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家属心路历程

来源 :健康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b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病人家属,他们所受的煎熬甚至比病人还要多。他们总是在不安稳的情绪上走钢丝。让我们帮助他们剖析一下自己,更快找到新的平衡。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亲人得了病:
  他们每分每秒都在为亲人的病情惶恐不安,但是,还要故作轻松不让病人看出来。
  他们日日夜夜都在照顾病人,还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他们带着病人四处奔走,不放弃最后一丝治愈的希望。
  他们自己跟自己较劲,恨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把亲人的病治好。
  他们也会带着挥之不去的无奈,独自在黑夜任眼泪无声地流淌。
  哦,看呀,这是多么糟糕的一群人,他们应该如何摆脱困境呢?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1 攻击
  
  表现行为:
  ·得知家人或亲友患病时,攻击提供负面消息的人,报以不信任的态度。
  ·批评医疗上的处置,与医院一线人员发生冲突与争执。
  心理剖析:
  这些反应不是家属的本意,是来自于他们对疾病的惶恐、担心与不知所措。
  
  2 逃避
  
  表现行为:
  ·有少数家属完全放弃病人。
  ·不专门找时间,只在空闲的时候才带病人到医院治疗。
  ·不支持照顾病人的人。
  ·对病人的病史等相关信息只字不提。
  心理分析:
  为了避免受到坏情绪和负面信息的威胁,病人家属往往会做出上面的行为。这些反应虽然会带来罪恶感,却让病人家属在情绪上比较自由。看起来,他们的压力也变小了。而且,暂时避开了受威胁的感觉。
  
  3 否以
  
  表现行为:
  ·不愿揭穿病人的病情真相,虽然他们已基本清楚。
  ·透露出不知道如何照顾病人的担心与焦虑。
  ·病人的父母或配偶仍会抓住一些切不实际的治愈希望不放。心理分析:
  家属会利用“否认”来躲避受害的感受,躲避病情严重、复原无望的打击。最终使自己所受的冲击小一点。短暂性的否认,可以让家属与病人有较多的缓冲时间。让彼此有心理准备,去接收、整合来自各方的信息,避免在家属与病人之间产生冲突。长期性的否认会使整个家庭适应疾病的过程受阻,呈现出一片详和的表象。
  
  4 不实期望
  
  表现行为:
  ·带着病人每天往医院跑,不停要求进一步的治疗。
  ·与医师极度合作,积极配合医院的要求。
  ·四处打听秘方,探访各医院的名医,尝试各种可能的方法。
  心理分析:
  此时期已进入病人家属愿意陪病人走向康复的过程。心中渴望自己的付出与努力可以换得病人的痊愈,至少不要停留于现况。想与命运讨价还价,期盼自己的辛苦被证明是值得的。事实上,在此阶段,家属与病人都已十分清楚可能的情况,只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现状,希望奇迹能降临。
  
  5 沮丧
  
  表现行为:
  ·懊恼自己对亲人的疾病无能为力。
  ·照顾病人的热忱消失。
  ·拒绝与其他病人家属交流。
  ·不愿参加各种社交活动。
  ·抵制他人的关心,不愿说明所遇到的困难。
  ·对病人直接表达愤怒的情绪。心理分析:
  尝试过各种可能与不可能的方法之后,家属更清楚地知道了病人的实际情形,而且,这种状况可能长期存在。除了沮丧的情绪之外,也常伴随有愤怒的情绪。愤怒的不是病人的情况没有改善,而是自己对疾病的无能为力。家属可能将这种愤怒的情绪转变成罪恶感、被动与退缩,在这些无助的情绪中来回打转。
  
  6 悲伤
  
  表现行为:
  ·哭泣。
  心理分析:
  这个时期,家属开始认清失去的东西,也放弃了不实的期望。因此常有哭泣的现象。但是,这种现象并不表示沮丧和绝望,反而孕育着一种积极的倾向。擦干了眼泪,可以共同讨论目前的状况和未来的方向,会将各个成员的角色、责任与任务重新分配。
  
  7 家庭重建
  
  表现行为:
  ·平静。
  心理分析:
  经过了悲伤时期,完成了家庭系统的重建。大多数的病人已不再需要过多地和医疗体系接触。在新的家庭系统中,病人已不再被视为“病人”的角色。因此,病人的地位提高,重拾自尊。病人家属心境恢复平静。家庭负荷相对减少。回到一个新的平衡状态。
其他文献
本书主要依据百二十回本《红楼梦》及有关资料为研究的基本对象,考证了《红楼梦》后四十回不可能是续书。著者认为百二十回《红楼梦》是曹雪芹最后一个稿本,也是最好一个稿本;后
想在一个行业里摸打爬滚,闯出一片天地,需要知晓这个行业的游戏规则。因为游戏规则的最大作用是保持一个行业的稳定,保持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然而,有游戏规则并不意味着游戏就公平、有序、健康。在制定游戏规则过程中,那些处于强势地位的群体,会获得更多的机会来表达他们的意愿。此种状况如不加以控制,游戏规则将会变得不公平—对于弱势群体逐渐不利。  “吴冠中指责《艺术与财富》杂志刊登假画事件”就是一例证。我这样说
持续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VS)患者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功能神经外科的不断发展,以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为代表的神经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