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瑟在御,福寿绵长

来源 :祝您健康·文摘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ge1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弦乐器,名列中国四大古老的文化艺术“琴棋书画”之首。抚琴在古代是一件雅事,早在周朝就普遍流行,根据《诗经》记载,那时琴常与瑟合奏,作为诸侯的庙堂雅乐。到汉唐时才作为文人雅士的修身之器:与松柏清风、高天明月相伍,作为陶冶性情、净化心灵的良方。《礼记》中有“士无故不撤琴瑟”的训诫,是古代文人雅士不可一日或缺的良伴。
  古人对音乐与人体生理病理、养生益寿及防病治病的机理早有研究,认为琴声(音乐)能通过人体心理状态,影响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内经》中就有五音疗法,将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分别与五脏相配:“宫动脾,商动肺,角动肝,徵动心,羽动肾。”认为适当地听琴声,可以调节脏腑功能,有利于身心健康和疾病的痊愈。
  元代名医朱震亨说过:“乐者,亦为药也。”白居易晚年得风疾,古琴亦是他的心灵安慰,他在诗中写琴声的好处:“本性好丝桐,尘机闻即空。一声来耳里,万事离心中。清畅堪销疾,恬和好养蒙。尤宜听三乐,安慰白头翁。”《琴赋》中也记载:“导养神气,宣和情志,处穷独而不闷者,莫近于音声也。”
  《金峨山房医话》对五音养生作了更进一步的阐述:“宫音悠扬谐和,助脾健运,旺盛食欲;商音铿锵肃劲,善制躁怒,使人安宁;角音通畅平和,善消忧郁,助人入眠;徵音抑扬顿挫,通调血脉,抖擞精神;羽音柔和透彻,发人遐思,启迪心灵。”这些论述都说明,不同速度、旋律、音色和音调的琴声作用于人体,会产生有益的共振,使器官功能协调,或使相应的器官兴奋或抑制,令身心愉悦而益寿延年。
  关于琴声对人体的作用机制,有研究表明:人的大脑皮层右侧颞叶有音乐活动中枢存在,轻松欢乐的音乐声波通过此中枢,促使人体分泌一些激素、酶、乙酰膽碱等活性物质,兴奋神经细胞,调节血流量,改善神经、心血管、内分泌等系统功能,容易使人达到正常的生理节律和心理平衡,从而延缓衰老。由此可知,抚琴养生、琴声治病是有其科学道理的。想以古琴音乐养生娱情的人,如果只选五曲,古琴演奏家李祥霆先生推荐了优美动听的《平沙落雁》《良宵引》《鸥鹭忘机》《梅花三弄》和《渔樵问答》。
其他文献
胃下垂病多见于长期站立或坐位工作、体型瘦弱、缺乏锻炼的人。它可表现为单纯胃下垂,也可成为整个内脏下垂的一部分。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胃下垂病的治疗比较困难,有的人寄希望于吃胖,有的则劝女患者再怀孕一次来达到治好胃下垂的目的。宴践证明这两种方法的效果都不大。因胃下垂患者大多消化不良,胃纳减少,一天食量仅是健康人的三分之=或二分之一,吃胖很不容易。怀孕妇女在产前确可使胃上抬,但产后往往又下垂。此外,还
期刊
有一次,木心先生和一位朋友吃饭,邻座坐了两个外国人,朋友问他们是不是意大利人,回答果然是。朋友有点儿得意,木心却说:“你刚去过意大利,想证明你的虚荣。人难免会这样,但要克制,这是随口就来的虚荣心。”  真正见过世面的人,大多是平和的。因为他们没必要表现出自己的与众不同,也能在平凡简单的生活中活得从容和淡定。一个人见识狭隘,并非指他没见过多少人,没走过多少路,没看过多大的世界,而是指他的思维僵化,不
期刊
大多数癌肿病人在身上都可以摸到肿块。当你摸到自己身上有肿块的时候,首先,请不要紧张,因为不少正常人,如果仔细搜查,也会摸到肿块。在人身上可以摸到各种各样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肿块。但是,癌肿(恶性肿瘤中的绝大多数叫癌瘤),它的肿块和其他各种原因引起的肿块,有着本质的不同。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分析,作出初步的判断。  癌肿(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的根本区别:良性肿瘤生长缓慢,或数年不变;摸起来表面光滑,
期刊
小雨是安详、灵动却又充满诗意的,于是有了诗人刘长卿笔下“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这样惬意而又生动的诗句,令人浮想联翩。  夏日常有这样细雨蒙蒙的天气,漫步其中,耳边只有淅淅沥沥,夹着点点凉意,令人倍感清爽。漫步在蜿蜒潮湿的青石板小路上,细雨打湿了眼帘,打湿了心扉。“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雨落河中,溅起圈圈涟漪,慢慢地向四周扩散,如同心底泛起的心事,将思绪带向了远方。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体
期刊
服药方面 《论语·乡党篇》讲:“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是说季康子给孔子送药,孔子拜谢而收下,却说:“我对这药性了解不深,不敢服用。”  人吃五谷杂粮,难免生病。但不能因病而乱吃藥。如今,眼花缭乱的药品广告让人们不知所措。是药三分毒,我们应该按医嘱服药,而对药性了解不深的药坚决不服用。  运动方面 《论语·阳货篇》讲:“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
期刊
美国研究人员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自19世纪以来,成年人的平均体温在持续下降,170年间下降了0.4℃,从37℃降到36.6℃。  体温下降并非好事。研究显示,体温每降低1℃,免疫力就会下降30%以上;体温每升高1℃,免疫力就会提升5~6倍。据科学家推算,如果体温下降1℃,免疫力降低30%,会大大提高病毒、细菌感染和癌症的发生率。  现代人类的体温为什么会降低呢?  1. 最主要的原因——缺乏运
期刊
中医常讲:“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心通于夏气”。一年之中,心与夏的关系最大。那么,夏季如何养心呢?  中午睡一个“养心觉”  午时是指中午11点至下午1点,这个时候心经当令,是养心的关键时刻,最好的做法是小睡片刻。中医认为,心为五脏六腑之主宰。午睡不但有利于补足睡眠,而且能够改善冠状动脉血供,增强体力,消除疲劳。即使睡不着,闭目养神对身心也是很有好处的。  多吃二种“养心瓜”  冬瓜
期刊
7月7日是小暑节气,温度持续升高。中医认为,暑邪为阳邪,炎热升散,最容易伤及人体头目,出现心烦、面赤等属热证,严重者可导致高热中暑。因此,调养心神在小暑节气显得尤为重要。  在中医看来,节气变化与机体健康、心情状态密切相关,这就是为什么每当秋高气爽,人们往往心情舒畅,而在寒风骤雨、干燥闷热时,心情就会变得抑郁低沉、烦躁易怒。  小暑后,气温进一步升高,火热邪气容易干扰心神,加之气温高使得人体能量消
期刊
晨宜“练”。一夜安眠,早晨6点左右起床后锻炼身体,可以快速振奋精神,有利于白天的生活和工作。但运动量不宜过大,最好在中等强度以内。中医认为,卯时(5~7点)阳气升发,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也最高。此时锻炼,有利于“储能”和调动“内气”的运行,提高人体的防病能力。  午宜“休”。不管多忙,中午都应该休息一会儿。古人所谓的子午觉,就是子时大睡、午时小憩。《黄帝内经》曰:“阳气尽则卧,陰气尽则寐。”午时即
期刊
一、解热镇痛药    未经医生诊断和指导不要轻易使用这类药物。因为阿斯匹林、去痛、扑热息痛、安乃近、优散痛、A,P,C、小儿退热片等都只有解热镇痫功效,一些急性传染病单用它只能退热镇痛,并不能治好病,结果症状被掩盖了,反易贻误诊断。而且它们都有副作用,过量服用,发汗过多易出现虚脱。有的还能引起白血球和血小板减少、胃出血、过敏性休克、肾脏损害、尿毒症等,要十分注意。    二、抗菌素    这些特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