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铸雪芽
雨生百谷之时,日铸雪芽的采摘期也到了。沿着会稽山蜿蜒而走,一路林溪相随,到达山麓王化乡的日铸岭,就离御茶湾不远了。日铸岭有上祝和下祝两个自然村,飘了千年茶香的御茶湾,就在古道最南端下祝村的山湾里。在那儿,古今称绝的名茶日铸雪芽,还在绵延生长。
御茶湾最初为皇室所开辟,专门为其采制日铸雪芽,然而在此之前,这里的茶早已广获文人墨客青睐,其历史可追及唐代。时至今日,御茶湾已经在岁月更迭中变了模样,有些茶山开始改种其他作物,但这里仍旧保留着不少近原生态的茶园,山溪四周,可见一垅一垅的梯形茶蓬,放眼望去,翠色满眼。
茶湾风貌独特,东南西三面环山,皆为海拔三五百米的低山丘陵,主峰则高589米。目之所及,古木苍松随处可见,云霭雾气缭绕其间,另有清河溪流淙淙不绝,涉地百余亩之广。这里的土质终年为当地风物所养,形成了肥沃的乌砂壤土。水土养茶,日铸雪芽吸足了日月精华山川甘露,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品质。另外,由于御茶湾的茶园地势较低,茶树的萌芽期比之其他茶树要晚上一些,采摘往往要等到近谷雨时分。每年的姗姗来迟,盼煞了诸多为一杯茶折腰的文人雅士,倒更显得这茶矜贵无比。
日铸雪芽之名,听来便美不胜收,传说它的得名也与当地风貌有关。春秋末期的冶炼大师欧冶子为越王铸剑,始终不成,而到得此茶生长之处,竟一日铸成,这里便被称作日铸岭,所产之茶名唤日铸茶。还有一说,是日铸岭环境独特,虽是山湾却日照充足,岭下阳坡朝暮常见日光,这漫山遍野的茶树,仿佛得明日恩宠而成,加之其茶芽纤白而长,通体长满雪白茸毛,故名“日铸雪芽”。
清风两腋
清溪,古木,野竹,云拢雾绕,风淡水长,于今人而言,日铸岭是活脱的世外桃源,然而古时,这里却曾因地势险绝而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其“金铜之精”还让欧冶子铸得了宝剑,足见其杀伐之气。今日,除了上马石、下马桥几处遗迹外,御茶湾早已消失了当年的金戈铁马。可这地方所生的茶,竟也“棱棱有金石之气”。
日铸雪芽之味充满冷香,逸气纵横,其貌又挺拔竖直,傲雪欺霜,是故历来为茶中孤傲高洁的象征。饮此等清冷之茶,不宜用开水,而以70摄氏度水温为佳,冲泡之后,汤色由乳白转青绿,再至澄黄明亮,多次冲泡仍有余香,且雪芽在水中根根直立,通体遍布雪白绒毛,观之如兰似雪,更获文人青睐,为其取名“兰雪”,以示其形貌风骨。
茶味、茶形、茶色、茶名,乃至“茶骨”,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说,日铸雪芽都深获文人墨客之心,亦成为他们笔下的常客。苏辙道:“一啜更能分幕府,定应知我俗人无”,范仲淹称其“甘液华滋,悦人襟灵”,他们的饮茶之乐,虽似不及卢仝的“肌骨清、通仙灵、两腋习习清风生”,却也相去不远。而生于日铸雪芽之乡的茶痴张岱,更是对此茶情有独钟。
据记载,宋时,日铸雪芽有“江南第一”的美誉,而到了明代却因安徽松萝的崛起而备受冷落。张岱心有不甘,开始改革日铸雪芽的制作方法,在他的痴心与妙手之下,日铸雪芽“色如竹箨方解,绿粉初匀;又如山窗初曙,透纸黎光”,开始重受青睐,京师的达官贵人更非此茶不饮。
饮茶之人来来去去,茶之声名落落起起,争一时易,争一世难,受人追捧之物均逃不过如此。然而这些,其实都与它无碍。早在茶人蜂拥而至之前,它便早在青山流水之中怡然而生,若有知己之人品出那清风两腋的愉悦,只是锦上添花而已。
见素抱朴
品茶之乐,人皆不同。古今爱茶之人,都能在这小小的芽叶里饮出自己的味道。有人喜欢岁月浸在茶里的颜色,爱听听千秋之事,品品古人之心,仿佛一盏茶有了故事,才有了灵魂,饮之,也沾了些沉静厚重的味道。有人却偏爱茶之本味,剥去那些世故外衣,放下那些在追捧中背上的包袱,在冷落中染上的凄凉,以本色品之,方觉品尽了茶味——若靠着些典故才觉入口之高雅,岂非辜负?
于日铸雪芽而言,其珍贵,在其天然清冷之气,品之,也当以清淡之心为上。过分热衷,反不得其精髓。这就如君子相交,若有莫逆于心,一笑足矣,那唯恐抓不住的,才需椎心泣血地互诉衷肠。在日铸雪芽走进国人生活的漫长时光里,曾受尽追捧,也曾备受冷落,甚至曾为时政所用——人之复杂,让人眼中的茶也有了一身的戏服,殊不知茶之味,原是如此简单的深邃。品之,得之;逐之,失之。
对此清冷之茶,何不配以淡泊之意,或许更能得其真味——这是你与它的相交,你与它静默相对的那个下午,无关旁人,无关名利,甚至无关风雅。那茶水香气中流转的时光,唇齿舌尖弥漫的香气,神魂与授的苦涩和回甘,甚或是远至千年之外的所思所感,本非言语能够道断。一说,就变了味,一说,也就失了意。
茶无所求,人有所望。若要品得此茶之真味,不防如此一试。
见素抱朴,方得水落石出。
雨生百谷之时,日铸雪芽的采摘期也到了。沿着会稽山蜿蜒而走,一路林溪相随,到达山麓王化乡的日铸岭,就离御茶湾不远了。日铸岭有上祝和下祝两个自然村,飘了千年茶香的御茶湾,就在古道最南端下祝村的山湾里。在那儿,古今称绝的名茶日铸雪芽,还在绵延生长。
御茶湾最初为皇室所开辟,专门为其采制日铸雪芽,然而在此之前,这里的茶早已广获文人墨客青睐,其历史可追及唐代。时至今日,御茶湾已经在岁月更迭中变了模样,有些茶山开始改种其他作物,但这里仍旧保留着不少近原生态的茶园,山溪四周,可见一垅一垅的梯形茶蓬,放眼望去,翠色满眼。
茶湾风貌独特,东南西三面环山,皆为海拔三五百米的低山丘陵,主峰则高589米。目之所及,古木苍松随处可见,云霭雾气缭绕其间,另有清河溪流淙淙不绝,涉地百余亩之广。这里的土质终年为当地风物所养,形成了肥沃的乌砂壤土。水土养茶,日铸雪芽吸足了日月精华山川甘露,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品质。另外,由于御茶湾的茶园地势较低,茶树的萌芽期比之其他茶树要晚上一些,采摘往往要等到近谷雨时分。每年的姗姗来迟,盼煞了诸多为一杯茶折腰的文人雅士,倒更显得这茶矜贵无比。
日铸雪芽之名,听来便美不胜收,传说它的得名也与当地风貌有关。春秋末期的冶炼大师欧冶子为越王铸剑,始终不成,而到得此茶生长之处,竟一日铸成,这里便被称作日铸岭,所产之茶名唤日铸茶。还有一说,是日铸岭环境独特,虽是山湾却日照充足,岭下阳坡朝暮常见日光,这漫山遍野的茶树,仿佛得明日恩宠而成,加之其茶芽纤白而长,通体长满雪白茸毛,故名“日铸雪芽”。
清风两腋
清溪,古木,野竹,云拢雾绕,风淡水长,于今人而言,日铸岭是活脱的世外桃源,然而古时,这里却曾因地势险绝而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其“金铜之精”还让欧冶子铸得了宝剑,足见其杀伐之气。今日,除了上马石、下马桥几处遗迹外,御茶湾早已消失了当年的金戈铁马。可这地方所生的茶,竟也“棱棱有金石之气”。
日铸雪芽之味充满冷香,逸气纵横,其貌又挺拔竖直,傲雪欺霜,是故历来为茶中孤傲高洁的象征。饮此等清冷之茶,不宜用开水,而以70摄氏度水温为佳,冲泡之后,汤色由乳白转青绿,再至澄黄明亮,多次冲泡仍有余香,且雪芽在水中根根直立,通体遍布雪白绒毛,观之如兰似雪,更获文人青睐,为其取名“兰雪”,以示其形貌风骨。
茶味、茶形、茶色、茶名,乃至“茶骨”,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说,日铸雪芽都深获文人墨客之心,亦成为他们笔下的常客。苏辙道:“一啜更能分幕府,定应知我俗人无”,范仲淹称其“甘液华滋,悦人襟灵”,他们的饮茶之乐,虽似不及卢仝的“肌骨清、通仙灵、两腋习习清风生”,却也相去不远。而生于日铸雪芽之乡的茶痴张岱,更是对此茶情有独钟。
据记载,宋时,日铸雪芽有“江南第一”的美誉,而到了明代却因安徽松萝的崛起而备受冷落。张岱心有不甘,开始改革日铸雪芽的制作方法,在他的痴心与妙手之下,日铸雪芽“色如竹箨方解,绿粉初匀;又如山窗初曙,透纸黎光”,开始重受青睐,京师的达官贵人更非此茶不饮。
饮茶之人来来去去,茶之声名落落起起,争一时易,争一世难,受人追捧之物均逃不过如此。然而这些,其实都与它无碍。早在茶人蜂拥而至之前,它便早在青山流水之中怡然而生,若有知己之人品出那清风两腋的愉悦,只是锦上添花而已。
见素抱朴
品茶之乐,人皆不同。古今爱茶之人,都能在这小小的芽叶里饮出自己的味道。有人喜欢岁月浸在茶里的颜色,爱听听千秋之事,品品古人之心,仿佛一盏茶有了故事,才有了灵魂,饮之,也沾了些沉静厚重的味道。有人却偏爱茶之本味,剥去那些世故外衣,放下那些在追捧中背上的包袱,在冷落中染上的凄凉,以本色品之,方觉品尽了茶味——若靠着些典故才觉入口之高雅,岂非辜负?
于日铸雪芽而言,其珍贵,在其天然清冷之气,品之,也当以清淡之心为上。过分热衷,反不得其精髓。这就如君子相交,若有莫逆于心,一笑足矣,那唯恐抓不住的,才需椎心泣血地互诉衷肠。在日铸雪芽走进国人生活的漫长时光里,曾受尽追捧,也曾备受冷落,甚至曾为时政所用——人之复杂,让人眼中的茶也有了一身的戏服,殊不知茶之味,原是如此简单的深邃。品之,得之;逐之,失之。
对此清冷之茶,何不配以淡泊之意,或许更能得其真味——这是你与它的相交,你与它静默相对的那个下午,无关旁人,无关名利,甚至无关风雅。那茶水香气中流转的时光,唇齿舌尖弥漫的香气,神魂与授的苦涩和回甘,甚或是远至千年之外的所思所感,本非言语能够道断。一说,就变了味,一说,也就失了意。
茶无所求,人有所望。若要品得此茶之真味,不防如此一试。
见素抱朴,方得水落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