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究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改进实验教学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
生物学是一门集实验性、实践性及科学性于一体的自然科学。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帮助学生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飞跃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当引起广大生物教师的高度重视。在新课程背景下,改进实验教学,优化课堂结构,是提高中学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经。
一、改进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生物实验教学需要生物实验室、基本的实验器材和条件,还需要实验的动植物、微生物标本材料等。应高度重视学校实验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实践氛围和实验环境,同时,要鼓励学生和教师充分利用身边的器具和材料,设计富有创造性的实验操作和实践活动。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提倡生物学实验的低成本、低损耗和简单易行。另一方面,使用可替代的器皿、废旧材料,只要安全性没有问题,不仅物尽其用,而且在替代设计中有利于发扬学生的创造精神,把实验室中的实验变为生活中可进行的实验,更具有教育意义。教材中的实验,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生物课程所提供的案例,除显微镜外,没有昂贵或复杂的器材。例如,探究蚂蚁的行为,用的就是废弃的可乐瓶。教师只要认同这个道理,就能够在低成本、低损耗在实验上作出许多创造。
实验的设计应该多样化。通常生物实验都要使用生物材料,应尽量就地取材,而且要特别注意教育学生爱护生物,对野生动植物,不宜大量采集,这既是爱护生物资源,也是一种情感教育。如“鼠妇”这一实验教学内容,在实验完毕后,要提醒放归大自然。实验的设计应多样化,同一实验的不同设计思路,教师可以创造,学生也可以参与,以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生物实验包含着丰富的技能训练,这里的技能,不单纯是指的操作技能。如显微镜的操作,更重要的是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能。如“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这一实验,要将天竺葵在无光条件下一昼夜,让绿叶中的有机物充分耗尽,这个无光条件的设计就多种多样,可设计一个简易暗室,也可以用深色布罩起来。另外,要特别强调如控制变量,设计实验对照或重复,量的检测,数据的整理、分析及表示方式,以及书写实验报告等。
实验的安全性是实验教学得到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要高度重视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首先是实验环境安全,实验室中药品安全、用电安全、消防安全,以及良好的通风设施等。其二是学生进行实验过程中的安全,如制作切片时特别提醒“刀口锋利注意安全”。注意接触药品后的冲洗和眼睛的保護。其三是有的实验涉及到户外采集标本等内容,要注意提醒学生防止有可能发生的安全意外。
二、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探究性学习是贯穿于生物课程标准下教材设置的各个栏目之中。因此,实验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应该时时不忘探究,并做好教材规定的每个探究活动。
教师要掌握好各个探究活动要求达到的目标,有的活动是要求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探究的问题的性质并不复杂,结论也是容易获得的。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有的活动需要通过实验收集证据,重点在如何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上。有的活动重在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解读上。有的探究活动重在取样检测上。有的探究活动重在设计合理的实验装置上。此外,如何发现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以及如何分工合作、交流讨论几乎是所有活动的共同要求。因此,一项探究活动的教学过程,应该是非常切合实际的、明确的教学目标和重点。
组织学生探究活动,关键的是要注重探究的过程,其次才是结论。因为提供给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题目,其结论是早有的,即科学上已有定论的。之所以还要学生去探究、去发现,是想让他们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同时获取知识。因此,教学中要花大力气组织好探究活动的过程,让每一个学生有明确的探究目标、科学的活动程序,每一步骤都要到位,在教师指导下做好分工合作,观察、记录、检测、描述都要实事求是,讨论时要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意见,鼓励新发现、新见解,提出新问题。如学生在学习鱼鳃的功能后,曾有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地球上30%的陆地面积已经不能承载60多亿人口了,能不能模仿鱼,给人制造一个‘鳃’,安装在人的身体上,人就可以到水中去办工厂、修铁路、办学校、建城市”。总之,人就可以到水中(这里的“水中”可能是指海洋。)去学习、工作和生活”。我立即肯定地回答“你这是一个伟大的科学设想,很有想象力。但是,溶解在水中的氧不能满足人体的耗氧量,所以不能” 。所有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千万不要只观注结论的正确与否,甚至急于求得结论,加之教材给教师的教学留有广阔的创造性的空间。因此,探究性学习要注意安排好课内外活动相结合。如实验、观察、调查访问、参观等。同时,要做好一学期实验的统筹安排。
三、注重激励,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品质
要重视探究活动总结报告的撰写,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据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报告。并组织各种形式活动让学生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论。如讨论、举办小型报告会、出墙报、办展报、网上交流以及向家长、同学等交流、展示。可能我们的学生会写一篇好的叙事、好的抒情散文,却不会撰写一篇科学报告,这样的学生不是少数,这是因为我们训练不够。而撰写一篇科学报告的过程,是科学探究活动的继续,辩证的逻辑、严密的推理、正确使用科学术语、简要而流畅地表达都是科学活动要求的素养,在撰写科学报告中得到锻炼和启迪。
生物实验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品质。?这主要是指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不断探索新知识的精神,高度的责任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学生通过查阅书籍、报刊或上网,了解人类、动物、植物的哪些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这一项课外作业时,怀着关爱生命的高度责任感搜集了大量资料,培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对实验教学方式的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加强实验教学,鼓励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让学生在科学实验的过程中学会了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开阔视野,丰富经验,开发智力潜能,自我培养科学创新意识。这样,生物课堂教学才会真正取得实效,学生生物素养才会得到提高。
关键词:改进实验教学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
生物学是一门集实验性、实践性及科学性于一体的自然科学。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帮助学生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飞跃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当引起广大生物教师的高度重视。在新课程背景下,改进实验教学,优化课堂结构,是提高中学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经。
一、改进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生物实验教学需要生物实验室、基本的实验器材和条件,还需要实验的动植物、微生物标本材料等。应高度重视学校实验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实践氛围和实验环境,同时,要鼓励学生和教师充分利用身边的器具和材料,设计富有创造性的实验操作和实践活动。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提倡生物学实验的低成本、低损耗和简单易行。另一方面,使用可替代的器皿、废旧材料,只要安全性没有问题,不仅物尽其用,而且在替代设计中有利于发扬学生的创造精神,把实验室中的实验变为生活中可进行的实验,更具有教育意义。教材中的实验,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生物课程所提供的案例,除显微镜外,没有昂贵或复杂的器材。例如,探究蚂蚁的行为,用的就是废弃的可乐瓶。教师只要认同这个道理,就能够在低成本、低损耗在实验上作出许多创造。
实验的设计应该多样化。通常生物实验都要使用生物材料,应尽量就地取材,而且要特别注意教育学生爱护生物,对野生动植物,不宜大量采集,这既是爱护生物资源,也是一种情感教育。如“鼠妇”这一实验教学内容,在实验完毕后,要提醒放归大自然。实验的设计应多样化,同一实验的不同设计思路,教师可以创造,学生也可以参与,以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生物实验包含着丰富的技能训练,这里的技能,不单纯是指的操作技能。如显微镜的操作,更重要的是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能。如“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这一实验,要将天竺葵在无光条件下一昼夜,让绿叶中的有机物充分耗尽,这个无光条件的设计就多种多样,可设计一个简易暗室,也可以用深色布罩起来。另外,要特别强调如控制变量,设计实验对照或重复,量的检测,数据的整理、分析及表示方式,以及书写实验报告等。
实验的安全性是实验教学得到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要高度重视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首先是实验环境安全,实验室中药品安全、用电安全、消防安全,以及良好的通风设施等。其二是学生进行实验过程中的安全,如制作切片时特别提醒“刀口锋利注意安全”。注意接触药品后的冲洗和眼睛的保護。其三是有的实验涉及到户外采集标本等内容,要注意提醒学生防止有可能发生的安全意外。
二、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探究性学习是贯穿于生物课程标准下教材设置的各个栏目之中。因此,实验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应该时时不忘探究,并做好教材规定的每个探究活动。
教师要掌握好各个探究活动要求达到的目标,有的活动是要求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探究的问题的性质并不复杂,结论也是容易获得的。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有的活动需要通过实验收集证据,重点在如何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上。有的活动重在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解读上。有的探究活动重在取样检测上。有的探究活动重在设计合理的实验装置上。此外,如何发现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以及如何分工合作、交流讨论几乎是所有活动的共同要求。因此,一项探究活动的教学过程,应该是非常切合实际的、明确的教学目标和重点。
组织学生探究活动,关键的是要注重探究的过程,其次才是结论。因为提供给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题目,其结论是早有的,即科学上已有定论的。之所以还要学生去探究、去发现,是想让他们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同时获取知识。因此,教学中要花大力气组织好探究活动的过程,让每一个学生有明确的探究目标、科学的活动程序,每一步骤都要到位,在教师指导下做好分工合作,观察、记录、检测、描述都要实事求是,讨论时要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意见,鼓励新发现、新见解,提出新问题。如学生在学习鱼鳃的功能后,曾有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地球上30%的陆地面积已经不能承载60多亿人口了,能不能模仿鱼,给人制造一个‘鳃’,安装在人的身体上,人就可以到水中去办工厂、修铁路、办学校、建城市”。总之,人就可以到水中(这里的“水中”可能是指海洋。)去学习、工作和生活”。我立即肯定地回答“你这是一个伟大的科学设想,很有想象力。但是,溶解在水中的氧不能满足人体的耗氧量,所以不能” 。所有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千万不要只观注结论的正确与否,甚至急于求得结论,加之教材给教师的教学留有广阔的创造性的空间。因此,探究性学习要注意安排好课内外活动相结合。如实验、观察、调查访问、参观等。同时,要做好一学期实验的统筹安排。
三、注重激励,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品质
要重视探究活动总结报告的撰写,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据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报告。并组织各种形式活动让学生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论。如讨论、举办小型报告会、出墙报、办展报、网上交流以及向家长、同学等交流、展示。可能我们的学生会写一篇好的叙事、好的抒情散文,却不会撰写一篇科学报告,这样的学生不是少数,这是因为我们训练不够。而撰写一篇科学报告的过程,是科学探究活动的继续,辩证的逻辑、严密的推理、正确使用科学术语、简要而流畅地表达都是科学活动要求的素养,在撰写科学报告中得到锻炼和启迪。
生物实验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品质。?这主要是指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不断探索新知识的精神,高度的责任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学生通过查阅书籍、报刊或上网,了解人类、动物、植物的哪些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这一项课外作业时,怀着关爱生命的高度责任感搜集了大量资料,培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对实验教学方式的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加强实验教学,鼓励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让学生在科学实验的过程中学会了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开阔视野,丰富经验,开发智力潜能,自我培养科学创新意识。这样,生物课堂教学才会真正取得实效,学生生物素养才会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