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失母留守儿童:形成原因及生存现状——以N省H乡为例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gshengsu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现代农村,产生"失母留守儿童"的家庭因素包括婚姻脆弱加剧家庭解体,经济困难诱发母亲出走,亲情淡薄致使母爱缺失;社会结构因素包括女性成为理性主体婚姻自主性增强,社会流动导致婚姻模式复杂多变,社会关系网络扩大使可替代资源增加。失母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堪忧:监护人大多是祖父母,身体健康状况较差;居住环境恶劣,父亲在家不能明显改善其生存状况;绝大部分在3岁之前失母,对母亲普遍存在爱恨交织的思念;多因贫困不能接受高中教育,影响未来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保护失母留守儿童,应转变政策理念,从问责政府转为强化家庭责任;改变工作机制,从事后补救转为农村综合治理;发展儿童福利,从救济儿童转为支持家庭。
其他文献
一般来说,中专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状况比中小学复杂得多,甚至也比大学复杂,其德育状况正好处于大学和中小学之间,困难和问题明显较多.因此,我们必须清醒认识中专学校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