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各位老幼请哑静,打段快板大家听;快板打得劈雳叭,听我来说老年法。”“贯彻实施老年法,孝亲敬老不违法;家庭和睦皆是宝,敬老养老最融洽。”
走进兴义市下午屯办事处耳寨村的老年活动中心,村里的老年人或唱歌或跳舞或在拉家常,构成一幅幅美丽和谐的画卷。
耳寨村位于黔西南州兴义市城南5公里处的国家地质公园万峰林风景区的腹地。耳寨村有5个村民组2061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345人,占村总人口的16.74%,人口呈现明显的老龄化。
为进一步解决好人口老龄化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实际问题,该村在兴义市有关部门和下午屯办事处的关心和领导下,2000年3月18日,该村依法成立了老年协会来组织开展和管理村里老龄事务,在该村委会班子的大力支持下,该村老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老年协会成立后就积极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贵州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和国家涉老的法律法规进行宣传和开展“敬老、爱老、助老”活动,在村里全面弘扬“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老年协会成立后,为解决村里老年人,主要是“三无”老人、“五保”老人、高龄老人、空巢老人和病残老人有一个公共活动场所的问题。退休在家的杨秀立与村里的林启仙、梁昌友等3位老人抓住村里建成新的教学楼后,原老教学楼只用于学校食堂,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机会,积极向市、街道办事处有关部门争取,经过多方面的协商,市、街道办事处的教育主管部门最终同意将耳寨村小学老教学楼划给村里作村委会办公场所和老年活动中心,为村里老年人活动提供了便利的场所。
村委会在抓农村中心工作的同时,十分注重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把“敬老、爱老、助老”和维护老年合法权益列入村委会工作中的重要议事日程,并把相关规定制定在村规民约中发放到各农户家中张贴,对宣传“敬老、爱老、助老”和维护老年权益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同时,村老年学校定期组织村里的老年人集中学习《老年法》、《贵州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和国家涉老的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宣传和集中学习,普遍增强了群众的法律意识,为村民创造了良好的“敬老、爱老、助老”氛围。2004年,梁昌友因抓好老龄工作成绩突出,被全国老龄委授予“全国孝亲敬老模范”称号。在梁昌友老人的带动下,全村涌现出一个个敬老、爱老的感人事迹。现年62岁的高继云老人在其丈夫因车祸治疗长达9年后,留下高筑的债台和现已90高龄且双目失明6年的老母亲高孝珍撒腿就走了。丈夫死后,高继云在忙农活时,总会准时回家给高孝珍老人做饭吃和烧水给老人洗澡,把高孝珍老人照顾得舒舒服服、健健康康的。有人到家拜访时,高孝珍老人总会说:“这些年,多亏了我的儿媳妇,没有她细心的照顾,早就陪我的儿子去喽……”。
为进一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在每年老年节和协会成立纪念日,村委会都会从紧张的办公经费中拿出2000元钱积极支持老年协会开展活动。在老年协会开展活动时,原老年协会会长梁昌友、现任村主任文元普都会拿自己的私家车大力支持协会去办公事,在村里经费常紧张的情况下,他们个人都会拿出一定的资金支持协会开展工作。在他们的带动下,村里涌现出梁龙艳、李红军、蒋正才等一批批捐资给老年协会办活动的群众,据统计,近年来,他们共为协会捐款15000多元。在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协会不断完善了老年活动场所的基础设施,还给协会文艺队配备了功放设备、音响、腰鼓和演出服务等。在逐渐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后,村委会和老年协会在农闲时节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积极探索老龄事业发展的新思路,在州内首先组织协会中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到革命圣地和风景名胜区旅游,开创了协会开拓老年产业的先河。从2004年至今,共组织400余人次先后乘坐飞机、火车到昆明、百色等地的风景名胜区和革命圣地进行了红色旅游,对宣传和发展老年人旅游事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同时,组织协会会员到州内的万峰湖、北盘江大桥、贞丰山岔河和安龙招堤等风景名胜区开展夕阳红旅游推介活动,并与兄弟县市的老年协会进行交流,对促进协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为了调解纠纷,化解矛盾,构建和谐新农村,该村成立了老年协会。据了解,耳寨村老年协会成立之前,该村在养老、爱老、敬老方面的矛盾较为突出,常常会出现土地纠纷、婆媳关系不融洽、父子关系恶化等现象。据杨秀立老人回忆,在2001年,老年协会出面调解各种纠纷就有40多起,在老年协会的细心教育和调解下,全村的各种纠纷成直线下降趋势,对建设和谐新农村起到积极作用。同时,老年协会还组织人员对村里无子女赡养、无钱医病的困难老年人和“五保”老人进行照顾,切实解决他们的医、吃、穿、住、行等实际问题,深受群众的好评。
由于该村在“敬老、爱老、助老”和维护老年合法权益方面的工作成绩突出,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2005年被省老龄委授予“全省老龄工作先进单位”,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被全国老龄委授予“全国敬老模范村”称号。
走进兴义市下午屯办事处耳寨村的老年活动中心,村里的老年人或唱歌或跳舞或在拉家常,构成一幅幅美丽和谐的画卷。
耳寨村位于黔西南州兴义市城南5公里处的国家地质公园万峰林风景区的腹地。耳寨村有5个村民组2061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345人,占村总人口的16.74%,人口呈现明显的老龄化。
为进一步解决好人口老龄化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实际问题,该村在兴义市有关部门和下午屯办事处的关心和领导下,2000年3月18日,该村依法成立了老年协会来组织开展和管理村里老龄事务,在该村委会班子的大力支持下,该村老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老年协会成立后就积极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贵州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和国家涉老的法律法规进行宣传和开展“敬老、爱老、助老”活动,在村里全面弘扬“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老年协会成立后,为解决村里老年人,主要是“三无”老人、“五保”老人、高龄老人、空巢老人和病残老人有一个公共活动场所的问题。退休在家的杨秀立与村里的林启仙、梁昌友等3位老人抓住村里建成新的教学楼后,原老教学楼只用于学校食堂,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机会,积极向市、街道办事处有关部门争取,经过多方面的协商,市、街道办事处的教育主管部门最终同意将耳寨村小学老教学楼划给村里作村委会办公场所和老年活动中心,为村里老年人活动提供了便利的场所。
村委会在抓农村中心工作的同时,十分注重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把“敬老、爱老、助老”和维护老年合法权益列入村委会工作中的重要议事日程,并把相关规定制定在村规民约中发放到各农户家中张贴,对宣传“敬老、爱老、助老”和维护老年权益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同时,村老年学校定期组织村里的老年人集中学习《老年法》、《贵州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和国家涉老的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宣传和集中学习,普遍增强了群众的法律意识,为村民创造了良好的“敬老、爱老、助老”氛围。2004年,梁昌友因抓好老龄工作成绩突出,被全国老龄委授予“全国孝亲敬老模范”称号。在梁昌友老人的带动下,全村涌现出一个个敬老、爱老的感人事迹。现年62岁的高继云老人在其丈夫因车祸治疗长达9年后,留下高筑的债台和现已90高龄且双目失明6年的老母亲高孝珍撒腿就走了。丈夫死后,高继云在忙农活时,总会准时回家给高孝珍老人做饭吃和烧水给老人洗澡,把高孝珍老人照顾得舒舒服服、健健康康的。有人到家拜访时,高孝珍老人总会说:“这些年,多亏了我的儿媳妇,没有她细心的照顾,早就陪我的儿子去喽……”。
为进一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在每年老年节和协会成立纪念日,村委会都会从紧张的办公经费中拿出2000元钱积极支持老年协会开展活动。在老年协会开展活动时,原老年协会会长梁昌友、现任村主任文元普都会拿自己的私家车大力支持协会去办公事,在村里经费常紧张的情况下,他们个人都会拿出一定的资金支持协会开展工作。在他们的带动下,村里涌现出梁龙艳、李红军、蒋正才等一批批捐资给老年协会办活动的群众,据统计,近年来,他们共为协会捐款15000多元。在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协会不断完善了老年活动场所的基础设施,还给协会文艺队配备了功放设备、音响、腰鼓和演出服务等。在逐渐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后,村委会和老年协会在农闲时节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积极探索老龄事业发展的新思路,在州内首先组织协会中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到革命圣地和风景名胜区旅游,开创了协会开拓老年产业的先河。从2004年至今,共组织400余人次先后乘坐飞机、火车到昆明、百色等地的风景名胜区和革命圣地进行了红色旅游,对宣传和发展老年人旅游事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同时,组织协会会员到州内的万峰湖、北盘江大桥、贞丰山岔河和安龙招堤等风景名胜区开展夕阳红旅游推介活动,并与兄弟县市的老年协会进行交流,对促进协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为了调解纠纷,化解矛盾,构建和谐新农村,该村成立了老年协会。据了解,耳寨村老年协会成立之前,该村在养老、爱老、敬老方面的矛盾较为突出,常常会出现土地纠纷、婆媳关系不融洽、父子关系恶化等现象。据杨秀立老人回忆,在2001年,老年协会出面调解各种纠纷就有40多起,在老年协会的细心教育和调解下,全村的各种纠纷成直线下降趋势,对建设和谐新农村起到积极作用。同时,老年协会还组织人员对村里无子女赡养、无钱医病的困难老年人和“五保”老人进行照顾,切实解决他们的医、吃、穿、住、行等实际问题,深受群众的好评。
由于该村在“敬老、爱老、助老”和维护老年合法权益方面的工作成绩突出,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2005年被省老龄委授予“全省老龄工作先进单位”,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被全国老龄委授予“全国敬老模范村”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