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设新农村,投入是基础,随着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改善,各类不正确、不健康的消费日益突出,而一些必须的、正常的开支却在逐年减少。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加大对生产的投入,重视智力方面的投资,克服和抵制不文明的消费行为,把更多的资金集中到新农村建设上来。
【关键词】农村消费新农村建设
农村消费不仅关系到我国广大农民的生活改善和社会稳定,更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农民收入和消费支出都在逐年增加,其中农民收入增加速度略大于消费支出。但笔者通过抽样调查,发现农村消费存在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一、农村消费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但在实际生活中,除了建房、教育、医疗、生活等传统支出以外,其他不健康、不正确、甚至畸形消费越来越多,重非生产性支出,轻生产性支出;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文化消费等现象较为突出,概括起来为“四多三少”:
炫耀性消费多。花钱不量底,以随意挥洒钱财为乐事,摆阔显富,看到人家买高档商品,打肿脸自己也跟着买,不以节俭为荣,反以朴素为耻。现在农村青年结婚,不顾家庭实力的盲目攀比、摆阔气、讲排场的现象日益严重,为结婚而购置的洗衣机、DVD、空调、消毒柜、微波炉等在日常使用率很低,有的就是为了好看。调查结果表明,70%的农村青年结婚要花掉2万元,15%要花3万元以上,有的甚至不惜借债结婚。
愚昧性消费多。有的农户不愿花钱订书读报、学技术,却愿花钱“供菩萨”、“敬土地”;不愿花钱请医生,却愿花钱接巫婆、驱“瘟神”;不愿花钱供奉老人,却愿花钱请和尚、师公等。在调查数据显示,几乎所有村组都建了自己的祠堂或神庙,农户一年用于迷信方面的开支少的七、八十元,多的二、三千元,另外农户每次的丧葬费用达10000元以上。
人情性消费多。请客送礼,已经成为农村的一股“消费风潮”,不仅名目繁多,花样百出,而且数额巨大,诸如婚丧、节日、孩子满月百日、周岁、升学、就业、参军以至建房圆垛、乔迁等,都得大宴宾客。贺喜的虽然人人叫苦不迭,但是个个强自为之,红包一般送50元至100元,近亲等至少100元、200元,有的甚至高达几千元,而且往来不断,攀比性强。
不健康娱乐消费多。在年节和农闲,打牌玩麻将不但是为了消遣,而且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农村赌博活动范围广、猖獗、名目多,如香港外围六合彩、三公、麻将、字牌、老虎机等,有的是一家大小齐上阵,每天沉溺在赌博上,唯求赌博发达,赌博少的一次五角、一元,多的五元、十元、二十元不等,一轮下来,输赢少则几十元多则上千元。不少农村青年沉迷赌博,根本没有心思投入生产劳动,寅吃卯粮,有的甚至引发家庭矛盾,带来很大的社会隐患。
除了以上非正常的消费支出外,一些必须的、正常的开支却在逐年减少,主要表现为“三少”:
生产性支出减少。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农资的涨价和农产品的相对低廉,农民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呈下降趋势,农田抛荒严重,有的农户虽然种植了水稻等作物,但农药、化肥、除草等田间管护大幅减少。有的农户认为种田本来就不赚钱,能有点吃的不去买粮就可以了,不愿意精耕细作,更不愿意往土地里面投钱,这也验证了国家统计局湖南调查总队的一项调查,该调查显示2006年前三季度湖南省农民生产投入人均725.33元,比上年同期减少61.6元,减幅7.8%。其中家庭经营性费用支出人均662.8元,减少44.29元,减幅6.3%;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费用支出人均61.86元,减少16.07元,减幅达到20.6%[2]。
基础建设支出减少。当前,农村基础设施依然十分薄弱, “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近几年国家明显加大了对“三农”的投入,农村基础建设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除了道路修建外,农民的基础建设支出相对减少迅速,85%的农户表示,如果政府不拨款,农户就不会对鱼塘、水渠、机耕路、水井进行整修和维护。
文化性消费减少。目前农民最主要的文化消遣就是看电视,但电视节目的针对性差,难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三下乡”服务的也受到范围和时效等限制,农民的文化生活十分枯燥。在文化方面,除了子女教育外基本上没有其他的开支。几年前还有个别农户订阅相关的农业科技报刊,后来也因邮递不及时等原因放弃了,除了“三下乡”赠送的书籍,很少有农户主动购买书籍和资料,有的农户认为最大的文化支出竟然是“打牌输钱”。
二、正确引导农村消费,建设和谐新农村
造成“四多三少”这一现状的原因很多。这与农民因过惯了压抑清苦的日子,想舒展一阵、潇洒一回分不开。当然,我们要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前提下,可以逐步拓宽消费领域,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但脱离实际的消费确实给生产生活和社会治安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勤俭持家、艰苦创业的教育必须常抓不懈,形成健康向上、科学文明的消费方式,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1.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
要继续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去掉以不切合实际的高消费为荣的错误思想,坚持做到“四破四立”。即:破除自给自足消费的旧观念,树立一切着眼于建设,着眼于扩大再生产的新理念;破除大手大脚、花钱不量家底的旧习惯,树立适量合理消费的新理念;破除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的旧观念,树立精神文化消费是获得久远效益的投资的新理念;破除庸俗、愚昧、腐朽消费的旧观念、旧意识,树立健康、科学、有益消费的新理念。
2.加大对生产的投入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源于生产。第一要增加生产积累,切实克服消费上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消费的计划性。家庭收入的安排,要做到先生产,后生活,生产、生活两不误,凡是通过劳力投入能办好的事,就应尽量不花钱去办。第二要开拓生产的新门路,要根据市场需求,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家庭收入。第三要提高经济效益,搞好经济管理,重视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的引进和运用,只有努力发展生产,搞活经济,消费水平的提高,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
3.重视智力方面的投资
注重智力投资,扩大精神消费,可以提高农民的内在素质,使之更快地成为新型的智力型生产者。首先要增加精神文明消费的开支,要采取多种方法,节缩一些不必要的开支,调整吃、穿、住、用、学的消费结构。其次要丰富精神文明消费的内容,除看电影、戏剧、录像外,还要多购买一些科技文化书籍,多上一些不同形式科技文化培训班、补习班,有条件的,还要学会微机操作、信息管理方面的知识,请行家里手上门言传身教。
4.克服和抵制不文明的消费行为
人情当然要,逢年过节亲友聚集会餐喜庆一番无可非议,但不要互相攀比,越攀越高,人情也不能局限于送钱送物。农村党员干部应该模范带头,树立榜样,以实际行动带动和促进农村健康、文明消费的普及和深入。
【关键词】农村消费新农村建设
农村消费不仅关系到我国广大农民的生活改善和社会稳定,更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农民收入和消费支出都在逐年增加,其中农民收入增加速度略大于消费支出。但笔者通过抽样调查,发现农村消费存在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一、农村消费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但在实际生活中,除了建房、教育、医疗、生活等传统支出以外,其他不健康、不正确、甚至畸形消费越来越多,重非生产性支出,轻生产性支出;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文化消费等现象较为突出,概括起来为“四多三少”:
炫耀性消费多。花钱不量底,以随意挥洒钱财为乐事,摆阔显富,看到人家买高档商品,打肿脸自己也跟着买,不以节俭为荣,反以朴素为耻。现在农村青年结婚,不顾家庭实力的盲目攀比、摆阔气、讲排场的现象日益严重,为结婚而购置的洗衣机、DVD、空调、消毒柜、微波炉等在日常使用率很低,有的就是为了好看。调查结果表明,70%的农村青年结婚要花掉2万元,15%要花3万元以上,有的甚至不惜借债结婚。
愚昧性消费多。有的农户不愿花钱订书读报、学技术,却愿花钱“供菩萨”、“敬土地”;不愿花钱请医生,却愿花钱接巫婆、驱“瘟神”;不愿花钱供奉老人,却愿花钱请和尚、师公等。在调查数据显示,几乎所有村组都建了自己的祠堂或神庙,农户一年用于迷信方面的开支少的七、八十元,多的二、三千元,另外农户每次的丧葬费用达10000元以上。
人情性消费多。请客送礼,已经成为农村的一股“消费风潮”,不仅名目繁多,花样百出,而且数额巨大,诸如婚丧、节日、孩子满月百日、周岁、升学、就业、参军以至建房圆垛、乔迁等,都得大宴宾客。贺喜的虽然人人叫苦不迭,但是个个强自为之,红包一般送50元至100元,近亲等至少100元、200元,有的甚至高达几千元,而且往来不断,攀比性强。
不健康娱乐消费多。在年节和农闲,打牌玩麻将不但是为了消遣,而且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农村赌博活动范围广、猖獗、名目多,如香港外围六合彩、三公、麻将、字牌、老虎机等,有的是一家大小齐上阵,每天沉溺在赌博上,唯求赌博发达,赌博少的一次五角、一元,多的五元、十元、二十元不等,一轮下来,输赢少则几十元多则上千元。不少农村青年沉迷赌博,根本没有心思投入生产劳动,寅吃卯粮,有的甚至引发家庭矛盾,带来很大的社会隐患。
除了以上非正常的消费支出外,一些必须的、正常的开支却在逐年减少,主要表现为“三少”:
生产性支出减少。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农资的涨价和农产品的相对低廉,农民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呈下降趋势,农田抛荒严重,有的农户虽然种植了水稻等作物,但农药、化肥、除草等田间管护大幅减少。有的农户认为种田本来就不赚钱,能有点吃的不去买粮就可以了,不愿意精耕细作,更不愿意往土地里面投钱,这也验证了国家统计局湖南调查总队的一项调查,该调查显示2006年前三季度湖南省农民生产投入人均725.33元,比上年同期减少61.6元,减幅7.8%。其中家庭经营性费用支出人均662.8元,减少44.29元,减幅6.3%;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费用支出人均61.86元,减少16.07元,减幅达到20.6%[2]。
基础建设支出减少。当前,农村基础设施依然十分薄弱, “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近几年国家明显加大了对“三农”的投入,农村基础建设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除了道路修建外,农民的基础建设支出相对减少迅速,85%的农户表示,如果政府不拨款,农户就不会对鱼塘、水渠、机耕路、水井进行整修和维护。
文化性消费减少。目前农民最主要的文化消遣就是看电视,但电视节目的针对性差,难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三下乡”服务的也受到范围和时效等限制,农民的文化生活十分枯燥。在文化方面,除了子女教育外基本上没有其他的开支。几年前还有个别农户订阅相关的农业科技报刊,后来也因邮递不及时等原因放弃了,除了“三下乡”赠送的书籍,很少有农户主动购买书籍和资料,有的农户认为最大的文化支出竟然是“打牌输钱”。
二、正确引导农村消费,建设和谐新农村
造成“四多三少”这一现状的原因很多。这与农民因过惯了压抑清苦的日子,想舒展一阵、潇洒一回分不开。当然,我们要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前提下,可以逐步拓宽消费领域,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但脱离实际的消费确实给生产生活和社会治安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勤俭持家、艰苦创业的教育必须常抓不懈,形成健康向上、科学文明的消费方式,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1.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
要继续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去掉以不切合实际的高消费为荣的错误思想,坚持做到“四破四立”。即:破除自给自足消费的旧观念,树立一切着眼于建设,着眼于扩大再生产的新理念;破除大手大脚、花钱不量家底的旧习惯,树立适量合理消费的新理念;破除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的旧观念,树立精神文化消费是获得久远效益的投资的新理念;破除庸俗、愚昧、腐朽消费的旧观念、旧意识,树立健康、科学、有益消费的新理念。
2.加大对生产的投入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源于生产。第一要增加生产积累,切实克服消费上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消费的计划性。家庭收入的安排,要做到先生产,后生活,生产、生活两不误,凡是通过劳力投入能办好的事,就应尽量不花钱去办。第二要开拓生产的新门路,要根据市场需求,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家庭收入。第三要提高经济效益,搞好经济管理,重视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的引进和运用,只有努力发展生产,搞活经济,消费水平的提高,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
3.重视智力方面的投资
注重智力投资,扩大精神消费,可以提高农民的内在素质,使之更快地成为新型的智力型生产者。首先要增加精神文明消费的开支,要采取多种方法,节缩一些不必要的开支,调整吃、穿、住、用、学的消费结构。其次要丰富精神文明消费的内容,除看电影、戏剧、录像外,还要多购买一些科技文化书籍,多上一些不同形式科技文化培训班、补习班,有条件的,还要学会微机操作、信息管理方面的知识,请行家里手上门言传身教。
4.克服和抵制不文明的消费行为
人情当然要,逢年过节亲友聚集会餐喜庆一番无可非议,但不要互相攀比,越攀越高,人情也不能局限于送钱送物。农村党员干部应该模范带头,树立榜样,以实际行动带动和促进农村健康、文明消费的普及和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