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农村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在分析农村与城镇发展的不同点之后,确立具体的、适用于农村发展的科学技术的概念,并在这一前提下,提出促进我国农村科学技术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 科学技术 发展 生产力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 (2008) 0210062-02
中国传统社会主要是乡民的社会,而非市民的社会。乡下人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常常被人瞧不起。这种状况到本世纪也没有多少改变。在当代中国,绝大多数人口仍然居住和劳作于乡村。据国家统计局人口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06年底,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9%,他们所创造的GDP达50%以上。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两个趋向”的论断,其中提到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倾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协调发展。从中国的现实情况来看,城镇工业化发展顺利,并日趋成熟,因而加快农村建设步伐,已成为当今中国经济建设重要而紧迫的内容。综上所述,中国农村的发展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而且已成为我国政府部门新时期经济建设的重要决策。因此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全面推动我国“三农”问题的发展已成为新时期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中国农村的发展和城市发展一样是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的,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想解决“三农”问题,首先必须提高农村的生产力水平,这就需要有一个科学、全面、实用的科学技术决策予以支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那么,什么是科学技术,如何推动农业科学技术发展成为新时期“三农”问题中的一项重要议题。
正确看待中国农村科学技术发展,首先必须确立一个准确的科学技术概念,而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些科学技术的定义都与城镇工业化社会相连。众所周知,三次科技革命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工业社会的迅速发展,因此,每当谈起科学技术时,我们总易把它和工业发展及其中的一些要素联系起来。如常见的信息技术普及、受高等教育人口总数、先进的通讯设施等等就常成为我们分析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城市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标准。而这些技术内容与中国农村科技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并不匹配。如信息技术,在城镇工业化建设中,信息技术培训与传播条件日趋成熟,而在中国,多数农村学校可能教室教材还不能得到满足,拿什么去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由此推断他们的技术发展状况,或者由此来给予他们教育上的帮助,相信都是毫无意义的,这样的帮助就像给一个饿了的人喝水一样,看上去解决了温饱问题,而实际上他很快又会回到饥饿的边缘。又如高等教育人口总数,这个数值也不能准确反映出农村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因为这部分人群多是基本掌握了工业化生产下的管理、制造、销售及服务等环节技能的人,涉及农业生产技能的部分非常少。因此,即使这些高等学府的人才数量在农村不断攀升也不代表中国的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充足。而且,从目前中国教育现状来看,更多的家庭认为接受高等教育就是走出农村的有效途径,在这种情况下,又怎能让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回到农村的建设当中,这样的人越多,是否意味着农村技术推广的后备军会越少呢。综上所述,要了解中国农村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以及有效推进中国农村教育,促进农村科学技术的发展,就必须有一个全新的科学技术概念及与之配套的推行策略。
科学技术一词,包含着科学和技术两个概念。科学技术就其生产和发展过程而言,是一种社会活动,是由生产决定的;就其内容属性而言,科学技术是一种生产实践经验和社会意识的结晶;就其实际的功能而言,科学技术是以知识形态为特征的“一般社会生产力”和“直接生产力”。
一、我国农村科学技术的概念可具体地理解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根据中国各农村气候、人文、资源状况设定适合的生产方式,并依此确定科学技术的内容
如上所述,科学技术是由生产决定的,要想迅速有效地改变农村农民的生产状况,提高他们的生产力,就必须清楚地分析他们的生产内容,并根据其生产的要求,确定科学技术的内容,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解决农村的科学技术问题。仅仅强调传统模式下的教育数量,而不关注农村教育的真实需要是不能促进农业的真正发展的。
(二)强调生产实践经验,即农民的学习能力,而不是一味地提出农村发展的创新力
科学技术本身是一种缘于实践的结晶,脱离实践谈中国农村的发展就像战场上的纸上谈兵一样,没有一点实际效用。因此,我们应该考虑到中国农业发展在世界同行业中落后的现实,与其花大力气让农村去创新,不如多让他们从先进的同行那里学习一些已成就的技术,通过实践积累生产经验,时机成熟时,相信创新也会水到渠成。这种学习与实践活动既符合科学技术的定义,又能够节约农村发展的时间与成本,让农民及早接受新的知识,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
(三)科学技术应该从最重要的生产环节入手
科学技术是直接生产力,即它可以直接对生产活动产生效用。因此农村的科学技术应该从农村建设的普遍需求出发,一些城镇建设中提到的基础项目未必就是农村的基础项目,如电讯网络、数字电视、高速公路建设等等并不能,至少暂时不能为农村建设提供最直接的动力,而诸如公路建设、水力电力建设等才是农村科学技术发展最需要的,因而当代中国农村科学技术的发展要体现出农村发展最前沿的需求与趋势。
中国农村的发展归根到底就是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我们不仅仅只停留在农业科学技术的定义分析上,还需要强调如何落实定义中的各项指标。中国农村的发展自始至终都是政府的头等大事,在改革初期,中国农村的成果也是非常显著的,至少在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上,我们所取得的成就折服了整个世界。然而,近年来,中国农村的发展停滞了,甚至倒退了。这主要是农村农民的素质,农村自身的科学技术发展出现了问题,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农村发展就无法负荷太大的压力而最终出现倒退的现象。因此,中国农村的发展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新的决策。
二、大力促进科学技术发展,让科学技术成为农村发展的主力
(一)改变观念,重新建立农村学习的目的,为农村培养输送人才奠定基础
陶行知指出,“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他教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他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做房子不造林。他教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他教人分利不生利。他教农夫的子弟变成书呆子。”他认为,“教育没有农业,就成为空洞的教育,分利的教育,消耗的教育;农业没有教育,就失去促进的媒介。”因此,要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首先要改变这种传统的落后的教育观念,这样才能够真正地为农村发展培养人才,输送人才,留住人才。
(二)建立制度,确保农村科学技术发展的顺利进行
我国农村发展主要缺乏两类制度。一个是与农村科学技术发展的相关法规与制度欠缺,第二是有效激励农村科学技术人员学习创新的制度欠缺。这使得农村科学技术发展从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都无法得到有效供应,即使政府投入了大部分的资金也经常出现专款挪用的状况,使得需要的项目无法得到有效保证。因此应该建立套完整的发展制度,使得农村科学技术的发展得到保护与鼓励。
(三)加强农村科学技术发展的系统性建设,促使农村科学技术连续发展
目前我国农村科学技术的发展多采用科技站的形式,即在一些地方设置一些行政机构向农民们传播科学知识或者进行一些培训,但这些机构的活动比较松散,而且多数流于形式,并不能系统地向农民提供相关的生产技术,更重要的是使农民失去了对这些机构的信任,在接受新知识时积极性不足,不利于农业科学技术的传播。因此,现在必须加强对各地区实际生产情况的了解,并配套设置系统地科学普及项目,使得农民能够从科技站获得适用的技术,并有效刺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加大对农业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的投入,为解决农村科学技术问题提供丰厚的物质基础
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需要更多的资金予以支持,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投入非常低,甚至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水平,这与我国农业大国的称号及其城镇建设投入是不相称的。今后,必须继续大幅扩大对农业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的投入,这包括农业的基础教育、职业(这里是指农村领域的职业)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投入。
(五)建立城乡连接,保证城乡技术传播的有效进行
有人打了个比喻,说农民就是工人,农村就是工厂。因此,农业的发展完全可以借城镇发展的策略,比如在技术开发上面可以与城镇高校的相关科研部门建立课题联系,利用城镇高校的科研力量发展农村科学技术。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发适宜于农村生产、运输及销售等各个环节的产品与服务。这些项目需要各级政府部门采取开放的态度建立良好的城乡沟通渠道,这样才能保证技术第一时间进入到生产领域,为农村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简介:
刘虹,讲师,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商学部,主攻方向:WTO规则及相关经济问题、非关税壁垒。
[关键词]农村 科学技术 发展 生产力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 (2008) 0210062-02
中国传统社会主要是乡民的社会,而非市民的社会。乡下人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常常被人瞧不起。这种状况到本世纪也没有多少改变。在当代中国,绝大多数人口仍然居住和劳作于乡村。据国家统计局人口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06年底,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9%,他们所创造的GDP达50%以上。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两个趋向”的论断,其中提到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倾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协调发展。从中国的现实情况来看,城镇工业化发展顺利,并日趋成熟,因而加快农村建设步伐,已成为当今中国经济建设重要而紧迫的内容。综上所述,中国农村的发展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而且已成为我国政府部门新时期经济建设的重要决策。因此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全面推动我国“三农”问题的发展已成为新时期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中国农村的发展和城市发展一样是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的,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想解决“三农”问题,首先必须提高农村的生产力水平,这就需要有一个科学、全面、实用的科学技术决策予以支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那么,什么是科学技术,如何推动农业科学技术发展成为新时期“三农”问题中的一项重要议题。
正确看待中国农村科学技术发展,首先必须确立一个准确的科学技术概念,而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些科学技术的定义都与城镇工业化社会相连。众所周知,三次科技革命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工业社会的迅速发展,因此,每当谈起科学技术时,我们总易把它和工业发展及其中的一些要素联系起来。如常见的信息技术普及、受高等教育人口总数、先进的通讯设施等等就常成为我们分析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城市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标准。而这些技术内容与中国农村科技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并不匹配。如信息技术,在城镇工业化建设中,信息技术培训与传播条件日趋成熟,而在中国,多数农村学校可能教室教材还不能得到满足,拿什么去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由此推断他们的技术发展状况,或者由此来给予他们教育上的帮助,相信都是毫无意义的,这样的帮助就像给一个饿了的人喝水一样,看上去解决了温饱问题,而实际上他很快又会回到饥饿的边缘。又如高等教育人口总数,这个数值也不能准确反映出农村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因为这部分人群多是基本掌握了工业化生产下的管理、制造、销售及服务等环节技能的人,涉及农业生产技能的部分非常少。因此,即使这些高等学府的人才数量在农村不断攀升也不代表中国的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充足。而且,从目前中国教育现状来看,更多的家庭认为接受高等教育就是走出农村的有效途径,在这种情况下,又怎能让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回到农村的建设当中,这样的人越多,是否意味着农村技术推广的后备军会越少呢。综上所述,要了解中国农村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以及有效推进中国农村教育,促进农村科学技术的发展,就必须有一个全新的科学技术概念及与之配套的推行策略。
科学技术一词,包含着科学和技术两个概念。科学技术就其生产和发展过程而言,是一种社会活动,是由生产决定的;就其内容属性而言,科学技术是一种生产实践经验和社会意识的结晶;就其实际的功能而言,科学技术是以知识形态为特征的“一般社会生产力”和“直接生产力”。
一、我国农村科学技术的概念可具体地理解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根据中国各农村气候、人文、资源状况设定适合的生产方式,并依此确定科学技术的内容
如上所述,科学技术是由生产决定的,要想迅速有效地改变农村农民的生产状况,提高他们的生产力,就必须清楚地分析他们的生产内容,并根据其生产的要求,确定科学技术的内容,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解决农村的科学技术问题。仅仅强调传统模式下的教育数量,而不关注农村教育的真实需要是不能促进农业的真正发展的。
(二)强调生产实践经验,即农民的学习能力,而不是一味地提出农村发展的创新力
科学技术本身是一种缘于实践的结晶,脱离实践谈中国农村的发展就像战场上的纸上谈兵一样,没有一点实际效用。因此,我们应该考虑到中国农业发展在世界同行业中落后的现实,与其花大力气让农村去创新,不如多让他们从先进的同行那里学习一些已成就的技术,通过实践积累生产经验,时机成熟时,相信创新也会水到渠成。这种学习与实践活动既符合科学技术的定义,又能够节约农村发展的时间与成本,让农民及早接受新的知识,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
(三)科学技术应该从最重要的生产环节入手
科学技术是直接生产力,即它可以直接对生产活动产生效用。因此农村的科学技术应该从农村建设的普遍需求出发,一些城镇建设中提到的基础项目未必就是农村的基础项目,如电讯网络、数字电视、高速公路建设等等并不能,至少暂时不能为农村建设提供最直接的动力,而诸如公路建设、水力电力建设等才是农村科学技术发展最需要的,因而当代中国农村科学技术的发展要体现出农村发展最前沿的需求与趋势。
中国农村的发展归根到底就是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我们不仅仅只停留在农业科学技术的定义分析上,还需要强调如何落实定义中的各项指标。中国农村的发展自始至终都是政府的头等大事,在改革初期,中国农村的成果也是非常显著的,至少在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上,我们所取得的成就折服了整个世界。然而,近年来,中国农村的发展停滞了,甚至倒退了。这主要是农村农民的素质,农村自身的科学技术发展出现了问题,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农村发展就无法负荷太大的压力而最终出现倒退的现象。因此,中国农村的发展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新的决策。
二、大力促进科学技术发展,让科学技术成为农村发展的主力
(一)改变观念,重新建立农村学习的目的,为农村培养输送人才奠定基础
陶行知指出,“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他教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他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做房子不造林。他教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他教人分利不生利。他教农夫的子弟变成书呆子。”他认为,“教育没有农业,就成为空洞的教育,分利的教育,消耗的教育;农业没有教育,就失去促进的媒介。”因此,要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首先要改变这种传统的落后的教育观念,这样才能够真正地为农村发展培养人才,输送人才,留住人才。
(二)建立制度,确保农村科学技术发展的顺利进行
我国农村发展主要缺乏两类制度。一个是与农村科学技术发展的相关法规与制度欠缺,第二是有效激励农村科学技术人员学习创新的制度欠缺。这使得农村科学技术发展从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都无法得到有效供应,即使政府投入了大部分的资金也经常出现专款挪用的状况,使得需要的项目无法得到有效保证。因此应该建立套完整的发展制度,使得农村科学技术的发展得到保护与鼓励。
(三)加强农村科学技术发展的系统性建设,促使农村科学技术连续发展
目前我国农村科学技术的发展多采用科技站的形式,即在一些地方设置一些行政机构向农民们传播科学知识或者进行一些培训,但这些机构的活动比较松散,而且多数流于形式,并不能系统地向农民提供相关的生产技术,更重要的是使农民失去了对这些机构的信任,在接受新知识时积极性不足,不利于农业科学技术的传播。因此,现在必须加强对各地区实际生产情况的了解,并配套设置系统地科学普及项目,使得农民能够从科技站获得适用的技术,并有效刺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加大对农业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的投入,为解决农村科学技术问题提供丰厚的物质基础
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需要更多的资金予以支持,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投入非常低,甚至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水平,这与我国农业大国的称号及其城镇建设投入是不相称的。今后,必须继续大幅扩大对农业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的投入,这包括农业的基础教育、职业(这里是指农村领域的职业)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投入。
(五)建立城乡连接,保证城乡技术传播的有效进行
有人打了个比喻,说农民就是工人,农村就是工厂。因此,农业的发展完全可以借城镇发展的策略,比如在技术开发上面可以与城镇高校的相关科研部门建立课题联系,利用城镇高校的科研力量发展农村科学技术。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发适宜于农村生产、运输及销售等各个环节的产品与服务。这些项目需要各级政府部门采取开放的态度建立良好的城乡沟通渠道,这样才能保证技术第一时间进入到生产领域,为农村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简介:
刘虹,讲师,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商学部,主攻方向:WTO规则及相关经济问题、非关税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