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国玄学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约翰·邓恩在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别离辞·莫忧伤》中的“圆规”妙喻被视为千古奇喻。从不同角度出发,此妙喻可有诸多理解,但无论何种见解,都应受制于诗歌语境、服务于诗歌主题,否则便有断章取义之嫌。
关键词:“圆规”妙喻 《别离辞·莫忧伤》 约翰·邓恩 语境 制约作用
一、《别离辞·莫忧伤》的背景及主题意义
《别离辞·莫忧伤》是十七世纪英国玄学诗派重要代表人物约翰·邓恩的作品。约翰·邓恩早期的爱情诗体现出独特怪异的玄学派创作风格,被公认为代表了玄学诗派的最高成就,《别离辞·莫忧伤》正是这一时期邓恩的经典代表作之一。该诗写于1611年他随罗伯特·特鲁里爵士前往法国巴黎时,在临行前赠给他的爱妻安妮·多恩的。当时爱妻有孕在身,别离并非诗人本意,于是写下了这被认为是他最负盛名的诗作,此诗也成为英国玄学派最具代表性的诗歌之一。
贯穿全诗的一个主题是诗人和爱妻是永远合一的精神整体,他们的爱情不是世俗的仅仅依靠肉体来维持的,而是身体和精神的完美结合,颂扬了男女间纯净的爱情是能跨越时空而忠贞不渝的。诗中用了不同的意象来说明这一主题,“圆规”这一千古传唱的妙喻正是出于此诗。
二、《别离辞·莫忧伤》中的“圆规”妙喻
“圆规”妙喻出现在《别离辞·莫忧伤》的最后三节中。邓恩出人意料地使用毫无生命的“圆规”意象来描述爱情,他将他们夫妻之间的关系比喻成圆规两脚之间的关系,初读令人感觉突兀,理解之后却又令人惊叹不已。诗中这样写道:
我们的灵魂即便是两个,
那也和圆规的两脚相同,
你的灵魂是圆心脚,没有任何
动的迹象,另只脚移了,它才动。
这只脚虽然在中心坐定,
如果另只脚渐渐远离,
它便倾斜着身子侧耳倾听,
待到另只脚返归,它就直立。
对于我,你就是这样;我像另只脚,
必须倾斜着身子转圈,
你坚定,我的圆才能画得好,
我才能终止在出发的地点。 (胡家峦译)
在这三节中,诗人将妻子比喻为圆心脚,自己则是在外游走的圆周脚,他们夫妻的关系就如圆规两脚之间的关系,看似分离,实则互相牵制、紧密联系,互为一个整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喻指诗人此行虽然和妻子身各一处,但他们的灵魂已融为一体,精神上的分离是不可能的。邓恩的这一比喻被誉为玄学诗派诗人最著名的“奇思妙喻”,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人们对之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提出了不同的理解和看法,那么,邓恩用此比喻的初衷究竟何在?这就需要我们在语境制约下来对“圆规”妙喻进行解读。
三、语境制约下的“圆规”妙喻解读
对这一“圆规”妙喻的理解,差异颇大,最为显著的是认为这个比喻本身就是个巨大的反讽,表面上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诉说和爱人之间忠贞不渝的相依相惜和拳拳爱意,表达了诗人虽然离家在外,但仍会时刻惦念家中爱妻;实则表达了诗人的自我中心主义,他以甜言蜜语说服妻子独留家中,坚定不移地为夫守节,自己则游历四方,用行动背叛丈夫对家庭所负的责任和义务,体现了诗人的男权主义思想。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将妻子比喻成圆心脚,诗人为圆周脚,圆周画得完满与否取决于圆心脚是否坚定,体现了诗人软中带刺的条件和要挟,无论丈夫在外如何,妻子必须忠贞,只有妻子的忠贞,诗人才能圆满地回到出发点,妻子稍有动摇,诗人也必将脱离圆周轨道,弃妻而去,不再回到妻子身边。
抛开语境因素、不考虑诗歌主题,单纯地看“圆规”比喻,这两种理解似乎不无道理,甚至有独到之处。但这样的解读难免有断章取义之嫌,反映的已不是邓恩的创作本意。语境,即语言环境,是现代语言学和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概念,分为上下文语境、背景语境和现实语境。语境对文本的理解起着制约作用,对有多种理解或歧义的文本,语境可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和限制其理解,避免歧义的产生。诗歌中的语境作用就是指对一首诗歌(一个完整的文学形象),或者一节诗、一行诗句的理解要取决于它们各自在所处语言环境中的地位和联系。同样,“圆规”妙喻的解读也应在其所处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它受着背景语境、上下文语境,及上下文所反映的同一诗歌主题的制约。
《别离辞·莫忧伤》写于诗人即将远离妻子前往法国出差之时,诗人高度颂扬他们夫妻间净化了的爱情,彼此肉体的暂时分离丝毫不能对之造成损害,他和爱妻是绝不可能真正分离的精神融合体。诗人意在安慰爱妻不要因分离而忧伤,而是要坚定彼此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决心和信念。诗中多处使用隐喻来表达这一主题,如第一、二节描述德高人安然地面对死亡,因为他们的精神长存,而痛苦的人们关注的则是肉体的存在与否,借以隐喻诗人和爱妻虽然身体暂时分离,但灵魂永远融合在一起,故不必悲伤。在第三到第五节中,诗人又以地震和天体震动的差异来阐明他们夫妻间的爱情是纯净的精神之恋,身体的分离像遥远天体的震动一样,不会对他们的精神之恋产生丝毫损害;而世俗的肉体关系则会因身体的分离而遭受地震般的严重破坏。第六节中,诗人又将他的离开比喻成金子被打造成薄薄的一片,只是不断向外延展,而并不会破裂分开。在最后的三节里,诗人写下了被后人千古传颂的“圆规”妙喻。通过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诗歌的文本语境及全诗的主题,我们不难理解作者这一“圆规”妙喻指的是他们夫妻的关系正如圆规的两脚——不管分开多远,都彼此牵连,互为同一整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诗人和爱妻虽身各一处,却永远心心相印、彼此关爱,绝不可能真正分开;圆周脚始终围着圆心脚转动,无论走到哪里,诗人都心系爱妻;圆心脚坚定,圆周脚必能画出完满的圆形,爱妻在家忠贞不渝,诗人此行必将圆满归来。
四、结语
邓恩在《别离辞·莫忧伤》中的“圆规”妙喻被誉为千古奇喻,而对此意象也有着多种解读争论。本文坚持语境对文本意义的限定和制约作用,强调在上下文语境、背景语境及诗歌主题指导下解读“圆规”妙喻的深层含义,避免偏离主题、违背作者写作意旨的断章取义。
参考文献
[1]胡家峦.天体、黄金和圆规——读约翰·邓恩《别离辞·莫忧伤》[J]. 名作欣赏,1991(1).
[2]娄德欣,李晓兰.从英美新批评视角解读约翰·邓恩的《别离辞·莫忧伤》[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8).
[3]何志平.语境与张力:诗的语义场研究[J].深圳教育学院学报, 2001(5).
[4]王金龙.英美“新批评”理论的中国化[J].许昌学院学报, 2009(6).
[5]王克西.语境的作用[J].新乡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1(11).
[6]徐李洁.论语结语境模式在话语理解中的作用[J].山东外语教学, 2002(3).
[7]Clements A. L John Donne’s Poetry: Authoritative Texts Criticism [M]. New York: W.W. Norton
关键词:“圆规”妙喻 《别离辞·莫忧伤》 约翰·邓恩 语境 制约作用
一、《别离辞·莫忧伤》的背景及主题意义
《别离辞·莫忧伤》是十七世纪英国玄学诗派重要代表人物约翰·邓恩的作品。约翰·邓恩早期的爱情诗体现出独特怪异的玄学派创作风格,被公认为代表了玄学诗派的最高成就,《别离辞·莫忧伤》正是这一时期邓恩的经典代表作之一。该诗写于1611年他随罗伯特·特鲁里爵士前往法国巴黎时,在临行前赠给他的爱妻安妮·多恩的。当时爱妻有孕在身,别离并非诗人本意,于是写下了这被认为是他最负盛名的诗作,此诗也成为英国玄学派最具代表性的诗歌之一。
贯穿全诗的一个主题是诗人和爱妻是永远合一的精神整体,他们的爱情不是世俗的仅仅依靠肉体来维持的,而是身体和精神的完美结合,颂扬了男女间纯净的爱情是能跨越时空而忠贞不渝的。诗中用了不同的意象来说明这一主题,“圆规”这一千古传唱的妙喻正是出于此诗。
二、《别离辞·莫忧伤》中的“圆规”妙喻
“圆规”妙喻出现在《别离辞·莫忧伤》的最后三节中。邓恩出人意料地使用毫无生命的“圆规”意象来描述爱情,他将他们夫妻之间的关系比喻成圆规两脚之间的关系,初读令人感觉突兀,理解之后却又令人惊叹不已。诗中这样写道:
我们的灵魂即便是两个,
那也和圆规的两脚相同,
你的灵魂是圆心脚,没有任何
动的迹象,另只脚移了,它才动。
这只脚虽然在中心坐定,
如果另只脚渐渐远离,
它便倾斜着身子侧耳倾听,
待到另只脚返归,它就直立。
对于我,你就是这样;我像另只脚,
必须倾斜着身子转圈,
你坚定,我的圆才能画得好,
我才能终止在出发的地点。 (胡家峦译)
在这三节中,诗人将妻子比喻为圆心脚,自己则是在外游走的圆周脚,他们夫妻的关系就如圆规两脚之间的关系,看似分离,实则互相牵制、紧密联系,互为一个整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喻指诗人此行虽然和妻子身各一处,但他们的灵魂已融为一体,精神上的分离是不可能的。邓恩的这一比喻被誉为玄学诗派诗人最著名的“奇思妙喻”,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人们对之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提出了不同的理解和看法,那么,邓恩用此比喻的初衷究竟何在?这就需要我们在语境制约下来对“圆规”妙喻进行解读。
三、语境制约下的“圆规”妙喻解读
对这一“圆规”妙喻的理解,差异颇大,最为显著的是认为这个比喻本身就是个巨大的反讽,表面上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诉说和爱人之间忠贞不渝的相依相惜和拳拳爱意,表达了诗人虽然离家在外,但仍会时刻惦念家中爱妻;实则表达了诗人的自我中心主义,他以甜言蜜语说服妻子独留家中,坚定不移地为夫守节,自己则游历四方,用行动背叛丈夫对家庭所负的责任和义务,体现了诗人的男权主义思想。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将妻子比喻成圆心脚,诗人为圆周脚,圆周画得完满与否取决于圆心脚是否坚定,体现了诗人软中带刺的条件和要挟,无论丈夫在外如何,妻子必须忠贞,只有妻子的忠贞,诗人才能圆满地回到出发点,妻子稍有动摇,诗人也必将脱离圆周轨道,弃妻而去,不再回到妻子身边。
抛开语境因素、不考虑诗歌主题,单纯地看“圆规”比喻,这两种理解似乎不无道理,甚至有独到之处。但这样的解读难免有断章取义之嫌,反映的已不是邓恩的创作本意。语境,即语言环境,是现代语言学和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概念,分为上下文语境、背景语境和现实语境。语境对文本的理解起着制约作用,对有多种理解或歧义的文本,语境可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和限制其理解,避免歧义的产生。诗歌中的语境作用就是指对一首诗歌(一个完整的文学形象),或者一节诗、一行诗句的理解要取决于它们各自在所处语言环境中的地位和联系。同样,“圆规”妙喻的解读也应在其所处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它受着背景语境、上下文语境,及上下文所反映的同一诗歌主题的制约。
《别离辞·莫忧伤》写于诗人即将远离妻子前往法国出差之时,诗人高度颂扬他们夫妻间净化了的爱情,彼此肉体的暂时分离丝毫不能对之造成损害,他和爱妻是绝不可能真正分离的精神融合体。诗人意在安慰爱妻不要因分离而忧伤,而是要坚定彼此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决心和信念。诗中多处使用隐喻来表达这一主题,如第一、二节描述德高人安然地面对死亡,因为他们的精神长存,而痛苦的人们关注的则是肉体的存在与否,借以隐喻诗人和爱妻虽然身体暂时分离,但灵魂永远融合在一起,故不必悲伤。在第三到第五节中,诗人又以地震和天体震动的差异来阐明他们夫妻间的爱情是纯净的精神之恋,身体的分离像遥远天体的震动一样,不会对他们的精神之恋产生丝毫损害;而世俗的肉体关系则会因身体的分离而遭受地震般的严重破坏。第六节中,诗人又将他的离开比喻成金子被打造成薄薄的一片,只是不断向外延展,而并不会破裂分开。在最后的三节里,诗人写下了被后人千古传颂的“圆规”妙喻。通过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诗歌的文本语境及全诗的主题,我们不难理解作者这一“圆规”妙喻指的是他们夫妻的关系正如圆规的两脚——不管分开多远,都彼此牵连,互为同一整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诗人和爱妻虽身各一处,却永远心心相印、彼此关爱,绝不可能真正分开;圆周脚始终围着圆心脚转动,无论走到哪里,诗人都心系爱妻;圆心脚坚定,圆周脚必能画出完满的圆形,爱妻在家忠贞不渝,诗人此行必将圆满归来。
四、结语
邓恩在《别离辞·莫忧伤》中的“圆规”妙喻被誉为千古奇喻,而对此意象也有着多种解读争论。本文坚持语境对文本意义的限定和制约作用,强调在上下文语境、背景语境及诗歌主题指导下解读“圆规”妙喻的深层含义,避免偏离主题、违背作者写作意旨的断章取义。
参考文献
[1]胡家峦.天体、黄金和圆规——读约翰·邓恩《别离辞·莫忧伤》[J]. 名作欣赏,1991(1).
[2]娄德欣,李晓兰.从英美新批评视角解读约翰·邓恩的《别离辞·莫忧伤》[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8).
[3]何志平.语境与张力:诗的语义场研究[J].深圳教育学院学报, 2001(5).
[4]王金龙.英美“新批评”理论的中国化[J].许昌学院学报, 2009(6).
[5]王克西.语境的作用[J].新乡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1(11).
[6]徐李洁.论语结语境模式在话语理解中的作用[J].山东外语教学, 2002(3).
[7]Clements A. L John Donne’s Poetry: Authoritative Texts Criticism [M]. New York: W.W. Nor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