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简要介绍了大学生使用网络的现状,分析了网络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提出了要加强阵地建设,加强制度建设,加强队伍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等对策,以达到利用网络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网络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挑战及对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4年頒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并特别强调,各类网站要牢牢把握正确导向,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开发教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思想政治教活动;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所以,如何适应网络时代所带来的挑战,寻求新手段、新途径、新办法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就成为我们必须研究并加以解决的新课题。
一、大学生使用网络的现状
随着网络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大量应用,网络在大学生校园迅速普及,上网成为大学生必须面对的一种生活和学习时尚。2007年1月2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第十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我国内地上网用户总数为1.37亿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600万人,增长率为23.4%,中国网民总数占总人口比例为10.5%,首次突破10%。我国网民数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其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83%多,而18~24岁最适合在大学就读的人群则占了近35%。在上网的人群中,高中(中专)、大专和本科学历的比例最高,约占80%。
笔者曾对许昌学院600多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70份,涉及全校各个院系,因而调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内容涉及上网时间、上网目的、上网内容、上网作用评价等方面。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约有60%平均每星期花10小时在网络上,约有10%的大学生平均每星期花20小时在网络上,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网络不感兴趣,很少上网。大学生中有过逃课去上网经历的占10%,5%的同学经常逃课去上网。关于上网的内容和目的,大部分学生上网浏览的内容是新闻事件、文体娱乐和学术资料,上网的目的主要是获取信息,其次是交友谈心和娱乐。 值得注意的事,调查中发现,超过20%的学生已经遇到过传播不健康思想的网站,主要内容表现为宣传色情暴力、资本主义生活理念、意识形态等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违背的东西,又有少部分同学经常访问此类网站。此外,在高校受退学、试读、留级等处分的学生中,因迷恋网络而不能正常通过考试的学生占绝大多数。可见,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日益深远,利弊明显。
二、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1.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的特点,对大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了冲击,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以前,人们接受信息的来源是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其内容经过层层把关过滤,不正确的信息已经删除,而网络的发展改变了这种稳定的格局。网络是开放的世界,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大学生还缺乏正确的辨别能力和强大的抗干扰能力,往往容易引起思想上的混乱,这非常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网络的隐匿性,交互性的特点,使思想政治工作加大了难度。由于网络中的虚拟主体与现实中的主体有很大的差别,具有隐匿性的特点,有的大学生认为在网上发布无聊的、虚假的不健康的信息,可以不受约束、不负责任;有的大学生借助网络侵权,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此外,由于网络具有交互性的特点,只要联网,便可以自由浏览所有的信息,而这些信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有的信息是虚假的、黄色的、反动的,但现有的技术条件对这些信息的发布、传播和接受难以有效地控制,这对辨别力不高,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的大学生影响很大,给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
3.网络的迅速发展,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出于一种信息优势的地位。通过这种信息优势,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容易树立威信,得到受教育者的尊重,从而更加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工作的发展。然而,在网络时代,教育者信息优势至少是部分丧失了。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方便地插到各种公开和内部、真的假的信息,而教育者有时候却面对信息劣势的境地,部分教育工作者由于没有受到系统的计算机和英语教育,面对飞速发展的计算机和网络科技往往不知所措,上网查询信息很困难,加上繁忙的工作和家庭负担,不少人很难抽出时间进行系统的学习。
三、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1.加强阵地建设,抢占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点
首先,要在网上唱响主旋律,建立具有鲜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网站。各主要中文网站,尤其是大学生点击较多的网站和栏目,要聘任思想政治教育的专家,增加教育功能。其次,各高校要依托校园网建立党建和团建网站,强化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正面教育和引导。加强网上阵地建设,要增强网络的服务功能,将学生工作信息、学生生活信息等及时上网,将教育与服务融为一体;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科技文化活动,吸引大学生经常登陆思想政治教育网站。
2.加强制度建设,规范互联网的管理
宏观上,国家要加强对互联网络的建设和管理,要建立严格的信息发布管理制度,加快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法制、法规建设。在技术上探索出一种新的对网络的控制管理办法,运用技术手段,阻止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有害数据”进入网络。微观上, 各高校要加强对校园网的管理,学校和院系要将信息网络建设纳入工作范畴,建立和健全校园信息传播系统;要尽快建立大学生网上行为监控机制,加大网络安全的管理力度,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网上责任感。
3.加强队伍建设,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需要一支既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又具备较高的网络信息素质的队伍。江泽民同志曾说“各级领导干部要密切关注和研究信息网络发展的新动向,学习网络知识,善于利用网络开展工作,努力掌握网上斗争的主动权。”因此,一方面,要对现有的思想政治队伍进行系统的网络知识培训;另一方面,要把那些既懂思想政治工作又懂网络技术,熟悉网络文化的中青年干部充实到思想政治队伍中。
4.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增强大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免疫力和社会责任感
网络社会对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学校要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最基础的工作,把培养大学生自我略谈“德育导师制”实现了教学与德育高效融合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负责的意识和能力作为工作的重要目标。一是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其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其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使他们能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分清良莠,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蚀和诱惑。三是提高大学生遵守网络道德的法制意识,自觉规范网络行为,不在网上做有害社会有害学校有害他人的事情。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R].中发[2004]16号,2004- 08- 26.
[2]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长江日报,2000.
[3]金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思考[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
[4]何纯芳.挑战及对策: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作者单位:河南许昌学院)
[关键词]网络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挑战及对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4年頒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并特别强调,各类网站要牢牢把握正确导向,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开发教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思想政治教活动;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所以,如何适应网络时代所带来的挑战,寻求新手段、新途径、新办法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就成为我们必须研究并加以解决的新课题。
一、大学生使用网络的现状
随着网络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大量应用,网络在大学生校园迅速普及,上网成为大学生必须面对的一种生活和学习时尚。2007年1月2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第十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我国内地上网用户总数为1.37亿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600万人,增长率为23.4%,中国网民总数占总人口比例为10.5%,首次突破10%。我国网民数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其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83%多,而18~24岁最适合在大学就读的人群则占了近35%。在上网的人群中,高中(中专)、大专和本科学历的比例最高,约占80%。
笔者曾对许昌学院600多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70份,涉及全校各个院系,因而调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内容涉及上网时间、上网目的、上网内容、上网作用评价等方面。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约有60%平均每星期花10小时在网络上,约有10%的大学生平均每星期花20小时在网络上,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网络不感兴趣,很少上网。大学生中有过逃课去上网经历的占10%,5%的同学经常逃课去上网。关于上网的内容和目的,大部分学生上网浏览的内容是新闻事件、文体娱乐和学术资料,上网的目的主要是获取信息,其次是交友谈心和娱乐。 值得注意的事,调查中发现,超过20%的学生已经遇到过传播不健康思想的网站,主要内容表现为宣传色情暴力、资本主义生活理念、意识形态等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违背的东西,又有少部分同学经常访问此类网站。此外,在高校受退学、试读、留级等处分的学生中,因迷恋网络而不能正常通过考试的学生占绝大多数。可见,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日益深远,利弊明显。
二、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1.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的特点,对大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了冲击,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以前,人们接受信息的来源是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其内容经过层层把关过滤,不正确的信息已经删除,而网络的发展改变了这种稳定的格局。网络是开放的世界,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大学生还缺乏正确的辨别能力和强大的抗干扰能力,往往容易引起思想上的混乱,这非常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网络的隐匿性,交互性的特点,使思想政治工作加大了难度。由于网络中的虚拟主体与现实中的主体有很大的差别,具有隐匿性的特点,有的大学生认为在网上发布无聊的、虚假的不健康的信息,可以不受约束、不负责任;有的大学生借助网络侵权,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此外,由于网络具有交互性的特点,只要联网,便可以自由浏览所有的信息,而这些信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有的信息是虚假的、黄色的、反动的,但现有的技术条件对这些信息的发布、传播和接受难以有效地控制,这对辨别力不高,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的大学生影响很大,给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
3.网络的迅速发展,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出于一种信息优势的地位。通过这种信息优势,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容易树立威信,得到受教育者的尊重,从而更加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工作的发展。然而,在网络时代,教育者信息优势至少是部分丧失了。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方便地插到各种公开和内部、真的假的信息,而教育者有时候却面对信息劣势的境地,部分教育工作者由于没有受到系统的计算机和英语教育,面对飞速发展的计算机和网络科技往往不知所措,上网查询信息很困难,加上繁忙的工作和家庭负担,不少人很难抽出时间进行系统的学习。
三、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1.加强阵地建设,抢占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点
首先,要在网上唱响主旋律,建立具有鲜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网站。各主要中文网站,尤其是大学生点击较多的网站和栏目,要聘任思想政治教育的专家,增加教育功能。其次,各高校要依托校园网建立党建和团建网站,强化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正面教育和引导。加强网上阵地建设,要增强网络的服务功能,将学生工作信息、学生生活信息等及时上网,将教育与服务融为一体;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科技文化活动,吸引大学生经常登陆思想政治教育网站。
2.加强制度建设,规范互联网的管理
宏观上,国家要加强对互联网络的建设和管理,要建立严格的信息发布管理制度,加快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法制、法规建设。在技术上探索出一种新的对网络的控制管理办法,运用技术手段,阻止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有害数据”进入网络。微观上, 各高校要加强对校园网的管理,学校和院系要将信息网络建设纳入工作范畴,建立和健全校园信息传播系统;要尽快建立大学生网上行为监控机制,加大网络安全的管理力度,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网上责任感。
3.加强队伍建设,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需要一支既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又具备较高的网络信息素质的队伍。江泽民同志曾说“各级领导干部要密切关注和研究信息网络发展的新动向,学习网络知识,善于利用网络开展工作,努力掌握网上斗争的主动权。”因此,一方面,要对现有的思想政治队伍进行系统的网络知识培训;另一方面,要把那些既懂思想政治工作又懂网络技术,熟悉网络文化的中青年干部充实到思想政治队伍中。
4.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增强大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免疫力和社会责任感
网络社会对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学校要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最基础的工作,把培养大学生自我略谈“德育导师制”实现了教学与德育高效融合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负责的意识和能力作为工作的重要目标。一是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其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其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使他们能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分清良莠,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蚀和诱惑。三是提高大学生遵守网络道德的法制意识,自觉规范网络行为,不在网上做有害社会有害学校有害他人的事情。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R].中发[2004]16号,2004- 08- 26.
[2]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长江日报,2000.
[3]金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思考[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
[4]何纯芳.挑战及对策: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作者单位:河南许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