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选取新华社和《纽约时报》作为中美两国主流媒体的代表,以它们对“中美知识产权纠纷”的报道为研究对象,从报道数量、报道主题、报道内容等方面对新闻文本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笔者发现中美双方对于“知识产权纠纷”的报道伴随经济发展而变化,在对于对自身国家形象的树立的背后无不影射出中美外交关系利的微妙变化和利益博弈。
关键词:知识产权侵权;闻报道;历史变化
中图分类号:D9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2-0172-01
一、纽约时报历年报道分析
《纽约时报》是一份在纽约出版,向全世界发行的大报,一直享有“档案记录报”的美誉。笔者通过纽约时报电子获得《纽约时报》历年涉华报道中关于知识产权纠纷的全部报道,经过筛选出报道内容确实相关的稿件62篇。
(一)从报道的数量分析
从数量上分析,在1995年以前纽约时报关于中美知识产权纠纷方面的报道只有不足5篇报道,从2004年以后才开始大量的关于中美知识产权方面的报道。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原因:1、贸易顺差引起知识产权争端升级。近年来,中美贸易顺差逐年拉大,美国经济增长缓慢。2003年,美国增长率也只是4.5%。但进口增长较快,增幅为16.3%。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国对美出口保持持续高增长的反差显得尤为突出。贸易顺差是引起国际摩擦主要原因,美国则把扭转对华贸易逆差的希望寄托在其拥有知识产权的产品上,不断要求我国扩大对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2、媒体报道角度受到利益集团操纵。涉外报道是美国政界对传媒利用输出意识形态的一种手段,媒体与政治日益紧密的关系。那么,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并且转向知识产权领域,美国媒体对于中美知识产权纠纷方面的报道自然逐年增大,尤其是2004年以后。
(二)从报道的主题进行分析。从上述表格分析,在65篇涉及中美知识产权纠纷的报道中,中国对美国的知识产权侵权的案例的具体报道占22篇为33.8%,其中涉及美国侵害中国的案例数量仅为1篇,占1.53%,很明显关于对华知识产权纠纷《纽约时报》采取了负面报道为主。西方传媒集团《纽约时报》涉及中美知识产权纠纷的报道与美中贸易关系的演变及中国的发展变化一致,美国媒体是美国价值观的载体,意识形态在美国外交政策与决策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从报道的内容进行分析。笔者从新闻内容分析发现《纽约时报》对于中美知识产权纠纷的报道的态度是逐年发生变化的,在2005年10月以前,《纽约时报》所有关于中美知识产权的新闻均为负面新闻,并且态度强硬,并带有极强的负面色彩。
(四)从报道的语言进行分析。新闻报道从来就不是绝对客观公正的,它承受着各种政治集团和权力集团的利益驱动。2007年以前,《纽约时报》在对华的报道中大量使用“illegal"(违法的),"sophisticated"(老练的)“conspire"(搞阴谋)明显负态度词汇,在2007年以后,强烈负态度词汇减少。
整体上分析,《纽约时报》从2004年开始,态度上从明显负态度趋于缓和,但是整体上仍然以敦促中国加强打击盗版为目的。
二、新华网历年报道分析
新华网,由新华社主办,为中国最重要的官方网站之一。笔者通过新华网电子版获得报道中关于中美知识产权纠纷的全部报道,经过筛选出报道内容确实相关的稿件95篇。
从报道数量分析:从数量上分析2005年以前,新华网中涉及中美知识产权纠纷的报道仅为两篇,从2005年开始突然增多并且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究其原因分析,和《纽约时报》一样,数量的变化无不与新闻背景有着重要关系,在国际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美国对涉外知识产权保护的关注程度也逐年增加。
(二)从报道的主题进行分析。新华网对于涉及中美知识产权侵权的相关报道中会议新闻最多为27篇,占所有比重的28.42%,值得一提的是仅2005年的报道全部为会议新闻共11篇占总体数量11.57%,会议新闻居多,新闻的可读性并不强。
(三)从报道的内容进行分析。观察上述表格笔者发现,从2004年开始中美知识产权纠纷方面的新闻开始增长,2004~2006年中新华网关于中美知识产权纠纷方面的报道内容上大多为会议新闻,从2007年开始,具体的侵权案例增加,新闻的可读性增强。
(四)从语言方面进行分析。涉及与美知识产权纠纷的95篇报道从语言方面来看,几乎全部采用正面色彩较浓的词汇比如“合作”“进展”“努力”等词汇。但是从2007年开始中方在涉及报道时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频繁出现。尤其是在涉及对美侵权案例具体报道时,比如“扳倒”“捍卫”“维权”“悲壮诉讼”等词语的使用。
三、对比分析中美媒体报道的历年变化
《纽约时报》与新华网在新闻题材,报道内容上表现出极大的不同,《纽约时报》为具体案例为主,而新华网则侧重会议新闻。其次,《纽约时报》与新华网的语言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双方都存在有报道不客观,使用词语具有感情色彩的问题。
虽然中美媒体报道的角度不同,但是两家媒体对外传播都遵循着国际规律。首先,新华网做为国内主流媒体,着重树立中国进步的形象,而《纽约时报》作为西方媒体的代表,注重报道中的故事性增强文章的可读性,但是同时主观色彩比较浓,强调中方的不足和缺陷。但是从2004年到2011年两家媒体,随着中美经济相互依赖,两个媒体在涉及对方关于知识产权方面的报道时的态度趋于缓和,并且逐年变化。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作者简介:徐颖(1990— )女,辽宁沈阳人,重庆市西南政法大学2008级新闻传播学院本科生,专业新闻。
关键词:知识产权侵权;闻报道;历史变化
中图分类号:D9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2-0172-01
一、纽约时报历年报道分析
《纽约时报》是一份在纽约出版,向全世界发行的大报,一直享有“档案记录报”的美誉。笔者通过纽约时报电子获得《纽约时报》历年涉华报道中关于知识产权纠纷的全部报道,经过筛选出报道内容确实相关的稿件62篇。
(一)从报道的数量分析
从数量上分析,在1995年以前纽约时报关于中美知识产权纠纷方面的报道只有不足5篇报道,从2004年以后才开始大量的关于中美知识产权方面的报道。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原因:1、贸易顺差引起知识产权争端升级。近年来,中美贸易顺差逐年拉大,美国经济增长缓慢。2003年,美国增长率也只是4.5%。但进口增长较快,增幅为16.3%。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国对美出口保持持续高增长的反差显得尤为突出。贸易顺差是引起国际摩擦主要原因,美国则把扭转对华贸易逆差的希望寄托在其拥有知识产权的产品上,不断要求我国扩大对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2、媒体报道角度受到利益集团操纵。涉外报道是美国政界对传媒利用输出意识形态的一种手段,媒体与政治日益紧密的关系。那么,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并且转向知识产权领域,美国媒体对于中美知识产权纠纷方面的报道自然逐年增大,尤其是2004年以后。
(二)从报道的主题进行分析。从上述表格分析,在65篇涉及中美知识产权纠纷的报道中,中国对美国的知识产权侵权的案例的具体报道占22篇为33.8%,其中涉及美国侵害中国的案例数量仅为1篇,占1.53%,很明显关于对华知识产权纠纷《纽约时报》采取了负面报道为主。西方传媒集团《纽约时报》涉及中美知识产权纠纷的报道与美中贸易关系的演变及中国的发展变化一致,美国媒体是美国价值观的载体,意识形态在美国外交政策与决策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从报道的内容进行分析。笔者从新闻内容分析发现《纽约时报》对于中美知识产权纠纷的报道的态度是逐年发生变化的,在2005年10月以前,《纽约时报》所有关于中美知识产权的新闻均为负面新闻,并且态度强硬,并带有极强的负面色彩。
(四)从报道的语言进行分析。新闻报道从来就不是绝对客观公正的,它承受着各种政治集团和权力集团的利益驱动。2007年以前,《纽约时报》在对华的报道中大量使用“illegal"(违法的),"sophisticated"(老练的)“conspire"(搞阴谋)明显负态度词汇,在2007年以后,强烈负态度词汇减少。
整体上分析,《纽约时报》从2004年开始,态度上从明显负态度趋于缓和,但是整体上仍然以敦促中国加强打击盗版为目的。
二、新华网历年报道分析
新华网,由新华社主办,为中国最重要的官方网站之一。笔者通过新华网电子版获得报道中关于中美知识产权纠纷的全部报道,经过筛选出报道内容确实相关的稿件95篇。
从报道数量分析:从数量上分析2005年以前,新华网中涉及中美知识产权纠纷的报道仅为两篇,从2005年开始突然增多并且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究其原因分析,和《纽约时报》一样,数量的变化无不与新闻背景有着重要关系,在国际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美国对涉外知识产权保护的关注程度也逐年增加。
(二)从报道的主题进行分析。新华网对于涉及中美知识产权侵权的相关报道中会议新闻最多为27篇,占所有比重的28.42%,值得一提的是仅2005年的报道全部为会议新闻共11篇占总体数量11.57%,会议新闻居多,新闻的可读性并不强。
(三)从报道的内容进行分析。观察上述表格笔者发现,从2004年开始中美知识产权纠纷方面的新闻开始增长,2004~2006年中新华网关于中美知识产权纠纷方面的报道内容上大多为会议新闻,从2007年开始,具体的侵权案例增加,新闻的可读性增强。
(四)从语言方面进行分析。涉及与美知识产权纠纷的95篇报道从语言方面来看,几乎全部采用正面色彩较浓的词汇比如“合作”“进展”“努力”等词汇。但是从2007年开始中方在涉及报道时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频繁出现。尤其是在涉及对美侵权案例具体报道时,比如“扳倒”“捍卫”“维权”“悲壮诉讼”等词语的使用。
三、对比分析中美媒体报道的历年变化
《纽约时报》与新华网在新闻题材,报道内容上表现出极大的不同,《纽约时报》为具体案例为主,而新华网则侧重会议新闻。其次,《纽约时报》与新华网的语言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双方都存在有报道不客观,使用词语具有感情色彩的问题。
虽然中美媒体报道的角度不同,但是两家媒体对外传播都遵循着国际规律。首先,新华网做为国内主流媒体,着重树立中国进步的形象,而《纽约时报》作为西方媒体的代表,注重报道中的故事性增强文章的可读性,但是同时主观色彩比较浓,强调中方的不足和缺陷。但是从2004年到2011年两家媒体,随着中美经济相互依赖,两个媒体在涉及对方关于知识产权方面的报道时的态度趋于缓和,并且逐年变化。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作者简介:徐颖(1990— )女,辽宁沈阳人,重庆市西南政法大学2008级新闻传播学院本科生,专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