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赵大鸣作为活跃于20世纪80年代的舞蹈理论家,在我国舞蹈美学观念变革历程中发表了众多具有思辨性的观点。在“舞蹈美学热”的讨论中,其对于舞蹈理论的认识基点是建立在重视舞蹈艺术自身规律性的基础上,从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切入,赵大鸣抓住了“舞蹈观念更新”的本质,认为舞蹈形象所表现内容的真实与深刻性至关重要,并通过对贾作光、孙龙奎二人作品的分析提炼出“第三种舞台民间舞创作意识”。在“龙年笔会”中,他进一步提出舞蹈创作是真实生命积极的个性活动。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延续着“舞蹈观念更新”的思考,赵大鸣通过对张继钢舞蹈
【基金项目】
: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招标项目“当代中国舞剧的历史脉络、创作实践与发展态势研究(1949-2019)”(项目编号:19ZD17)阶段性成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大鸣作为活跃于20世纪80年代的舞蹈理论家,在我国舞蹈美学观念变革历程中发表了众多具有思辨性的观点。在“舞蹈美学热”的讨论中,其对于舞蹈理论的认识基点是建立在重视舞蹈艺术自身规律性的基础上,从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切入,赵大鸣抓住了“舞蹈观念更新”的本质,认为舞蹈形象所表现内容的真实与深刻性至关重要,并通过对贾作光、孙龙奎二人作品的分析提炼出“第三种舞台民间舞创作意识”。在“龙年笔会”中,他进一步提出舞蹈创作是真实生命积极的个性活动。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延续着“舞蹈观念更新”的思考,赵大鸣通过对张继钢舞蹈
其他文献
《周礼•乐师》记载六小舞之名渊源有自,非全属虚妄。从出土资料来看,帗舞、皇舞之解,郑众的羽舞说更为合理,郑玄以巾舞解帗舞并非全无根据,而是受汉世巾舞、袖舞广为流行的影响。六小舞除人舞以外,依舞具可划分为干戚、羽旄两种基本形式。先秦乐舞有舞具之别,而无文武、大小之分,乐舞所用舞具视乐舞内容需求而定。舞分文武、大小是汉儒及后代经学家欲融通三礼乐舞于一体的结果。
音乐审美判断是音乐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基于已有审美心理研究的“碎片化”,本文聚焦音乐审美判断的影响因素,试图提供审美判断的规律性认识。研究结果显示,音乐审美判断受到调式、和声、速度、音乐形式结构以及音乐复杂性等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在年龄、音乐训练背景、人格特质和熟悉性等因素中,只有个体的年龄和音乐熟悉性影响音乐审美判断。
通过文献研究法梳理了南通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以前往上海、江苏、天津、福建、云南、广西六个省市自治区的游客为对象,开展关于南通旅游的访谈。访谈结果显示,南通市旅游业存在旅游资源知名度不够高、旅游服务模式单一、旅游宣传方法陈旧等主要问题。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培育特色旅游资源品牌,发展相关旅游产业;规划区域联动的旅游路线,共建共享旅游市场;开展多渠道的旅游宣传,承办各类产(业)学(术)会议等对策建议。
《曲艺音乐概论》是于会泳先生为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理论专业学生所编的一本曲艺音乐教材,原稿完成于1957年。文章讨论了该书的特色,并结合当下“去音乐化”的现象进行了思考与阐发。认为该书突出音乐本体,彰显问题意识。此外,作者还从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与科研两方面讨论了重视音乐本体的意义。
基于协同学原理,应用协同指数分析的实证方法,对苏北地区7所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性进行评价,进而从优化专业结构、发展重点特色专业、坚持和完善多元办学格局等方面提出以产教融合促进苏北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在探究张謇保育主义思想渊源、社会背景和实践动力的基础上,通过其就任北洋政府农商部总长期间颁布实施的相关法律,发表的演说、著述文论,以及针对具体事项的落实情况,分析张謇行政奖励法律思想的历史实践。进而阐述张謇行政奖励法律思想的当代启示:行政奖励应当依法而为,尤其注重法律细节;应当注重人文关怀,充分体现权利优先;应当统筹兼顾,分清轻重缓急;应当以诚为本,不能朝令夕改。
基于职业本科的特色与内涵,总结了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国际贸易专业职业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提出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根据职业岗位需求更新标准体系、通过多种渠道实现理论与实践融合、坚持内培外引完善师资队伍、教学考证并举落实“1+X”证书制度、根据职业本科特点校企共编教材等完善职业本科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田畴是张謇崇拜而师法的人物,研究田畴有助于深刻理解张謇的思想和作为。文章基于史料对张謇和田畴的共性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二人都是忠于国家的爱国者、轻视官位的高洁者、开荒垦牧的利民者。
在21世纪“后调性”的音乐创作中,如何应用线性思维在纵横两方面进行多声部写作的探索,从应用西方传统功能和声原则的习惯性接受方式中解脱出来,形成一种新的、适用于中国民
尼日利亚戏剧家费米•奥索菲桑的《喧哗与歌声》真实地反映了民众在后殖民语境中及独裁统治下的生存现状。剧作家精心布局,巧用戏剧策略来揭示社会矛盾。整剧起于隐喻性对话,借人物矛盾推动剧情,而后转至戏中戏,从而形成双层空间以达到间离效果,剧情环环相扣,最后止于暴力抗争的主旨意识。在重写历史的基础上,该剧批判当下,预测未来,意在唤醒民众的自我意识,凝聚根植于大众戏剧的非洲力量,最终实现权力话语的颠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