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汇源,民营品牌的宿命?

来源 :新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乐观人士认为,北京奥运会是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良机。但精彩的北京奥运会刚刚落幕,却发生了一个沸沸扬扬、寓意更加深长的事件─9月3日,可口可乐宣布以179亿港币收购中国果汁第一品牌汇源。
  中国品牌拥抱世界难道会以这种方式作为开端?
  据悉,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的消息刚刚传出,便在业界和社会上引发激烈争论。一天后,国内最大门户网站新浪针对此事发起网民投票。结果显示,参与投票的4万人中,对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持“不赞同”态度的比例竟然高达82.3%。
  尽管汇源受到消费者与网民的如此推崇,尽管此项并购仍有待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然而,这一事件再次触发了国内有识之士之忧思:为什么中国企业如此喜欢外嫁?为什么一些取得了非凡成就的企业家要放弃自己辛辛苦苦养大的孩子,狠心把它卖掉?
  其实回顾一下朱新礼及其汇源的发展历程,就不难看出,身为中国企业家,朱新礼始终处于困惑和挣扎之中。
  1992年,当他买下山东省沂源县一个亏损上千万元、贷款高达数百万元的罐头厂,再也无力投入资金以维持企业正常运转时,银行和社会服务机构在哪里?
  1993年,工厂正式开工生产出第一批浓缩果汁,他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打开市场。在国内处处碰壁的朱新礼却在国外受到了非同一般的礼遇,瑞士一家公司派出小飞机把他从德国慕尼黑接到瑞士洛桑,签完合同后又把他送到德国法兰克福机场,由专人把他送上返回中国的飞机。
  1994年,出于种种考虑,朱新礼决定把汇源总部搬到北京顺义北小营,为此,他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事后想想,如果不是朱新礼有着超乎寻常的胆识和能力,汇源会不会像很多企业一样在沂源这么一个小地方自生自灭?
  在汇源突飞猛进发展的同时,资金不足的问题却在困扰着朱新礼,没有一家金融机构为他和汇源提供金融服务。迫不得已,2001年,朱新礼将控股权转让给了当时名盛一时的德隆公司,然而德隆公司在2002年出现严重资金问题,不时从汇源的账上划走资金。当时的朱新礼内心经受了怎样的煎熬?
  2003年4月,无力回天的德隆公司退出了汇源。在众多找上门来的合作对象中,汇源于2005年3月与台湾统一集团签署了组建合资公司的协议。但不久后,受到台湾当局投资政策的限制,汇源与统一集团的合资协议竟然无法履行。
  直到2007年2月23日,汇源终于在香港交易所上市,并在这一年融资24亿港币。但这似乎仍然无法满足汇源的发展需要,不久,汇源引入了法国达能、美国华平投资、荷兰发展银行等世界级战略投资者。
  通过汇源的发展历程,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孤独的企业家,为了让企业发展而上下求索,为了筹措资金而四处奔忙,为了开拓市场而南征北战。可是,除了朱新礼孤独的身影,我们看不到令人满意的市场环境和完善的投资融资体系。
  很幸运,中国企业家生逢其时,赶上了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置身于一个巨大的成长型市场上,但是他们非常孤独,需要非凡的付出才能做大、做强一个品牌。即使如此,最后的终局是他们似乎除了将品牌卖掉外,没有更好的选择。
  假如朱新礼现在不是为了钱而奔波,没有为声名所累,他为什么要将自己的企业卖掉?面对白热化的市场竞争,当企业需要进一步升级的时候,他除了继续在红海里辛苦奋斗外,还能从这个混乱、不健全的市场体系中获得哪些有价值的支持?
  其实,中国品牌之所以长不大,在于缺乏支撑强大品牌成长的土壤。于是,当品牌触碰到发展的天花板时,或许,中国民营企业家把自己的企业卖掉便成了一个必然的选择,特别是卖给跨国公司以获得最高的市场价值。
  只有在森林里才能长出参天大树,因为那里有着良好的气候和土壤。像汇源这样的中国民营企业,除非有能力收购其他企业,增强自己的实力,进而与国际品牌竞争,否则,置身于市场充分竞争的行业,随时都面临着巨大的风险。既然那些资源主导型的国有企业对汇源之类的民营企业没有兴趣,市场环境和金融体系没有给汇源提供足够的支撑,它除了把自己一卖了之,还能怎么办?
其他文献
群邑集团中国媒介董事总经理陈俊良是个不折不扣的“老”广告人了,他的广告生涯可以追溯到1979年。他说自己1994年3月1日开始在内地工作的时候,内地连监播、收视率都没有。“那个时候内地刚开始买媒体,几百万、上千万的花费,其实都没有进行很理性的思考。”  而今天,正如陈俊良所说,当互联网开始改变人们的生活,当大众媒体走向细分,更多的企业对于广告的思考也更为理性。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广告不是花费,而
期刊
德·狄维士是美国安利公司创办人之一理查·狄维士的小儿子。儿时经常听长辈们谈论公益事业的他,不仅继承了老狄维士先生的口才、热情和自由企业精神,也承袭了其家族倾力参与慈善公益事业的善心。  “安利希望人性变得更高贵,而不仅仅是富有。”美国安利公司总裁德·狄维士10月11日下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天,把企业社会责任视为发展基石的安利发布了2008年《安利全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这篇报告完整地诠释了安利对
期刊
美国式的基业长青  1894年,美国糖果生产商米尔顿·好时决定为他的饴糖裹上一层巧克力外衣,于是在宾夕法尼亚州成立了好时巧克力公司(以下简称好时)。好时从1900年开始生产各种形状的牛奶巧克力,通过规模化生产,使之成为一种老少皆宜的健康美食,美味而富有营养。为了拓宽产品线,好时于1907年开始生产一种平底圆锥形牛奶巧克力,好时先生将它命名为“好时之吻(KISSES)”。  2005年夏天,我们有幸
期刊
世间万物,都有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而且这种规律并不是静态的,而是像一条奔流不息的浩瀚江河,或低吟或咆哮地离人们而去,人们只能追随其翻卷的浪花,但永远无法完全地予以掌控。  看完侯夫先生刊发于《新营销》今年2月刊的批判性文章《郎咸平,你不该误人子弟》,这种感受更为强烈。    三分功,七分过!  三分功,何以言之?  郎咸平先生作为一名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教授,站在经济学的高度上纵观各行各业
期刊
当青岛啤酒的霓虹灯广告牌作为中国符号出现在电影《木乃伊3》中的时候,没有人怀疑,青岛啤酒已经在全世界消费者的心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2008年英国《金融时报》评选“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在品牌价值、优质品牌、产品与服务、品牌价值海外榜等四项指标中,青岛啤酒都处在第一位。  更难能可贵的是,青岛啤酒是一个历经百年仍保持青春活力的品牌。100年,对于历史长河而言,只是“白驹过隙”的一瞬,但对于一个企
期刊
逆势增长的背后  几个月前,在全球金融危机的作用下,经济危机全面袭来,市场投资不振,而至德讯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至德讯通)却得到了一笔国际风险投资,成为2008年内地电信增值业务中唯一获得海外投资的企业,这让专注于终端数据管理服务的至德讯通对市场充满了信心。  之后,至德讯通马上着手做两件事:首先是产品升级,预计在今年6月,至德讯通将推出全新的万数通服务,目标直指大规模定制能力,把以前
期刊
阿里巴巴过时了?  由于全球经济不景气,曾经助阿里巴巴走向辉煌的网商们,在这个异常严峻的时刻,对这个互联网巨人有了更多的期待,他们希望阿里巴巴带来更多的订单,不要有价格战,但在阿里巴巴这个超大型B2B集贸市场里,这些简单的愿望越来越难实现。  “我们需要更为稳定的采购商客户”,这是网商们的普遍心声,但这种呼声并不能得到响应。阿里巴巴的采购商来自全球各地,他们是谁?他们在哪里?他们想采购什么?要搞清
期刊
洗牌、整合、并购、重组……这些词语我们都非常熟悉,但是在2009年,我们将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它们的含义。企业如何增强“内功”,不被“洗”掉?除了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打造更加强大的品牌尤为重要。2009年对于企业来说,品牌建设面临着空前的挑战与机遇。    行业洗牌时,品牌如逆水行舟  2008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家电、服装、家居建材等行业都在洗牌。2009年,在相对严峻的市场环境中,
期刊
广东省东莞市厚街镇涌口管理区。  年关将近,杰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Jet-Tern Marine,以下简称杰腾)的工厂里依然一派繁忙景象,这和厂区外因为大洋彼岸金融寒流所导致的萧条有点不协调。几条游艇初具模样,切割机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工人们搬运原材料快速行走,不时有焊接的火花从船体中落下。就是在这样一家不起眼的工厂里,一艘艘慢速长距离巡航游艇(Long Range Trawler)被制造出来,然后
期刊
浪奇,一个来自南国广州,从未在武汉大型超市上架销售的洗衣粉品牌,在没有任何广告投放“空中拉动”和终端渠道“地面推动”的情况下,仅凭派发30克洗衣粉试用装体验营销活动,就在其实际接触到的消费者心中建立了品牌知名度,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找到了一大批潜在的浪奇品牌拥护者。  梳理武汉消费者对此次体验营销活动的反馈意见,“浪奇洗衣粉很好用,香气宜人”是消费者的普遍反映。在如今纷乱嘈杂的品牌海洋里,这个声音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