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阳光:爱国者的高尚情怀

来源 :杰出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3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阳光先生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企业家、爱国者。无法想象,他能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将一个会员只有一百六十余人的同乡会发展到逾三千人?无法想象,他能用八元港币,从内地来到香港闯荡,直至今日的成就?无法想象,他发动海南籍在京大学生,到海南各地最贫困的地方去支教,让贫瘠的山区变得肥沃?无法想象,作为一位拥有诸多公司和投资项目的商人,他能将大把的时间花在国情的研修上?
  他是一位热忱的爱国主义者,他用他爱国的原则和智慧书写着他传奇的人生。
  
  生意场上尽现智慧
  
  韩阳光先生曾当过知青,在1975年得到批准,来香港定居,那时的他身上只有八元港币,除去车费,到达香港的时候,身上仅剩下一块二,只够韩阳光先生买一罐可乐。这样的开始,颇具传奇性,而韩阳光先生就是这样开始了在香港的拚搏之路。
  韩阳光先生给他舅舅打工是他在香港立足的第一站,机会,也是从这里开始的。韩阳光先生的舅舅的一个客户看出了韩阳光先生的潜力,欲将智力有限公司转卖给他,让他做老板,此时的韩阳光先生每月领着二千多元的工资,还要负责家庭开销,根本没有剩余。韩阳光先生说:“我舅舅说,你做吧,你给我打了十多年的工,这笔钱,我帮你出。”于是,韩阳光先生在1988年当上了老板,他有个原则性的习惯,那就是不喜欢借钱。如何将事业发展起来呢?这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在这样的挑战中,韩阳光先生展现出来了他的睿智。他将时间,作为了他发展公司的奥妙。
  韩阳光先生什么都做,但是什么都不是自己动手做,而是请人做,采用铺货的方式,他对加工厂的老板说:“老板,我这边资金有点困难,能不能先拖一下,过两三个月再付款?”老板很爽快地答应了。
  韩阳光先生有了第一批货,他对客户说:“能不能先付款?”虽然对方公司是月结的,但是因为大家对韩阳光先生极为信任,因此也同意先付款,韩阳光先生在创业的初期正是利用这个时间差,一点点将生意做了起来。诚信,是人品高低的试金石。因为这种信任,将韩阳光先生的事业带上一个又一个的高峰,他管理的公司有智力(光记)投资有限公司、智华(光记)五金、塑胶制品厂、智华水晶金属礼品制造厂、智华水晶金属礼品(浙江浦江分厂),向前发展的脚步,韩阳光先生未曾停止过。
  他是一位智者。他的智慧建立在诚信之上,伴随着事业的发展,韩阳光先生对祖国、对家乡的建设也在加速,他盼望着祖国不断强盛,为国出力,韩阳光先生愿倾尽所能。
  
  常将祖国刻在心
  
  韩阳光先生说:“你可以改变你头发的颜色,但是你永远改变不了眼睛的颜色,无法改变血统,爱国,是一种责任!”这种责任自韩阳光先生懂事起,就一直在他的心中扎下根来,所有认识他的人都会说:“他是一位绝对的爱国者。”
  韩阳光先生对祖国这份坚定不移的情愫,与他的父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繋,父亲的爱国情怀不止一次地让韩阳光先生感动,他说:“我的父亲是一位知识分子,我的母亲是香港人,文化大革命那会儿,我家不仅所有的金银首饰被拿走,我的父亲也常被叫去批斗,有一次我回家见到父亲额上肿起的包,我很气愤,喊着要去替父亲报仇,我爸爸说,‘你冷静点,来,坐下来喝杯茶。’然后他慢慢地跟我说,‘我们这点委屈和损失不算什么,只要人还在就好。我们要想到以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执政,因为共产党得到了人民的拥护,一个人民拥护的政党,总有存在的道理,我们要相信共产党。相信党会做好,这是一个过程。’父亲是无党派人士,他总想着国家的稳定需要一些中间人来调解,父亲爱国,虽然曾遭到身心上的折磨,但是我从小到大从来没有听到父亲的任何一句怨言,父亲教育我,要爱国,要听党的。”正如世人说的:“自己的心厚道了,对别人的抱怨也就少了。”韩阳光先生的父亲正是这样宽容、大度的一个人,他将心比心为先,而后学会宽容,他的宽容来自于理解。父亲的言行深深烙印在韩阳光先生的脑海里,“祖国”这两个字在他的心中有千斤之重。当听到有人在抱怨祖国的时候,韩阳光先生便会耐心地说:“对祖国要有信心,历史是一步步走过来的,对比一下,就能感受到祖国的进步。”
  看着大家由“吃饱穿暖”到“吃好穿好”再到现在的“吃美食穿名牌”,韩阳光先生感受到了祖国的进步,他激动地说:“一个作家写的一段话,我记得很清楚,他说‘日本就是一只凶恶的野狼,中国就是一头睡在大地上的大病象,’一只凶恶的野狼能奈何得了一头大病象吗?能咬死这头睡着的大病象吗?不能。这只野狼只能吵醒它。中国共产党将这头大病象医好了,大病象站起来了,而且越来越强壮了,一走动,就能震动大地。”浓浓的祖国情谊,深深的民族自豪感溢于言表。
  韩阳光先生是香港韩氏宗亲会会长,是世界韩氏二次恳亲大会执行主席,2006年,韩阳光先生组织举办了世界韩氏寻根大会,万众瞩目,这是全球韩氏的盛大节日,来自世界各地的韩氏宗亲来到了韩氏根源——河南安阳,参加了这次寻根活动。韩阳光先生说:“我们要让世界所有的人都知道我们的根还在中国,我们是中国人,一定要多跟中国人交往,要常回家看看,看看祖国的发展,和祖国共同发展。”寻根活动,意义非凡。
  2005年,韩阳光先生出任中国海南省政协委员。2008年当选为常委,当年韩阳光先生参加了港区省级政协委员中国国情研修班第五期的学习,参加学习的三十余人全是省一级的政协委员,韩阳光先生是此次国情研修班的副班长。
  他在结业时写作的《谈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一文中说:“多做一些利国利民的事,一切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心里想着祖国,想着人民,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要更好地发挥自己作为一名政协委员的参政议政作用。”多年来,只要是能了解国情的活动、会议,韩阳光先生都会拨冗参加。
  韩阳光先生回忆说:“我记得1991年去东莞投资的时候,道路破旧不堪,当时的工厂很少,到处都是农田,从深圳过去最长的一次打的花四五个小时,现在一个半小时,甚至一个小时十分钟就能到达东莞。”看着祖国一天天繁荣昌盛,韩阳光先生不禁喜由心生。祖国是他的骄傲,爱国情怀将伴随他人生。
  
  优秀的领导者
  
  韩阳光先生年轻的时候,正赶上全国范围内推行“上山下乡”政策,在韩阳光先生看来,上山下乡政策是正确的,因为它磨砺了人,让很多人成为了国家的栋梁。回忆起那段时光,韩阳光先生仍激动不已,他说:“做知青那会儿,我满腔热血,响应党的号召,到边疆区,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1968年,我被分配到海南省一个很穷的山村种橡胶。我们自力更生,一点点将荒山变成了绿地。”这段岁月成为了韩阳光先生幸福的记忆。因为那里,铸就了韩阳光先生奋斗的坚毅、不屈的脊梁;因为那里让韩阳光先生学会了真诚和道义,铁骨与柔肠。
  韩阳光先生的领袖才能,在上山下乡潮流中便已显露出头角。韩阳光先生特别的聪明,可谓是文武双全。他是制雷管、炸药等方面的行家,得到了领导的重视;他利用水能发电,将电送到了家家户户,让村民告别了煤油灯时代。他非常喜欢思考,他利用电能锯木,既节省了时间,也节省了人力。工友们特别喜欢他,朴实的村民常常把打来的猎物还有鸡蛋送去给他,大家都亲切地叫他“阳光”,他正如一缕和煦的阳光,遍洒祖国大地,让祖国巍峨的群山,显得格外美丽,使单调而平静的山村变得有了色彩。
  家乡,总是让韩阳光先生魂牵梦萦,他知道真正的知识通道,是要实实在在为百姓做点事,因而,韩阳光先生矢志促进琼港经济。
  1996年,韩阳光先生再次踏上了回乡建设的道路,他回到村里,跟村长说:“要让农民快点发家致富,就要种上经济作物。”韩阳光先生带领村民开荒,在一片原本荒凉的土地上种上了三千棵荔枝树,韩阳光先生实地考察,解决了荔枝不结果的问题,他还找到了让荔枝树尽早结果的方法——嫁接,果不其然,第二年,大部分荔枝树开始结果,到了第三年,全部开始结果。十余年来,当时的小树已经成材,现如今,已经绿树成荫。韩阳光先生是为帮家乡人民致富而在村里种上荔枝树的第一人。问及回乡投资种水果的初衷,真诚的韩阳光先生说:“赚钱倒是次要的,主要是环境,放眼望去,一片绿色,很漂亮,而且还培养了村民们团结互助的精神和感情交流。”韩阳光先生号召村民建设和谐家园。他说:“想要人家爱你,一定要自爱。”在他的推动下,村里呈现出一派“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和谐景象。
  2007年,连任两届香港海南同乡会理事长的韩阳光先生在众乡亲的推举下,再次成为同乡会理事长。从接管同乡会短短几年的时间,韩阳光先生调整方法,以“互助互爱,联络感情”为目标,以“爱国爱港爱乡”为宗旨,将一百六十余位成员的同乡会,发展为成员逾三千人的队伍,这支强有力的队伍在支持“一国两制”,支持香港的繁荣稳定,支持家乡的经济建设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看着家乡很多贫困山村的孩子们没有书读,博爱的韩阳光先生组织发起了海南籍大学生去山村支教,韩阳光先生说:“一个国家的进步要从教育开始。”他是一位善良的领导,他说:“很多大学生也是很贫困的,他们很单纯,很有同情心,也很可爱,他们放弃了工作赚钱时间,放弃了游玩时间,去山村支教,这种精神很可贵。”为了解决支教大学生的后顾之忧,韩阳光先生出钱出力,全力支持大学生的行动。为了祖国的教育事业,韩阳光先生不遗余力。那温暖的阳光就像根根金线,纵横交错,把浅灰、蓝灰的云朵缝缀成一幅美丽无比的图案。
  
  【人物简介】
  韩阳光先生,智力(光记)投资有限公司、智华(光记)五金、塑胶制品厂、智华水晶金属礼品制造厂、智华水晶金属礼品(浙江浦江分厂)董事长,并兼任海南省政协常委、海南省政协“港澳台侨外事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海南港区政协联会副会长、北京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常务理事、香港知青联会长、香港海南同乡会常务副会长、香港韩氏宗亲会会长。
其他文献
工业革命的发展,为人类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类电器机械的更新换代,更令人们目不暇接,对此普通大众感受最深的,要数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家电行业的更替变化。  从黑白电视机时代到等离子宽频液晶电视,许多家用电器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以及更优,乃至被新兴产品取而代之的命运。在一个高科技急速发展的时代,人们有太多的应接不暇,而一一见证到每一次更新换代变化的,恐怕也只有那些饱经风霜雨雪的家
期刊
黄建立先生冷静睿智、平和宽容、胸襟坦荡、脚踏实地。他所领导的汇立集团投资公司的每一步发展,都可以看出他成熟与稳重的企业家作风;每一个举措,都充分彰显出他务实与稳健的企业家风范。  随着公司在澳门、东莞、中山、福建等地陆续开张,他所经营的石材、轮胎、房地产、对外贸易等业务,越来越近地走进市民生活并得到市场认可,那是黄建立先生苦心经营的硕果,是他与伙伴们共同铸造的事业王国。对于成就,黄建立先生的脸上充
期刊
56岁老妇横渡英吉利海峡创最慢纪录  不久前,为了给慈善事业募捐,英国56岁妇女雅姬科贝尔25日中午完成横渡英吉利海峡壮举。雅姬原本计划的是一条33公里的直线横渡路线,不料受潮汐“戏弄”,她多次被海水带到不同的方向。最后完成的路程竟然是105公里,因受到潮水干扰,她最终耗时28小时44分,由此刷新横渡该海峡的最慢纪录。谈到横渡成功的原因,她表示:“我当时就一直在想,如果我中途退出的话,会让很多人失
期刊
水陆草木之画,可爱者甚繁,今梁伟雄先生则独钟山水。  自隋以来,世人多习山水画,强调“平远”、“高远”,平远如同漫步在山荫道上,高远如同乘降落伞从山顶缓慢下降。然梁伟雄先生作山水画,一勾、一点、一染间,或青苔,或远山、或树木,悄然乍现。其画下诸峰、诸云、诸雾、林壑尤美,故有画室谓之“云松轩”。  梁伟雄乃其别名,原名梁熙,是至今仍活跃在澳门画坛的一株常青树,虽年七十有余,但仍勤耕不辍,于艺术之路上
期刊
在世人眼中,律师往往慷慨陈词,口若悬河,于法庭上大公无畏,捍卫法律,伸张正义。其实在这些光芒的背后,他们的付出亦有目共睹,对于法律精神和知识的追求,他们一样据“公理”而力争,默默耕耘,学无止境。  资深律师陈戈先生对此感同身受,无疑是其中之佼佼者。他并非科班出身,靠着自身不懈的努力,近二十年一路下来,却也硕果累累,成为广东怀明律师事务所资深合伙人;与此同时,他学无止境,抱着“博而专”的专业精神,坚
期刊
如今,几乎在每一个行业里都能够看到女性自信、从容、活跃的身影,尤其是在澳门这样的都市里,她们更加快乐地享受着因工作、事业带来的欣喜,她们尽情地展露着个人的才华和魅力,并一步一步地创造着属于自己的那片独特的天空。新居地产的老板——冯莉莎女士便是其中耀眼的一位。这位儒雅、善良的女性,用真诚与执着书写着自己靓丽的人生篇章。    用真诚,撑起事业的蓝天    冯莉莎女士的身上既有传统女性的柔美,又有现代
期刊
在香港这方热土上,中药业名家人才济济。而从事参茸行业的梁煊先生便是其中之一。多年来,他传承父辈的妙方,也牢牢占据了在香港药业界的地位。远兴号作为梁煊先生经营的商号,早已经成为香港家喻户晓的知名滋补药品牌。事业成功之余,梁煊先生非常关注行业发展,成为香港中药界的中流砥柱人物之一。扎根于香江之畔,他始终不忘自己的本色,将传统中华特色的滋补药方尽量做到最好,让这些精华文化走得更远,惠及更多的大众。   
期刊
在中国的历史上,堪舆风水作为一项古老的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自古以来,愚者视其为迷信,顶礼膜拜,智者则当作科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香港中华文化风水协会会员蔡国安先生,无疑属于后者。  多年来,他潜心研究,翻阅无数经典书籍,博采诸家所长,自成一套科学性和实践性极强的理论;同时,他还藉鉴现代科技水平以及先进的技术设备,运用到自己风水堪舆之中,凭自己的努力,为朋友,为世人,也为自己,提供科学的
期刊
在教育事业上,他默默耕耘,孜孜以求;在三呎讲台上,他谈笑风生,诲人不倦;在从政道路上,他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在商界之中,他指点迷津,引领方向。他是资深望重的专家教授,也是一位出色的商家学者。他就是前香港理工学院的高级讲师,卓佳国际企业有限公司、安达信专业有限公司、观塘驾驶学院的主席——郑会友先生。  郑会友先生丰富的阅历、完美的人生,让人们无法对其作出单一的定位。他自强不息、进取奋斗的精神,多姿多
期刊
2009年12月11日下午,正值东亚运动会开幕第六天,香港将军澳田径场人山人海,气氛热烈。当中国选手刘翔轻松地以13秒66的成绩获得东亚运动会男子110米高栏决赛冠军时,全场为之沸腾,这是刘翔复出之后赢得的第三个赛事冠军。当日,张国强先生也是田径看台上的一位普通的观众,他记录下了刘翔整个过关的过程,当刘翔夺冠后,他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我是田径发烧友,尤其是刘翔的110米高栏,2008年北京奥运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