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差异对农户不同绿色生产行为的异质性影响

来源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uxx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户的绿色生产行为可分为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两种,由于要素投入结构及实施的风险程度不同,其影响因素及效应可能存在差异。利用对甘肃省10个县区20个村521户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分析表明:相对于资本密集型绿色生产行为,更多的农户实施了劳动密集型绿色生产行为,表明目前农业绿色生产中资本要素相对稀缺;劳动力年龄的增长对农户的劳动密集型绿色生产行为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资本密集型绿色生产行为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风险偏好对农户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绿色生产行为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资本密集型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更大;风险偏好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存在代际差异(对老年农民的影响最大),且两种绿色生产行为的代际差异具有异质性。应进一步增加对农业绿色生产的投资,尤其要鼓励农户的资本密集型绿色生产行为;加强对中青年农民绿色生产的技术、资金支持,培育和拓展老年农民的社会网络,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户抗风险能力,进而有效促进农业绿色生产的发展和升级。
  关键词:农业绿色生产行为;绿色生产技术;劳动力年龄;风险偏好;劳动密集型技术;资本密集型技术;有机肥;节水灌溉技术
  中图分类号:F323.22;F30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8131(2020)01-0111-09
  一、引言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农户成为中国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主体,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农业发展迅速,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但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农户依赖资源粗放经营的生产方式普遍存在,并且由此带来的资源消耗以及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显现[1]。党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农村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变农户农业生产方式,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实现农业绿色生产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举措[2]。因此,深入研究影响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机制,进而有针对性地促进农户进行绿色生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于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因素,相关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农户的个体特征。除年龄、性别等自然属性外,还包括农户的资本禀赋状况以及情感、认知等心理因素。农户的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越多,越倾向于进行农业绿色生产[3-4];农户的绿色认知程度越高,对环境的情感越积极,就会越多地采用绿色生产方式[5-7]。二是非正式制度。社会规范程度越高,农户进行绿色生产的积极性也会越高[8-9]。三是正式制度,如惩罚监督以及激励措施等环境规制。对破坏环境的生产行为进行惩罚,对保护环境的生产行为进行奖励,有助于促进农户进行绿色生产[9-10]。
  值得注意的是,相关研究的结论并非一致,比如关于劳动力年龄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有不同的观点。一些学者认为,劳动力年龄越大对绿色生产观念以及绿色生产技术的接受度越低,因而劳动力年龄的增长会抑制农户进行绿色生产。杨志海(2018)利用长江流域六省农户数据的分析发现,老龄化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的采纳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11]。另一些学者认为,劳动力年龄越大农业生产经验越丰富,越注重农业生产的长远利益,因此劳动力年龄的增长也可能促进其农业绿色生产行为。余威震等(2017)对湖北省调研数据的分析表明,劳动力年龄越大,其有机肥技术采纳意愿与实际行为之间越不容易产生背离[12]。还有研究表明劳动力年龄与农户绿色生产行为没有显著关系。刘洋等(2015)的实证分析表明,劳动力年龄对农户采纳绿色防控技术没有显著影响[13]。
  之所以得出不同的结论,笔者认为农业绿色生产行为的异质性是重要原因之一。农业绿色生产行为具有多样性,而不同类型的绿色生产行为可能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同一因素对其的影响也可能不同。上述研究要么只针对一种绿色生产行为,要么将多种绿色生产行为混在一起进行研究,得出不同的结论也就不奇怪了。有鉴于此,本文将农业绿色生产行为分为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两类,并进行比较分析。在农业生产中,劳动与资本具有一定的替代性,随着要素供给量和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动,生产者为获得最大边际收益,在生产实践中会出现两类技术进步偏向[14],即劳动密集型技术进步和资本密集型技术进步。若农户采用劳动密集型绿色技术进行农业生产,则其实施了劳动密集型绿色生产行为;若农户采用资本密集型绿色技术进行农业生产,则其实施了资本密集型绿色生产行为。具体来讲,单位面积耕地中劳动要素投入量相对大于资本要素投入量的绿色生产行为即为劳动密集型绿色生产行为,反之则为资本密集型绿色生产行为[15]。一般来讲,若家庭中劳动力资源丰裕则农户会偏向于使用劳动密集型绿色生产技术,若资本充裕则偏向于使用资本密集型绿色生产技术。
  两类绿色生产行为除了要素投入上存在差异外,在实施的风险程度上也存在显著差异。对一般农户而言,相对于劳动密集型绿色生产行为,实施资本密集型绿色生产行为需要更多的投资,且实现收益的周期更长,因而风险也就更大。相较于发达国家,中国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生产保障体系也不完善,农业生产面临较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同时,农业绿色生产技术作为一种并不成熟的生产技术,本身在推广使用上也存在风险,而且绿色生产具有极强的外部性特征。农户作为理性经济人,生产的目标在于收益最大化,其在实施绿色生产行为时必然要考虑风险问题。因此,风险偏好也是影响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程琳琳等(2019)和夏雯雯等(2019)的研究均表明,风险偏好对农户采用绿色生产技术具有显著正向影响[16-17]。那么,对于不同的绿色生产行为,风险偏好的影响是否也存在差异?为了探究个体特征差异是否会对农户不同绿色生产行为产生异质性影响,本文将劳动力年龄和风险偏好同时纳入分析框架中,比较分析劳动力年龄和风险偏好对农户不同农业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并考察风险偏好影响农户不同绿色生产行为的代际差异,以进一步厘清影响农户绿色生产行为主要因素及其机理,明确对于不同农业绿色生产行为是否应采取不同的促进措施,进而提高相关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好地促进农户的绿色生产。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劳动力年龄对农户不同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
  从人的身体机能变化规律来看,随着年龄增长,体质是由弱到强再逐渐变弱的,老年劳动力与青年劳动力相比身体机能较弱。从人的知识体系构建和学习能力来看,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青年劳动力的学习能力较强且可以更好地利用各种工具进行学习,而老年劳动力在这方面明显不足,知识体系也会变得相对滞后。因此,农村老年劳动力在劳动能力和知识体系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劣势,外出打工的就业机会和劳动报酬相对较少,从事农业生产的机会成本相对较低,进而会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同时,随着年龄增长,农民的恋土情结不断加重,依赖土地养老的观念也逐渐强化,会更加重视土地并将农业生产作为主要甚至唯一的生产经营方式,进而通过精耕细作、保养土地来实现农业生产的长久发展[18]。另外,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存在着“安享晚年”的思想[19],随着年龄增大,劳动能力下降,收入也会随之下降,农民会更多地将其收入储存起来用于养老,从而对农业生产投入的资本较少。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假设H1:劳动力年龄对农户的劳动密集型绿色生产行为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对资本密集型绿色生产行为具有负向抑制作用。
  2.风险偏好对农户不同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
  农业生产本身就是一种投资行为,在实施绿色生产行为之前,农户会对绿色生产行为的收益与风险进行权衡[20]。若收益大于风险,则农户会实施绿色生产行为,反之,农户就会拒绝。不同的农业生产者有不同的风险偏好,这种差异会导致其生产行为选择的差异。目前,在绿色生产技术还不成熟、农业风险保障体系还不完善的情况下,不同风险偏好的农民会对农业生产方式有不同的选择:风险厌恶型的农民会认为进行绿色生产的风险大于收益,因而倾向于使用传统生产方式;具有较强风险偏好的农民则可能倾向于进行绿色生产,毕竟绿色生产能产生较高收益[21]。这是农民作为理性经济人做出的最优生产行为选择。另外,使用劳动密集型绿色生产技术的农户一般拥有较多的劳动力,这有利于农业生产分工的深化,从而提高其抗风险能力,进而弱化农民的风险规避意识,使风险偏好对农户劳动密集型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较小;而资本密集型农业绿色生产行为对资本要素的使用量相对较多,可能产生较大的沉没成本[12],同时资本要素的边际成本要高于劳动要素的边际成本,这将强化农民的风险规避意识,使风险偏好对农户资本密集型绿色生产行为产生较大的影响。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假设H2:风险偏好对农户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绿色生产行为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且对资本密集型绿色生产行为的促进效应更大。
  3.风险偏好影响农户不同绿色生产行为的代际差异
  对于年轻的农民来说,由于身体状态正处于黄金阶段,劳动能力较强,求知欲也较强,因而乐于接受新技术、学习新知识,总体上倾向于高风险高收益的生产方式,从而风险偏好对其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较小[22]。而对于年龄较大的农民来说,由于身体状况和劳动能力等多方面的约束,思想相对保守,相比于年轻农民注重改善生活,更加重视保障生活,因而风险偏好对其生产方式选择的影响较大[23]。因此,风险偏好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可能存在代际差异。同时,由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绿色生产行为本身具有不同的风险属性,即资本密集型绿色生产行为的风险系数要大于劳动密集型绿色生产行为的风险系数,风险偏好影响不同绿色生产行为的代际差异也可能存在异质性。对于劳动密集型绿色生产行为,由于其他要素(比如认知水平、健康水平、非农就业机会)的“弥补”,中青年农民即使风险偏好水平较低,但自身禀赋的优越性仍会促使其“冒险”选择进行绿色生产,因此,风险偏好对青年和中年农民劳动密集型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相对较小甚至不显著。对于资本密集型绿色生产行为,由于本身风险较大,即使中青年农民自身禀赋较好,也无法消除其对实施该行为的风险认知,因此,风险偏好对青年和中年农民资本密集型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虽然比对老年农民的影响小,但也可能是显著存在的。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假设H3:风险偏好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存在代际差异,且不同绿色生产行为的代际差异具有异质性。
  三、实证方法与样本分析
  1.变量设置与模型选择
  农业绿色生产行为主要体现在对绿色生产技术的使用上,农业绿色生产技术较多,主要包括有机肥和绿肥、测土配方施肥、喷灌滴灌技术以及秸秆还田等,这些绿色生产技术的使用对于提升耕地质量、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农业生产污染等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性。本文将农业绿色生产行为分为劳动密集型绿色生产行为和资本密集型绿色生产行为:借鉴贾蕊和陆迁(2017)的研究,节水灌溉技术区别于施用农药、化肥等生产技术,其建设成本、设备费用较高,同时需要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具有投资成本高、回收周期长的特点,因此将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定义为资本密集型绿色生产行为[24];借鉴曹慧和赵凯(2019)的研究,有机肥要经过生物发酵、高温杀菌、除臭、干燥等环节,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因此将使用有机肥定义为劳动密集型绿色生产行为[25]。
  本文主要考察劳动力年龄和风险偏好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其中,老年组、中年组和青年组的划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20~45岁为青年,45~60岁为中年,60歲以上为老年),风险偏好分为“风险厌恶型”“风险中立型”和“风险偏好型”[26]。此外,还从个人特征、家庭特征以及外部环境三方面设置控制变量,其中,个人特征用“绿色认知”“性别”“文化程度”以及“是否接受培训”来表征[14][27],家庭特征用“耕地面积”和“劳动力数量”来表征[28-29],外部环境用“如果不进行绿色生产是否有惩罚”和“是否有绿色生产补贴”来表征[30]。具体的变量及赋值如表1所示。
  2.样本分析   本文分析所用数据来自课题组2018年7月在甘肃省农村展开的实地调研。在征询当地农业专家和管理人员意见的基础上,选取河西地区、陇中地区、陇东南地区(包括陇东、陇南地区)10个县区,根据各村农业发展水平,每县区抽取2个村,共20个村,再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每个样本村里选出28户农户,共发放问卷560份。剔除农户填写不完整、前后出现矛盾、问卷缺乏关键数据的问卷,共得到有效问卷521份。
  在所选取的样本农户中,有34.3%的农户采用了节水灌溉技术,有54.7%的农户使用了有机肥。由此可见,相比资本密集型绿色生产技术,劳动密集型绿色生产技术被更多农户在农业生产中使用。进一步对样本进行分组分析(见表2):从年龄上看,实施绿色生产行为的大多为中青年农民,相对来讲,更多的老年农民使用有机肥,而更多的青年农民采用节水灌溉技术;从文化程度上看,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农民文化程度相对较高;从耕地面积上看,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农户耕地面积相对更大这一结论也符合实际生产使用情况。由于节水灌溉设备的前期投资较多,会限制种植面积较小的农户的推广和使用;而对于耕地面积较大的农户来说,可以摊薄节水灌溉设备的前期投资成本,因此会更多地采用节水灌溉技术。 。
  四、实证分析结果
  根据表3的估计结果,劳动力年龄对有机肥的使用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并且二者均通过了1%显著性水平的检验。也就是说,随着年龄增长,农民会相对更多地实施以有机肥为代表的劳动力密集型绿色生产行为,并会相对减少以节水灌溉技术为代表的资本密集型绿色生产行为。假设H1得到验证 这也为其他文献不一致的结论给出了一种解释,即劳动力年龄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不同的绿色生产行为可能有不同的结果,应先将绿色生产行为按不同属性进行分类,再进行针对性的研究。 。风险偏好对有机肥的使用和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通过了1%显著性水平的检验;同时,相比于有机肥的使用,风险偏好对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有更大的影响。也就是说,农民的风险偏好程度越高,越倾向于实施绿色生产行为;但当面临较高的资本投入时,农民也会更加小心谨慎。假设H2得到验证。
  控制变量对农户不同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同样存在差异。“绿色认知”和“文化程度”对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对有机肥的使用没有显著影响;“劳动力数量”“是否接受培训”和“如果不进行绿色生产是否有惩罚”对有机肥的使用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对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没有显著影响;“是否有绿色生产的补贴”对有机肥的使用和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影响相对更大。
  进一步将样本按年龄划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分别进行分析(见表4),估计结果显示:相比中、青年组,在老年组中风险偏好对两种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均是最显著的,表明风险偏好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确实存在代际差异;对于有机肥的使用,仅有老年组通过显著性水平的检验,而对于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三组均通过了显著性水平的检验,只不过老年组的影响最大,表明虽然风险偏好对两种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都存在代际差异,但也具有不同的表现。中青年农民优越的自身禀赋能够降低甚至消除风险偏好对其使用有机肥的影响,但还不能对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带来的高风险进行“完全弥补”,风险偏好对其采用节水灌溉技术仍具有显著影响。假设H3得到验证。
  五、结论与启示
  本文利用对甘肃省农户的521份微观调研数据,运用二元Logit回归模型对劳动力年龄和风险偏好对农户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并进一步考察风险偏好影响农户不同绿色生产行为的代际差异及其异质性,结果发现:相对于资本密集型绿色生产行为,农户实施了更多的劳动密集型绿色生产行为,反映出在农业生产中资本要素相对稀缺;相对来讲,老年农民更多地实施劳动密集型绿色生产行为,而青年农民更多地实施资本密集型绿色生产行为;劳动力年龄对农户劳动密集型绿色生产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农户资本密集型绿色生产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风险偏好对农户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绿色生产行为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资本密集型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更大;风险偏好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存在代际差异,对老年农民的影响最大;这种代际差异对于不同的绿色生产行为也存在异质性,风险偏好仅对老年农民的劳动密集型绿色生产行为具有显著影响,但对老年、中年、青年农民的资本密集型绿色生产行为均具有显著影响。
  分析表明,由于不同的绿色生产在要素投入和实施风险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劳动力年龄和风险偏好等个体差异对农户不同的绿色生产行为具有不同的影响。总体来看,由于资本密集型绿色生产行为需要更多的前期资本、具有更大的实施风险,加上目前农业生产中资本要素仍然相对稀缺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农户在农业绿色生产实践中更多地实施了劳动密集型绿色生产行为。
  为进一步促进农业绿色生产,尤其是资本密集型绿色生产,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以缓解农业生产中资本相对稀缺的问题。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民的风险偏好水平;并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可针对绿色生产设计适宜的保险产品,提高农户抗风险的能力。(2)增加对资本密集型绿色生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投入,降低其使用成本和风险;为农户提供相应的基础设施、技术服务以及设备维护等,减轻农户的资金压力;并为农户进行资本密集型绿色生产提供一定补贴,激励农户实施绿色生产行为。(3)要有针对性地促进不同农户的绿色生产行为。对于中青年农民而言,应着重从技术、資金等方面给以支持,从而促进其实施资本密集型绿色生产行为,并充分发挥其在资本密集型绿色生产行为方面的示范作用。对于老年农民而言,应充分发挥农村社会网络的作用,积极培育和拓展其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促进其进一步实施劳动密集型绿色生产行为。(4)对于农民而言,尤其是老年农民,要不断学习农业绿色生产技术,积极实施绿色生产行为,在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收益;同时,要提高保险意识,积极参加社会保险和农业保险,有效规避进行资本密集型绿色生产可能带来的风险。   参考文献:
  [1]李雪娇,邓金钱,安梦天.中国农业污染的理论与实证分析——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经验证明[J].西部论坛,2018,28(4):95-105.
  [2]张娇,李世平,郭悦楠.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农户亲环境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以秸秆处理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9,33(5):8-13.
  [3]张童朝,顏廷武,何可,张俊飚.资本禀赋对农户绿色生产投资意愿的影响——以秸秆还田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27(8):78-89.
  [4]张瑶,徐涛,赵敏娟.生态认知、生计资本与牧民草原保护意愿——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9,33(4):35-42.
  [5]石志恒,晋荣荣,慕宏杰,秦来寿.基于媒介教育功能视角下农民亲环境行为研究——环境知识、价值观的中介效应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8,32(10):76-81.
  [6]王建明.环境情感的维度结构及其对消费碳减排行为的影响——情感—行为的双因素理论假说及其验证[J].管理世界,2015(12):82-95.
  [7]龚继红,何存毅,曾凡益.农民绿色生产行为的实现机制——基于农民绿色生产意识与行为差异的视角[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68-76+165-166.
  [8]郭清卉,李昊,李世平.社会规范对农户化肥减量化措施采纳行为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3):112-120.
  [9]李芬妮,张俊飚,何可.非正式制度、环境规制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基于湖北1105份农户调查数据[J].资源科学,2019,41(7):1227-1239.
  [10]朱红根,葛继红.政府规制对农业企业绿色创业影响的理论与实证——以江西省农业龙头企业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18,32(11):30-36.
  [11]杨志海.老龄化、社会网络与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来自长江流域六省农户数据的验证[J].中国农村观察,2018(4):44-58.
  [12]余威震,罗小锋,李容容,薛龙飞,黄磊.绿色认知视角下农户绿色技术采纳意愿与行为悖离研究[J].资源科学,2017,39(08):1573-1583.
  [13]刘洋,熊学萍,刘海清,刘恩平.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湖南省长沙市348个农户的调查数据[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5,20(04):263-271.
  [14]陈江华,罗明忠.农地确权对水稻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外包的影响——基于农机投资的中介效应[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8,33(4):98-111.
  [15]张聪颖,霍学喜.劳动力转移对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选择的影响[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65-72+155.
  [16]程琳琳,张俊飚,何可.网络嵌入与风险感知对农户绿色耕作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分析——基于湖北省615个农户的调查数据[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9,28(7):1736-1746.
  [17]夏雯雯,杜志雄,郜亮亮.家庭农场经营者应用绿色生产技术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三省452个家庭农场的调研数据[J].经济纵横,2019(6):101-108.
  [18]邵子南,陈江龙,叶欠,苏勤.基于农户调查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22(9):1117-1122.
  [19]宁余音.老龄化社会养老照护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选择[J].学术论坛,2016,39(11):121-125.
  [20]柳凌韵,周宏.正规金融约束、规模农地流入与农机长期投资——基于水稻种植规模农户的数据调查[J].农业经济问题,2017,38(9):65-76.
  [21]SCHERR S J,MCNEELY J A. Farming with nature:The science and practice of ecoagriculture[J]. Future Survey,2007(3):434.
  [22]李卫,薛彩霞,姚顺波,朱瑞祥.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黄土高原476户农户的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7(1):44-57+94-95.
  [23]高昕.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内在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经济经纬,2019,36(3):41-48.
  [24]贾蕊,陆迁.信贷约束、社会资本与节水灌溉技术采用——以甘肃张掖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27(05):54-62.
  [25]曹慧,赵凯.农户非农就业、耕地保护政策认知与亲环境农业技术选择——基于产粮大县1422份调研数据[J].农业技术经济,2019(5):52-65.
  [26]朱臻,黄晨鸣,徐志刚,沈月琴,白江迪.南方集体林区林农风险偏好对于碳汇供给意愿的影响分析——浙江省风险偏好实验案例[J].资源科学,2016,38(3):565-575.
  [27]石志恒,晋荣荣,穆宏杰.信息传播培养理论视域下的农户亲环境行为研究——对甘肃省19个县(区)542农户的调研分析[J].西部论坛,2018,28(2):17-25+49.
  [28]张童朝,颜廷武,何可,张俊飚.资本禀赋对农户绿色生产投资意愿的影响——以秸秆还田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27(8):78-89.   [29]高昕.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内在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经济经纬,2019,36(3):41-48.
  [30]李守伟,李光超,李备友.农业污染背景下农业补贴政策的作用机理与效应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9,29(2):97-105.
  Abstract: The green production behavior of famers can be divided into such two types as labor-intensive and capital intensive green production behavior, because the input structure of factors and implementation risk degree are different, there is possible difference between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its effect. The analysis based on the micro survey data of 521 households in 20 villages in 10 counties and districts of Gansu Province shows that comparing with capital intensive green production behavior, more famers implement labor intensive green production behavior, which indicate that capital factor is relatively rare in current agricultural green production, that the growing of labor age has significantly boosting effect on labor intensive green production behavior of the famers but has obviously inhibitory effect on capital intensive green production behavior, that risk preference has positive impact on both labor intensive type and capital intensive type of green production behavior, and has more impact on capital intensive green production behavior, that there are intergenerational differences of the impact of risk preference on different green production behaviors of farmers (the aged group has the biggest impact), furthermore, the intergeneration differences of the two types of green production behavior have heterogeneity. China should further increase the investment in agricultural green production, especially encourage capital intensive green production behavior of the famers, strengthen the support to technology and funds of green production of middle-aged and young peasants, cultivate and broaden social network of aged farmers, perfect rural social security system, and raise the ability of famers to anti-risk so as to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upgrading of agricultural green production.
  Key words: agricultural green production behavior; green production technology; labor age; risk preference; labor intensive technology; capital intensive technology; organic fertilizer; water-conservation irrigation technology
  CLC number:F323.22;F306.3Document code: AArticle ID:  1674-8131(2020)01-0111-09
  (編辑:朱德东)
其他文献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先生于昨日在北京逝世,谨以此文悼念这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理论先驱与学术巨匠,并以此自勉——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萧灼基先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理论、经济发展战略、金融与证券市场理论的先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曾任全国政协第九届委员会委员、经济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第六、七届中国民主建国会常务委员、特别顾
期刊
摘 要:实现宏观经济的长期最优稳态,需要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管理的协调配合。基于我国企业的二元特征,考虑政府债务和价格型货币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构建包括家庭、企业(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商业银行、货币政策部门、宏观审慎管理部门以及政府的六部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研究不同情形下技术冲击和金融冲击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受到国有企业技术冲击时,独立使用货币政策可以维护宏观经济和金融
期刊
摘要:新时代的新型城镇化对农民工市民化提出了高质量要求,农民工与城镇职工高质量的经济同化是其社会融合和心理融合的物质基础。利用CLDS2014和CLDS2016调查数据的分析表明:人力资本较低、迁移时间较长、社会资本较多的农民工自我雇佣的可能性较大;自雇农民工相比受雇农民工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较容易实现与城镇职工(平均水平)的经济同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力量;同時,由于职业间的收入差距大于户籍间的
期刊
摘 要:以中国为标准国,利用EKS模型测算1995—2011年3个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成员国和具有代表性的35个非NAFTA国家14个制造行业的相对技术水平系数,并进行时间上的纵向动态分析和国家间的横向比较,得出以下结论:NAFTA的成立给各成员国的技术进步都带来好处,且经济互补性强的“南北”型自贸区比经济同构性强的“北北”型区域一体化组织(欧盟)更能使成员国获得技术福利;在NAFTA成员
期刊
摘要: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有利于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推进,也有利于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基于江苏省14个村庄597位农村女性劳动力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分析农村女性劳动力就近转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就近转移已成为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渠道,个人特征、家庭禀赋和制度环境等多重因素对农村女性劳动力就近转移产生影响;受教育程度和家务分担程度的提高、家庭收入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以及家人的支持
期刊
摘要:“营改增”改革的目标在于减轻企业税收负担进而最大化企业价值。基于微观企业数据的双重差分检验表明,“营改增”显著提升了企业价值,且税改后增值税税率越低则企业价值提升越显著;治理环境会影响“营改增”的政策效应,金字塔控制层级越少、两权分离度越小、所处地区市场化水平越高的企业价值提升越显著;非国有企业的税收政策敏感性强于国有企业,“营改增”的企业价值提升效应及治理环境的调节作用仅在非国有企业中显著
期刊
摘要: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是完善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举措,设计合理高效的税收优惠制度是促进其市场覆盖和发育的关键。典型国家的个人养老金计划实践经验表明,采用最为广泛的模式是EET和EEpT,缴费阶段“比例限额+相对定额限额”、领取阶段部分免税的税收优惠制度设计更为合理。对上海市的模拟测算结果显示,现行政策对同时缴纳三险二金的中等收入群体的税收激励效应最大,参保人的福利水平因收入、年龄
期刊
摘 要:不断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是新时代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建立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测算我国31个省市区2000—2014年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并采用动态SAR模型分析农业TFP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农业TFP整体上不断增长,但近年来增速趋于下降;农业TFP存在显著的动态效应,表现出较强的发展惯性;农业TFP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相邻地区的农业TFP增长相互促进;劳动和
期刊
摘要:后发企业的技术学习追赶行为包括策略制定、路径选择和研发努力等,其具体行为选择由内部、外部环境及偶发事件交织形成的国别情景和时代背景决定,其实践成效则是环境条件和行为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业及其三个支柱性企业(上海电气、哈尔滨电气和东方电气)的经验分析表明,中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学习追赶行为同质化与异质性并存:同质化主要表现为“以优势资源换技术+技贸结合”的学习追赶策略、“从引进成
期刊
摘要: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出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利益分析方法在对马克思利益分析方法的继承与发展中呈现出当代流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利益分析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得到整体运用,体现了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变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借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