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100万家医疗卫生机构,其中医院的数量为2.5万家~3万家。在不到3万家医院之中,包括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诊所、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在内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有约90万家。要解决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解决这些服务提供的公平性和可行性,它的提供主体一定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在全部的诊疗量之中,大医院提供了其中的40%左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了55%。可以想象一下,大医院像一棵棵参天大树,基层就像大树下面的林荫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如何留住病人?靠的就是初诊在基层。这就需要把基层横向联系起来产生一个合力,对患者产生黏性,让患者留在基层。要做到这一点,唯一的办法就是信息化手段,这也是为什么说现在卫生计生部门特别重视将电子信息化为抓手来推动基层卫生工作的原因。
基层卫生信息化发展现状
在全面深化医改的进程中,国务院对基层卫生工作高度重视,提出了很多新的大型项目。在信息化方面,中央也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在“十二五”期间,“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作为新一轮医改“四梁八柱”结构中的一部分,中央政府为建设基层信息化系统投入128亿元人民币,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水平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首先是基层硬件设施全面改善。据统计,目前全国各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配备了1.34万台服务器、60.19万台电脑、26.65万台读卡器、41.76万台打印机等设备。从平均来看,每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拥有77.5台电脑、乡镇卫生院拥有21台电脑、村卫生室拥有1.5台电脑。目前,我国约有60万个村卫生室,可见,这些基础硬件设备的投入为现在推动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打下了很好的物质基础。
其次是网络环境基本建立。在软件方面,已经完成了项目建设的20个省当中,建立省级数据中心2家、市级数据中心59家、县级数据中心859家。因为涉及网络安全的问题,而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服务以县级为核心,因此县级建立信息化中心是最简便经济的。同时,一些关键的健康数据收集是需要国家制定政策的,因此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以逐步收集從而产生大数据。所以,我国目前82.96%的地区建设了县级以上基层卫生数据中心和机房,基本建立了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延伸至村的网络环境。
第三是基层系统效果初见成效。据国家卫生计生委信息统计中心统计,基层卫生信息化系统的核心功能得到了全面应用,应用于基本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而且功能机构数量比例达到80%;推动了新农合和医保的即时监测和结算,其中73%的信息系统与新农合系统对接,39%的系统与社保系统对接;促进了检验检查信息共享,34%的系统已与LIS对接,28%的系统与PACS对接;在电子健康档案方面,实现了健康档案和诊疗信息的共享,75%的系统已经实现在区域内健康档案调阅交互。
第四是标准化和规范化应用的意识加强。早期全国各地有很多医疗网络公司开发了很多医疗信息化系统,但并没有严格执行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的行业标准,现在通过不断的培训和宣传,这种现状有了很大的改善。从数据上看,74%的系统执行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基本标准,63%的系统执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规范。此外,网络信息安全非常关键,如果信息安全的问题不能解决,数据升级的工作就不能开展。因此,各地目前也在网络信息安全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据调查,目前88%的地区建立了比较健全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基层卫生信息化面临挑战
我国基层卫生信息化虽然取得了很多的成效,但还面临一些挑战,总的来说可以分为5个方面:
首先,在业务功能方面,除了基本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外,其他业务功能应用参差不齐。
其次,在纵向联通方面,国家、省、市、县信息平台尚未实现联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大医院未能实现信息交换。如果没有和大医院基本的医疗信息交互和共享,电子健康档案很可能成为一个死档案。因此,国家目前正在积极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大医院之间的信息共享,特别是医联体内部的信息共享。在基层调研中我们发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因为提供了大量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所产生的很多数据都是国家需要的,因此其数据具有重要意义,相关数据采集、整理和汇总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正在制定中。
第三,在横向联通方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各个专业部门信息烟囱林立,个别工作甚至出现4个信息系统。在前期的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各医疗信息系统开发较快,行业规范遵守情况差,造成很多的重复劳动。在某些地方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平均基层医疗机构每年有50个系统落地,每年村医要填200~300张表格。在调查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出过一个强烈的要求,就是希望能够把系统之间的信息壁垒打通,减少重复劳动从而提高效率。目前,国家正在着手这方面的工作。
第四,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工作的信息安全体系尚不健全。应该说,国家在信息安全方面的投入还是非常大的。据调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安全体系通过三级、二级等级保障比例仅为33%和20%。
第五,在运营维护保障方面,存在着基层维护人员不足,缺少维护经费保障的现象。在调研中发现,基层对于信息化系统往往仅招标管理第一年和第二年,等到第三年、第四年的时候,因为没有后续的运营维护经费,网络公司就会遇到信息安全维护费用紧张的情况,势必造成安全质量的下降从而产生维护工作上的困难。
基层卫生信息化工作重点
根据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当下的发展状况和面临的问题,当前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工作的目标被确立为:借力“互联网+”和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国家战略的机遇,持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工作,力争实现“上下联、信息通”,促进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双提升,有力支撑基层医疗卫生改革和发展。
具体来说,下一步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一是依据《“十三五”全国人口健康信息化发展规划》,实施基层信息化能力的提升工程;
二是围绕支持基层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管理、医疗卫生监督考核、远程医疗服务保障等重要功能。
三是完善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强基层标准化应用和安全管理;
四是以家庭医生签约为基础,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广泛使。
在全部的诊疗量之中,大医院提供了其中的40%左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了55%。可以想象一下,大医院像一棵棵参天大树,基层就像大树下面的林荫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如何留住病人?靠的就是初诊在基层。这就需要把基层横向联系起来产生一个合力,对患者产生黏性,让患者留在基层。要做到这一点,唯一的办法就是信息化手段,这也是为什么说现在卫生计生部门特别重视将电子信息化为抓手来推动基层卫生工作的原因。
基层卫生信息化发展现状
在全面深化医改的进程中,国务院对基层卫生工作高度重视,提出了很多新的大型项目。在信息化方面,中央也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在“十二五”期间,“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作为新一轮医改“四梁八柱”结构中的一部分,中央政府为建设基层信息化系统投入128亿元人民币,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水平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首先是基层硬件设施全面改善。据统计,目前全国各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配备了1.34万台服务器、60.19万台电脑、26.65万台读卡器、41.76万台打印机等设备。从平均来看,每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拥有77.5台电脑、乡镇卫生院拥有21台电脑、村卫生室拥有1.5台电脑。目前,我国约有60万个村卫生室,可见,这些基础硬件设备的投入为现在推动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打下了很好的物质基础。
其次是网络环境基本建立。在软件方面,已经完成了项目建设的20个省当中,建立省级数据中心2家、市级数据中心59家、县级数据中心859家。因为涉及网络安全的问题,而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服务以县级为核心,因此县级建立信息化中心是最简便经济的。同时,一些关键的健康数据收集是需要国家制定政策的,因此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以逐步收集從而产生大数据。所以,我国目前82.96%的地区建设了县级以上基层卫生数据中心和机房,基本建立了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延伸至村的网络环境。
第三是基层系统效果初见成效。据国家卫生计生委信息统计中心统计,基层卫生信息化系统的核心功能得到了全面应用,应用于基本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而且功能机构数量比例达到80%;推动了新农合和医保的即时监测和结算,其中73%的信息系统与新农合系统对接,39%的系统与社保系统对接;促进了检验检查信息共享,34%的系统已与LIS对接,28%的系统与PACS对接;在电子健康档案方面,实现了健康档案和诊疗信息的共享,75%的系统已经实现在区域内健康档案调阅交互。
第四是标准化和规范化应用的意识加强。早期全国各地有很多医疗网络公司开发了很多医疗信息化系统,但并没有严格执行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的行业标准,现在通过不断的培训和宣传,这种现状有了很大的改善。从数据上看,74%的系统执行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基本标准,63%的系统执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规范。此外,网络信息安全非常关键,如果信息安全的问题不能解决,数据升级的工作就不能开展。因此,各地目前也在网络信息安全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据调查,目前88%的地区建立了比较健全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基层卫生信息化面临挑战
我国基层卫生信息化虽然取得了很多的成效,但还面临一些挑战,总的来说可以分为5个方面:
首先,在业务功能方面,除了基本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外,其他业务功能应用参差不齐。
其次,在纵向联通方面,国家、省、市、县信息平台尚未实现联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大医院未能实现信息交换。如果没有和大医院基本的医疗信息交互和共享,电子健康档案很可能成为一个死档案。因此,国家目前正在积极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大医院之间的信息共享,特别是医联体内部的信息共享。在基层调研中我们发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因为提供了大量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所产生的很多数据都是国家需要的,因此其数据具有重要意义,相关数据采集、整理和汇总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正在制定中。
第三,在横向联通方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各个专业部门信息烟囱林立,个别工作甚至出现4个信息系统。在前期的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各医疗信息系统开发较快,行业规范遵守情况差,造成很多的重复劳动。在某些地方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平均基层医疗机构每年有50个系统落地,每年村医要填200~300张表格。在调查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出过一个强烈的要求,就是希望能够把系统之间的信息壁垒打通,减少重复劳动从而提高效率。目前,国家正在着手这方面的工作。
第四,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工作的信息安全体系尚不健全。应该说,国家在信息安全方面的投入还是非常大的。据调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安全体系通过三级、二级等级保障比例仅为33%和20%。
第五,在运营维护保障方面,存在着基层维护人员不足,缺少维护经费保障的现象。在调研中发现,基层对于信息化系统往往仅招标管理第一年和第二年,等到第三年、第四年的时候,因为没有后续的运营维护经费,网络公司就会遇到信息安全维护费用紧张的情况,势必造成安全质量的下降从而产生维护工作上的困难。
基层卫生信息化工作重点
根据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当下的发展状况和面临的问题,当前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工作的目标被确立为:借力“互联网+”和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国家战略的机遇,持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工作,力争实现“上下联、信息通”,促进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双提升,有力支撑基层医疗卫生改革和发展。
具体来说,下一步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一是依据《“十三五”全国人口健康信息化发展规划》,实施基层信息化能力的提升工程;
二是围绕支持基层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管理、医疗卫生监督考核、远程医疗服务保障等重要功能。
三是完善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强基层标准化应用和安全管理;
四是以家庭医生签约为基础,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广泛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