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学的开设,提高了中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教育改革和培养创新人才奠定了基础。本文分析了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只有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不断总结、探索新型的教学方法,才能使信息技术的教学理论和实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部把信息技术纳入了中小学必修课。在新形式下如何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适应信息社会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信息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以培养学生信息素质为核心,培训学生创新能力为主要内容的中学信息技术课的开设,必须总结过去,立足现在,展望未来。
一、中学信息技术课的特点
根据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来分析,有如下特点:
(一)发展性: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开辟了许多新的领域,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这就使得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信息技术课程只有尽可能反映当今的最新成果和知识,才能使学生学以致用,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综合性:中学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比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涉及众多的边缘学科和基础科学,比如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哲学、文学、数学、物理……。
(三)应用性:中学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应用性学科。教师应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包括课内和课外)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学生只有在不断的使用过程中才能学好计算机。
(四)工具性: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不是一般的工具,通过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要求我们的学生必须掌握和应用计算机这个现代化的工具,去处理现代社会的信息。
(五)实践性:实践性是信息技术课的重要特色,中学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离不开实践的学科,它的创立和发展都离不开计算机的操作。
(六)趣味性:中学信息技术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计算机的趣味性,重视激发、培养和引导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
(七)差异性:由于受学生家庭背景、生活条件的制约,以及对计算机的兴趣程度不同,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接受程度也有很大的不同。如何适应个别差异,充分调动这两方面学生的积极性,使之协调发展,也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有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主渠道,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最根本的就是采用与教学原则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笔者结合在中学担任信息技术课教师的经历,将常用的教学方法概括如下:
(一)传统讲解法 :传统讲解法就是教师对知识进行系统地讲解。它作为一种最常用、最古老的教学方法,同样适合新兴的信息技术学科,它主要运用于信息技术常识性的知识教学,也同样适用于计算机操作性知识的原理讲解和操作步骤的讲解。
(二)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情境,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常利用学科中丰富的内容,为学生设置一些新知悬念,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强烈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三)形象比喻法:由于信息技术课程中有许多生硬、枯燥的计算机专用术语,这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中学生,往往理解起来似懂非懂,教学效果欠佳。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适时运用一些形象化的语言,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主动尝试法:“主动尝试法”就是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好奇、好动、爱问究竟,以及信息技术学科操作性强的特点,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主动参与。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或提供一定的学习材料,让学生能够“跳一跳,摘果子”。这些既有可接受性,又有挑战性的内容,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探索、研究精神。
(五)问题学习法:教学中教师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有想解决问题的冲动,动手试试的想法。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故意设置认知冲突,引起问题争论,激发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
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他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新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自去体验这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善于独立思考。
(六)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在一个寓学于实践的教学情境里,充满兴趣愉快地进行学习。
“任务驱动”法主要把教学内容、知识点等作为一个目标任务,经过这样安排,学生的活动就有了明确的指向性,注意力集中到整个目标的完成上,学生就会在目标任务的指引下,不知不觉的掌握了教学内容。任务驱动法适合于在机房的信息技术教学。
(七)成功体验法: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而且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因为只有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才会真正地、内在地、高层次地愉悦,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
(八)合作学习法: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合作。这样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而且树立了团体精神。
(九)游戏学习法:对于游戏,学生是最喜欢、最热衷的,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因势利导,把“游戏”适时引入课堂,把学生潜在的学习势能化为动能,就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法,教师的任务都是将学生引向自主学习的道路上,让他们最终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只有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不断总结、探索新型的教学方法,才能使信息技术的教学理论和实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部把信息技术纳入了中小学必修课。在新形式下如何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适应信息社会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信息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以培养学生信息素质为核心,培训学生创新能力为主要内容的中学信息技术课的开设,必须总结过去,立足现在,展望未来。
一、中学信息技术课的特点
根据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来分析,有如下特点:
(一)发展性: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开辟了许多新的领域,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这就使得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信息技术课程只有尽可能反映当今的最新成果和知识,才能使学生学以致用,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综合性:中学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比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涉及众多的边缘学科和基础科学,比如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哲学、文学、数学、物理……。
(三)应用性:中学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应用性学科。教师应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包括课内和课外)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学生只有在不断的使用过程中才能学好计算机。
(四)工具性: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不是一般的工具,通过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要求我们的学生必须掌握和应用计算机这个现代化的工具,去处理现代社会的信息。
(五)实践性:实践性是信息技术课的重要特色,中学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离不开实践的学科,它的创立和发展都离不开计算机的操作。
(六)趣味性:中学信息技术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计算机的趣味性,重视激发、培养和引导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
(七)差异性:由于受学生家庭背景、生活条件的制约,以及对计算机的兴趣程度不同,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接受程度也有很大的不同。如何适应个别差异,充分调动这两方面学生的积极性,使之协调发展,也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有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主渠道,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最根本的就是采用与教学原则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笔者结合在中学担任信息技术课教师的经历,将常用的教学方法概括如下:
(一)传统讲解法 :传统讲解法就是教师对知识进行系统地讲解。它作为一种最常用、最古老的教学方法,同样适合新兴的信息技术学科,它主要运用于信息技术常识性的知识教学,也同样适用于计算机操作性知识的原理讲解和操作步骤的讲解。
(二)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情境,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常利用学科中丰富的内容,为学生设置一些新知悬念,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强烈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三)形象比喻法:由于信息技术课程中有许多生硬、枯燥的计算机专用术语,这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中学生,往往理解起来似懂非懂,教学效果欠佳。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适时运用一些形象化的语言,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主动尝试法:“主动尝试法”就是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好奇、好动、爱问究竟,以及信息技术学科操作性强的特点,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主动参与。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或提供一定的学习材料,让学生能够“跳一跳,摘果子”。这些既有可接受性,又有挑战性的内容,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探索、研究精神。
(五)问题学习法:教学中教师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有想解决问题的冲动,动手试试的想法。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故意设置认知冲突,引起问题争论,激发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
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他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新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自去体验这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善于独立思考。
(六)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在一个寓学于实践的教学情境里,充满兴趣愉快地进行学习。
“任务驱动”法主要把教学内容、知识点等作为一个目标任务,经过这样安排,学生的活动就有了明确的指向性,注意力集中到整个目标的完成上,学生就会在目标任务的指引下,不知不觉的掌握了教学内容。任务驱动法适合于在机房的信息技术教学。
(七)成功体验法: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而且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因为只有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才会真正地、内在地、高层次地愉悦,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
(八)合作学习法: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合作。这样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而且树立了团体精神。
(九)游戏学习法:对于游戏,学生是最喜欢、最热衷的,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因势利导,把“游戏”适时引入课堂,把学生潜在的学习势能化为动能,就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法,教师的任务都是将学生引向自主学习的道路上,让他们最终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只有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不断总结、探索新型的教学方法,才能使信息技术的教学理论和实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