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就结合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以有效教学理论为依据,围绕新课程教学理念,立足于课堂教学,探讨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构建有效课堂,优化地组织实施教学,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信息技术 有效教学 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实际可分为有效教学和无效教学。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的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所以关于“有效教学”的界定:就是有利学生进步或发展的教学。有效教学主张教师要树立教学目标的整体结构观念,全面实现三维目标,使教学目标价值的实现统一于同一教学过程中,从而充分实现教学的基本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1、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教师教学方法陈旧,缺乏创新意识,导致教学内容枯燥无味,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减;教师讲解和学生实践操作的时间配比不当;教师提问不多或质量不佳,如口头语式的提问造成学生惰性思维,使得学生产生依赖,主动探究较少;驱动式任务设置缺少情境或过于简单笼统,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拓展性思维。
2、不善于挖掘学生本身所蕴含的教学资源
由于教师受传统学生观的影响,强调的是学生缺乏知识、能力和经验的一面,而没有把学生看作是具有旺盛生命力、具有主观能动性,有可能积极参与教育活动的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本身蕴含的教育资源意识淡薄,对学生在课堂上的问题与表现或视而不见,或不屑一顾,而忽略了学生是带着知识、经验、思考、智慧、情感参与到课堂中的活生生的人。
如何改变上述各种低效、无效或不讲成效的教学现象,函待我们去研究并加以解决。下面就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重新调整和组织,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及运用“小老师”等教学策略,对构建高中信息技术有效课堂教学作一些尝试。
二、构建高中信息技术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1、教学内容的调整和组织策略
教学设计上,整体思考,以主题贯串。这就要求我们对使用的教材相当熟悉,备课时从整体教学观出发,进行“整体思考、单元备课,即不仅熟悉了解各个学习阶段信息技术学的教学内容,而且对全学年或整个学期的教学有一个全盘计划,依据学生认知过程及兴趣,打破教材中的章节界限,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最佳重组;课程内容的生活化,充分注意课程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与学生经验世界的联系,促进学生运用来自现实生活的个性化经验去理解、去把握所要学习的知识。
课堂教学不可能一直按照教师预设的情形进行。在我们师生教学互动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我们没在预设到的情形,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一个意外的答案,或者是在操作演示时一个标准答案之外的答案。这些都是课堂上随机生成的资源,如果我们善待它,也许它就能“一石而激起千层浪”,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意外的精彩和收获。
2、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通过体验性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
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要维持学生的兴趣:由于中学生的兴趣具有“广度有领先地位余、深度和持久性不足”的特点。如何维持才能学生的兴趣呢?心理学家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努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造多方面成功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努力不断发现新的“自我”,心理上感受到学习的成功和欢乐,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特别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对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赞扬、肯定,鼓励他们自信地参与课堂学习不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
3、培养学生学习方法的策略
现代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利用学习资源,主动构建意义的过程。根据这一理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而且更重要的是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形成问题,解决问题。
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信息技术教师又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在注重的知识、技能传授的同时,关注学习方法的培养。我们在给出教学任务之后,通过组织学生共同研讨、分析任务,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策略与方法;或者通过引导学生对现有的作品及其素材的分析,推测该作品制作的方法、步骤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其次、合理调整教学顺序,改变以往“置疑”→“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的教学方式,提倡“先做后学”或“做中学”,即“置疑”→“学生探究”→“教师指导”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们应充分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
4、辅助策略——“小老师”策略
信息技术课中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问题是肯定的、也是必然的,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当今信息技术课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学习好的同学来充当教师的“小助手”、学生的“小老师”,以弥补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这种由一个学生教另一个学生的个别化教学方法能促进各类学生的共同发展,同时培养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意识,形成合作互助的精神。
我们应在教学中多注意观察哪些学生顺利完成任务、哪些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有新方法,多予以鼓励表扬,并让他们作为老师的助手;然后由一个或两人负责辅导一组同学。这样做,不仅减轻了教师的压力,使教师能有重点地辅导某些方面的问题或某些同学,而且解决了辅导不过来的问题,这样既解决问题,又促进同学间的交流,增进友谊,同时还锻炼了“小老师”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这种“小老师”策略,也可以说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一种特殊方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2、王吉庆:《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信息技术 有效教学 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实际可分为有效教学和无效教学。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的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所以关于“有效教学”的界定:就是有利学生进步或发展的教学。有效教学主张教师要树立教学目标的整体结构观念,全面实现三维目标,使教学目标价值的实现统一于同一教学过程中,从而充分实现教学的基本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1、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教师教学方法陈旧,缺乏创新意识,导致教学内容枯燥无味,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减;教师讲解和学生实践操作的时间配比不当;教师提问不多或质量不佳,如口头语式的提问造成学生惰性思维,使得学生产生依赖,主动探究较少;驱动式任务设置缺少情境或过于简单笼统,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拓展性思维。
2、不善于挖掘学生本身所蕴含的教学资源
由于教师受传统学生观的影响,强调的是学生缺乏知识、能力和经验的一面,而没有把学生看作是具有旺盛生命力、具有主观能动性,有可能积极参与教育活动的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本身蕴含的教育资源意识淡薄,对学生在课堂上的问题与表现或视而不见,或不屑一顾,而忽略了学生是带着知识、经验、思考、智慧、情感参与到课堂中的活生生的人。
如何改变上述各种低效、无效或不讲成效的教学现象,函待我们去研究并加以解决。下面就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重新调整和组织,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及运用“小老师”等教学策略,对构建高中信息技术有效课堂教学作一些尝试。
二、构建高中信息技术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1、教学内容的调整和组织策略
教学设计上,整体思考,以主题贯串。这就要求我们对使用的教材相当熟悉,备课时从整体教学观出发,进行“整体思考、单元备课,即不仅熟悉了解各个学习阶段信息技术学的教学内容,而且对全学年或整个学期的教学有一个全盘计划,依据学生认知过程及兴趣,打破教材中的章节界限,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最佳重组;课程内容的生活化,充分注意课程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与学生经验世界的联系,促进学生运用来自现实生活的个性化经验去理解、去把握所要学习的知识。
课堂教学不可能一直按照教师预设的情形进行。在我们师生教学互动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我们没在预设到的情形,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一个意外的答案,或者是在操作演示时一个标准答案之外的答案。这些都是课堂上随机生成的资源,如果我们善待它,也许它就能“一石而激起千层浪”,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意外的精彩和收获。
2、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通过体验性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
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要维持学生的兴趣:由于中学生的兴趣具有“广度有领先地位余、深度和持久性不足”的特点。如何维持才能学生的兴趣呢?心理学家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努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造多方面成功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努力不断发现新的“自我”,心理上感受到学习的成功和欢乐,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特别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对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赞扬、肯定,鼓励他们自信地参与课堂学习不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
3、培养学生学习方法的策略
现代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利用学习资源,主动构建意义的过程。根据这一理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而且更重要的是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形成问题,解决问题。
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信息技术教师又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在注重的知识、技能传授的同时,关注学习方法的培养。我们在给出教学任务之后,通过组织学生共同研讨、分析任务,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策略与方法;或者通过引导学生对现有的作品及其素材的分析,推测该作品制作的方法、步骤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其次、合理调整教学顺序,改变以往“置疑”→“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的教学方式,提倡“先做后学”或“做中学”,即“置疑”→“学生探究”→“教师指导”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们应充分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
4、辅助策略——“小老师”策略
信息技术课中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问题是肯定的、也是必然的,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当今信息技术课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学习好的同学来充当教师的“小助手”、学生的“小老师”,以弥补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这种由一个学生教另一个学生的个别化教学方法能促进各类学生的共同发展,同时培养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意识,形成合作互助的精神。
我们应在教学中多注意观察哪些学生顺利完成任务、哪些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有新方法,多予以鼓励表扬,并让他们作为老师的助手;然后由一个或两人负责辅导一组同学。这样做,不仅减轻了教师的压力,使教师能有重点地辅导某些方面的问题或某些同学,而且解决了辅导不过来的问题,这样既解决问题,又促进同学间的交流,增进友谊,同时还锻炼了“小老师”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这种“小老师”策略,也可以说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一种特殊方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2、王吉庆:《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