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现状分析
(一)认识不足
如今,学生计算能力的普遍下降并没有引起学生、家长以及教师的足够重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他们觉得计算能力对于学生而言作用不大,只是不断地重复过程,到了初中以后就可以使用计算器,对于学生的解题和思维的培养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第二,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不需要长时间的坚持训练,只要在考试之前集中抓一下,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二)没有一定的计划性
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部分教师或家长设置的计算练习没有一定的目标性,只是随意出题或抽取部分练习进行训练,没有正确把握学生的易错、易漏点,缺乏针对性;另一方面是整体训练没有一定的计划,不能达到层层深入,逐渐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
(三)重数量轻质量
平时注重练习的数量,经常性、重复性地练习,让学生达到记忆的目的,却忽略了练习的检查批改与及时反馈。学生通过练习不能得到思维的提升,还导致厌学心理的产生,粗心等坏习惯的养成。
(四)重结果轻过程
计算教学在低年级教材中是简单易教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停留于教材表面,而没有深入。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只重视如何通过计算加强口诀表与法则的熟练程度,而没有重视算理的教学;只重视结果的正确性,而不重视学生的计算方法和思维过程,评价方式单一;只重视对于单一题目的教学,而不注重推广和举一反三的规律性教学。
(五)忽略计算速度的重要性
只满足于计算的正确率,而忽略学生是否能使用巧算、估算等合理灵活的方法来提高计算速度,忽略了提升学生计算的熟练度。
二、加强计算能力的方法
(一)有效且有目的的练习,加强训练的多样性
1. 练习需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和针对性。
要制定计算训练的计划,从整体上把握,层层深入,由易到难。教师和家长在选择计算练习的时候,要有一定的针对性,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及易错、易漏点进行训练。例如,有的学生在计算10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常常出错。针对这个易错点,可以先训练学生进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当学生达到一定的熟练度和100%的正确率时,再进行10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的训练,然后再进行10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训练,最后可进行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从而达到目的,在每一项目的训练时间上可根据学生掌握的程度来调整。
2. 使用多样的训练形式。
常见的训练方法有:口算卡片,即直接通过口算卡片进行训练;听算式训练,即使用教师口头读题,学生记录,然后汇报结果的方式进行;情境式计算训练,即把计算训练融入到各种生活情境、故事情境、童话情境中进行;开火车,即教师念题,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对应回答;分组比赛,即通过分组,选择抢答或者计算时间等方式,进行小组间比赛,从而评选出优秀小组进行表扬;编题互检式训练,同桌或小组间学生进行互相提问、回答;限时记忆式训练,教师出示一些常见的或常出错的题目,写在黑板上,给学生一个限定的时间进行记忆,然后随意抽取,学生立即回答。使用多样的训练形式,既能避免学生感到重复式训练的繁琐与无趣,还能提高学生进行计算训练的主动性,培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注重计算题的算理指导
在计算教学时,要让学生弄清算理,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对于学生后续的学习和思维的养成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例如,在新授“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时候,教学“15-9=?”。学生提出了多种算法:①由于6+9=15,所以可以得到15-9=6;②把15看成10和5,10-9=1,再得到1+5=6;③把9看成5和4,15-5=10,再得到10-4=6;④9-5=4,再得到10-4=6。教学要及时评价学生提出的算法,对于错误的算法进行纠正,引导学生的思考。对于正确的方法,要及时肯定,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简便的算法,并对于学生的多种算法进行简要的分析,反映学生不同的思维特点。
又如,在讲授“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例2时,先让学生通过主题图编制应用题“同学们每行栽4棵树,栽了6行,一共栽了多少棵树?”学生很容易得到算式4×6=24。接着通过条件编制对应的除法应用题“同学们一共栽了24棵树,每行栽4棵,可以栽几行?”从而得到算式24÷4,再通过乘法口诀中的“四六二十四”,得到24÷4=6,所以可以栽6行。最后让学生模仿提出的除法应用题和算式,再编制一道除法应用题。那么学生就能提出“同学们一共栽了24棵树,可以栽6行,每行栽多少棵?”。得到算式24÷6,通过乘法口诀中的“四六二十四”,可以得到24÷6=4。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可以让学生理解如何通过乘法来进行除法的计算,也可以让学生真正的理解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三)及时反馈并进行错题整理和分析
根据低年级学生知识容易遗忘的特点,教师可以在了解学生的问题,深入分析错误的基础上,在作业或试卷后加上适当的评语,指出学生容易出错及存在不足的方面,以及要如何进行纠正。这样及时反馈了学生当天学习的内容,弥补了不足。学生亦可准备一本本子,把每天的错题都抄出来,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重新做一遍及时巩固。另外,要定期对错题本中的题目进行复习,把错题归类、整理。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朝阳小学?摇?摇?摇责任编辑:王彬)
(一)认识不足
如今,学生计算能力的普遍下降并没有引起学生、家长以及教师的足够重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他们觉得计算能力对于学生而言作用不大,只是不断地重复过程,到了初中以后就可以使用计算器,对于学生的解题和思维的培养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第二,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不需要长时间的坚持训练,只要在考试之前集中抓一下,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二)没有一定的计划性
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部分教师或家长设置的计算练习没有一定的目标性,只是随意出题或抽取部分练习进行训练,没有正确把握学生的易错、易漏点,缺乏针对性;另一方面是整体训练没有一定的计划,不能达到层层深入,逐渐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
(三)重数量轻质量
平时注重练习的数量,经常性、重复性地练习,让学生达到记忆的目的,却忽略了练习的检查批改与及时反馈。学生通过练习不能得到思维的提升,还导致厌学心理的产生,粗心等坏习惯的养成。
(四)重结果轻过程
计算教学在低年级教材中是简单易教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停留于教材表面,而没有深入。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只重视如何通过计算加强口诀表与法则的熟练程度,而没有重视算理的教学;只重视结果的正确性,而不重视学生的计算方法和思维过程,评价方式单一;只重视对于单一题目的教学,而不注重推广和举一反三的规律性教学。
(五)忽略计算速度的重要性
只满足于计算的正确率,而忽略学生是否能使用巧算、估算等合理灵活的方法来提高计算速度,忽略了提升学生计算的熟练度。
二、加强计算能力的方法
(一)有效且有目的的练习,加强训练的多样性
1. 练习需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和针对性。
要制定计算训练的计划,从整体上把握,层层深入,由易到难。教师和家长在选择计算练习的时候,要有一定的针对性,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及易错、易漏点进行训练。例如,有的学生在计算10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常常出错。针对这个易错点,可以先训练学生进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当学生达到一定的熟练度和100%的正确率时,再进行10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的训练,然后再进行10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训练,最后可进行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从而达到目的,在每一项目的训练时间上可根据学生掌握的程度来调整。
2. 使用多样的训练形式。
常见的训练方法有:口算卡片,即直接通过口算卡片进行训练;听算式训练,即使用教师口头读题,学生记录,然后汇报结果的方式进行;情境式计算训练,即把计算训练融入到各种生活情境、故事情境、童话情境中进行;开火车,即教师念题,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对应回答;分组比赛,即通过分组,选择抢答或者计算时间等方式,进行小组间比赛,从而评选出优秀小组进行表扬;编题互检式训练,同桌或小组间学生进行互相提问、回答;限时记忆式训练,教师出示一些常见的或常出错的题目,写在黑板上,给学生一个限定的时间进行记忆,然后随意抽取,学生立即回答。使用多样的训练形式,既能避免学生感到重复式训练的繁琐与无趣,还能提高学生进行计算训练的主动性,培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注重计算题的算理指导
在计算教学时,要让学生弄清算理,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对于学生后续的学习和思维的养成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例如,在新授“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时候,教学“15-9=?”。学生提出了多种算法:①由于6+9=15,所以可以得到15-9=6;②把15看成10和5,10-9=1,再得到1+5=6;③把9看成5和4,15-5=10,再得到10-4=6;④9-5=4,再得到10-4=6。教学要及时评价学生提出的算法,对于错误的算法进行纠正,引导学生的思考。对于正确的方法,要及时肯定,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简便的算法,并对于学生的多种算法进行简要的分析,反映学生不同的思维特点。
又如,在讲授“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例2时,先让学生通过主题图编制应用题“同学们每行栽4棵树,栽了6行,一共栽了多少棵树?”学生很容易得到算式4×6=24。接着通过条件编制对应的除法应用题“同学们一共栽了24棵树,每行栽4棵,可以栽几行?”从而得到算式24÷4,再通过乘法口诀中的“四六二十四”,得到24÷4=6,所以可以栽6行。最后让学生模仿提出的除法应用题和算式,再编制一道除法应用题。那么学生就能提出“同学们一共栽了24棵树,可以栽6行,每行栽多少棵?”。得到算式24÷6,通过乘法口诀中的“四六二十四”,可以得到24÷6=4。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可以让学生理解如何通过乘法来进行除法的计算,也可以让学生真正的理解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三)及时反馈并进行错题整理和分析
根据低年级学生知识容易遗忘的特点,教师可以在了解学生的问题,深入分析错误的基础上,在作业或试卷后加上适当的评语,指出学生容易出错及存在不足的方面,以及要如何进行纠正。这样及时反馈了学生当天学习的内容,弥补了不足。学生亦可准备一本本子,把每天的错题都抄出来,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重新做一遍及时巩固。另外,要定期对错题本中的题目进行复习,把错题归类、整理。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朝阳小学?摇?摇?摇责任编辑: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