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方政府为弥补财力的不足支持,采用举债融资的方式,这一方面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也导致地方政府出现债务风险,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次本文以政府性债务为研究对象,主要是对政府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强化政府性债务管理进行分析论述,希望能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从而做好政府的债务管理,降低债务风险。
关键词:政府性债务 债务管理 措施
一、政府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债务规模日益扩大。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带动了当地房屋建设、基础设施及公用事业的发展,进而更好地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建设项目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财政支持,然而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有限,不能满足项目的需要,这就需要采用融资的方式来解决资金问题。与此同时,银行的借贷环境比较宽松,从银行贷款相对容易,这导致各地的融资规模日益扩大。除此之外,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土地和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导致其受到较大的冲击,致使工程缺少足够的资金,工程所欠的款项沉淀下来。
2.融资成本比较高。现阶段,由于地方财力有限,建设所需要的资金要靠融资的方式,而绝大多数的政府性融资来源于银行贷款,并且几乎贷款全部来源于商业银行。近年来,虽然说国家放松了银根,但是关于贷款的审核依然比较严格,并且在贷款前各个项目已经开始动工,为维持工程项目的不间断,就需要足够的资金投入,资金链不能断,所以,主要是银行进行放贷,那么地方政府会完全认可贷款条件。但是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要比基准利率高出一定的比例,这相应地会增加融资成本。相对来说,政策性银行以及地方政府债券转贷资金利率较低,然而对项目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这类债务在地方政府债务中占有很低的比重。
3.融资方式比较单一。近年来,各地为解决资金问题,相继实现融资方式的多样化,如发行企业债券、信托等,但是成效不是很明显,主要还是使用传统的融资方式—-银行贷款。银行贷款这种融资方式,使得政府融资在很大程度上受宏观调控的影响,如果出现货币政策紧缩的情况,那么这时很难贷到款,就有可能出现融资链条断链的状况。
4.缺乏完善的举债规范。第一,没有相应的借债信息披露和监督机制,导致没有有关的机制评估是否需要进行举债,造成常常出现任意举债的情况;第二,举债项目的各个环节缺乏有效的管理,导致项目超过预算,投资规模日益壮大,财政成本增加。现阶段,很多地方部门的举债缺乏有效的监督,最后出现问题都会由政府承担,最终导致财政风险和困难增加;加之某些地方政府为了所谓的政绩或是为了维护工作的正常运行,常常向金融结构借贷,最终由于不能按时偿还债务,导致金融风险。
5.缺乏严格的债务风险管理。第一,有些地方政府过分看重经济发展。地方政府由于资金有限,为解决资金问题,推动工程项目建设, 常常采用融资的方式,建立融资平台公司,这样的融资公司主要是为社会公益性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有些地方政府对融资平台公司的债务风险缺乏有效的管理,导致融资风险日益增多,最终拉低政府的形象;第二,金融机构缺乏严格的风险管理。地方政府融资项目金额大、期限长、本息偿还有地方财政收入保障,信用风险小,收益稳定,是金融机构放贷的“优质客户”。有些金融机构为获得政府融资平台的房贷项目,没有对信贷风险进行严格的审查,而且还积极实施灵活的措施逃避信贷管理的规定,对某些不满足房贷条件的项目却违反规定对其实施贷款,积极提高政府性融资项目的授信额度,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导致政府性债务规模日益扩大。
二、完善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措施
现阶段,地方政府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导致其面临着债务风险,不利于其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需要针对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政府性债务管理,降低政府的债务风险。
1.加强债务管理,完善债务制度建设。地方政府开展工作要从当地实际出发,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完善的债务管理制度,从而为政府债务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债务工作的开展还要遵循相应的原则,规范政府性债务举借、使用、偿还和担保行为,摸清债务底数,监控债务动态,有效防范和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科学谨慎对待债务规模的增长,对债务资金的偿还及可持续性做好长远计划,还要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构建债务预算,规范融资举借机制。要严格落实预算法,应积极探索“政府性债务年度计划管理制度”,对政府性债务的举借规模、债务用途、偿还计划实施全程监督管理。同时,逐步把地方债务收支纳入预算管理,形成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特别是加强对新增政府性债务的审核管理,适度控制政府性债务规模,防范债务风险。要着重把握项目的有效性,选择能有效推动经济发展、有效促进民生经济、有效帮扶企业生产的政府主导性项目,坚决防止低水平重复投资,讲求项目投资效率与资金使用效益。
3.建立完善的偿债准备金制度,增强防控风险的能力。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积极建立一套完善的地方债务预警机制和举债控制体系,有利于规范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避免债务累积引发债务危机,同时还要树立债务违约风险意识,在债务问题上要有前瞻性、警惕性,将政府的债务危机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举债控制体系主要是指,在具体分析地方政府的债务偿还能力、财政资金的流动性、政府的信用等之后,对财政风险进行量化处理,并设置精确的数值区间。一旦债务风险接近警戒值,则采用相应的预警机制、控制机制。同时,为了防止债务危机的出现,缓解财政压力,地方政府应设置完善的偿债准备金制度,在平时通过发行债券、债务项目收益以及政府的财政预算等积累资金,以备债务危机出现时使用。
4.实现融资渠道的多元化。要努力实现融资方式的多样化,扩宽融资渠道。除依靠传统的融资方式外,还要努力争取得到政策性银行贷款和地方债转贷资金,要大力推广PPP合作模式,努力争取民营资金的支持,另外还可以争取得到城市的广告权、冠名权等等,实现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除此之外,在银行贷款这种渠道的基础上,还可以实现融资公司资金的转移力度,将原本期限长、流动性或变现能力差的基础资产对外出售或抵押,取得流动性较强的货币资金,进一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三、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地方政府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财力有限,不能满足工程项目的建设资金需要,因此地方政府为弥补财力的不足支持,采用举债融资的方式,这一方面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也导致地方政府出现债务风险,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针对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政府性债务管理,从而降低债务风险,实现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全厚.风险预警、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与财政风险监管体系催生[J].改革,2014(04).
[2] 郑洁,翟胜宝.预算约束视角下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4(06).
[3] 匡小平,鲍啸鸣.加强县级政府性债务管理的途径浅探[J].求实,2012(10).
[4] 吴延君,王玲.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經济研究导刊,2012(06).
关键词:政府性债务 债务管理 措施
一、政府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债务规模日益扩大。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带动了当地房屋建设、基础设施及公用事业的发展,进而更好地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建设项目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财政支持,然而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有限,不能满足项目的需要,这就需要采用融资的方式来解决资金问题。与此同时,银行的借贷环境比较宽松,从银行贷款相对容易,这导致各地的融资规模日益扩大。除此之外,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土地和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导致其受到较大的冲击,致使工程缺少足够的资金,工程所欠的款项沉淀下来。
2.融资成本比较高。现阶段,由于地方财力有限,建设所需要的资金要靠融资的方式,而绝大多数的政府性融资来源于银行贷款,并且几乎贷款全部来源于商业银行。近年来,虽然说国家放松了银根,但是关于贷款的审核依然比较严格,并且在贷款前各个项目已经开始动工,为维持工程项目的不间断,就需要足够的资金投入,资金链不能断,所以,主要是银行进行放贷,那么地方政府会完全认可贷款条件。但是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要比基准利率高出一定的比例,这相应地会增加融资成本。相对来说,政策性银行以及地方政府债券转贷资金利率较低,然而对项目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这类债务在地方政府债务中占有很低的比重。
3.融资方式比较单一。近年来,各地为解决资金问题,相继实现融资方式的多样化,如发行企业债券、信托等,但是成效不是很明显,主要还是使用传统的融资方式—-银行贷款。银行贷款这种融资方式,使得政府融资在很大程度上受宏观调控的影响,如果出现货币政策紧缩的情况,那么这时很难贷到款,就有可能出现融资链条断链的状况。
4.缺乏完善的举债规范。第一,没有相应的借债信息披露和监督机制,导致没有有关的机制评估是否需要进行举债,造成常常出现任意举债的情况;第二,举债项目的各个环节缺乏有效的管理,导致项目超过预算,投资规模日益壮大,财政成本增加。现阶段,很多地方部门的举债缺乏有效的监督,最后出现问题都会由政府承担,最终导致财政风险和困难增加;加之某些地方政府为了所谓的政绩或是为了维护工作的正常运行,常常向金融结构借贷,最终由于不能按时偿还债务,导致金融风险。
5.缺乏严格的债务风险管理。第一,有些地方政府过分看重经济发展。地方政府由于资金有限,为解决资金问题,推动工程项目建设, 常常采用融资的方式,建立融资平台公司,这样的融资公司主要是为社会公益性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有些地方政府对融资平台公司的债务风险缺乏有效的管理,导致融资风险日益增多,最终拉低政府的形象;第二,金融机构缺乏严格的风险管理。地方政府融资项目金额大、期限长、本息偿还有地方财政收入保障,信用风险小,收益稳定,是金融机构放贷的“优质客户”。有些金融机构为获得政府融资平台的房贷项目,没有对信贷风险进行严格的审查,而且还积极实施灵活的措施逃避信贷管理的规定,对某些不满足房贷条件的项目却违反规定对其实施贷款,积极提高政府性融资项目的授信额度,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导致政府性债务规模日益扩大。
二、完善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措施
现阶段,地方政府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导致其面临着债务风险,不利于其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需要针对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政府性债务管理,降低政府的债务风险。
1.加强债务管理,完善债务制度建设。地方政府开展工作要从当地实际出发,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完善的债务管理制度,从而为政府债务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债务工作的开展还要遵循相应的原则,规范政府性债务举借、使用、偿还和担保行为,摸清债务底数,监控债务动态,有效防范和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科学谨慎对待债务规模的增长,对债务资金的偿还及可持续性做好长远计划,还要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构建债务预算,规范融资举借机制。要严格落实预算法,应积极探索“政府性债务年度计划管理制度”,对政府性债务的举借规模、债务用途、偿还计划实施全程监督管理。同时,逐步把地方债务收支纳入预算管理,形成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特别是加强对新增政府性债务的审核管理,适度控制政府性债务规模,防范债务风险。要着重把握项目的有效性,选择能有效推动经济发展、有效促进民生经济、有效帮扶企业生产的政府主导性项目,坚决防止低水平重复投资,讲求项目投资效率与资金使用效益。
3.建立完善的偿债准备金制度,增强防控风险的能力。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积极建立一套完善的地方债务预警机制和举债控制体系,有利于规范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避免债务累积引发债务危机,同时还要树立债务违约风险意识,在债务问题上要有前瞻性、警惕性,将政府的债务危机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举债控制体系主要是指,在具体分析地方政府的债务偿还能力、财政资金的流动性、政府的信用等之后,对财政风险进行量化处理,并设置精确的数值区间。一旦债务风险接近警戒值,则采用相应的预警机制、控制机制。同时,为了防止债务危机的出现,缓解财政压力,地方政府应设置完善的偿债准备金制度,在平时通过发行债券、债务项目收益以及政府的财政预算等积累资金,以备债务危机出现时使用。
4.实现融资渠道的多元化。要努力实现融资方式的多样化,扩宽融资渠道。除依靠传统的融资方式外,还要努力争取得到政策性银行贷款和地方债转贷资金,要大力推广PPP合作模式,努力争取民营资金的支持,另外还可以争取得到城市的广告权、冠名权等等,实现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除此之外,在银行贷款这种渠道的基础上,还可以实现融资公司资金的转移力度,将原本期限长、流动性或变现能力差的基础资产对外出售或抵押,取得流动性较强的货币资金,进一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三、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地方政府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财力有限,不能满足工程项目的建设资金需要,因此地方政府为弥补财力的不足支持,采用举债融资的方式,这一方面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也导致地方政府出现债务风险,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针对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政府性债务管理,从而降低债务风险,实现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全厚.风险预警、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与财政风险监管体系催生[J].改革,2014(04).
[2] 郑洁,翟胜宝.预算约束视角下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4(06).
[3] 匡小平,鲍啸鸣.加强县级政府性债务管理的途径浅探[J].求实,2012(10).
[4] 吴延君,王玲.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經济研究导刊,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