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值新一轮房地产开发热潮,部分中小房企正退出市场或转行,而大型房企风景独好,房企分化能否对房价形成实质影响?
近期,我国一线城市房价“高烧不退”,而部分二三线城市则“鬼城”“鬼楼”不时出现。在这一切迹象背后,房地产市场似乎正在进一步向大房企集中。来自Wind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今年共有108家房企实施并购,42家房企进行了95%以上的股权转让。
部分中小房企退出市场,能否为一些城市的高房价降温。同时,房地产行业集中度提高,或形成垄断局面,对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会否造成消极影响,是当下广受关注的问题。
房企分化加剧
2013年7月中旬,上市公司云南白药以6.46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将旗下房地产开发企业白药置业转让给蓝光地产。8月14日,上海新梅发布公告称,已完成旗下江阴新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55%股权的转让,将逐步退出房地产市场。此外,盛高置地、万好万家、绿景地产、天伦置业、湖北金环等中小房企纷纷宣布逐步退出房地产业。
中国指数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蒋云峰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融资、资质、以及销售已成为制约中小房企发展的难题。他说:“主要原因是受楼市调控影响,银行收紧了信贷。中小企业销售能力也存在问题,销售策略的执行时间和价格弹性很小。”2012年二季度以来,虽然销售市场逐步回暖,但中小企业的盘子小,资金回笼慢,一旦资金链断裂,项目只能停滞。
2012年底,中房协发布的《2012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管理蓝皮书》曾预测,未来3年内,至少会有30%的国内房企出局,企业总数将由去年年底的约5万家锐减至3.5万家。
与此相对的是实力雄厚的大型房企正加速扩张。
2013年8月5日,以中海地产为核心平台的房地产业务大整合拉开帷幕,中海控股股东中国建筑,拟将中国建筑房地产事业部、中国中建地产有限公司及中建国际建设有限公司运营的房地产发展业务注入中海。可以预见的是中海地产规模的再次扩张或将超越万科成为国内地产界龙头。万科也加大了扩张的步伐。今年,其已经耗资约19亿元收购了19家地产公司。
2013年上半年,在销售金额集中度方面,全国TOP10企业(万科、绿地、中海、保利、恒大、万达、碧桂园、华润、世茂、绿城)的市场份额为15.21%,与2012年全年相比,增加了2.45%。针对以上数据,蒋云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大企业现在日子过得的确不错,很多企业完成今年任务已经不难,现在都急于补充土地。”
房企变局影响房价?
虽然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容量极大,但在房企分化加剧背景下是否会形成大企业垄断市场,控制价格的局面?
蒋云峰对记者说:“任何市场,走向垄断是必然的,这不完全是坏事。因为垄断下是大规模的集中生产,可以降低成本,把产品做得更好。但是在小众市场,高端、特色市场依然会有中小房企。”
“眼下最可能会形成的是寡头垄断。”蒋云峰坚定地认为。“但房地产行业垄断性比其他行业还会弱些,因为房地产行业有区域性。未来或将形成区域垄断、企业垄断、某个小的细分特色市场、以及政府支持的房企共存局面。”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眼下的房企分化局面,对房价仍无实质影响。“对于即将形成垄断的市场,影响房价的因素:政策、预期和供求或将失灵。而且任何市场都是越垄断价格越高。”蒋云峰说。
蒋云峰建议,政府的确需要防止垄断后产生的操纵价格问题。但政府最重要的职责还是宏观经济和保障性住房,不形成经济危机的情况下不要管房价。而保障性住房要有分层次的保障措施和管理,建立收入跟保障制度挂钩,形成梯级保障制度。将这一社会资源分配到最需要的人手里,同时处理好相关的社会问题。
近期,我国一线城市房价“高烧不退”,而部分二三线城市则“鬼城”“鬼楼”不时出现。在这一切迹象背后,房地产市场似乎正在进一步向大房企集中。来自Wind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今年共有108家房企实施并购,42家房企进行了95%以上的股权转让。
部分中小房企退出市场,能否为一些城市的高房价降温。同时,房地产行业集中度提高,或形成垄断局面,对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会否造成消极影响,是当下广受关注的问题。
房企分化加剧
2013年7月中旬,上市公司云南白药以6.46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将旗下房地产开发企业白药置业转让给蓝光地产。8月14日,上海新梅发布公告称,已完成旗下江阴新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55%股权的转让,将逐步退出房地产市场。此外,盛高置地、万好万家、绿景地产、天伦置业、湖北金环等中小房企纷纷宣布逐步退出房地产业。
中国指数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蒋云峰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融资、资质、以及销售已成为制约中小房企发展的难题。他说:“主要原因是受楼市调控影响,银行收紧了信贷。中小企业销售能力也存在问题,销售策略的执行时间和价格弹性很小。”2012年二季度以来,虽然销售市场逐步回暖,但中小企业的盘子小,资金回笼慢,一旦资金链断裂,项目只能停滞。
2012年底,中房协发布的《2012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管理蓝皮书》曾预测,未来3年内,至少会有30%的国内房企出局,企业总数将由去年年底的约5万家锐减至3.5万家。
与此相对的是实力雄厚的大型房企正加速扩张。
2013年8月5日,以中海地产为核心平台的房地产业务大整合拉开帷幕,中海控股股东中国建筑,拟将中国建筑房地产事业部、中国中建地产有限公司及中建国际建设有限公司运营的房地产发展业务注入中海。可以预见的是中海地产规模的再次扩张或将超越万科成为国内地产界龙头。万科也加大了扩张的步伐。今年,其已经耗资约19亿元收购了19家地产公司。
2013年上半年,在销售金额集中度方面,全国TOP10企业(万科、绿地、中海、保利、恒大、万达、碧桂园、华润、世茂、绿城)的市场份额为15.21%,与2012年全年相比,增加了2.45%。针对以上数据,蒋云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大企业现在日子过得的确不错,很多企业完成今年任务已经不难,现在都急于补充土地。”
房企变局影响房价?
虽然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容量极大,但在房企分化加剧背景下是否会形成大企业垄断市场,控制价格的局面?
蒋云峰对记者说:“任何市场,走向垄断是必然的,这不完全是坏事。因为垄断下是大规模的集中生产,可以降低成本,把产品做得更好。但是在小众市场,高端、特色市场依然会有中小房企。”
“眼下最可能会形成的是寡头垄断。”蒋云峰坚定地认为。“但房地产行业垄断性比其他行业还会弱些,因为房地产行业有区域性。未来或将形成区域垄断、企业垄断、某个小的细分特色市场、以及政府支持的房企共存局面。”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眼下的房企分化局面,对房价仍无实质影响。“对于即将形成垄断的市场,影响房价的因素:政策、预期和供求或将失灵。而且任何市场都是越垄断价格越高。”蒋云峰说。
蒋云峰建议,政府的确需要防止垄断后产生的操纵价格问题。但政府最重要的职责还是宏观经济和保障性住房,不形成经济危机的情况下不要管房价。而保障性住房要有分层次的保障措施和管理,建立收入跟保障制度挂钩,形成梯级保障制度。将这一社会资源分配到最需要的人手里,同时处理好相关的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