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说:“读史可以明智,读史可以明兴亡、知更替,可以医愚,可以清心。”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得到启示,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养,同时这种历史的熏陶也能激发学生爱国爱家的热情。但信息传播多样化的今天,初中生的史书阅读状况不容乐观。
一、初中生史书阅读状况
笔者特地调查了所教班级学生史学知识的来源:68﹪来自课堂,还有28﹪竟来自前几年流行的“戏说剧”、当下热播的“宫闱剧”、“穿越剧”及各种穿越体的网络小说,而来自历史课外书的少之又少。学生竟将编造的穿越剧等作为了解真实历史的一大途径,因此,加强学生历史课外书阅读指导势在必行。
二、初中生史书阅读的指导
历史课外书阅读可以还学生一个真实的历史,且能达到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的目的。指导学生有目的、有方法地进行阅读是历史与社会教师应该要准备的基本功。
1.精挑细选荐史书
学生自己挑选往往比较盲目。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教师基于不同目的、不同学段向学生推荐不同的史书。
(1)基于激发兴趣的推荐。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有了兴趣,学生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历史、研究历史,而学习和研究又促使他们去进一步阅读,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考虑到学生中大部分对历史书籍接触较少的状况,可以先向学生推荐一些趣味性较强的人物传记,如孙中山秘书庄禹梅写的《孙中山演义》、蒋建农写的《走近毛泽东》等;还有历史小说,如《三国演义》《隋唐英雄传》等,以达到增强学生阅读历史历史课外书的兴趣。
也可以根据学生喜欢看热播剧的特点,推荐他们去看相关的历史资料,如学生对《步步惊心》等剧情节津津乐道时,笔者推荐学生去看《清宫八大疑案》《清朝的皇帝》等,要求他们看看剧中哪些情节可以得到印证,哪些是编剧的想象?
笔者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向学生推荐了张研主编的《大清历史新闻》丛书,这套丛书以今天报纸的形式,按时间顺序,分内容提要、热点人物、官场动态、经济要闻等栏目描述清朝历史。学生也很喜欢看,个个都成了“清朝通”,从喜欢穿越剧的情节到喜欢辨别情节的真伪,增强了对穿越剧的“免疫力”,同时也不知不觉地丰富了历史知识。
(2)基于深化教学的推荐。教学中抓阅读,阅读中促教学,历史课外书的阅读指导也要重视这点。历史与社会教师应该根据不同阶段不同教学内容,推荐合适的历史课外书。学生只有广泛地阅读课外读物,才能更好地理解课内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如蒋介石这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历史与社会教科书描述不详、不全。推荐学生多看看其各个时期的历史资料,如《民国旧事》《蒋介石日记》等,使得学生对“四一·二”政变、剿共联共政策的变化都有了更具体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辨证、客观、全面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
2.方法多样读史书
(1)读史要讲法。如何使历史课外书的阅读发挥最大的效用,只推荐几本历史书目是不够的。文史不分家,我们要配合语文老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方法指导。面对浩瀚的历史课外书,要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不同的书籍选用浏览法、精读法等不同的方法。
(2)读史要动笔。可以指导学生做一些简单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坚持读写结合、读思结合边读边思,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这样,不仅使学生学会边读边思考问题,还能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评价能力。
(3)读史要讨论。有条件的话,可以不定期举行读史汇报课,给学生一个汇报、展示的机会,请他们说说自己最近看书的收获、思考、疑惑,谈谈对书中事件、人物的评价,等等。可以举行影视鉴辩课,由教师事先指定一部影视作品,布置学生看相关史料,指出错误之处。由于受到年龄和阅历限制,学生往往缺乏分辨真伪的能力,必须对其进行引导,同时,要告知学生,这些影视作品虽然有一定历史依据,但不能代替历史。
3.深入探究用史书
掌握比教科书上更多的历史知识不是最终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及学习能力才是更深层的追求。历史探究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例如“西安事变”这一知识点,书上寥寥数语、学生所知不详。笔者挑了当时的一些文章:申报所刊《陕变经过》,解放日报所刊《张向全国民众披沥真相》《宋子文等抵陕晤张学良》《中央军有意酿成内战》,巴黎救国时报所刊《南京当局意见不一,内战危险严重》《中共主张和平解决》《内战避免举国欢庆》等。鼓励学生根据指定史料去分析、思考这些材料反映出作者什么样的观点、利益和背景?在研究的过程中,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能更好地理解历史的记述、分析,从而实现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评价历史,最终提升历史素养。
大诗人苏轼曾说:“腹有诗书气自华”,笔者认为:“腹有史书气亦华”,最是书香能致远,相信在教师的重视、指导下,学生一定会喜欢看历史课外书。开卷有益,拿起历史课外书这将使学生受益匪浅。
一、初中生史书阅读状况
笔者特地调查了所教班级学生史学知识的来源:68﹪来自课堂,还有28﹪竟来自前几年流行的“戏说剧”、当下热播的“宫闱剧”、“穿越剧”及各种穿越体的网络小说,而来自历史课外书的少之又少。学生竟将编造的穿越剧等作为了解真实历史的一大途径,因此,加强学生历史课外书阅读指导势在必行。
二、初中生史书阅读的指导
历史课外书阅读可以还学生一个真实的历史,且能达到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的目的。指导学生有目的、有方法地进行阅读是历史与社会教师应该要准备的基本功。
1.精挑细选荐史书
学生自己挑选往往比较盲目。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教师基于不同目的、不同学段向学生推荐不同的史书。
(1)基于激发兴趣的推荐。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有了兴趣,学生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历史、研究历史,而学习和研究又促使他们去进一步阅读,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考虑到学生中大部分对历史书籍接触较少的状况,可以先向学生推荐一些趣味性较强的人物传记,如孙中山秘书庄禹梅写的《孙中山演义》、蒋建农写的《走近毛泽东》等;还有历史小说,如《三国演义》《隋唐英雄传》等,以达到增强学生阅读历史历史课外书的兴趣。
也可以根据学生喜欢看热播剧的特点,推荐他们去看相关的历史资料,如学生对《步步惊心》等剧情节津津乐道时,笔者推荐学生去看《清宫八大疑案》《清朝的皇帝》等,要求他们看看剧中哪些情节可以得到印证,哪些是编剧的想象?
笔者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向学生推荐了张研主编的《大清历史新闻》丛书,这套丛书以今天报纸的形式,按时间顺序,分内容提要、热点人物、官场动态、经济要闻等栏目描述清朝历史。学生也很喜欢看,个个都成了“清朝通”,从喜欢穿越剧的情节到喜欢辨别情节的真伪,增强了对穿越剧的“免疫力”,同时也不知不觉地丰富了历史知识。
(2)基于深化教学的推荐。教学中抓阅读,阅读中促教学,历史课外书的阅读指导也要重视这点。历史与社会教师应该根据不同阶段不同教学内容,推荐合适的历史课外书。学生只有广泛地阅读课外读物,才能更好地理解课内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如蒋介石这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历史与社会教科书描述不详、不全。推荐学生多看看其各个时期的历史资料,如《民国旧事》《蒋介石日记》等,使得学生对“四一·二”政变、剿共联共政策的变化都有了更具体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辨证、客观、全面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
2.方法多样读史书
(1)读史要讲法。如何使历史课外书的阅读发挥最大的效用,只推荐几本历史书目是不够的。文史不分家,我们要配合语文老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方法指导。面对浩瀚的历史课外书,要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不同的书籍选用浏览法、精读法等不同的方法。
(2)读史要动笔。可以指导学生做一些简单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坚持读写结合、读思结合边读边思,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这样,不仅使学生学会边读边思考问题,还能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评价能力。
(3)读史要讨论。有条件的话,可以不定期举行读史汇报课,给学生一个汇报、展示的机会,请他们说说自己最近看书的收获、思考、疑惑,谈谈对书中事件、人物的评价,等等。可以举行影视鉴辩课,由教师事先指定一部影视作品,布置学生看相关史料,指出错误之处。由于受到年龄和阅历限制,学生往往缺乏分辨真伪的能力,必须对其进行引导,同时,要告知学生,这些影视作品虽然有一定历史依据,但不能代替历史。
3.深入探究用史书
掌握比教科书上更多的历史知识不是最终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及学习能力才是更深层的追求。历史探究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例如“西安事变”这一知识点,书上寥寥数语、学生所知不详。笔者挑了当时的一些文章:申报所刊《陕变经过》,解放日报所刊《张向全国民众披沥真相》《宋子文等抵陕晤张学良》《中央军有意酿成内战》,巴黎救国时报所刊《南京当局意见不一,内战危险严重》《中共主张和平解决》《内战避免举国欢庆》等。鼓励学生根据指定史料去分析、思考这些材料反映出作者什么样的观点、利益和背景?在研究的过程中,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能更好地理解历史的记述、分析,从而实现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评价历史,最终提升历史素养。
大诗人苏轼曾说:“腹有诗书气自华”,笔者认为:“腹有史书气亦华”,最是书香能致远,相信在教师的重视、指导下,学生一定会喜欢看历史课外书。开卷有益,拿起历史课外书这将使学生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