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an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字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学生有着无穷的想像力,充满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应该说,课堂上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是老师培养的,也是老师压抑的。在我市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中把自学质疑放在第一个,已经突出了质疑的重要性,质疑,也就是提出问题,自学质疑就是学生通过导学案在开始新课之前进行预习,从而提出自己在本节课中的困惑与疑难,这里需要注意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注意引导他们形成发散性思维方式,欢迎学生提问,不因他们的问题幼稚可笑或不合时宜而呵斥。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积极鼓励表扬。同时针对学生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修改指导。如果是读书马虎产生的,经努力可以解决的,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游离于学习任务外的,适当冷处理;有启发性、导向性的,表扬并组织讨论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放下架子,要充分尊重学生,尽量和学生建立一种朋友关系。将学生看作是平等的有想法的教学参与者,适当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不懂就问,要敢于对老师、学生和教材有质疑。对于学生大胆的猜测和疑问,即便是错误的也应该首先肯定其积极动脑的一面,一定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决不可嘲讽,并且应调动全班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教师在一旁作引导、评介。中学生都喜欢表现自我,他们为了发现问题必定开动脑筋思考,挖空心思找疑问,而在教师长期的支持、鼓励下就能更加激起他们质疑的激情,愿意去问。
  利用物理学史中的人物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物理学界的名人充满着崇敬,也非常的好奇。在实际教学中,有意识的介绍一些物理学家的故事,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崇拜观,又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更将“有条件的怀疑”寓于故事之中。例如:在必修一中的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怀疑和批判,推翻了错误的落体定律和强迫运动定律,得出了惯性定律,为经典力学的建交打下了理论基础。在电磁感应当中法拉第由于坚信各种自然力的统一性,并以此为标准来裁定和审视自己进行的科学实验,为此他顶住了各种流言蜚语、讽刺打击,忍受了不少权威人士的白眼和讥笑,终于一鸣惊人,以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为今后的电力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是无数的物理学家坚持有条件的怀疑主义思想,不迷信权威,力求以发展、变化、联系的思想,以实践和逻辑为标准来审视和判断一切科学假设与科学理论,才给物理学的发展不断增添了前进的动力。先辈们的成功经验也让学生对大师们的才华由衷赞叹,也更好地激励有志于科学的青年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并勇于质疑。同时也讲一些物理学史上科学发现在物理学家手边滑过,失之交臂的例子,比方说:1825年,瑞士科学家科拉顿用条形磁铁在线圈中进行插进和抽出的实验时,为了排除磁铁对电流表的影响,把电流表和线圈分别放在两个房问里,他在两个房间跑来跑去,没有观察到电磁感应现象。
  物理学当中的“情境”简单的讲就是“情”与“境”的总和。“情”是学生心理活动高度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学生认识活动的催化剂,是思考的内在因素。“境”是学生思考的外在因素。人的思维起源于直接的情境。例如:当学生看到“小孔成像”时就会有“这是怎么回事?”的思考;当听到“吉他”的响声时,又会有“为什么能发出不同的声音?”的思考。在轻视快乐的气氛下头脑好用、思维敏捷。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意的创造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大胆的提出自己猜测性的“质疑”,这对培养创造性的思考是非常有利的。
  提供实验器材,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例如:讲到“磁体与磁场”时,让学生利用实验桌上提供的器材,自己去做实验,并告知他们要针对实验现象自己提出问题。学生们确实提出了很多问题:磁体为什么能吸引铁钉而不能吸引铜?为什么磁极间有时是相互吸引而有时是相互排斥?为什么铁钉也能变成磁体?小磁针为什么能总能指向南北?当磁铁穿过闭合的线圈时为什么与线圈相连的电流表指针会摆动等等。
  引导学生多与日常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伽利略发现钟摆,爱因斯坦发现光的色散,都是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成功典范。刚开始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的问题可能是比较幼稚的,但教师要多鼓励、支持,增加他们的信心,长期坚持下必定会有所收获。例如有的学生坐在教学室两边,就会提出为什么看不清黑板上的字?有的学生在使用投影仪时,就会提出当屏幕上的字太小时,应当采取什么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见到的物理现象多问一问产生的原因。例如:在验证力的矢量性时,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为什么实验中要在一个木板上进行?用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2次实验为什么要拉到相同的位置?在根据实验数据做图时要注意什么?怎么确定和方向之间的关系?如此坚持不懈的寻根问底更能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类比的方法是常用的一种思维方式,由这种方法所得到的结论虽然不一定可靠,但在逻辑思维中却很富有创造性。例如:库伦在库仑定律的发表,就明显采用了类比于万有引力定律得出的结论;再如学习电流、电压时,让学生将之与水流、水压类比,虽然两者有不同之处,但如此类比学生更加容易理解。
  物理规律都有他的适用条件,而学生往往会忽视这些问题,教师要有意的引导学生改变条件进行质疑。例如:在学习了重力之后,我让学生考虑:是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可以用公式G=mg进行计算。很快有学生提出,在地球上g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和所处的高度有关,还有比方说月球上g和地球是不一样的,这时候就要注意重力的计算不能只是简单的套用公式。
  抓住关键词,引导学生围绕关键词设置问题,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例如: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让学生抓住这句话的主语是“电流”,再引导学生反过来考虑,那么导体的电阻与电流成反比,有这种比例关系吗?结论显而易见。
  总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注意培养师生间的情感,要以积极的态度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宽松的质疑环境,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动机,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习惯,培养学生。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摘要:科学实验是自然科学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实施科学教育教学的重要的媒介和手段。在当前教育改革中,科学教育得到了优先、充分的重视和发展。科学、数学、技术将成为教育今日青少年面对明日世界的基础。因此,培养学前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能力不仅关系到科学教育目标实施的质量,而且关系到学前专业学生能否适应教育改革对幼儿教师科学教学能力和科学实验能力的要求等问题。    关键词 : 实验教学实验能力科学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期刊
在过去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初中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模式同其他学科相比较,无论是教学理念、教材设计还是教学模式,都没有明显区别。这样就弱化了中学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有的学科特点,和其他学科一样,中学思想政治课也采用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以掌握课本知识为基础,以应付考试为目的,和一般的文化课程没有什么两样。这种教学模式对于以德育为根本任务的思想政治课来说却并非最佳和最
期刊
在幼儿园进行加减教学应以儿童思维发展为依据,开通多元渠道,重视看、想、听、说、做五结合,加强口述应用题、数的组成及加减运算之间的联系和转换,合理安排教学顺序,简捷、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发展学生良好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学生学得僵化、压抑,没有活力和高昂的激情。面对新一轮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跃起来呢
期刊
摘要:新课程十分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正逐渐成为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课堂上的学习氛围,增加学生交流的空间,促使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当然,合作学习的实施也存在不少难点。如,如何对学生分组搭配,如何指导学生的协作学习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习;电
长期以来特别是新课改前,不少政治教师在上课时往往注重知识点的传授,而忽略学生自主探究与发展,使得学生觉得政治课枯燥乏味难背难学,发出“想说爱你真的很难”的感慨。不少教者认为要同时兼顾趣味性与实效性比较难以做到,二者有冲突。我认为如能处理好二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怎样兼顾二者呢? 我想从本人上过的的民主监督这节课说起。  第一、精彩导入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开始时学生的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