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缘起:
自从上次小孙过生日将蛋糕带到了学校,班里便掀起了一股“生日风”。这不,上周三,小谢在“悄悄话”本子上又给我写上了这样一段话:何老师,星期五是我的生日,我想把蛋糕帶到学校里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可以吗?不忍打破孩子这美好的愿望,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这幼小的心灵,尽管这星期实在很忙,还是回复了这样一段话:你很善良,懂得与人分享,这是好事,老师很乐意你能这样做。不过你有这份心就足够了,和大家一起过生日要花费一些钱,得征求爸爸妈妈同意哦~再次回复:全家人已经商量过了。(穿插:小谢家为外地人口,家里只有爸爸干活,并不富有,但全家人心地善良,和睦相处。平时,爸妈也非常乐于助人。因小谢曾经手骨折,我去他家帮他补过课,对他家情况比较了解。)
二、情境描述:
星期五那天早上,为了让这个蛋糕发挥他的最大作用,我一早就征求小谢的同意,告诉孩子们今天不背出课文的不能吃蛋糕。果然,孩子们都特别积极,有些一开始没背的,在吃蛋糕前一刻,也都一股脑地完成了任务。询问了一下,还有小樊和小洪没有背出。怎么办呢?早上这话已经撂下了,虽然有些不忍心,但还是得硬着头皮上。担心小谢会不开心,又询问了一下小谢,没想到小谢倒是给我出了个主意:“何老师,如果他们答应能在傍晚前背出就给他们吃吧!”“这倒可以。”“你们能做到吗?”转头望向另外两个孩子。“不能。”真是欲哭无泪,哎,这时倒真希望他们撒个小谎,先给他们吃了,咱班这群老实人啊!既然如此宽宏大量,这俩孩子还是不行,那也没办法了。
要开始吃蛋糕了,我希望他们记住这份快乐,同时也能学会感恩。便追问道:“小朋友们,你们开心吗?”“开心!”答案是毋庸置疑的。“那是谁给予了你们这份快乐,你们要感谢谁?请大声对他说!”“小谢,谢谢你!”说完,孩子们沉浸在吃蛋糕的快乐氛围中,这时,我却关注起了这两个孩子。只见这俩人一声不吭地坐在座位上,心里感觉很委屈,不一会儿,眼眶红红的,眼泪开始在眼眶里打转。我有些不忍,但又有些得意,能让这俩人掉眼泪真是件难事!看来我妈说得对:“你打他一下手心,还不如你给全班同学糖吃,就不给他吃的印象来得深刻。”真希望这两个孩子能记住这次教训!
吃完蛋糕,班级里还有许多小零食,每个小朋友都拿到了3样:1颗棒棒糖,1包妙脆角,一个达利园派(刚才的两个小朋友也有分到)。我担心影响接下来的课,就告诉孩子们:“几天前,小谢说要把自己的这份快乐分享给大家,所以就把蛋糕带来了,那么,今天,我也同样地希望小朋友们能把这份快乐分享给更多的人,分享给我们的爸爸妈妈,分享给我们的爷爷奶奶……请你把这些零食带回家去,好吗?”“好!”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
话虽如此,下午,我还是听到有小朋友来告诉我:“何老师,小袁在吃零食了。”为了不将此事扩大,我立马找到了小袁。“小袁,有小朋友告诉我你在吃零食,是真的吗?”小袁不做声。“到底有没有吃?”在我的一再逼问下,小袁小声地开口了:“吃了。”“难道是何老师看错了,小袁是个不孝顺的孩子。”“不是的,我是想给自己吃一样,爸爸妈妈吃另外两样。”小袁委屈地说。“哦,何老师相信你是这样想的。如果真的想吃一样,你可以带回家去吃。但刚刚何老师已经说让你们把零食带回家去给家人吃了,你这样做,其他小朋友会怎么想,他们一定会觉得小袁你是个不懂事的孩子,对不对?”硬脾气的孩子一听觉得有道理,头开始垂下去了。“该怎么做,自己应该明白了吧?”孩子马上把刚刚的东西包好,放进了书包里。看到这一幕,我满意地笑了。谁说调皮鬼就难教育了呢?
三、案例分析:
孩子到学校里过生日,说实在的,除去孩子的攀比心理,我是非常赞同的。虽然这需要花上两三百块钱,但毕竟生日一年只有一次,家长如果好好和孩子商量,谈好条件,这是非常值得的。同样,在学校里,孩子会备受其他孩子的注意,尤其是一些平时比较安静的孩子,用这样的方法可以让孩子更快地融入这个集体,感觉到自己的存在价值,也可以减少他的自卑心理,学习起来也会变得更加自信。
另外,利用小谢的这次生日,我让孩子们感受了一次家的温暖,好多孩子都说:“现在我们教室就像我们的家,我们大家就好像一家人,好开心!”我听了也觉得很感动。在生日中,孩子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快乐,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分享,学会了感恩!我觉得这些都远远超过了一个蛋糕的价值。
当然,此次生日事件中,也出现了一些小风波,但我个人觉得处理得还是比较好的:
一、让小樊、小洪有了一次深刻的教育。回想小时候,最难忘的就是一个人孤军奋战、感觉被遗弃的时候。我相信:能让两个男子汉落泪的次数定不多,此次分蛋糕,定让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比一般的打骂来得更有效。
二、处理小袁这一幕。对于小袁这样的孩子,平时总是一副吊儿郎当,对什么都不在乎的样子。打他、批评他,都是咬着牙,白你几眼。现在能好好地跟他说话,给他分析道理,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是非常难得的!
谁说这些孩子教育不好了呢,现在我是越来越有信心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我相信任何时候都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自从上次小孙过生日将蛋糕带到了学校,班里便掀起了一股“生日风”。这不,上周三,小谢在“悄悄话”本子上又给我写上了这样一段话:何老师,星期五是我的生日,我想把蛋糕帶到学校里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可以吗?不忍打破孩子这美好的愿望,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这幼小的心灵,尽管这星期实在很忙,还是回复了这样一段话:你很善良,懂得与人分享,这是好事,老师很乐意你能这样做。不过你有这份心就足够了,和大家一起过生日要花费一些钱,得征求爸爸妈妈同意哦~再次回复:全家人已经商量过了。(穿插:小谢家为外地人口,家里只有爸爸干活,并不富有,但全家人心地善良,和睦相处。平时,爸妈也非常乐于助人。因小谢曾经手骨折,我去他家帮他补过课,对他家情况比较了解。)
二、情境描述:
星期五那天早上,为了让这个蛋糕发挥他的最大作用,我一早就征求小谢的同意,告诉孩子们今天不背出课文的不能吃蛋糕。果然,孩子们都特别积极,有些一开始没背的,在吃蛋糕前一刻,也都一股脑地完成了任务。询问了一下,还有小樊和小洪没有背出。怎么办呢?早上这话已经撂下了,虽然有些不忍心,但还是得硬着头皮上。担心小谢会不开心,又询问了一下小谢,没想到小谢倒是给我出了个主意:“何老师,如果他们答应能在傍晚前背出就给他们吃吧!”“这倒可以。”“你们能做到吗?”转头望向另外两个孩子。“不能。”真是欲哭无泪,哎,这时倒真希望他们撒个小谎,先给他们吃了,咱班这群老实人啊!既然如此宽宏大量,这俩孩子还是不行,那也没办法了。
要开始吃蛋糕了,我希望他们记住这份快乐,同时也能学会感恩。便追问道:“小朋友们,你们开心吗?”“开心!”答案是毋庸置疑的。“那是谁给予了你们这份快乐,你们要感谢谁?请大声对他说!”“小谢,谢谢你!”说完,孩子们沉浸在吃蛋糕的快乐氛围中,这时,我却关注起了这两个孩子。只见这俩人一声不吭地坐在座位上,心里感觉很委屈,不一会儿,眼眶红红的,眼泪开始在眼眶里打转。我有些不忍,但又有些得意,能让这俩人掉眼泪真是件难事!看来我妈说得对:“你打他一下手心,还不如你给全班同学糖吃,就不给他吃的印象来得深刻。”真希望这两个孩子能记住这次教训!
吃完蛋糕,班级里还有许多小零食,每个小朋友都拿到了3样:1颗棒棒糖,1包妙脆角,一个达利园派(刚才的两个小朋友也有分到)。我担心影响接下来的课,就告诉孩子们:“几天前,小谢说要把自己的这份快乐分享给大家,所以就把蛋糕带来了,那么,今天,我也同样地希望小朋友们能把这份快乐分享给更多的人,分享给我们的爸爸妈妈,分享给我们的爷爷奶奶……请你把这些零食带回家去,好吗?”“好!”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
话虽如此,下午,我还是听到有小朋友来告诉我:“何老师,小袁在吃零食了。”为了不将此事扩大,我立马找到了小袁。“小袁,有小朋友告诉我你在吃零食,是真的吗?”小袁不做声。“到底有没有吃?”在我的一再逼问下,小袁小声地开口了:“吃了。”“难道是何老师看错了,小袁是个不孝顺的孩子。”“不是的,我是想给自己吃一样,爸爸妈妈吃另外两样。”小袁委屈地说。“哦,何老师相信你是这样想的。如果真的想吃一样,你可以带回家去吃。但刚刚何老师已经说让你们把零食带回家去给家人吃了,你这样做,其他小朋友会怎么想,他们一定会觉得小袁你是个不懂事的孩子,对不对?”硬脾气的孩子一听觉得有道理,头开始垂下去了。“该怎么做,自己应该明白了吧?”孩子马上把刚刚的东西包好,放进了书包里。看到这一幕,我满意地笑了。谁说调皮鬼就难教育了呢?
三、案例分析:
孩子到学校里过生日,说实在的,除去孩子的攀比心理,我是非常赞同的。虽然这需要花上两三百块钱,但毕竟生日一年只有一次,家长如果好好和孩子商量,谈好条件,这是非常值得的。同样,在学校里,孩子会备受其他孩子的注意,尤其是一些平时比较安静的孩子,用这样的方法可以让孩子更快地融入这个集体,感觉到自己的存在价值,也可以减少他的自卑心理,学习起来也会变得更加自信。
另外,利用小谢的这次生日,我让孩子们感受了一次家的温暖,好多孩子都说:“现在我们教室就像我们的家,我们大家就好像一家人,好开心!”我听了也觉得很感动。在生日中,孩子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快乐,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分享,学会了感恩!我觉得这些都远远超过了一个蛋糕的价值。
当然,此次生日事件中,也出现了一些小风波,但我个人觉得处理得还是比较好的:
一、让小樊、小洪有了一次深刻的教育。回想小时候,最难忘的就是一个人孤军奋战、感觉被遗弃的时候。我相信:能让两个男子汉落泪的次数定不多,此次分蛋糕,定让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比一般的打骂来得更有效。
二、处理小袁这一幕。对于小袁这样的孩子,平时总是一副吊儿郎当,对什么都不在乎的样子。打他、批评他,都是咬着牙,白你几眼。现在能好好地跟他说话,给他分析道理,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是非常难得的!
谁说这些孩子教育不好了呢,现在我是越来越有信心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我相信任何时候都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