向。由于场地条件、教学时间等因素限制,部分建环专业实验无法开展,难以满足新工科人才培养要求。虚拟仿真实验以其不受时空限制、实验设计灵活等优势与传统实验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成为推动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教学手段。为进一步提高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通过分析游戏心理学引入虚拟仿真实验的可行性,对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中之重,而实验操作是否简单易行、实验现象是否明显清晰则是设计物理实验关键要素。  1 发现并分析问题  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学生对猜想“导体的电阻和哪些因素有关”时,由于“电阻”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对它的认识也处于比较肤浅的阶段,再加上缺乏生活经验,所以在课堂上表现茫然,觉得无从猜起,尤其是“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这两个影响因素。不少老师采用将“电流”类比“水流”,借助“水
[摘 要] 开放实验室具有能提高实验室利用率和加强对学生工程培养的效果,但伴随这些优势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针对在开放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论文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最大程度保持了开放实验室的优势,避免了其劣势,在实际的教学中使得实验教学效果大幅度提高,实验室的管理也提高了层次。  [关键词] 教与学;开放实验室;教学效果提升;实验管理  [基金项目] 2019哈工大教研项目“高校实践教学模式
[摘 要] 中国高等教育的时代主题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了完善培养过程,保证培养质量,内蒙古科技大学矿业与煤炭学院建立了多层次听课制度、加大实践教学的监督力度,为每一位教师建立教学档案,同时充分发挥督导在听课中的主导作用来实现教学质量监控,达到切实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显著提高的目的。  [关键词]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践与探索  [基金项目] 2018年度内蒙古科技大学教
摘要:根据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强化传统上机实验课程教学的改革创新,以完全竞争市场均衡为主题,探索了基于情境模拟的实践教学方法应用,重点介绍了基于五个系统设计的情境模拟教学方法,总结归纳了这项探索性工作的亮点和未来该方法的改进与扩展应用。基于情境模拟的实践教学方法对高校微观经济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情境模拟;教学改革;微观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
摘要:了解我校医学院本科生学习现状及对医学教育教学的需求,可为医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故对大连大学医学院2011-2015级本科生进行学生学习需求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对比总结分析,进而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为医学院各专业的本科生培养提供更具体、实际的方针策略。  关键词:学习需求;医学院;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