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会计电算化也应运而生。会计电算化是把电子计算机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它是一个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帐、算帐、报帐以及替代部分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处理、分析和判断的过程。会计电算化不仅能减轻财会人员的劳动强度,为会计工作节省大量的人力、财力和时间。同时,由于会计电算化计算手段和会计管理决策手段的现代化,既提高了会计信息收集、整理、传输、反馈的速度和准确度,也提高了会计的决策能力,使会计工作更好地满足了企事业单位管理的实际需要。会计电算化与原始的运用账本手工记账相比,具有运算速度快、存储空间小、存储容量大、检索查询速度快、编制报表容易、数据分析准确等优点。但是,由于财会工作自身的特点,现阶段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 会计电算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还不到位
(1)一些单位领导对实施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认识到开展会计电算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现代化管理的需要。(2)由于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长期被人们所接受,加上目前各项管理都是建立在手工记账的基础上,要改变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方式,有较大的难度。(3)一些财务负责人对电算化知识掌握不够,对电算化管理很陌生,只习惯于手工记账的管理,尤其对会计电算化的保密性、安全性存在空白。因而,他们对会计电算化数据的可靠性发生质疑,造成不会管、不敢管的混乱局面,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推广。
(二)重视账务功能,忽视管理功能。
一直以来,我国的会计工作主要从事事后的核算,事前的分析预测和事中的控制则因为计算复杂而很难进行。会计电算化的运用和发展可以极大地发挥电子计算机卓越的计算功能,将财会人员从繁重的算账、报账工作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然而,我国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却存在着重视报账功能,忽视管理功能的现象。采用软件的材料核算、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等内容功能较强,而具备管理型功能的成本核算、财务指标分析体系以及资金供求预测等模块,根本没有设计或内容过于简单,功能不全。并且查询功能也不健全,限制了其管理功能,没有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对加强财务管理的功能。
(三)缺乏高素质的会计电算化人员。
由于会计电算化涉及到会计和计算机两种专业知识,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会计人员既要掌握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财务软件的使用技术以及保养和维护等。在岗的会计人员虽经过计算机等级培训,但与实际要求水平还有较大差距,表现在:(1)会计人员知识不全面。许多会计人员对会计业务比较熟悉,但对计算机知识的了解却有限,即使有一部分人参加了会计电算化的培训,也只是掌握了一些对计算机的基本应用,他们对财务软件处理会计数据的许多功能不能灵活运用,也不能熟练地运用会计软件去对财务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也就不能有效地满足企事业单位各方面对财务信息的需求。遇到超出范围的问题,只能找软件的维护人员,而维护人员又基本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对财务知识知之较少或是一窍不通,双方不能很好地配合。所以,要使得计算机知识和会计工作经验有机结合,还有待时日。(2)计算机培训教材老化。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几年时间,计算速度提高了几十倍。软件操作系统也有质的变化。而现在的教材大多是几年前的,所介绍的知识陈旧,实用性不强,经过这样培训并通过考试的人员实际操作能力差,只是拿个证而已。
(四)会计软件功能欠缺。
我国大多财务软件是由计算机专业程序员开发编制的,由于这些编制和维护财务软件的计算机人员对财务方面的知识知之较少,软件编制者和使用者之间就不能很好地进行沟通配合。虽然专业计算机人员编制的软件也能实现用户对数据的处理要求,但由于其对财务知识的欠缺,他们编制的软件在实际运用中集成化程度低、通用性差,使这些软件很难使用。并且,由于计算机人员对会计行业特征和核算特点考虑的不够充分,导致不少实行电算化的单位仍要会计人员对会计数据做部分的人工辅助工作。同时,这些会计软件大多也只是实现了简单的会计核算功能,仅仅是减少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而并没有满足企业对会计工作的全面管理和预测的要求,也就谈不上实现真正的效益和管理效益。
(五)保密性、安全性差。
很多时候,财务上的数据,是企事业单位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但几乎所有的软件系统都在为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大伤脑筋,却没有几家软件认真研究过数据的保密问题。假如计算机被盗,内存的资料又无任何加密防范措施,其损失将远远超出了计算机本身的价值。而有些软件所谓的加密,也无非是对软件本身的加密,防止盗版,不能真正起到数据的保密作用。随着网络系统进一步的发展,会计电算化在安全方面出现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计算机病毒和网络黑客等。病毒具有隐蔽性高,传播范围广,破坏力大等特点。黑客是未经授权侵入网络的用户和程序,解开密码,破坏用户个人信息。这些都对会计信息的安全性构成巨大威胁,系统一旦瘫痪,会计信息受到侵袭,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六)会计电算化信息资源不能共享。
现阶段的电算化发展只是局限在孤立系统的普及和应用上,会计信息共享方面的发展非常欠缺。例如,每一个利用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的单位,几乎都同时拥有几套报表程序,满足不同部门对本单位会计信息的需要。由于各商品软件发展的孤立性,决定了各软件之间很难对同一数据进行解读、转移,另外各软件的使用者,出于各自的需要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软件,对于企事业单位来说,只能对同一数据重复录人,以满足不同的需要。另外,财务部门是对企业经营活动最终成果的核算部门,其会计信息的积累过程与其他业务部门统计信息是密切相关截然不可分的,然而工资核算系统无法直接利用人事劳资管理系统数据,材料核算也不能享用物资供应部门的数据资料。凡此种种,这不仅仅是对人力和设备资源的浪费,更严重的是它增加了数据的差错率,降低了会计信息利用的时效性,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二、 针对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一)应增强对电算化重要性的思想认识
企事业单位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会计电算化将计算机技术用于会计核算工作,以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不仅减轻了会计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会计核算的速度和精度。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传统会计的核算方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数据储存形式,扩大了会计数据领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而且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推动了会计与会计技术的进一步完善,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是整个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一次根本性变革。
(二)加大“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适应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要求
会计电算化要求财会人员不仅应掌握扎实的会计知识和技能,还应对计算机和财务管理知识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只有掌握了比较丰富的管理知识,才能根据本单位的自身特点,利用电算化会计的特点,为单位预测、决策和控制等管理工作服务。因此,在各单位实行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要经常性地对电算化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并结合经验进行交流,使培训收到实效。只有普及型的速成人才培训,是难以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水平的。另外,还要抓紧对电算化管理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促进电算化管理的正常运转和进一步完善。
(三)改善和提高会计软件功能,向财务管理方面过渡
现行的单位会计软件虽然已开始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过渡,但总体上讲,模块不能适应管理的需要。要真正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优势,为单位管理服务,必须将其纳入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会计软件功能,增加具有管理型功能的模块。
(四)加强企业的监督管理来增强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安全
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人员职责分工,对各类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的权限资格进行严格的控制,保障电算化会计信息安全、有效、正常地运转。建立操作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哪些人员能上机运行系统,哪些人员不能上机运行系统,确保有操作权的人对系统进行操作,避免非法操作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破坏等不安全现象发生。
(五)建立一致的会计电算化协议。
相关的上级组织部门应协调各单位情况,提供一个适应大多数单位情况的会计电算化协议,各单位遵照执行,使各单位有共同的工作方式。同时,企业电算化软件的良好运行,不仅需要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财会人员有效应用,还需要生产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以及企业高层领导的参与和配合,特别注意企业管理电算化各子系统之间的有机衔接,以保证数据的共享。
一、 会计电算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还不到位
(1)一些单位领导对实施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认识到开展会计电算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现代化管理的需要。(2)由于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长期被人们所接受,加上目前各项管理都是建立在手工记账的基础上,要改变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方式,有较大的难度。(3)一些财务负责人对电算化知识掌握不够,对电算化管理很陌生,只习惯于手工记账的管理,尤其对会计电算化的保密性、安全性存在空白。因而,他们对会计电算化数据的可靠性发生质疑,造成不会管、不敢管的混乱局面,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推广。
(二)重视账务功能,忽视管理功能。
一直以来,我国的会计工作主要从事事后的核算,事前的分析预测和事中的控制则因为计算复杂而很难进行。会计电算化的运用和发展可以极大地发挥电子计算机卓越的计算功能,将财会人员从繁重的算账、报账工作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然而,我国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却存在着重视报账功能,忽视管理功能的现象。采用软件的材料核算、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等内容功能较强,而具备管理型功能的成本核算、财务指标分析体系以及资金供求预测等模块,根本没有设计或内容过于简单,功能不全。并且查询功能也不健全,限制了其管理功能,没有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对加强财务管理的功能。
(三)缺乏高素质的会计电算化人员。
由于会计电算化涉及到会计和计算机两种专业知识,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会计人员既要掌握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财务软件的使用技术以及保养和维护等。在岗的会计人员虽经过计算机等级培训,但与实际要求水平还有较大差距,表现在:(1)会计人员知识不全面。许多会计人员对会计业务比较熟悉,但对计算机知识的了解却有限,即使有一部分人参加了会计电算化的培训,也只是掌握了一些对计算机的基本应用,他们对财务软件处理会计数据的许多功能不能灵活运用,也不能熟练地运用会计软件去对财务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也就不能有效地满足企事业单位各方面对财务信息的需求。遇到超出范围的问题,只能找软件的维护人员,而维护人员又基本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对财务知识知之较少或是一窍不通,双方不能很好地配合。所以,要使得计算机知识和会计工作经验有机结合,还有待时日。(2)计算机培训教材老化。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几年时间,计算速度提高了几十倍。软件操作系统也有质的变化。而现在的教材大多是几年前的,所介绍的知识陈旧,实用性不强,经过这样培训并通过考试的人员实际操作能力差,只是拿个证而已。
(四)会计软件功能欠缺。
我国大多财务软件是由计算机专业程序员开发编制的,由于这些编制和维护财务软件的计算机人员对财务方面的知识知之较少,软件编制者和使用者之间就不能很好地进行沟通配合。虽然专业计算机人员编制的软件也能实现用户对数据的处理要求,但由于其对财务知识的欠缺,他们编制的软件在实际运用中集成化程度低、通用性差,使这些软件很难使用。并且,由于计算机人员对会计行业特征和核算特点考虑的不够充分,导致不少实行电算化的单位仍要会计人员对会计数据做部分的人工辅助工作。同时,这些会计软件大多也只是实现了简单的会计核算功能,仅仅是减少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而并没有满足企业对会计工作的全面管理和预测的要求,也就谈不上实现真正的效益和管理效益。
(五)保密性、安全性差。
很多时候,财务上的数据,是企事业单位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但几乎所有的软件系统都在为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大伤脑筋,却没有几家软件认真研究过数据的保密问题。假如计算机被盗,内存的资料又无任何加密防范措施,其损失将远远超出了计算机本身的价值。而有些软件所谓的加密,也无非是对软件本身的加密,防止盗版,不能真正起到数据的保密作用。随着网络系统进一步的发展,会计电算化在安全方面出现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计算机病毒和网络黑客等。病毒具有隐蔽性高,传播范围广,破坏力大等特点。黑客是未经授权侵入网络的用户和程序,解开密码,破坏用户个人信息。这些都对会计信息的安全性构成巨大威胁,系统一旦瘫痪,会计信息受到侵袭,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六)会计电算化信息资源不能共享。
现阶段的电算化发展只是局限在孤立系统的普及和应用上,会计信息共享方面的发展非常欠缺。例如,每一个利用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的单位,几乎都同时拥有几套报表程序,满足不同部门对本单位会计信息的需要。由于各商品软件发展的孤立性,决定了各软件之间很难对同一数据进行解读、转移,另外各软件的使用者,出于各自的需要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软件,对于企事业单位来说,只能对同一数据重复录人,以满足不同的需要。另外,财务部门是对企业经营活动最终成果的核算部门,其会计信息的积累过程与其他业务部门统计信息是密切相关截然不可分的,然而工资核算系统无法直接利用人事劳资管理系统数据,材料核算也不能享用物资供应部门的数据资料。凡此种种,这不仅仅是对人力和设备资源的浪费,更严重的是它增加了数据的差错率,降低了会计信息利用的时效性,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二、 针对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一)应增强对电算化重要性的思想认识
企事业单位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会计电算化将计算机技术用于会计核算工作,以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不仅减轻了会计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会计核算的速度和精度。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传统会计的核算方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数据储存形式,扩大了会计数据领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而且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推动了会计与会计技术的进一步完善,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是整个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一次根本性变革。
(二)加大“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适应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要求
会计电算化要求财会人员不仅应掌握扎实的会计知识和技能,还应对计算机和财务管理知识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只有掌握了比较丰富的管理知识,才能根据本单位的自身特点,利用电算化会计的特点,为单位预测、决策和控制等管理工作服务。因此,在各单位实行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要经常性地对电算化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并结合经验进行交流,使培训收到实效。只有普及型的速成人才培训,是难以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水平的。另外,还要抓紧对电算化管理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促进电算化管理的正常运转和进一步完善。
(三)改善和提高会计软件功能,向财务管理方面过渡
现行的单位会计软件虽然已开始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过渡,但总体上讲,模块不能适应管理的需要。要真正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优势,为单位管理服务,必须将其纳入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会计软件功能,增加具有管理型功能的模块。
(四)加强企业的监督管理来增强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安全
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人员职责分工,对各类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的权限资格进行严格的控制,保障电算化会计信息安全、有效、正常地运转。建立操作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哪些人员能上机运行系统,哪些人员不能上机运行系统,确保有操作权的人对系统进行操作,避免非法操作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破坏等不安全现象发生。
(五)建立一致的会计电算化协议。
相关的上级组织部门应协调各单位情况,提供一个适应大多数单位情况的会计电算化协议,各单位遵照执行,使各单位有共同的工作方式。同时,企业电算化软件的良好运行,不仅需要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财会人员有效应用,还需要生产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以及企业高层领导的参与和配合,特别注意企业管理电算化各子系统之间的有机衔接,以保证数据的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