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劳动素质是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目前我国职业学校学生劳动意识淡薄,这影响了素質教育的进一步落实。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素质,使得学生具备基本的劳动技能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新时期背景下提升职校学生劳动素质的路径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劳动素质;职校;劳动技能
劳动教育属于素质教育中重要的组成,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必不可少的一项教育活动。当前职业学校的劳动意识淡薄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如果不能改变学生懒惰的现象,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能力,那么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将无法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对职业院校劳动素质教学的开展进行分析。
一、构建良好的劳动氛围
良好的劳动氛围是提升学生劳动积极性的重要影响因素,能够让学生潜移默化被劳动氛围影响,从而积极参与到劳动中。首先,学校可以在LED显示屏上滚动播放劳动宣传标语、视频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劳动氛围;其次,可以在班级的宣传栏粘贴劳动教育宣传,将劳动给学生带来的益处体现出来;第三,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劳动知识;第四,班级定期开展劳动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劳动活动中;最后,给学生分配一定的劳动任务,让学生在指定时间内完成,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通过这些举措能够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劳动氛围,同时还能够使得劳动理念深入到每个学生心中。
二、开展劳动教育实践课
一些职校认为学生学好专业课程即可,所以职校的精力主要集中在专业课程中。在教师这种理念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理念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所以,职校在紧抓专业课程的时候还需要为学生开设劳动课程。劳动课程的开设能够极大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首先,职校需要不断扩充劳动的内容,除了将打扫校园卫生、打扫班级卫生、擦玻璃等劳动包含在内,还需要开设手工、运动等类型的劳动课程,通过手工课能够提升学生参与兴趣,同时学生动手能力;通过运动课程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参与积极度。劳动课程的开设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劳动技能,还需要学生学习劳动理念,只有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有所变化,才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劳动能力。
三、在教学中渗透社区劳动
学生除了需要在课堂上学习劳动知识,在校园里学习劳动技能,同时还需要将自己学习的劳动知识与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实现学习服务生活的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社区劳动渗透,让学生在社区劳动中不断进步。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社区养老院为养老院做一些公益劳动,帮助老人打扫卫生、倒垃圾等。或者教师还可以带学生到社区中帮助有需要帮助的人,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够体验到帮助他人的乐趣,而且还可以体会到劳动的光荣感。这种方式的教学比理论知识的讲解更加精彩,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得到有效提升。
四、开展家校合作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的开展不仅需要学校努力,还需要家长能够积极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在学习中,学生可以学习一些劳动技能,学生通过开展一些劳动活动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但是这远远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如果学生仅仅在学校教育中受到约束,脱离了学校教育后,学习的这些劳动技能不能得到应用,那么这样的教育是无效的。所以,家长应该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学生在学习学习劳动技能,家长监督学生将这些劳动技能引用到家庭劳动中。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开展劳动教育,既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学到的劳动技能应用到生活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
五、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
学生需要正确认识劳动教育,才能够正确地学习劳动知识。很多学生认为学习开展劳动教育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打扫校园卫生,这种认识显然不正确。所以,教师需要让学生正确认识劳动教育的意义与价值。将一些劳动教育的案例引入到劳动教育中,为学生详细讲解这些案例,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劳动教育对于自身发展、成长发挥的重要性,从而使得学生的思想意识能够得到提升。此外,教师还需要以身作则,积极带领学生参与到劳动活动中,在教师的影响下,学生将会正确认识劳动教育,学生也会积极参与到劳动之中。除了以上提升到的策略,教师还可以通过激励措施提升学生劳动的积极性,为表现良好的学生颁发奖状、奖品等,使得学生劳动的热情得到提升,从而提升劳动教育的质量。
结束语:
总而言之,面对当前职业院校学生劳动意识不足的现象,职业院校需要从根本出发,加强劳动教育的宣传,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劳动氛围,开设劳动课程让学生劳动意识与劳动技能同时得到提升,通过家校合作以及社区劳动等形式能够锻炼学生的劳动能力,这些多位一体的教学方式能够进一步使得学生的劳动意识增加,学生在正确认识劳动教育后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劳动教育中,从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黄雪萍.浅谈加强中职校劳动技术教育课建设[J].广西农业机械化,2018(05):17-18.
[2]张健行.关于中学开设劳动课的几点思考[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报,2018(12):154-155.
(作者单位:佛山市顺德区龙江职业技术学校)
【关键词】劳动素质;职校;劳动技能
劳动教育属于素质教育中重要的组成,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必不可少的一项教育活动。当前职业学校的劳动意识淡薄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如果不能改变学生懒惰的现象,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能力,那么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将无法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对职业院校劳动素质教学的开展进行分析。
一、构建良好的劳动氛围
良好的劳动氛围是提升学生劳动积极性的重要影响因素,能够让学生潜移默化被劳动氛围影响,从而积极参与到劳动中。首先,学校可以在LED显示屏上滚动播放劳动宣传标语、视频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劳动氛围;其次,可以在班级的宣传栏粘贴劳动教育宣传,将劳动给学生带来的益处体现出来;第三,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劳动知识;第四,班级定期开展劳动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劳动活动中;最后,给学生分配一定的劳动任务,让学生在指定时间内完成,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通过这些举措能够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劳动氛围,同时还能够使得劳动理念深入到每个学生心中。
二、开展劳动教育实践课
一些职校认为学生学好专业课程即可,所以职校的精力主要集中在专业课程中。在教师这种理念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理念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所以,职校在紧抓专业课程的时候还需要为学生开设劳动课程。劳动课程的开设能够极大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首先,职校需要不断扩充劳动的内容,除了将打扫校园卫生、打扫班级卫生、擦玻璃等劳动包含在内,还需要开设手工、运动等类型的劳动课程,通过手工课能够提升学生参与兴趣,同时学生动手能力;通过运动课程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参与积极度。劳动课程的开设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劳动技能,还需要学生学习劳动理念,只有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有所变化,才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劳动能力。
三、在教学中渗透社区劳动
学生除了需要在课堂上学习劳动知识,在校园里学习劳动技能,同时还需要将自己学习的劳动知识与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实现学习服务生活的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社区劳动渗透,让学生在社区劳动中不断进步。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社区养老院为养老院做一些公益劳动,帮助老人打扫卫生、倒垃圾等。或者教师还可以带学生到社区中帮助有需要帮助的人,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够体验到帮助他人的乐趣,而且还可以体会到劳动的光荣感。这种方式的教学比理论知识的讲解更加精彩,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得到有效提升。
四、开展家校合作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的开展不仅需要学校努力,还需要家长能够积极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在学习中,学生可以学习一些劳动技能,学生通过开展一些劳动活动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但是这远远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如果学生仅仅在学校教育中受到约束,脱离了学校教育后,学习的这些劳动技能不能得到应用,那么这样的教育是无效的。所以,家长应该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学生在学习学习劳动技能,家长监督学生将这些劳动技能引用到家庭劳动中。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开展劳动教育,既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学到的劳动技能应用到生活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
五、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
学生需要正确认识劳动教育,才能够正确地学习劳动知识。很多学生认为学习开展劳动教育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打扫校园卫生,这种认识显然不正确。所以,教师需要让学生正确认识劳动教育的意义与价值。将一些劳动教育的案例引入到劳动教育中,为学生详细讲解这些案例,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劳动教育对于自身发展、成长发挥的重要性,从而使得学生的思想意识能够得到提升。此外,教师还需要以身作则,积极带领学生参与到劳动活动中,在教师的影响下,学生将会正确认识劳动教育,学生也会积极参与到劳动之中。除了以上提升到的策略,教师还可以通过激励措施提升学生劳动的积极性,为表现良好的学生颁发奖状、奖品等,使得学生劳动的热情得到提升,从而提升劳动教育的质量。
结束语:
总而言之,面对当前职业院校学生劳动意识不足的现象,职业院校需要从根本出发,加强劳动教育的宣传,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劳动氛围,开设劳动课程让学生劳动意识与劳动技能同时得到提升,通过家校合作以及社区劳动等形式能够锻炼学生的劳动能力,这些多位一体的教学方式能够进一步使得学生的劳动意识增加,学生在正确认识劳动教育后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劳动教育中,从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黄雪萍.浅谈加强中职校劳动技术教育课建设[J].广西农业机械化,2018(05):17-18.
[2]张健行.关于中学开设劳动课的几点思考[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报,2018(12):154-155.
(作者单位:佛山市顺德区龙江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